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景观——互为途径的设计

2014-02-15 09:14伍阳田云庆
园林 2014年12期
关键词:花园景观建筑

文·图 ◎ 伍阳 田云庆

伍 阳 上海大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景观规划设计。

田云庆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建筑”与“景观”

“建筑”通常指对那些为人类活动提供空间的、或者说拥有内部空间的构造物进行规划、设计、施工而后使用的行为过程的全体或一部分。前者意义上的“建筑”为“Architecture”的译语,而“Architecture”又不仅仅指具体的构造物,而是重在指创造建造物的行为(过程、技术)等。所以,“建筑”也是一个动词,它是一个作用在营造对象身上的持续性过程。基于此意义的建筑的对象,大到包括区域规划、城市规划、景观设计等等综合的环境设计构筑,小到室内的家具、小物件等的制作,都属于建筑的范畴。因此景观的营建也是建筑的一部分。

1.古罗马时期的哈德良山庄本身就是一种景观

2.凡尔赛的建筑在景观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3.凡尔赛整齐划一的林荫道犹如建筑的外立面

4.凡尔赛的刺绣花坛与建筑遥相呼应

“景观”通常指那些能够引起人美学感受的自然或人工的风景和构造物,其现代意义上的涵括范围颇广,大到某一地域或者国度的整体风土人情或者自然风光,小到入户前踏过的那几平米微缩花园。而那些美丽动人的建筑作为景观类型中最为广泛的一种,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审美活动息息相关,因此建筑也是一种重要的景观类型。

建筑与景观的关系

长久以来的历史研究表明,建筑与景观并不是独立的相互平行发展的个体,两者一直是相互包含融合并且不断向前发展的。景观是建筑众多的营造对象之一,而令人赏心悦目的建筑又属于景观的范畴。离开建筑谈景观,是只重视呈现的结果而忽略其中建设的过程;离开景观说建筑,又把建筑与其生长存在的环境生生分离。

在西方,虽然古埃及的神庙、古希腊的体育场、古罗马的宅院,这些今天我们见到的那个时代人类遗存建设的活动痕迹多以建筑为主,但是不难想象,在那个古老的时代,这些建筑早已与景观融为一体,并且这些建筑本身就是一种景观,华丽的装饰雕刻、动人的水景喷泉、美丽的花结花坛,无不向我们展示着这些遗迹带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随着时代的发展,景观和建筑如今已经演变为两个相对独立的学科,行业内对建筑与景观的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也有了更全面的把握与深入的认识,分工的细化固然有利于更深入全面地解决实际问题,但也导致了彼此之间的隔阂,从工作范围的衔接,以及工作时续的先后,再到对彼此专业知识的了解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断层,同时对人类聚居环境的整体性产生了重大影响。

建筑与古典主义花园

当我们翻开西方的园林发展史就会发现,花园往往是跟建筑密不可分的,花园是人们获取美的感受和精神寄托的地方,而建筑则是一个提供休息和遮蔽空间的场所。从古罗马的贵族庄园——劳伦提努姆到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杰作——凡尔赛宫苑,建筑都与景观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古典建筑在某种程度上扮演了景观环境中的重要角色,同时景观在设计语言上也采用了与建筑相呼应的方式,例如具有轴线感的水渠、林荫道,以及具有建筑美感的刺绣花坛、修剪植物、水工设施等。而在从业人员角度,我们也会惊奇地发现,很多花园并不仅仅是由景观设计师独立完成的,而是综合了建筑师、景观师、雕刻家等在内的专业人士的集体智慧。

在中国,古典时期的建筑与景观的关系更是融洽,建筑作为四大造园要素之一,从属于景观环境,与山、水和植物共同构成转折变化的空间序列。无论是北方皇家园林——清漪园内建筑的庄严秩序与秀美景观的完美结合,还是江南私家园林——寄畅园的亭台楼阁与小桥流水的相映成趣,我们可以看到不仅仅在西方,同样在中国这个古老而又神奇的东方国度里,建筑匠人与造园家对于建筑与景观的和谐共生有着共同的自发追求。

建筑与现代主义景观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影响,现代主义景观逐渐在欧美等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兴起,并成为了设计的主导方向。现代主义景观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呈现了一个更为开放的设计体系,其彻底打破了建筑内外的界线,并与之形成了全新的对位关系。与现代主义建筑所追求的价值观相似,现代主义景观更加强调景观的科学性,功能性以及现代性,更加提倡公众参与,其内涵意义从广泛意义上的花园、公园扩展到了城市、区域甚至更大的范围。

米勒花园是现代景观设计中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设计师丹·凯利与建筑师小沙里宁在设计之初便展开了合作,将建筑与景观有机融合。米勒花园的主体建筑的四个部分呈风车状,而花园的轴线正好与每两个建筑部分之间的延伸线相吻合,建筑空间因此扩展到了周围的庭院空间中。不仅如此,花园与建筑还统一于一个正交的网格内,实现了交融与统一。米勒花园的树干与绿篱如同建筑的柱子和墙体,共同构成了连续流动的空间,使得整个花园显得自由而开放。

