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大赛引擎学院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培养质量提升

2014-02-12 07:59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竞赛职业院校校企

(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131)

一、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1.大赛有效推动了专业教育教学的改革

技能大赛的项目选自生产实际,贴近社会用人的要求。只有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完善,才能使职业教育的课程在实施过程中遵循职业教育规律,适应新行业、新兴技术和岗位技能的变化,调整课程设置、实训内容和教学方法等,使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达到零距离的“契合”。

以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2008年承办的全国高职职业技能大赛“产品部件数控加工与装配”、“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以及2009年的“数控机床装配、调试与维修”三项赛事为例,通过筹办、举办技能大赛,组织选拔培训选手,使我院优质资源——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得到了社会的认同,促进了专业教学的改革,具体表现在:

(1)技能大赛整合了专业教学模式

技能大赛的竞赛内容设计源于企业实际工作状况,是制造业急需的人才必须掌握的职业技能和必备的工作能力。因此,我院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构建了有专业特色的项目化课程体系。其典型是在“数控机床诊断与维修”课程改革中,将“产品部件数控加工与装配”赛项中所包括的机械加工工艺制定、装配图纸识图、数控铣削加工、CAD/CAM软件运用、测量方法等知识、能力作为数控技术专业的主要教学内容,整合几门课程,重新对专业课程进行调整,将所需的知识解构与重构,规划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方法。利用技能大赛的环境,设备、软件等组织教学,使此项技能大赛留下的宝贵资源得到充分应用。另外,参赛选手普遍表现出的“电强机弱”的情况,也反映出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需要不断改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能力,加强企业锻炼,积累教学实践经验。

(2)技能大赛创新了课程设计

为了使更多的学生尽可能地从技能大赛中获益,我院在相关专业“职业拓展”课程中开设了总计40学时的“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项目解读”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讲述历年赛项、介绍命题过程、分析赛点、点评主要赛项、带领学生参观比赛现场,同时,还安排“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数控机床装配、调试与维修”项目的体会性实训,并请参赛选手介绍培训及比赛的经历与心得。对于这门课程,教师们认真备课,广泛收集资料,教学中师生互动,达到从专业技能实际出发创新实训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3)技能大赛的内容进入课堂

几年来,学院以进一步深化技能大赛为目标,以技能大赛中出现的项目试题、设备为载体,开发出符合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现专业技能应用和切合综合素质提高的课程和实训任务,这将使技能大赛的成效进一步延伸,从而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为社会提供所需的高技能人才。

“数控机床电气控制”是我院市级精品课程,受2009年“数控机床装配、调试与维修”赛项启发,我院系部将所包括的数控机床机械装配图纸识图、机械装配与调试、电气原理图识图、电气线路安装与连接、数控系统,机械加工精度与测量方法等数控维修类主要教学内容融合,重新对课程进行规划,将所需的知识分解,应用项目化教学方法,借助于技能大赛的内容,在利用技能大赛的硬件设施教学的同时分组竞赛,在我院2007级学生教学实施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改革课程体系的同时,将机电类专业按照技能大赛的项目开发专业课程,乃至开设一门至几门竞赛形式的课程,使高职学生在校期间都不同程度享受到职业技能大赛的成就。

2.大赛有效推动了师资队伍建设

技能大赛实质赛的是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经验、教学方法和技能水平,赛的是指导学生的能力一个选手能登上全国大赛的舞台,首先是教师长时间的指导与培养,是对选手成百上千次的精心雕刻;其次是教师对赛项的理解程度,并由此传给选手的创造精神。

以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数控技术复杂部件造型、多轴联动编程与加工”项目为例,比赛项目需要7张机械加工图纸,而赛会只提供了4张,其他3张需要选手按比赛要求独立创新完成,如果平时没有这种能力训练,选手很难完成这次比赛。这次大赛,学院选派的指导教师王兴东充分利用了学院硬件设施先进、充足与完善的优势,认真研究了大赛的竞赛内容、竞赛规则,指导学生熟悉光电寻边器的使用方法,注重在比赛细节上让学生有较好的应对能力,从而使选手获得较好的操作技能,在比赛中获得了佳绩,荣获团体一等奖第一名。王兴东作为只有6年教龄的实训教师之所以被学生誉为最棒的实训教师,一是自身的刻苦学习,很快胜任了实训中心的工作;二是学院大力培养年轻教师承担教学重任,在实践中迅速提高,从而造就了一支指导教师优秀团队,这也是学院连续三年获得全国技能大赛4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和2个三等奖的原因。

