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写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新篇章
——学习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论述的体会

2014-02-03 06:18庞仁芝魏峰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中华民族道德

庞仁芝,魏峰

(1.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教研部,北京100091;2.96669部队,北京102206)

续写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新篇章
——学习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论述的体会

庞仁芝1,魏峰2

(1.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教研部,北京100091;2.96669部队,北京102206)

精神文明建设在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必须着眼于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坚定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道德建设,进一步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推动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全面发展。

习近平;中国梦;精神文明;文化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个响亮口号,近来在习近平的有关讲话中多次论及。着眼于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大力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牢固树立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道德建设,进一步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全面发展。

一、再次吹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号角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思想道德文化领域提出了两个响亮的口号,一个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一个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践中,虽然我们从来没有放松过思想道德建设,但这两个口号(旗帜)却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党的十五大以前,我们的旗帜主要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这一旗帜的指引下,我们坚持“两手抓”的方针,不仅物质文明建设这一手取得重大成就,而且精神文明建设这一手也搞得有声有色。在这一时期的党和国家的重要文献中,关于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总结和部署,关于思想道德建设的总结和部署,大都是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名义下进行的。特别是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和十四届六中全会,分别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专门议题,通过了两个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决议。理论界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研究,也是欣欣向荣、硕果累累。自党的十五大起,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提出相适应,我们高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旗帜。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此后,在党和国家的重要文献中,关于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总结和部署,关于思想道德建设的总结和部署,大都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名义进行的。特别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专门研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理论界的研究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命题中含有“文化”字样的研究汗牛充栋,而含有“精神文明”字样的研究却难得一见。如果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这两个关键词中选一个的话,那么党的十五大之前这个关键词就是前者,党的十五大以来这个关键词就是后者。近来,这种状况出现了些许变化。习近平在阐述文化建设的同时,也多次从发展目标和发展动力的意义上强调精神文明建设。

2013年4月28日,习近平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强调:“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不仅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而且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立足于目前讲我们的发展目标,近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期是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远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都包含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内容与要求。近期目标作为离现在最近的目标,应该也可以具体化一些。对此,党的十六大首次给以明确,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给以完善。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要求扼要来说,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习近平同志的讲话,就是着眼于我们的发展目标及其要求,号召全国各族人民向劳模学习,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发挥只争朝夕的奋斗精神,共同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在精神上强大起来”,既是我们的发展目标的重要方面,又是我们实现发展目标的重要动力。

2013年5月4日,习近平来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参加“实现中国梦,青春勇担当”主题团日活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思想发展史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首先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党的十四大进一步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这个主张不仅基于对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深刻认识,而且基于对精神因素之巨大作用的深刻认识。人类社会发展史表明,无论是个人进步还是社会发展,从来都离不开一定的精神动力。中国古代历来重视“志”的作用,强调人生要有所发展、有所进步、有所成就,必须把立志作为开端和基础,早立志、立大志、立恒志。青年最富有朝气,青年最富有梦想。他们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道德水准和精神风貌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文明素养。习近平利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这一场合强调精神文明建设,就是希望广大青年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成就一番事业。“广大青年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1]

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这一论述进一步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不仅要搞好物质文明建设,增强国家的物质力量,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而且要搞好精神文明建设,增强国家的精神力量,改善人民的精神生活。我们是辩证唯物主义者,既肯定物质生产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也强调精神因素对于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动作用。当今时代,精神的力量深深地融入并决定着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精神面貌是衡量这个民族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精神生活是一种最能反映人的本质的生活。在我国,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品质的精神生活越来越成为人民生活的重要方面。习近平强调,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弘扬中国精神,就是要通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激发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形成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正能量。在发展动力上忽视精神文明建设,就背离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不可能顺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发展目标上忽视精神文明建设,就背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也不可能顺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启示我们,在高举“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一旗帜的今天,还应高举“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一旗帜。同时高举这两面旗帜,有利于更好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虽然我们强调二者在主要内容上是一致的,都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但实践中人们对二者的理解把握还是有区别的。许多人认为,文化建设重在文化,主要解决人的“知识”问题,涉及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事业;精神文明建设重在精神,主要解决人的“思想”问题,包括意识、理想、道德、情操等方面。按照这样的认识,高举“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旗帜和高举“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旗帜,平行不悖,相得益彰。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旗帜下,通过加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不断满足人们的知识需求,并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文化条件;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旗帜下,通过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提升人们的觉悟境界,并为文化建设注入思想内涵和精神动力。同时高举两面旗帜,有利于克服和防止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一手硬、思想道德建设一手软的倾向,更好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看,高举“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旗帜,有利于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发展;高举“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旗帜,有利于推动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全面发展。

