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介入治疗并发症研究

2014-02-14 02:51荣维君孟繁伟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年5期
关键词:弹簧圈移位脑血管

荣维君 王 艳 孟繁伟

吉林市中心医院,吉林 吉林 132001

神经介入治疗并发症研究

荣维君 王 艳 孟繁伟

吉林市中心医院,吉林 吉林 132001

目的研究神经介入治疗常见并发症,同时对常见并发症的治疗方法进行总结。

神经介入治疗;并发症

神经介入治疗学是一门现代新兴学科,它的出现得益于近代神经影像学技术与介入材料工程学的发展,其使用范围非常广泛[1]。当下,继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创建神经介入治疗中心之后,很多二三线城市也相继展开了神经介入治疗的工作。随着神经介入治疗病例数的增多,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也逐渐凸显了出来,因此,如何预防及减少神经介入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就成为了神经介入治疗医疗工作者们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为研究神经介入治疗并发症,对我院从2009年至2012年四年内收治的9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了研究。经调查,90位患者在入院时都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进行了明确的诊断。90位患者中,男性50人,女性40人,患者年龄为35~70岁,平均年龄为48岁,行本次治疗时间距发病时间最短为4 h,最长为28 d,平均为7.2 d,见表1。90例患者经DSA检查诊断为颈内动脉狭窄20例,脑动-静脉畸形12例,颅内动脉瘤58例,见表2。

表1 神经介入治疗患者情况调查表

1.2 护理方法

患者在接受神经介入治疗之前均进行了常规检查,手术前24 h注入离子通道阻滞剂如尼莫地平,其目的便是减少手术中由于导管操作而造成的血管痉挛并发症的出现。所有治疗都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下展开的,所有患者都在全麻及全身肝素化的情况下接受手术。右侧股动脉为其常规穿刺部位,穿刺转入部位为6Fr或8Fr鞘。在导丝的帮助下将引导管放进去,随后再把微导管放到患者病变处,根据不同的诊断情况采用不同的神经介入治疗措施,抑或放置电解弹簧圈,抑或放入支架,抑或注射栓塞剂等。

2 结果

90位患者中8位出现并发症,其中1位患者出现血栓形成(1.11%),在注入尿激酶60万单位之后,血栓立即消失;4位患者出现脑血管痉挛(4.44%),术中立马通过引导导管缓慢输入罂粟碱生理盐水48 ml,4例病例均完全开放;1位患者出现弹簧圈移位并发症(1.11%),急救措施为即刻取出弹簧圈;2位患者出现微导管到位失败并发症(2.22%),处理措施为将手术改为外科手术加闭,见表3。

3 讨论

血管内介入治疗系微侵袭治疗之一,它在脑血管疾病诊断及治疗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2]。神经介入治疗法,让许多脑血管疾病患者得到了康复,而且还具有创伤小及恢复快等优点,受到了广大医师及患者的青睐。然而介入治疗也会导致某些并发症的出现,严重者可能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本组研究数据中90位患者8位出现并发症(8.5%),通过分析,我们发现神经介入常见并发症主要为如下四种:第一,血栓形成。研究数据中有1例患者出现血栓形成并发症,血栓形成属于神经介入治疗中特别常见的病发症。导致这一疾病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两种:其一为引导导管滴注不通畅;其二为微导管滴注不通畅。一旦患者出现血栓形成并发症,相关人员应立即对其进行接触性溶解,处理方法为通过微导管将60万单位尿激酶注入患者体内;第二,脑血管痉挛。神经介入治疗过程中,脑血管痉挛这一并发症之所以出现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介入材料对血管壁形成了机械刺激造成的,研究病例中有4例出现脑血管痉挛,经研究其诱病因素为导管刺激血管壁引发的。所以医务人员在进行神经介入治疗时,理应尽可能地减少导丝对于颈内脉颅内段的刺激。脑血管痉挛的处理措施为首先让患者安静下来,同时采取相关措施使患者血压下降,血管扩张,再使用引导导管将罂粟碱等解痉挛药物输入到患者体内[3]。由于脑血管痉挛一般都是暂时性的,因此当患者出现脑血管痉挛并发症时,我们通常应暂停神经介入治疗[4];第三,微导管到位失败。研究数据中1位患者出现了微导管到位失败并发症,其出现原因是患者血管迂曲、细长。为了降低这一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医务人员在进行神经介入治疗前理应对患者的血管走向进行详细且准确的评估,同时做出有效的处理。选择更为恰当的引导导管也是降低微导管到位失败这一并发症出现的解决方法之一[5];第四,弹簧圈移位。研究数据中有2位患者出现弹簧圈移位的并发症。弹簧圈移位也是神经介入治疗中出现较多的一种并发症。或许是因为栓塞过程中弹簧圈的长短及位置不合适才导致这一并发症的出现的。针对移位的弹簧圈,我们理应将其用导管取出来。对于那些解旋后过长的弹簧圈,我们通常应该采取的措施为把弹簧圈残端送到患者的颈外端处,同时再进行抗凝治疗。在进行神经介入治疗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总结了这样一点:为避免神经介入治疗过程中由于反复推拉所导致的弹簧圈移位情况的出现,相关医务人员理应加强经验积累,同时还应该尽量选择那些比较合适的弹簧圈。为降低神经介入并发症发生几率,医务操作人员理应熟练掌握神经介入治疗的操作技术,严格遵守神经介入治疗的操作规程,同时还应正确了解手术适应症。针对手术中出现的常见并发症进行及时且有效的处理。

表2 神经介入治疗患者所患疾病情况统计表

表3 神经介入治疗并发症情况统计表

[1]唐军,明德国,刘作勤,等. 脑动静脉畸形的血管内栓塞治疗[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0,3:144-148.

[2]王福利.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手术配合[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6):3.

[3]马美琴. 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手术后常见问题及护理对策[J].淮海医药,2008,26(4) : 356-357.

[4]Connors JJ,Joan C,Wojak MD,等. 神经介入放射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768-781.

[5]凌峰.介入神经放射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77-78.

R741.05

B

1674-9316(2014)05-0060-03

10.3969/J.ISSN.1674-9316.2014.05.035

方法对我院近4年内运用神经介入治疗的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了研究,并对常见并发症的治疗方法进行了总结。

结果90例患者并发症8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5%,主要为血栓形成,脑血管痉挛,微导管到位失败及弹簧圈移位。

结论为降低神经介入并发症发生几率,医务操作人员理应熟练掌握神经介入治疗的操作技术,严格遵守神经介入治疗的操作规程,同时还应正确了解手术适应症,针对手术中出现的常见并发症进行及时且有效的处理。

猜你喜欢
弹簧圈移位脑血管
动脉血管瘤栓塞弹簧圈机械解脱装置设计
MDT诊疗模式在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盘前移位中的治疗效果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Meta分析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疗效
大型总段船坞建造、移位、定位工艺技术
大规格弹簧圈栓塞术在颅内动脉瘤中的临床疗效探讨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