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古掩映下的明清铜镜

2014-02-14 00:10张文玲刘晓华蒙桃叶
中国收藏 2014年2期
关键词:铜镜铭文圆形

张文玲 刘晓华 蒙桃叶

明 “五子登科”铭文镜

直径10.5厘米,重140克。圆形,圆钮。钮上下左右置有相对的凸起方框,框内各一铭,合为“五子登科”4字,楷书,直读,字体遒劲。外饰凸弦纹一周,素窄卷缘。“五子登科”出自《宋史·窦仪传》,五代窦禹钧有5子,名仪、俨、侃、偁、僖,五人相继登科,故名。 “五子登科”作为吉语,明代开始出现。此镜现藏兴平市博物馆。

明 四人多宝镜

1979年6月咸阳市马泉镇马泉村南釆集。直径10.7厘米,重190克。圆形,银锭钮,窄缘高凸。纹饰由上至下排列。最上方中心为一座二层仙阁,两侧为展翅仙鹤。鹤下分别有宝钱、花叶。钮上为犀牛角,两侧各有手持宝物的两仙人。钮下有香炉,两侧为宝瓶,再外侧有方胜、宝钱、双角、盘肠及画卷。此镜为高浮雕,立体感强,内容丰富,人物栩栩如生。寓意长寿富贵,吉祥如意。现藏茂陵博物馆。

长期以来,在研究领域对明清铜镜始终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往往认为铜镜自五代以后,质地、纹样、工艺便均日趋衰落,甚至于乏善可陈。尤其是在出版的古代铜镜专著中,对这一时代往往以“制作粗糙”、“形制单一”而寥寥带过,即使在图版收录中,亦仅录几幅作为点缀,使得明清铜镜的学术研究处于严重的偏位状况。而事实上,明清铜镜在中国铜镜发展史上应占有重要的一页。在继承传统风格的基础上,明清铜镜的题材、纹饰、铭文又有了新的突破和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时代风格。

明清时期,由于科技的进步、文化繁荣、经济发达,反映在铜镜生产工艺上,即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高潮。这一时期的铜镜纹饰简单明朗,彻底摆脱了过去那种繁缛、神秘、威严的特點,出现了一些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如科举考试、求道修仙等题材,反映了铜镜制作更加贴近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常见的如“五子登科”镜、“状元及第”镜,反映了国家对科举考试的重视,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政治思想和社会心理;吉语“寿山福海”、“百寿团圆”、“长命富贵”镜反映了人们对长寿、富贵的期盼。另外,元代出现的吉祥纹在明代开始流行,以多宝纹最为常见,由双角、方胜、宝珠、银锭、书卷、宝钱等宝物组成,同时配以仙鹤、人物、聚宝盆、仙阁或吉语文字,多装饰在圆形或形似银元宝的方形银锭钮镜上。

同时,随着手工业的繁荣和私人作坊铸镜的兴盛,带有商标性质的工匠名和作坊名大量出现在铜镜上,如“马敬坡造”、“薛次泉造”,一改宋代同类铭文的单一形式。

此外,明清时期还出现了大量的仿古铜镜,尤以仿汉、唐镜最多。这些仿古镜不在于以假乱真,而是更多地反映了人们的崇古之情。

陕西兴平地处关中腹地,收藏各个时代的铜镜较多,种类虽不十分丰富,但地域特色明显。通过综合研究,可以为我们了解明清时期陕西咸阳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民风民俗、手工业发展和铜镜铸造工艺提供珍贵的实物资料。

1 明 孔雀纹铜镜

1987年12月12日咸阳市文管会移交。直径13.2厘米,重140克。圆形,圆钮。缘内单线阳弦纹内两只孔雀斜角对称配置,孔雀头部结构简单,颈部细长弯曲,双翅、尾屏展开,画面协调清新。窄平素缘。现藏茂陵博物馆。