二、大力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

精神作为同物质相对应、与意识相一致的哲学范畴,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人的意识活动及其内容和成果的总称;它仅反映社会存在,而且以极大的能动性反作用于社会实践。中国梦的本质,就是依靠中国人民的共同奋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这一宏伟目标,要求我们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形成实现中国梦的巨大精神力量。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2]

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深层内容,是民族历史活动中的个体和群体表现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具有对内动员民族力量、对外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中国人之所以是中国人,自然根据在其“种”,社会根据在其“文”,尤其在于我们的民族精神。在数千年发展中,中华民族不断锤炼、塑造自己的性格、品质、理想和价值观念,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独立自主、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之所以成为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因为团结统一、独立自主、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智慧和力量来自于中国各族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精神。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不倒,饱经风霜而弥坚,屡遭挫折而愈勇,就是靠爱国主义精神激发产生的民族凝聚力、战斗力。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充分展示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和民族富强的斗争中,中华民族精神得到了空前的发扬光大,培育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64字创业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北京奥运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极大地拓展了民族精神的内涵,使中华民族展现出崭新的精神风貌。

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力量,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中国人民在未来的岁月里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强大精神动力。“经过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持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3]今天我们之所以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是因为改革开放以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接力推进。“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号角已经吹响,关键是要树立起攻坚克难的坚定信心,凝聚起推进事业的强大力量,紧紧依靠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4]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习近平接任总书记之后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就是“攻坚克难”、“建成小康”。30多年来,邓小平执政时期,江泽民执政时期,胡锦涛执政时期,我们都在致力于小康社会建设。我们要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重时间紧,有很多难题和问题需要解决。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暨春季开学典礼上讲话时强调,今天我们中国共产党人面临三大类问题:过去遗留下来的问题,穿上新外衣的老问题,今天暴露出的新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意味着攻坚克难涉险,要求我们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中华民族精神,不但是团结国内各民族的一种强大精神力量,而且是凝聚世界各地华人华侨的不可替代的民族情感和精神纽带。

中华文明历来注重自强不息,革故鼎新,由此奠定了中国文化中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品质,对后世影响很大。“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民族禀赋,正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1]革故鼎新,就要与时俱进,引领时代潮流。改革开放以来,改革创新成为我们在时代发展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并深深融入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个方面,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进步。30多年来,从农村改革的兴起,到深圳等特区的创立,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多项事业的开拓,改革创新精神激荡神州,造就了历史的巨变,成就了今天的中国。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富于进取的思想品格、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与时代特征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成果,是当代中国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现代化建设目标所必然要求具备的精神,必须要求贯彻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中去。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必须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时代精神的形成离不开亿万人民的壮丽实践,时代精神的弘扬也必须立足于每个人的本职工作岗位。“全国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要发挥聪明才智,勤奋工作,积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主力军和生力军作用。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克己奉公,廉政勤政,关心人民疾苦,为人民办实事。中国人民解放军全体指战员,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全体官兵,要按照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强军目标,提高履行使命能力,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一切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其他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要发扬劳动创造精神和创业精神,回馈社会,造福人民,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全国广大青少年,要志存高远,增长知识,锤炼意志,让青春在时代进步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2]习近平这一论述的实质,就是要求各行各业的人们结合各自岗位的特点和要求,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时代精神。

一个民族在特定的时代条件下,所体现的民族精神折射着时代精神,所体现的时代精神融合着民族精神,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往往很难截然分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赋予了中华民族精神以时代内涵,而且成为时代精神融入中华民族精神的伟大实践。因而,民族精神弘扬和时代精神培育融为一体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鲜明特点。一方面,我们在改革开放实践中所弘扬或形成的许多精神既属于民族精神又属于时代精神;另一方面,弘扬中国精神又要求我们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起来。习近平结合新的实践指出:“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长期以来,广大劳模以平凡的劳动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铸就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是我们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5]“我们要在全社会加强宪法宣传教育,提高全体人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努力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让宪法家喻户晓,在全社会形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6]“广大体育工作者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的以‘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体育精神来之不易,弥足珍贵,要继承创新、发扬光大”。[7]劳模精神、法治精神、中华体育精神等先进精神,既应成为我们的民族精神,也应成为我们的时代精神。我们应以这样的视角认识习近平的有关论述,“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2]

