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路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

2014-02-12 05:31曹莉莉
铜仁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培育价值观核心

曹莉莉

( 贵州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 )

【政治与法律】

群众路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

曹莉莉

( 贵州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 )

“以人为本”的重要原则决定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走群众路线。群众路线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者在本质上具有内在一致性。贯彻群众路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发挥党员干部、道德模范、新兴媒体、群众性主题教育活动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群众路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人民群众

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文明的推动;个人的进步,离不开文化的哺育。在中华民族奋力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历程之际,党的十八大站在整合力量、凝聚共识的高度,提出了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任务。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1]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党深入开展的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顺应了群众期盼,是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大举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是实践党的十八提出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创新成果。用群众路线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坚持“以人为本”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原则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价值本质的认识以及对人和事物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的观点的体系,它与世界观和人生观是一致的。价值观对人的行为起着规范和导向作用。价值观不同的人,行为取向也会不同,甚至可能截然相反。价值观先进与否、科学与否,一个根本的衡量标准就是看其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否体现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否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

社会主义价值观分为核心价值观和派生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最重要和最稳定的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在革命和建设实践过程中经过不断的经验积累和文化积淀形成的,是对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高度抽象概括。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的提出,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公民层面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和具体内容,指明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从国家层面上说,要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符合人民群众寻求民族复兴的共同愿景;从社会层面上说,要构建一个“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主义社会,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未来美好社会的向往;从公民层面上说,要做一个“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公民,体现了人民群众对社会道德文明风尚的情感和理性追求。以上三个层面相辅相成,构成一个彼此制约、相互联系的价值目标体系,是广大人民群众最期盼最向往的共同价值目标和价值理想。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关注人们利益诉求和价值愿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由此可以看出,“以人为本”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坚持的重要原则。它强调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人民群众既是价值的主体,又是实践的主体,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为其价值旨归,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其最高价值取向。在坚持以人为本中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要走群众路线。群众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属性,只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人民群众”这一最深厚的土壤中,才能保持其先进性和科学性,否则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能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

二、 群众路线中贯穿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谁是历史的创造者?如何看待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在这些问题上,历来都存在着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歧。历史唯心主义抹杀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宣扬少数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与唯心主义相反,唯物史观主张“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决定历史发展的是“行动着的群众”[2],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不仅创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更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无产阶级政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这一基本原理,科学总结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宝贵历史经验,提出了党的群众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党的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具体体现,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真正英雄,其实质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人民至上,其中贯穿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切为了群众,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体现了人的目的价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一切依靠群众,把人民群众作为社会实践的主体,肯定人民群众在历史创造中的主体作用,体现了人的工具价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就是“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运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3],体现了人的价值实现的根本方法和途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总而言之,群众路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脉相承的,在本质上具有内在一致性。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群众路线已经渗透到党的各种路线方针政策中,成为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历史经验一再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贯彻了群众路线,什么时候党紧密联系了人民群众,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就兴旺发达;什么时候偏离了群众路线,什么时候党背离了人民群众,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就要出现失误,遭遇挫折。从这个意义上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要密切联系群众,走群众路线。

三、贯彻群众路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总的来说,改革开放以来,广大人民群众形成了积极的、健康的、科学的价值观。然而,改革开放带来了深刻的社会转型,市场经济引发了社会结构的调整,使传统的主流价值观不断受到冲击和挑战,过去所摒弃的消极的、不健康的、落后的价值观念开始泛滥。例如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拜金主义思想,认为金钱是衡量一切是非对错的标准,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满足,其实质是一种金钱至上、以物为本的思想道德观念,显然是与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相背离的。特别是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核心价值观念扭曲,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腐朽观念盛行,侵害了群众利益,败坏了党的形象,损害了群众对党的感情和认同。贯彻群众路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显得尤为迫切。

(一)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表率作用,以强大的人格力量感召群众

贯彻群众路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紧紧围绕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从细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从实处着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注重发挥广大党员干部带头学习的表率作用、带头践行的先锋作用、带头宣传的引领作用,培育广大党员干部“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以身作则,率先示范的价值准则和为民、务实、清廉的工作作风,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永葆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精神境界。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思想,践行群众路线。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密切干群关系、增进干群感情的重中之重,时时处处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以强大的人格力量感召群众、引领社会风尚, 培正气、树正气,凝心聚力、固本强基,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精神文化动力和思想道德支撑。

(二)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引领作用,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

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道德模范的引领作用至关重要。践行群众路线,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将道德模范的引领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旗帜,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坚持面向群众选典型、依靠群众推典型、贴近群众树典型、发动群众学典型的原则,关注草根人物,挖掘凡人善举,大力推选诸如“最美教师”、“最美医生护士”、“最美司机”等身边先进典型,通过媒体、网络、报刊等渠道宣传报道道德模范的职业观和价值观,用他们的先进事迹、高尚人格、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感染群众、带动群众,用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引领民风,弘扬和激发社会正能量,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实践、人人效仿的生动局面。

(三)善用新兴媒体,彰显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当前,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电邮、QQ等各种新兴媒体飞速发展,并在群众中得到广泛普及。信息化的快速普及和互联网新兴媒体的迅速发展,为贯彻群众路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搭建了一个新的载体和平台。在“人人都是麦克风,人人都是传话筒”的新媒体时代,大量群众在新媒体上发言、评论、转发、围观、收听,其中蕴含着不可估量的智慧和力量。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善于运用微博、微信、QQ等新兴媒体问政于群众、问需于群众、问计于群众,依靠群众之智、群众之力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宣传和教育实践活动。借用新兴媒体,用通俗易懂、大众化的语言宣传报道那些富有时代气息、代表社会主流、得到广泛认同的人和事,彰显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四)开展各种群众性主题教育活动,引导理解,传递真谛

能否把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发动和组织起来,自觉地、满腔热情地投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中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能否充满生机和活力,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群众性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是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是党的群众路线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的具体体现。例如,可以开展以“践行群众路线,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演讲活动、书画大赛、文艺晚会等接地气的文艺活动,宣传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精神食粮送给广大基层群众。还可以发挥重要节日传播主流价值的独特优势,利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和“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节”、“十一国庆节”等政治性节日,举办庄严庄重、内涵丰富的群众性庆祝和纪念活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群众性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打动群众、感染群众,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主动培育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民共建共享的价值观,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者。只有以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来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才能真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和实践中深深扎根,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1] 人民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EB/OL].http://cpc.people.com.cn/n/2013/1223/c64387-23924110.html,2013-12.

[2] 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M]//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104.

[3] 毛泽东.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M]//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99.

On the Cultivation of Mass Lines and Socialist Core Values

CAO Lili
( School of Maxism,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Guiyan, Guizhou 550001, China )

According to “human oriented” principle, cultivating and following socialist core values decides that we should follow mass lines. Carrying out mass lines should thoroughly follow socialist core values, and both of them have intrinsic consistency. To carry out mass lines, cultivate and practice socialist core values, we should give full play to the function of Party members and cadres, moral models, new media, thematic education activities for masses.

mass lines, socialism core values, the masses

(责任编辑 王小聪)

(责任校对 鲁娜娜)

D252

A

1673-9639 (2014) 05-0048-04

2014-06-12

曹莉莉(1984-),女,河南周口人,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培育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