常言道: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对教师的技能与实践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对教师的知识储备与知识更新又提出一个更高的要求;所以教师必须成为新知识的传授者,新技能的实践者。英国著名的工程教育专家沙尔福大学的齐斯霍姆教授说得非常形象生动,他说:只有具有外科医生资格的教师,在外科手术室里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外科医生。同样,只有生产一线实践经验、能力和技术过硬的教师,在一个充满活力的工作情景境中才能培养出真正的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所以教师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的高低就决定了学校教育的质量与特色。

职业技能竞赛的成绩不仅能体现个别参赛选手的职业能力,更能反映出学校的专业教学水平。竞赛成绩要从平时教学抓起,这是与教师的教学理念、自身的技能水平和指导方法紧密相关的。实践表明,由于职业技能竞赛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实践性,要在竞赛中脱颖而出,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创新精神,这就对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例如,我院承办的2011年“机械部件创新设计与制造”赛项增加了创新设计、4轴编程与加工、部件装配和教师参与教学方案的设计。由于数控技术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以数控专业为突破口,改变教学模式,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因此专业教师除了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水平,还应具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强化理论教师的实践能力势在必行,要求教师既承担理论教学任务,又兼任实训指导教学的双重教学任务,这对专业老师提出极高的要求。

同时,一个职业竞赛项目往往不止涉及一门课程、一个专业,因此需要教师之间跨专业合作,形成指导团队,这一过程对于增进教师之间的专业理解和认同,产生跨专业的新理念、新思想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促进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共育优秀高端技能人

以技能大赛为纽带,促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深入发展,推动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核心,全面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学结合是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校企合作是实现工学结合的重要手段。这几年学院在教学改革实践中,与企业以互利为出发点、以教师为媒介、以企业为载体、选派学院青年骨干教师拜企业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为师,指导青年教师提高实践能力,同时更加直接的了解企业对学生的技术需求,以使他们在教学中把生产一线最需要的技术环节传授给学生,完成教学与生产的无缝对接,达到学院提出的真题真做、案例教学的指导思想。同时又利用学院丰富的教师资源,为企业的生产、科研提供了强大的人才保证和技术支持。我们通过技能大赛影响,进一步搭建与企业合作交流,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校企合作一直以来多是一头冷一头热,即学校非常希望企业合作,培养更合适社会需要的人才,而企业是将生产利润放在第一要位的,由于没有共同的利益很难把校企合作做到实处。通过四年承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来看,技能大赛很好地促进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许多企业为了宣传自己的产品,只要有大赛他们就主动参与大赛,另外大赛由于有媒体介入,企业也希望通过大赛展示宣传自己。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不仅探索出了一条选择我国制造业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而且带动了全国各地高职院校和企业技能人才培养实训基地的建设,对我院高职院校培养数控技能人才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完善了校企合作机制体制建设,深化校企共同体体制机制建设

(1)完善校企共同体的组织架构

学校与企业以协议的形式缔结共同建立校企共同体,校企共同体为学校的二级教学部门。教学部门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完善包括由理事会、主任、二级教职工代表大会构成的组织机构。理事会是学校和企业共同领导下的二级系部的最高权力机构,实施“资源共享、人才共育、校企共管”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

(2)优化校企共同体理事会制度

通过优化校企共同体理事会制度,充分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内在积极性,努力健全校企共管的决策管理机制。优化了理事会成员构成,完善了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深化了理事会会议制度,建立了理事会合作项目管理制度。建立了具体的合作目标体系及实施细则,进行有效的过程监控和绩效评估。

(3)健全校企共同体的专项管理制度

完善了人才“共育”的专业建设制度。院长与企业厂长(经理)定期召开会议,共同探讨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问题,把握专业建设思路和方向,为人才培养提供生产一线的真实素材。校企专业负责人分工合作,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引领专业建设。