三、牢固树立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

如果说精神是文化的深层内容,那么理想信念就是文化的核心因素。理想作为对未来事物有根据的合理想象,既基于现实,又高于现实,与空想和幻想存在本质差别。信念作为认知和意志的统一体,是对理想的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理想信念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作为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内在表现为主体对自身精神世界的主动超越,外在表现为主体对自身生存现状的永不满足。它作为稳定的价值认同的反映,是主体价值意识的调节中枢和最高主宰,是人们衡量利害关系和选择精神追求的最高准则。对于一个人来讲,理想是前进的奋斗目标,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而言,理想信念的强大作用集中表现为社会价值的导向作用、社会秩序的调控作用、社会力量的凝聚作用、社会行为的选择作用。没有理想信念,人生就没有动力,政党就没有生命,民族就没有前途,国家就没有希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理念信念问题,核心是要求牢固树立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

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激励团结奋斗的更重要的精神因素是我们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精神因素,但不是一般的精神因素,它在所有精神因素中起着激励的作用、居于本源的地位。“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56个民族、13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是我们共同创造的美好家园,是我们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而贯穿其中的、更重要的是我们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这一讲话,深刻揭示了理想信念在中华文明形成和传承中的重要作用。中国步入近代后,中华民族坚守的理想信念就是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并在这个理想信念的激励下进行了前仆后继的斗争。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矢志不渝,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特别是近3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总结出来发展起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总结出来发展起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国情相结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人民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继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直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共同理想,把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与人民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集中代表了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爱国者的共同利益,是保证全体人民团结一致、克服困难、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武器;不仅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各族人民的美好愿景,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我们的制度必将越来越成熟,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将进一步显现,我们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我们就是要有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8]

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虽然主要涉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但与我们党历来倡导的共产主义理想是相通的。习近平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把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统一起来,坚决抵制抛弃社会主义的各种错误主张,自觉纠正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措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形象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全党要按照党的十八大部署,深入学习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矢志不渝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他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再次强调,全体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反对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坚决同一切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矢志不移为党和人民事业而奋斗。

把坚定理想信念与弘扬求实精神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为理想而奋斗。人类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2012年12月习近平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实干,基本实现现代化要靠实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实干;各级领导干部要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提高推动科学发展能力,切实改进作风,脚踏实地创造新的更大的业绩。2013年1月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讲话指出:“我们既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也要胸怀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矢志不移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做好当前每一项工作。革命理想高于天。没有远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衡量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领导干部是否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有客观标准的,那就要看他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奋工作、廉洁奉公,能否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一切迷惘迟疑的观点,一切及时行乐的思想,一切贪图私利的行为,一切无所作为的作风,都是与此格格不入的。”2013年8月他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党员、干部要坚定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脚踏实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取得“接力赛”中我们这一棒的优异成绩。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2013年在五四青年节这个属于青春的日子里,习近平参加了“实现中国梦、青春勇担当”主题团日活动,同各条战线的优秀青年代表一起交流,聆听大家抒发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齐发展的青春感受,要求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的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也是广大青年应该牢固确立的人生信念。广大青年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增强对坚持党的领导的信念,永远紧跟党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5]展望未来,我国青年一代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习近平要求广大青年增强知识更新的紧迫感,如饥似渴学习,勇于到条件艰苦的基层、国家建设的一线、项目攻关的前沿去经受锻炼、增长才干,不断提高与时代发展和事业要求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勇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敢于上下求索、开拓进取,在立足本职的创新创造中不断积累经验、取得成果;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倡导良好社会风气,始终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生活情趣,努力使自己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

四、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道德建设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理想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的力量也是无穷的。2013年9月26日下午,中央领导同志来到京西宾馆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习近平在热烈的掌声中发表即席讲话。他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光荣当选的全国道德模范表示热烈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强调道德模范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旗帜,要求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激励人民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鼓励全社会积善成德、明德惟馨,为实现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的道德支撑。

