做读者爱看的时政新闻

2014-01-28 06:28程益聪李晓斌
中国地市报人 2014年9期
关键词:时政党报会议

□ 程益聪 李晓斌

(邯郸日报社,河北 邯郸056000)

时政报道是党报记者的基本功,时政报道同时也是党报的重头戏,是各地党报最受领导重视、最受读者关注的板块。因此,如何做好时政报道是各级党报的共同课题。

何谓时政报道?简单说,就是当地主要政治人员的言论、政务活动以及行政机关的活动信息披露。这种信息披露带有一定的政治性,往往对报道口径、语气有特殊要求,因而在时政报道中,往往存在报道公式化、程式化的问题,传统的时政新闻报道从形式到内容都难以满足受众多样化的需求,很多人的感觉可以概括为“远、浅、硬”。

如何让时政报道做到可读性强、宣传效果好呢?其实只要改变一下思路,多动动脑筋,就能够改变时政新闻的枯燥乏味,做出让读者爱读的时政新闻。

要善于挖掘新闻的价值

新闻是否可读,关键要看新闻的价值,这个价值体现在新闻稿件所含有的信息量。

过去很多时政报道习惯上重“人”不重“事”,群众关注的有价值的新闻事实,经常被淹没在会议材料和领导讲话中。再有就是新闻报道内容比较单一,不注重会议新闻的延伸,不少会议新闻经常是一事一报,不注意事件的关联度。从而降低了时政报道的新闻价值,生产出很多“鸡肋”产品。

时政新闻所包含的信息量是非常丰富的。作为记者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时政新闻受众群体对新闻中所包含信息的需求,其一是对政治人物活动动态的信息需求,其二是对政治人物对某一事件所持观点的需求,其三是政治人物所关注的事件及其观点解析的需求,其四是政治事件对人民大众生活的影响如何?等等,这些都是读者受众所关心的事情。比如:领导视察活动的报道,除了报道领导人物自身的形象、观点外,就应该辅助以领导视察主题的深度解读,为什么要视察,领导的观点对事件的可能影响,这些事件又与百姓生活有哪些息息相关的信息等等,都是时政报道需要把握的新闻价值。

要善于从群众的视角看问题

时政新闻具有较强的新闻性,它包含着丰富的信息,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事关大多数群众的切身利益。

在报道角度上,大处着眼,小处落笔,追求大众视角。时政新闻与百姓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教育、住房、医疗、就业等社会经济生活各个领域,都有相应的宏观政策。现在的时政报道往往较多地注重政策性,但很少联系群众生活,让读者读起来不够轻松,很难理解,难以产生共鸣。因此,在时政新闻写作时,要把握大处着眼、小处落笔的原则,从一些小的地方入手,大题小做,以小见大,一个有趣的故事,一段人性的刻画,一个细节的关注,都能让一篇时政报道灵动起来,拉近时政报道与读者的距离。在报道内容上,既重“人”,也重“事”,寻找新闻亮点。领导出席和会议内容的重要性并不是完全的正比关系,所以会议报道的重点应该放在事上。从领导讲话和会议材料中选取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并将这一事件与群众的关系联系起来,避免出现令人生厌的会议程序报道和空话套话。如何利用有限的篇幅,将领导的工作部署和群众的关注点有机结合,是会议报道取得成功的关键。

要善于把握时政活动中的重大题材

记者要当好杂家,更要当好专家,时政记者更要有足够高的政治意识和知识储备。

时政活动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政策性和敏感性,不仅反映党委、政府的政治立场、政治主张和政治观点,而且反映重大的战略决策和重大举措等重要内容。报道什么、不报道什么、报道的规格大小、口径松紧、时机选择和节奏把握等都要从全局的利益和长远的发展考虑。稍有不慎,就会造成难以弥补的重大损失。因此,时政记者的责任重于泰山,要做到坚决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确保时政新闻报道旗帜鲜明、导向正确、周密严谨,就一定要切实增强大局意识、政治意识、责任意识,不断加强政治学习和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辨别力。

时政记者要通过悉心观察和平时的素材积累,将领导的工作部署和群众的关注点有机地结合起来,从领导讲话和会议材料中挖掘出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线索。对相关事件进行深化和链接,并对于可能涉及到或已经影响到的个人和群体进行深入采访,挖掘出会议背后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只有这样,我们的时政报道才会不落俗,做出“高、大、上”的时政新闻来。

猜你喜欢
时政党报会议
《八七会议》
会议通知
一项持续九年的公益活动,让我们见证了党报的力量
会议通知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ISO/TC8/SC8 期间会议在沪召开
时政
时政
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