建立了校企“共享”的师资培育管理制度。完善了专兼职教师的管理办法,明确专职教师“一岗三职”、“既师既学”。同时,严格兼职教师的选聘办法,规范管理,要求兼职教师参与专业建设和学生管理工作。企业选派技术专家到学校参与教学,接受培训,提升理论水平。实施教师和企业师傅对接机制,确保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保持密切联系,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健全了校企“共管”的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管理,明确规定企业指导教师将核心技术工艺、车间班组管理技术等企业生产管理要素融入实训内容。各二级学院成立“顶岗实习协调委员会”,协调解决学生在生产车间、班组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帮助指导管理教师、专业教师加强与生产车间的沟通与合作,提高学生校外实习的成效。

建立了校企“共赢”的激励制度。完善《奖助学金管理办法》,引导校企共同体参与企业来校设立专项奖学金和助学金。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校企合作专项人员奖励办法》,鼓励教师与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开展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鼓励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各项工作;鼓励教师参与技能、学历学位培训或外出进修、访学,鼓励企业员工参与各种职业技能培训。

2.提升了学生职业素养和动手实践能力

职业技能大赛是对职业教育水平的一个综合检验。通过职业技能大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和动手实践能力。

目前,职业教育系统的学生一般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是很有必要的。由于参加技能大赛一般来说,都要经过层层选拔,这对每一个同学都是机会,因此在整个班级,甚至整个年级都会形成一股“赛教相融、工学结合”的学习高潮,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在教学中有效地引入职业技能竞赛机制,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因为竞赛的开展可使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和学习任务,能够使学生的心理活动最大限度地集中在能够完成竞赛作业的学习上。竞赛必然会有一个结果,当学生意识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可以更快地完成竞赛任务、取得好的竞赛成绩时,就会提高学习的效率,增强自主学习的动机。当竞赛作业得到认可时,又会进一步激励学生参与到下一次更难的任务中,这样不断循环,从而可达到提高学生学生综合素质和动手实践能力的目的。

3.建立了多方参与、共同建设、多元评价的就业服务平台

技能大赛促进了学院与企业的深度合作,通过订单培养、顶岗实习一系列与企业合作手段,让学生在真实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零距离”对接,通过职前培训,突出就业导向作用,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评价体系,提高就业工作服务水平。

往届技能大赛期间组委会组织了“企业家观摩团”,安排百余家企业代表到赛场观摩比赛,现场招聘优秀获奖选手,并将为受聘选手举行“人才录用签约仪式”;同时,还举行东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合作发展签约仪式等。在颁奖及闭幕式现场举办专场招聘会,这也是大赛的一种延伸,特别是天津随着滨海新区的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所以,技能大赛为职校学生和用人企业搭建一个桥梁。大赛组委会发出举办专场招聘会的通知后,很多企业慕名而来。很多用人单位均表示“能进入全国大赛的选手都是各地职业院校优中选优的技术能手,而获奖的选手则更是能手中的能手,直接到大赛的颁奖现场招人,对用人单位来说肯定是一件好事情,所以得到消息后就找来了。”

技能大赛选手,他们不会死读书,读死书,而是善于思考,积极创造,用知识武装自己,用实力证明自己,通过大赛的洗礼,使他们在各方面都更加成熟。例如我院参加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机械部件创新设计与制造项目的选手,他们不仅具有良好的理论知识,而且还有过硬的实践动手能力,特别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在大赛专场招聘会上,我院选手被多家用人单位抛出橄榄枝。即使是往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数名替补学生,在比赛结束后马上就被知名企业招聘。这也在低年级学生中产生了良好的辐射作用,让学生更有信心地学习。

4.完善了产学研与高技能和新技术培训相结合的技术服务平台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经过数年发展,充分体现了行业、企业和产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技能大赛的开放性原则也吸引了企业加入到竞赛项目的设计,设备投入,为大赛单元提供具有真实性和综合性的竞赛试题,在技能竞赛中引入行业,企业标准,并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技能竞赛试题的安排及评判工作,在提高技能大赛的质量和影响力的同时,也扩大了企业在社会的影响力,进一步体现了企业的社会价值和社会责任,体现了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教学模式。