2 明 仙人神兽镜

1978年3月兴平县南位中学挖墙基时发现。直径9厘米,重190克。圆形,伏兽钮。镜背画面分上、中、下三部分,钮上中心为一单足直立的仙鹤,两边有骑童和宝钱;钮左侧为一童子作马步状,童子头左上方有祥云一朵,钮右侧为一仙翁手持杖;下组饰一羊和一菩提树。高浮雕,窄缘高凸。此镜寓意吉祥长寿。现藏茂陵博物馆。

3 明 鸳鸯戏水莲花镜

1976年4月3日茂陵霍光墓西南约300米处出土。直径12.3厘米,重215克。圆形,圆钮。单线阳弦纹区间内饰鸳鸯戏水莲花图案,两鸳鸯相对浮于水面,钮上一蜻蜒在花枝间飞舞。素卷边。此镜图案象征着纯洁美好的爱情。现藏茂陵博物馆。

4 明 “马敬坡造”铭文镜

1987年12月12日咸阳市文管会移交。直径14厘米,重700克。圆形,圆柱形钮,平顶,顶上有阳文正书“马敬坡造”四字印戳,镜面光素平整厚实,无缘。现藏茂陵博物馆。

明 “状元及第”铭文镜

1981年兴平县南位乡留位村出土。直径10.5厘米,重180克。圆形,圆钮。钮上下左右各饰凸起方框,框内各一铭,楷书,直读,字体工整,合为“状元及第”。镜周边饰凸弦纹,素窄卷缘。现藏茂陵博物馆。

明 “喜生贵子”铭文镜

直径13厘米,重370克。圆形,圆钮。钮上下左右置有相对的凸起方框,框内各一铭,合为“喜生贵子”4字楷书,直读,字体规整。外饰凸弦纹一周,素窄卷缘。现藏茂陵博物馆。

明 仿汉博局镜

直径9.9,重100克。圆形,桥钮,柿蒂纹钮座。座外双线方格,方格四角外各饰一圆座乳。博局纹间饰八只禽鸟,每方二禽相对。外围一周栉齿纹,素卷边。现藏兴平市博物馆。

清 二龙戏珠纹镜

1981年兴平县南位公社收购站拣选。直径12.4厘米,重210克。圆形,伏兽钮。以二龙戏珠为主体纹式,两条四爪大龙同戏一珠,钮下有莲花。龙昂首曲颈,拱身翘尾,张开四肢作奔腾状。外缘饰有一周凸弦纹,素卷边。双龙为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短能长。珠应是指龙珠,《述异记》上有:“凡珠有龙珠,龙所吐者。”按传说龙能降雨,遇旱年常拜祭龙王祈雨。“二龙戏珠”或与祭祀时的“耍龙灯”活动有关,有庆丰年、祈吉祥之意。现藏茂陵博物馆。

清 仿唐练形瑞兽镜

1987年12月12日咸阳市文管会移交。直径18厘米,重645克。圆形,半球形钮,圆座。内区高浮雕四对瑞兽两两相对绕钮分置,兽首似狼,兽身健硕,鬃毛舒张,有奔跑、伫立、回望、腾跃,两两嬉戏。兽间补以花叶纹。内外区之间饰栉齿纹窄棱。外区铭文:“练形神冶,莹质良工,如珠出匣,仙月停空,当眉写翠,对脸传红,依窗绣愰,俱含影中。”共32字。镜沿为一周锯齿纹和一周缠枝蔓草纹图案。此镜虽采用唐代流行图案和铭文,但铸造较为粗率,应为清仿。现藏茂陵博物馆。

猜你喜欢
铜镜铭文圆形
《文心雕龙》与《文选》铭文研究
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两面珍贵铜镜
玩转古铜镜收藏
为什么窨井盖大多都是圆形的
铜镜
肥皂泡为什么是圆形?
圆形题
新见所谓“鱼匕”铭文再考
圆形变身喵星人
古代的铜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