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以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依托

2014-02-12 22:45葛金辉彭维玲王宏志张晓娟陶玉杰张仁忠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2期
关键词:师范生教学模式数学

葛金辉,彭维玲,王宏志,张晓娟,陶玉杰,江 涛,张仁忠

(通化师范学院 数学学院,吉林 通化 134002)

1 研究背景、目标及思路

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高等师范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表现在培养目标上对师范生现代教学理念的加强和现代教学技能的创新.这就要求高等师范院校,要摒弃过去只讲理论而轻视甚至忽视教育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把引导学生在理解专业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大幅度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首要目标;另一方面必须大幅度强化现代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技能,制定更加合理有效的培养方案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高等师范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和改革及通化师范学院“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定位,本课题研究以现代教学论、学习论、课程论、系统论、模式论、认识论等理论为基础,以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依托,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师范生综合素质,培养出具有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合格师范生,是当代教育研究的重点,因而这一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2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思路

2.1 创新课程教学模式,构建“三维一体”的课程教学模式,优化课程教学效果

“课程是教学内容及进程的总合”,教学模式是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的反映,是一定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行为规范.课程与教学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相辅相成,课程设计影响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制约课程.因此,针对课程设计特点,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采用多元化、层次化的分层教学模式,构建“三维一体”的实践性应用型课程教学模式,即围绕以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为主体,以网络课堂教学模式为主线,以互联网研究性学习模式为辅助工具,形成系统化的教学体系,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三种模式相辅相成,基于传统课堂教学,又拓宽和发展课程内容,其主要特点是系列化、层次化、多元化,即具有示范性,又为师范生构建学习、探究和教学研究的平台.

2.2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多元化、层次化的课堂教学体系,整体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模式即教师在课堂上针对学生学习而使用的教学方法.目前,课堂教学不断创新,全国高校课堂九大“教学范式”分别是:山东杜郎口中学“10+35”模式、山东昌乐二中“271”模式、山东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江苏灌南新知学校“自学交流”学习模式、河北围场天卉中学大单元教学、辽宁沈阳立人学校整体教学系统、江西武宁宁达中学自主式开放型课堂、河南郑州第102中学“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和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五环大课堂.

为适应课堂教学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成为师范院校教学改革的出发点;而信息技术的发展成为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多元化、层次化的课堂教学体系,探讨和谐数学课堂特征及其数学教学过程的展现,构建以多媒体环境为主体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以网络环境为主线的教师引导课堂教学模式,以计算机实验为辅助工具的课堂教学实践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注个性发展和教学研究能力,培养师范生的综合素质成为当前师范教育改革的重点.

2.3 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三见一训二实”与“两研究”的师范生实践教学平台,优化实践教学质量

针对数学专业的特点和当前教育改革的需要,根据师范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着重探讨基础课程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等方面的改革措施:以“学生为中心”,根据专业特点,以“师范”专业为主,其他为辅,分流培养方案;课堂教学与师范生的应用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有关措施;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中的方式、方法;突出阶段性、层次性、多元性,构建“三见一训二实”与“两研究”的师范生实践教学平台,强化教育实践能力;从理论上探讨人才培养模式方案.

3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路径

3.1 构建数学应用实践空间,创新应用能力培养方案,突出师范生能力培养

探讨课堂教学与师范生的应用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有关措施;构建应用实践空间,包括加大数学建模队伍,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制定创新应用能力培养方案,构建多元化、层次化培养体系,由浅入深,提高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教学中设计和教学内容相关的研究课题,培养学生初步的科研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如线性规划课程教学中,设计学年建模问题、设计与建模有关的学年作业,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运输问题与中国经济发展现状研究的学年论文及设计套裁下料问题的方案与最优解的关系的数学实验等等.

3.2 构建教学研究实践平台,强化教学研究能力,突出师范性

探讨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中的方式、方法;将教学和学生参与研究结合的有效方法;强化教育实践能力,对学生进行说课训练;率先开设“CAMI导论”,更新学生教学理念和课件制作能力,选择几何画板制作微型课件,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现代化教学技能,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研究能力,从指导学生文献阅读、课题规划直至课题成果的完成,包括论文及课件制作,一方面培养学生课题间的合作能力;另一方面指导学生初步的教育科研能力.

3.3 构建实践能力培训空间,提升教学能力,推进人才培养创新

探讨面对大众教育,如何保证教育实践质量问题,针对“三见一训二实”与“两研究”的实践教学体系,对学生实施全程职业培训,其中见习主要集中在通化市,方式多元化,校内与校外结合,时间为中学“教育开放日”,周期为每学年一次,每次一周;实习主要面向农村基础教育,加强农村实习基地建设,一方面增大实践机会,另一方面为辅助农村教育,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输送良好的师资队伍,带动长白山区教育现代化.