近几年,为了适应专业建设要求和配合技能大赛,积极探索和引进“光机电研究所”、“精诚研发中心”、“汇杰科技”“天津企业家协会”等企业入驻学院,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育人、双赢发展”的宗旨,围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学院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融合,从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科技服务、员工培训、师资建设、文化交流等合作内容着手,构建了百余个校外实训基地,并与中核 (天津) 机械有限公司、天津赛象科技有限公司、SEW-传动设备(天津)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初步形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同时,学院积极开展面向社会实际需要的新产品、新工艺开发等技术服务,派遣教师到企业担任技术指导、到公司挂职锻炼等形式,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近三年,校内现代制造实训中心和产学研中心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服务300余项。

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提升了志愿者队伍的服务能力

1.提升了教职工的服务能力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由教育部、天津市人民政府等多家单位联合主办,赛事规模大,影响面广。要想做好承办工作,不仅需要组委会、执委会、专家组的领导与指导,更需要各承办单位协助赛项专家组工作,分项赛务总负责。按照专家组要求,负责落实提供比赛场地条件、基本设施;负责比赛的接待、交通、组织、安全等工作;提供赛务工作人员及志愿者;负责比赛外场宣传、体验区、展示区布置及校方工作人员、志愿者费用等。

在我院承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为了圆满的完成了竞赛承办工作,学院上下坚持精益求精,细化责任,制定各专项工作承办方案,每一项工作都有规定的工作流程和完成的时间结点,一项一项的落实,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作出相关的预案,使所有的承办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保证大赛承办工作一次比一次办得更好。

通过承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不仅提升了教职工服务能力,更充分展示了学院广大师生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和团队合作的风范和敢打硬仗善于攻坚的优秀品质。

2.提升学生志愿者队伍的实践能力

技能大赛赛的是承办院校的组织能力,特别是志愿者队伍的服务能力,赛的是职业院校的软实力。技能大赛提升了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提升了学生实践能力、提升了学生礼仪服务能力。

以2010年学院承办的“数控技术复杂部件造型、多轴联动编程与加工”项目为例,共有179名工作人员、300余名学生志愿者参与了大赛的组织与服务工作,学院如果没有很强的软实力,不可能连续四年成为承办校,并获得巨大的成功,可见技能大赛赛的是承办院校的综合实力,它也是职业院校办学水平的真实写照。

四、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发展走向

1.技能大赛更加突出国际化

自从2008年开始,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每年在天津举行,参与人数不断创下新高,已经成为我国职业教育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一项赛事,“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的理念叫响全国。2011年,大赛首次将主赛场设在落成不久的天津海河教育园区。今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将朝着国际性赛事迈进,扩大国际交流、加强对外辐射、提升国际影响。例如邀请国外选手参赛、邀请国外教师和选手观摩,与我国职业院校学生互相切磋、交流等。

这将为我国职业教育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搭建平台,推动我国职业教育水平不断提升,为我国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2.技能大赛更具开放性和实践性

2011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其承办的“机械部件创新设计与制造”赛项中,以开放赛场为平台,吸引用人单位及社会各界关注、了解、体验赛项,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力。设置了开放体验环节。该环节通过在赛场设置了体验区,由指导教师和学生向为体验者提供服务,使体验者亲身感受到操作数控机床、装配部件等一系列与机械部件设计与制造、装配等相关的工作,并可以保留所加工的制品,此环节调动了体验者极大的兴趣。本着以先进制造技术应用为主题,展示了现代先进制造技术,体现了知识经济时代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定位与职业岗位特点。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今后将更加注重加强开放性和参与性,面向高中、中职学生以及对职业教育感兴趣的观摩者开放。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其中,为引领全社会关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技能型、应用型的职业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虹.职业技能大赛与高职教育课程文化目标的融合[A].无锡职教教师论坛文集,2010.

[2]王虹.从高职教育课程文化看职业技能大赛[J].教育与执业,2010,(17).

[3]张文健. 技能大赛后的课程改革[J].机械职业教育,2011,(07).

[4]张维津.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地位、功能与作用评价[EB/OL].http://www.suoyuan.com.cn/e/DoPrintsid=1204

猜你喜欢
竞赛职业院校校企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创新思维竞赛(3)
创新思维竞赛(6)
校企合作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