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史罕人 流星陨落

2014-02-14 00:10林霄红
中国收藏 2014年2期
关键词:王老温岭美术史

林霄红

2013年12月29日晚7点,中国美术史学泰斗、当代著名画家王伯敏先生在杭州仙逝,享年90岁。

王伯敏出生于1924年,浙江台州人,1947年毕业于上海美专。生前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美术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院士、敦煌研究院兼职研究员、杭州画院名誉院长。王伯敏是20世纪下半叶中国美术史学科研究领域的带头人。他所撰写的《中国绘画通史》、《中国美术通史》等43种编著,把我国美术史的研究推进了一步。美术史论界尊称他为“画史通儒”、“七史罕人”。中国美术家协会推其为“卓有成就的美术史论家”,并授予其“终身成就奖”。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在浙江温岭新河中学上高中。时任温岭县(现为温岭市)集邮协会副会长的吴伟程先生在温岭教委工作,并在新河中学兼课。他经常帮我捎带邮品,是我的集邮启蒙老师之一。吴先生收藏颇丰,除了邮票外,他还收藏了不少名家字画,我曾经在他住的教委宿舍里看到过潘天寿画的小鸡、沙孟海的书法等书画藏品。

1995年我回老家温岭看望吴先生时,他向我展示了王伯敏的一张画,虽然尺幅不大,但颇有水墨氤氲的味道。吴先生颇为自豪地告诉我,王伯敏是咱们温岭人,是个大画家,读中学时他们还曾经是同桌同学。

那时我正痴迷于手绘封收藏,便马上写信和王老联系。王老对我这个冒昧的小同乡没有见怪,为我在明信片上题写“邮乐”二字。而后承蒙先生不弃,书信往来,新春佳节期间还经常能收到印有王老大作的贺卡,可见他宽厚、质朴的性格。王老曾经亲笔签赠他编著的《中国绘画史》,还即兴为我写了“骋鹜书林 翱翔艺苑”的信笺。更为难得的是在2003年,我收藏到王老的“梅花”手繪封,上面画的梅花笔简神奕,堪称精品。

30岁那年,王伯敏立志于中国美术史研究。为了不分心,他一把拉断了自己钟爱的七弦古琴的琴弦。60年后,这个曾经情趣盎然、多才多艺的先生,成了不会种花、不会弹琴、不会游泳、不会打牌,连自行车也不会骑的“枯燥”的人。他苦心孤诣,撰写文字千余万,成为“著作等身”的美术史论家。在温岭市王伯敏艺术史学馆内就有一张特别制作的图片,王老与他所撰写的著作站在一起“合影”,身高1.65米的老人与一大摞伟岸的著作站在一起——他的这些著作叠在一起,据说有3.3米高。

王伯敏不仅是美术史论家,亦是山水画大家。作为徐悲鸿的研究生、国画大师黄宾虹的弟子,其艺术成就不仅仅止步于理论层面,他以其渊博的文化学识和深厚的艺术修养,真正将理论付诸实践,在自己的山水画作品中不断创新、提高。王老一生对山情有独钟。他爱登山、咏山、画山,足迹遍及五岳三山。他以水墨浑融的方式妙写江山之秀,得到“没骨画山山有骨,无心点染墨氤氲”的审美奇效。其画儒雅天成,以朴为美,充满诗意,有“学者妙造”、“一代儒墨”之誉。

我有幸珍藏了王老的《白岳风烟》水墨画。画面上群山巍峨,江岸黑密浑厚而又富有层次。江边高耸危岩下、青松拥翠处有一观瀑亭,隐约可见两人在观瀑。虽然瀑布大部分为巨岩所遮隐,但仍可以感觉到飞流直下的气势。王老造景巧矣!在画的右下角钤有王老的闲章“半唐斋里人长乐,壁上云山枕上诗”。王老对此画也颇满意,在给我的信中自我评价画幅虽然不大,但挺具水墨韵味。此画创作于己卯年(1999年),正值王老酝酿衰年变法,,作品气象万千、恢宏饱满,朴茂苍茫中内蕴着勃然的生机和力量。

当代著名画家王伯敏先生

王伯敏《白岳风烟》

王伯敏寄赠本文作者“邮乐”明信片及梅花手绘封

王伯敏“骋鹜书林 翱翔艺苑”信笺

猜你喜欢
王老温岭美术史
温岭坞根之秋色满塘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中外美术史
八旬“高龄青年”爱玩乐
与民谣诗词相伴的九旬老人
郭诗奇作品
养生没有“铁规律”
老人和孩子
画学学科设立与技法成熟关系略论
封面人物:全国人大代表:林燚
明清美术史上一颗灿烂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