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绝虚假国内国际新闻浅析

2014-02-04 23:10
中国地市报人 2014年12期
关键词:党报来源主观

□ 李 昆

(亳州晚报社,安徽 亳州 236800)

新闻安身立命之本在于真实。但是每年年底,国内外一些机构总要公布若干“十大假新闻”。

虚假新闻分为主观故意和主观无意两种。主观故意多是从业人员为追求影响力、经济利益或轰动效应,从主观方面故意作出与事实不符的报道。

地市党报国内、国际新闻容易出现的是主观无意虚假新闻。主观无意虚假新闻的出现多是从业人员由于业务素质和政治敏感性不强,或者急功近利、哗众取宠来吸引读者眼球等原因,造成稿件来源非正规渠道,或者虽然稿件来源渠道正规,但选取、判断稿件不严谨等,导致报道不全面或与事实截然不符。

产生虚假新闻的原因是多方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一是约束机制和整顿措施不完善;二是新闻从业人员政治理论素养欠缺;三是利益驱使记者造假;四是媒体非正常的竞争,有的媒体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和轰动效应,不惜刊发虚假失实报道,展开恶性竞争。虚假新闻轻则愚弄民众,有损媒介信誉;重则造成恶劣社会影响、严重经济损失,导致犯罪。

作为地市党报媒体的编辑,如何使国内国际新闻避免甚至杜绝虚假新闻?笔者认为除了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增强法律意识等之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稿件来源一定要正规

地市党报国内国际新闻的来源渠道很多,但是最主要的还是以新华社和《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作为正面宣传重要稿件的来源,其它媒体作为趣味性、知识性的稿件来源作为补充。

稿件的来源渠道是国内、国际新闻杜绝虚假新闻的第一道防线,新华社、新华网、《人民日报》、人民网等国家正规的主流媒体一般不会出现虚假新闻,但是在选取新华网和人民网的稿件时,还要看其稿件来源。看该稿件是其本网原创的还是转载,以及转载自哪个媒体,再作出对该新闻真实性的判断,这样才能避免从来源上杜绝虚假新闻出现在地市党报的国内国际新闻版上。

编辑如果把其它的非主流媒体以及小网站和个人微博作为国内国际新闻稿件的来源,就很容易出现带有个人色彩的主观故意或者无意的虚假新闻。

例如,2010年12月6日晚,微博疯传“金庸去世”谣言。虽然造谣者已难查到,但这条不足60字的微博,导致当事刊物副总编辑辞职,负有责任的编辑被解聘,内容总监被罚款、降职。12月6日晚,《中国新闻周刊》在官方微博上转发了“金庸去世”的谣言,并在其人人网的公共主页同步更新。该微博拥有30万余名粉丝,其人人网主页拥有15万余名好友,这无疑加速了谣言传播。事后,网友纷纷指责:“国家级新闻媒体的官方微博不加证实就发布谣言,太无责任感!”

该微博两度道歉:2010年12月6日21时22分发布第一条致歉声明并删除谣言;12月6日11时23分发布第二条致歉声明并称“会积极消除影响。”

这是一起因假新闻报道,媒体和个人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的例子,害人害己,损害品牌形象。

要有很强的业务素质

地市党报国内国际新闻不同于国家级和省级媒体的国内国际新闻,其选稿的标准不能全是那些“高大上”的重要新闻,还要结合新闻的五要素(何时、何地、何事、何因、何人),选出重要、及时、接近和有用的新闻,这就要求编辑有较强的大局把握能力。

作为编辑,他所选取的每一篇稿件都应该有他的编辑意图。为什么要选这篇稿件?选这篇稿件对这个版面、对读者是不是有用,以及有何影响?这都是编辑应该慎重考虑并且作出准确判断的,也是编辑的业务素质和政治敏感性的具体表现。

在选取稿件是绝对不能有丝毫哗众取宠之意,只顾吸引眼球,注定是要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如2013年香港《大公报》刊登的《北京“的哥”奇遇:“习总书记坐上了我的车”》,大陆媒体也纷纷转载;“深圳最美女孩”给街边乞丐老人喂饭;斯诺登爆料美国登月造假等等虚假新闻频频见诸报端。

例如,笔者曾在编辑国际稿件时,一篇《韩国教授称“诗人李白是韩国人”》的新闻引起了笔者注意,经过认真思考,笔者觉得这篇稿件不但没有根据,而且有很大的个人炒作嫌疑,这种炒作没有什么意义,所以笔者就没有编发。后来,果然不出所料,韩国官方澄清:“李白是韩国人”是媒体不实报道。

韩国驻华使馆2010年5月底发来书面声明称,近期一些媒体刊载的韩国教授称“诗人李白是韩国人”的消息,系不实报道。声明还指出,其它类似“中国文化被韩国”的诸多报道内容,事后经查明大部分报道内容均无事实依据。其余的报道是把某个人的观点当成韩国国民的普遍立场,扭曲事实真相并进行炒作。

要从细节上严格把关

编辑地市党报国内国际新闻版要注意的细节很多,包括新闻的要素要准确、新闻编排适中、合理以及新闻的标题和电头的贴切准确等等。

首先,要注意的是新闻中的时间、地名、人名、职务、数字等等各种要素要力求真实、可靠、准确。如北京一媒体8月26日刊登的《奇遇长征》,文中称“收到这封信的时候,薄复礼已经92岁了”,有读者发邮件指出:据文中所述薄复礼出生于1897年,1986年收到信时不是“92岁”而是“89岁”。编辑回复:感谢指正,经重新核实,薄复礼收到信时的年龄应为89岁,记者当时没有注意到,导致差错,向读者致歉。

其次,是编排的分量大小上,根据稿件该大则大,该小则小,编排的位置上是否合理,照片、插图、线条是否与内容相符等,以免造成整个版面的假、大、空等等。

再次,从细节上严格把关还应该从标题和电头上下功夫。要从细节上去核实,标题和内容是否相符或者是否贴切,有时候来源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为了哗众取宠吸引读者眼球也会出现一些标题与内容不符或者不很贴切的事情。还有一个重要的细节就是电头是否有失时效性,再好的新闻过去三天了,也不叫新闻,只能叫旧闻了,笔者选择国内、国际或者新闻纵深稿件从电头上看一般只选当天的。

猜你喜欢
党报来源主观
将来吃鱼不用调刺啦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一项持续九年的公益活动,让我们见证了党报的力量
试论《说文》“丵”字的来源
“赤”的来源与“红”在服装中的应用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对立与存在
以“专、新、深”做强党报文化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