道德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经济生活等社会生活的反映,是通过社会舆论和个体自觉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关系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既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又通过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表现为相对的独立性。从社会功能的角度来看,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基石,是人际和谐的基础。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当今时代,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生存与发展,既取决于这个国家包括经济力、国防力等在内的硬实力,也取决于这个国家包括民族素质等在内的软实力。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社会思想空前活跃,不同观念相互交织,各种文化相互激荡,社会意识的多样化趋势明显。信息制造和传播的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特别是网络、手机的迅速普及,既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新的手段和途径,也对思想道德建设产生了冲击。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精神文化需求也在不断增长。满足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既需要大力发展先进精神文化产品,也需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质上是塑造融洽的社会关系和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更是把道德建设推到了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可以说,离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没有全民族道德素质的显著提高,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就难以胜利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难以圆满实现。因此,必须坚持把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作为一项极为重要的战略任务。

中华民族是一个十分重视“德文化”建设的民族,在数千年发展中形成了尚德修德的优良传统。这方面的事实不胜枚举,典型的格言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用《易传》中的话来说,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国古代哲人认为,人生于天地之间,是天地之精华,应与天地合其德,体现天地的精神与德性。“天”的德性是健行不已、生生不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永不止歇。人应该效法它,努力拼搏,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地”的德性是博大包容、孕育万物、利益众生。人也应该效法它,兼容并包,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辟地概括了中国文化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关系的深刻认识,成为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的重要表征,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资源。习近平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今天依然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5]

长期以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持续推进,社会整体道德文明水平不断提升。特别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公布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中央要求,大力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时代新风,中华大地涌现出一大批道德模范、最美人物。他们或充满爱心、助人为乐,或见义勇为、舍生忘死,或诚实守信、坚守正道,或敬业奉献、虔诚勤勉,或孝老爱亲、血脉情深。他们的高尚品德,温暖了人心,感动了中国,为全社会树立了榜样。道德模范,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关系,反映广大群众的道德意识、道德愿望和道德追求,是有形的正能量,是鲜活的价值观,是现阶段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旗帜。

评选表彰道德模范,对于动员群众广泛参与道德建设、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意义。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每两年评选表彰一届,2007年启动以来进行了四届。评选表彰活动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经过群众推荐、组织审核、全国公示和公众投票、评委会投票等环节,四届共产生216名全国道德模范和1041名提名奖获得者。其中,大部分是工人、农民、学生、士兵、医生、教师、个体工商户、社区居民等普通劳动者。颁奖典礼分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这样五个篇章,每一篇章通过播放短片、演奏音乐、吟诵经典、颁授奖章、致敬礼赞等形式,诠释了道德模范的崇高精神,歌颂了震撼人心的道德之美,同时普及了公民道德规范。评选表彰活动充分体现了群众评、评群众的特点,集中展示了公民道德建设的丰硕成果,有效激发了人民群众投身道德建设的热情。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今天,我们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道德建设,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基本道德规范,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5]落实习近平这一指示精神,要求我们广泛开展向道德模范学习活动,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基本道德规范做起,把良好道德行为落实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中;把培育文明道德风尚作为重要着力点,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舆论导向,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推动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社会风尚;把道德建设融入改革发展各方面,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做实功而不务虚名,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道德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培育文明道德的社会风尚,需要广泛开展向道德模范学习的活动,更需要党员领导干部发挥以身作则的作用。道德从来是一个与思想密切相关的问题,思想觉悟决定道德表现,道德表现反映思想觉悟。因此,党员和领导干部增强道德自觉,必须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特别从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方面强调了这个问题。他指出:“思想纯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纯洁性的根本,道德高尚是领导干部做到清正廉洁的基础。我们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不断夯实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要抓好思想理论建设、抓好党性教育和党性修养、抓好道德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和实践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以理论上的坚定保证行动上的坚定,以思想上的清醒保证用权上的清醒,不断增强宗旨意识,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廉洁操守。”落实好习近平的讲话精神,需要同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党的宗旨,常修为政之德,常怀爱民之心,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引领者,以优良党风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风气。

五、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

宣传思想工作本质上属于意识形态工作,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宣传思想工作,始终用先进的思想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推动事业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中国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推进道德建设,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必须大力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充分发挥思想引领、精神激励、道德支撑和舆论推动的作用。习近平要求宣传思想工作者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动、应势而动、顺势而动,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思想工作要着眼坚定理想信念,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引导人们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要切实履行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基本职责,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凝聚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正能量;要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老老实实、原原本本学习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新干部、年轻干部尤其要抓好理论学习,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解决问题、坚定理想信念。