3.4 构建社会实践空间,加强学生素质拓展,切实开展创新活动

通过学生社团创造性组织教学实践,围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设计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突出培养学生从教能力,如课件大赛、说课大赛、“三字一话”大赛等等,创造良好的突出师范性氛围的活动,提升学生能力.

4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措施

4.1 设计分层次培养方案因材施教、人尽其才

为了更真实地了解新生入学的专业知识水平,进一步提高全院的教学质量,数学学院都将在新生报到后进行数学专业摸底考试,考试严格按照高考试卷的出题模式,将参照此次的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分班式教学,采取分层培养方案,有针对性设计培养方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合理设置相应的教学方案.同时,也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情况,促使其更加努力上进.考研率上升,考公务员比例增大,特岗教师数量增多.

4.2 普及开设数学建模,层次化组织数学建模活动,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为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使其了解身边的数学,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多年来,数学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实践性应用型人才方案,注重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加大开设数学建模课程的年级和学生数,从中选择优秀学生参加吉林省、东北三省及全国挑战杯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培养了学生应用能力,提升了创新能力,开拓了学生视野,使学生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多次在吉林省、东北三省及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不同等级的奖励,大大增强了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3 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系列化的活动,提升教学技能

围绕人才培养模式,举行了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如系列课件比赛,激发学生制作课件热潮;微格教学,提高学生讲课技能;说课比赛,深化学生教学理论.

4.4 将教师教研水平提高与学生研究性学习有机结合,突出培养学生研究水平

采取一系列激励措施,数学教师人人想教研,人人做教研,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能力,整体提升教师的教研水平,进而带动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更新学生教学理念和课件制作能力,选择几何画板制作微型课件,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现代化教学技能,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研究能力,从指导学生文献阅读、课题规划直至课题成果的完成,包括论文及课件制作,一方面培养学生课题间的合作能力;另一方面指导学生初步的教育科研能力.教研论文显著提高,至2012年省级以上教研论文达到10篇.

4.5 实习基地建设,学生见习-实习,全程职业培训

长期与教学水平和教研水平位居前列的学校保持沟通,为学生的教育见、实习提供了稳定的基地,同时,定期聘请中学教育教学优秀专家讲学,向师范生介绍现代教育教学及管理理念,进一步拓展学生视野,将见习、实习、学习教育理念有机结合,全程、全方位职业培训,师范生全面了解中学教学,尽早制定职业规划,培养师范生教研能力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保障;同时,要为中学教学提供帮助,选择优秀教师作为他们的导师,互助中成长,即中学为师范院校提供实习基地,而我们为实习基地提供指导,充分体现在实践中锻炼,理论中提升.

5 成果的创新点

(1)针对分层培养方案,构建“三维一体”课程教学模式,从而将传统课程教学模式转化为以教师讲授为主体,学生网络课程教学模式为主线,计算机实验的研究性学习模式为辅助工具的三者融为一体,从而可以根据学生现状进行课程教学,真正实现分层教学目标.

(2)针对“三维一体”课程教学模式,构建了多元化课堂教学模式,以多媒体环境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以网络环境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模式,以计算机实验为辅助工具的课堂教学实践模式,使课程教学和课堂教学相辅相成,有机结合.

(3)针对“三见一训二实”与“两研究”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学生”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强化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手段,突出师范性;教师教学和教学研究相结合,将学生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相结合,使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在学习中提高,在研究中发展,培养师范教育的双重人才.有针对性地加强实践基地建设设想,构建了将基地建设与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机结合,定期请基地优秀教师结合教学和工作讲学,全面提升实践教学质量.

总之,我们将课程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模式有机结合,形成系统化、层次化、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质量.

当然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制定合适的培养目标;二是改革教学模式,包括教学设计以及教学过程的实施;三是研究性学习模式,即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和研究的过程;四是支持服务体系,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学生、学习环境和管理部门的协调合作,共同努力;五是质量监控体系,制定适合的质量评价指标和监控措施,确保实践体系的顺利实施和质量保障.通过教学反馈,完善学生的教育理念和掌握教学手段,从而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这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化的过程,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葛金辉,曲元海.高等师范院校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版),2011(7):164-166.

[2]曲元海.和谐数学课堂特征探究[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8(9):50-53.

[3]葛金辉,张仁忠.创新高师院校课堂教学模式的点滴思考[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2,33(10):41-43.

[4]曲元海.数学教学过程的“过程”展现探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30(8):87-89.

猜你喜欢
师范生教学模式数学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