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方法检测乙肝血清学标志物的效果对照

2014-02-14 02:51罗晓兵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年5期
关键词:表面抗原正常值乙肝病毒

罗晓兵

阜新市传染病医院检验科,辽宁 阜新 123000

不同方法检测乙肝血清学标志物的效果对照

罗晓兵

阜新市传染病医院检验科,辽宁 阜新 123000

目的分析应用不同方法检测乙肝血清学标志物的效果。

血清学标志物;ELISA法;TRFIA法;MEIA法

乙型肝炎为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可通过检查血清学标志物(HBV-M)判断患者病程与传染性,长期携带乙肝病毒可引发肝硬化、肝衰竭等病症,严重时甚至危及感染者的生命[1]。本文对临床应用较普遍的三种方法检测HBV-M的临床效果进行对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随机选自2013年5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感染科就诊的乙型肝炎患者108例,男女比例为58:50,年龄8~79岁,平均年龄(50.7±21.4)岁;将行ELISA法检测设置为A组,行TRFIA法检测设置为B组,行MEIA法设置为C组,血清学标志物均为108例;行真空静脉采血法采集患者空腹不抗凝静脉血标本3 ml,分离血清后用三种方法分别进行检测。

1.2 检测方法

A组采用ELISA法检测,用北京万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乙肝五项试剂盒,诊断方法为手工法,诊断结果由ELx-800酶标仪判读;B组采用TRFIA法检测,用上海新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乙肝五项定量检测试剂盒,诊断方法为全自动系统操作,诊断结果由Anytest-2000型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仪测定[2];C组选取MEIA法检测,试剂和仪器均采用美国Abbott Axsym全自动免疫分析机系统与配套试剂,诊断方法与结果均为全自动系统操作.对3份高阳性的混合血清行倍比稀释,采用三种方法分析线性范围和最低检测浓度。为方便表述,分别用1、2、3、4、5标注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HBsAb)、e抗原(HBeAg)、e抗体(HBeAb)、核心抗体(HBcAb)乙肝五项。

1.3 检测结果判定标准

ELISA法:OD值大于0.105为阳性;TRFIA法:表面抗原正常值为0~0.5 ng/ml;e抗原正常值为0~0.03 NCU/ml,e抗体正常值为0~1.5 NCU/ml,核心抗体正常值为0~0.1 NCU/ml,超过为阳性;MEIA法:表面抗体定量检测范围为0-1000 mIU/ml,表面抗原正常值为0-2 S/N,e抗原正常值为0-1 S/co,e抗体正常值为大于1 S/co,核心抗体正常值为0-3 S/co,超过为阳性。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用χ2检验组间率比较,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种方法检测HBV-M组合模式的情况

三种方法均可检测乙肝病毒组合模式,且经TRIFA法与MEIA法检测得到HBV-M组合模式明显多于ELSIA法,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结果见表1。

2.2 三种方法检测表面抗原的线性范围与最低可检测稀释度

TRIFA法与MEIA法均可检测出稀释度为1:1024时表面抗原的线性范围,ELSIA法可检测出稀释度为1:256时表面抗原的线性范围,TRIFA法与MEIA法明显优于ELSIA法,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结果见表2。

3 讨论

血清学标志物又称“乙肝五项”,包括表面抗原、表面抗体、e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其中表面抗原的出现标志着乙肝病毒的存在,e抗原数值决定乙肝病毒的传染性大小,表面抗体数值判定乙肝疫苗的接种疗效,e抗体判定患者的病情好转率[3]。医护人员通过检测血清学标志物,可以了解乙肝病毒在血清中的含量与组合模式,指导医护人员对乙肝患者行临床诊治、判定药效以及跟踪病情。检测结果出于患者方便就医考虑多为抽血当日即可领取,可出现部分血液不完全,血球沉降不充分,标本溶血等干扰现象,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

本研究应用三种常见方法(ELISA法、TRFIA法、MEIA法)对本院108例患者的血清分别进行检测,比较三组标志物的乙肝病毒组合模式与HBsAg的线性范围与最低可检测稀释度的检测结果,发现TRFIA法与MEIA法在病毒组合模式、表面抗原的线性范围与最低检浓度明显优于ELISA法,表明ELISA法具有可检测高浓度表面抗原,易受干扰,准确率相对较低等特点。由此可见,TRFIA法与MEIA法检测e抗原、表面抗原与核心抗体三项标准更有临床指征意义,可以更全面地检测乙肝病毒的组合模式,为乙肝病毒的预防、治疗与预后提供更准确的参考数据,进而相应提高相关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关研究表明TRFIA法具有高敏感性,特异性与限行范围宽的优点,在本研究中也得到证实[4]。此外,本研究通过分析患者的病毒组合模式与表面抗原线性范围检测结果,表明TRFIA法与MEIA法对于检测血清学标志物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感染科医护人员需要考虑TRFIA法与MEIA法客观存在的费用较贵等问题。因此,进一步发现TRFIA法与MEIA法检测乙肝五项的效果差异,提出更有效更便宜的检测方案,将成为感染科的新研究方向。

综上所述,MEIA法与TRFIA法具有高敏感性,特异性与线性范围宽的优点,可以为临床检测诊治、疗效监测、预后判断以及疫苗有效率提供更科学的动态数据,值得临床推广。

表2 三种方法检测HBsAg的线性范围与最低可检测稀释度情况(ng / ml)

参考文献

[1]徐红珍.两种方法检测乙肝血清学标志物的比较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19):29-30.

[2]王友基.福建省优生健康检查乙肝血清学五项不同厂家试剂盒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12(08):12-13.

[3]秦望森.两种检测乙肝血清学标志物方法的临床对比[J].中国老年杂志,2011,31(07):2665-2666.

[4]王晓玲.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不同检测方法的结果分析[J].中国中医药,2011,09(03):192-193.

R446.6

B

1674-9316(2014)05-0058-03

10.3969/J.ISSN.1674-9316.2014.05.034

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3年5月~2013年12月在本院感染科就诊的乙型肝炎患者108例,将行ELISA法检测设置为A组,行TRFIA法检测设置为B组,行MEIA法设置为C组,标本均为108例,分析经三种检测方法的病毒组合模式情况检测结果,表面抗原的线性范围与最低可检测稀释度检测数值。

结果三种方法均可检测出乙肝患者的乙肝病毒组合模式,均可测定表面抗原线性范围与最低可检测浓度,且TRIFA法与MEIA法检测后数据均显著优于ELISA法,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TRIFA法与MEIA法具有高敏感性与特异性,可以为临床诊治与疗效检测提供更准确的数据,更有效的判定患者的预后情况,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表面抗原正常值乙肝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截短片段P165在酵母中表达
李玉芳:如何提高口服抗乙肝病毒药物的疗效
乙肝病毒感染在妇科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银川地区儿童肺通气功能正常值及预计方程式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断层超声联合盆底肌力评估界定产后妇女肛提肌尿道间隙正常值的探讨
前、后张力差对钽箔材轧制过程稳定性的影响
胶体金与酶联免疫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效果对比探讨
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与D-二聚体在医院获得性肺炎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苦参抗乙肝病毒的作用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