把坚持党性与坚持人民性统一起来。坚持党性,核心就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持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宣传中央重大工作部署,坚持宣传中央关于形势的重大分析判断,坚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坚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所有宣传思想部门、单位,所有从事宣传思想工作的党员、干部,都要旗帜鲜明坚持党性原则,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的伟大奋斗和火热生活,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精神需求。特别是文化创作生产,更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自觉深入生活,与人民同心,与时代同行,积极追求文化产品的社会效益,拿出更多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精品力作、传世佳作。2013年10月10日习近平向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发去贺信,希望全国广大文艺工作者和艺术家运用丰富的艺术形式和手段,描绘艺术之花盛开的多彩画卷,讴歌人民意气风发的时代精神,书写文化强国建设的隽永篇章,继续为我国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繁荣发展而团结奋斗。

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建设安定有序并充满活力的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方针。所谓正面宣传,是指新闻媒体对社会生活中体现时代特色、反映社会主流、具有积极意义的人和事,通过典型宣传、成就宣传、主题宣传、时政宣传等形式进行倾向性报道。正面宣传做得好听、耐听、想听,要求把遵循宣传规律和尊重新闻规律结合起来,把宣传党的政策和反映人民心声结合起来,把新闻宣传方式与理论教育方法、文艺表现形式、受众心理规律结合起来,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创新。“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关键是要提高质量和水平,把握好时、度、效,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充分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必须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帮助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9]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并不意味着拒绝积极的批评报道。批评是思想的产物,有时又升华了思想。批评性报道作为舆论监督的一种手段,是新闻工作者社会责任感的体现。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适时开展一些有利于事情解决、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批评报道,是对正面宣传的有益补充。

加强对外开放条件下的宣传思想工作。在全面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做宣传思想工作,一项重要任务是引导人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认真总结国内外历史经验,更加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紧紧依靠人民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同时通过对外开放吸收借鉴人类文明成果,并与我国传统文化相结合进行融合再创新,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形成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宣传阐释中国特色,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9]“四个讲清楚”堪称“中国特色”深入人心的秘诀,不仅可以进一步坚定国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而且可以进一步扩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影响力。当然,面向国际社会宣传解释中国特色,还要求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同时,要加强对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对世界范围的新事物新情况、对各国新思想新观点新知识的宣传报道,引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外部世界,以利于我们更好地借鉴人类文明有益成果。

加强对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宣传思想战线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职责,必须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工作,注重抓基层、打基础,着力转作风、正学风、改文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在坚持来之不易的宝贵经验的同时,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有关领导同志要加强学习、加强实践,真正成为让人信服的行家里手。各级党委要以高度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加强对宣传思想领域重大问题的分析研判和重大战略性任务的统筹指导,不断提高领导宣传思想工作能力和水平。要树立大宣传的工作理念,调动各方面力量,发挥各方面优势,把宣传思想工作同各领域的行政管理、行业管理、社会管理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推进宣传思想工作的强大合力。

[1]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光明日报. 2013-05-05.

[2]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3-03-18.

[3]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11-30.

[4]习近平.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3-01-02.

[5]习近平.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3-04-29.

[6]习近平.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2-12-05.

[7]习近平.在会见全国体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代表等时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3-09-01.

[8]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1-06.

[9]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8-21.

[责任编辑 缪开金]

Continuing a New Page about Socialistic Spiritu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An Afterthought about Xi Jinping’s Speech about Socialistic Spiritu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PANG Ren-zhi&WEI Feng
(1.Marxism Research and Teaching Department,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Beijing 100091,China;2.Army 96669,Beijing 102206,China)

Spiritu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bears great missions in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realizing China dream.We must focus our efforts in enriching the spiritual world of our people,enhancing the spiritual power of our people,promoting great national and time spirits,and strengthening the ideal ideology of CPC members.We must highly emphasize and substantially strengthen moral construction,further improve our publicity activities and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both spiritual civilization and material civilization.This is the important ideology of Chinese-characteristics socialism held by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PC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Xi Jinping;China dream;spiritual civilization;cultural construction

B49

A

1674-0955(2014)01-0032-11

2013-12-11

庞仁芝(1953-),男,山东招远人,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魏峰(1977-),男,山东阳谷人,96669部队参谋。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中华民族道德
习近平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