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慧生:新课改与教师发展

2014-02-06 09:26
基础教育论坛 2014年29期
关键词:普通高中新课改阶段

胡 敏

由四川省教育厅组织的全省中小学教育专家培养对象研修班举行的首次研修培训,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田慧生作了专题讲座,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于深化教育改革的意义,和当前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判断,并给教师的成长提出建议,对于教育工作者把握当前教育宏观局势、找准自身定位有指导意义。

一、新课改已经进入深化阶段

在田慧生看来,成为高级教育人才,首要条件就是要对教育的发展形势有清晰地判断。

田慧生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关于教育的整体表述,既有对未来规划的指导,又聚焦主题,解决教育发展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

《决定》关于教育的改革突出了“一个主题,四个要点”。“一个主题”是深化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四个要点”分别是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全面创新育人模式;以促进教育公平为重点,多方位缩小教育差距;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优化人才成长通道;以管办评分离为重点,改革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新课改是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环节。我国2001年义务教育阶段启动新课改、2004年普通高中启动新课改,现在已经走过10年的历程,标志着新课改进入深化阶段。

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课标已经全面系统地修订。对于过去10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改革已经有了一些反思、总结和调整,形成了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全套新课标。普通高中新课改也已经走过了10年。目前,普通高中的教改情况处于系统调研和总结阶段。其中的重要内容就是对普通高中课程的课程方案、各科课标进行全面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全面修订要抓住什么问题?比如对普通高中的基本定位。普通高中阶段究竟是高等教育的预备教育,还是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还有高中课改跟高考的关系。这一次新的高中课程调整与高考改革的结合点就是要在高中的课标中增加学业质量的评价标准。

二、如何认识新课改的成就和问题

课堂教学改革始终是新课改推行过程中的一项核心内容。课程教学改革始终是基础教育阶段教育改革中的“主战场”、“主阵地”。

总结课改的经验,整体上看,生动活泼、自主学习的整体学习环境也已经初步形成。有利于学生发展、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环境正在逐步建立起来。这些都是课堂教学改革方面取得的进展和成绩。

中小学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教师队伍经过十几年的课改以后,无论是观念、专业水平、思想素质还是教师道德状况都有很大改变,能够与时俱进。

田慧生认为,总体来说,课程改革是积极健康的,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但还面临很多问题。为什么对课堂教学改革作出的基本判断是取得阶段性成果?是因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最后一层窗户纸还没有捅破,那就是教与学的关系还没有真正调整到位。很大程度上,现在的课堂还是教师主导、学生被动,学生真正意义上的主动学习、自主学习还没有普遍地实现。

从更高的要求来看,《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一个核心的教育价值:“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预示教育价值取向的一次根本转折。要把过度统一的教育,逐渐向多样化、特色化发展。过去的做法是让不同的学生适应统一的教育。现在要让教育主动去适应学生的不同状况。“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既是价值观、也是理想的目标。

三、教师如何向教育家的目标迈进

教师要在实践中成长,要在教育教学改革中不断克服改革中的各种复杂局面,在各种困难的真实教育场景中得到磨炼和成长。教育家应该成为教育工作者的成长目标。那么,如何向教育家的目标迈进?田慧生给出了七条建议:

有坚定的教育理想和信念。坚定的教育理想和信念建立在对教育重大、核心问题的反复认识之上。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思索一些基本问题:教育是什么?什么是好的教育?教育是为了什么?看法成熟之后,就会成为理想信念,并且不会轻易改变。

把握教育改革发展的大势和方向。有宽阔的教育视野,对教育内部和外部,教育改革的国内、国际情况有所了解。有敏感的政策意识,领会文件制度的专业性、思想性,从文件、政策中解读出能够指导具体工作的精神内涵。高度关注、研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如学生学什么、如何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切实转变教与学的关系、怎样解决“效率和减负”问题。

关注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培育个人风格。教育家需要具备独立的思想,在实践中产生、发展、完善,最终要总结成个人经验,服务社会。

尊重生命,敬畏教育。教育面对的对象是活生生的生命个体,人的发展一旦受到摧残,有时是不可逆转的。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眼神,都可能关闭学生生命通道的一扇窗户。

教学中要做到“常规性把握,创造性驾驭”。既要摸清教育的规律,按照教育规律实施教学,又要求新、求变,敢于成就自己。教师的成长要经历“入格——定格——出格”三个阶段,三个阶段不断循环,教师就能够站上更高的平台。

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学习永无止尽,尤其在信息网络条件下,教育的变化很快。一方面,教育的方法手段在变化,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本身对我们传统教育带来一系列挑战。慕课、翻转课堂……这些东西对于我们的课堂到底会带来什么变化?影响在哪里?都是我们要去观察、去思考的问题。

(标题为本刊编者所加。选自《教育导报》2014-1-25)

猜你喜欢
普通高中新课改阶段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尝试、困境与思考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河南普通高中今年停招择校生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
普通高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