当今建筑与景观的专业现状

我们在欣喜国内的设计行业突飞猛进,取得重大成果的同时,建筑与景观的现状关系却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建筑设计语言雷同化、景观成为建筑的附属品、各种风格主义滥用、对于地域性文化关注的缺失等等。两者发展到现在,已经越来越朝着各自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从而导致了彼此之间的间隙与隔阂。

首先,对于地域文化关注的缺失使得建筑与景观设计各自为政,只是单方面从自身角度出发,而对环境要素全然不顾。一幢建筑所传达的场所精神应该与周围的景观环境一致,而建筑与景观的组合又应该与区域的历史文化特征相符合。一味地标新立异不仅不能达到令人赏心悦目的效果,还会使得居民地域认同感的缺失,城市文化的断层。

其次,无论是建筑还是景观都出现了过度追求豪华气派而陷于商业炒作,甚至忽略了最初设计意义的情况。具体表现在建筑喜用高耸的形态、复杂的结构,以及昂贵的材质来达到壮丽恢弘的效果,而景观喜用稀有的花卉、粗大的苗木,以及斑驳的铺装来表现奢华浪漫的情怀。

第三,风格流派的滥用使得设计作品之间互搬互抄的现象严重,“千城一面”随处可见。合理地运用风格派设计可以活跃城市氛围,增添环境趣味,不过如今的大部分风格派设计只是噱头而已,并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反而因为包装过度而导致了设计功能性的丧失,使得人迷失了自己。

尽管建筑与景观设计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两者长久以来的和谐共存关系的基础还在,依然有着不可割裂的共生关系,近些年来也不乏有优秀的设计作品出现。例如贝律铭先生设计的新苏州博物馆,王澍先生设计的中国美院象山校区等,这些都是忠实于现状环境、成功地协调建筑与景观关系的例子。

设计实现途径的探讨

建筑与景观融合的必要性中国古典园林宣扬的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讲究的是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然而随着现代设计中大型商场、城市综合体、影剧院等的大量建设,景观似乎演变成为了建筑的附属品,甚至往往需要等到在建筑规划设计完成之后,只能在空隙部分硬生生地嵌入景观,景观处于了一个非常被动的地位。景观与建筑的融合难道只是限于理想情况?还是只是口头说说而已?对传统精神文化的抛弃会不会使得我们离目标越来越远?

设计目标的导向因素使得建筑与景观的融合不应只限于口号,不仅如此,建筑与景观的融合更应该是内涵意义上的一致,精神层面上的相同,而非简单的流于形式上的呼应。景观通常可以看做是建筑空间的室外延伸,是人类活动空间的扩展,时刻提醒着人们与自然的关系,以便寻找一种更好地利用空间来满足人们生理和心理需求的方法。建筑与景观终究是为人服务的,人在设计中占有主导地位,设计如何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寻求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如何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是放在设计师面前的问题。

建筑与景观融合的局限性有人认为建筑学理论比同时期的艺术理论落后15年,而景观理论比同时期的建筑理论还要落后15年。景观作品和建筑作品不同的是,极少有景观作品中的树、灌木或者花卉被认为是丑陋的,所以无论选择何种树木,无论如何摆放,最终的景观作品都会被认为是积极的、正面的环境贡献。经过简单种植处理的景观作品所达到的基本效果已经能够舒适美丽,以至于没有人去探究在此基础上我们还需要做些什么以让它们达到更好的效果。而人们对于建筑设计的期望远远超过对于景观的要求。这也同样成为两者在设计过程脱节断层的原因之一。

事实上,景观设计并非栽花植树那样简单,而建筑立体空间上的复杂性也决定了建筑和景观不可能完全无限度地彼此靠近和迁就。各个专业都有着自身独有的特点和优势,任何事情也都有它合适的尺度,否则只会落得建筑不像建筑,景观不是景观的惨淡收场。事物组成无论从形成原因,方式内容还是实际用途上来说都是多元化,互为条件的,而实施的过程则是多方参与,互相影响,互相带动的,我们没必要一味地拉拢建筑与景观的边界,而忽略了其分类的最终意义。

总之,建筑不是孤立于环境而存在的独立的生态单元,它是人类建设环境中的生命有机体,时刻与周围的景观环境发生着物质和能量的相互交换,而广泛意义上的景观正是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不断变化着的动态演进过程。可以说建筑的存在是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深刻烙印,但绝非意味着污染和破坏,而是以景观为背景,又最终融入其中,成为和谐共生的整体。这个过程既不是艺术,也不是纯技术,而是结合理性与感性,综合实用需求和情感表达的人类智慧的结晶。

因此,追求建筑与景观的融合并不是浑然一体的盲目搭配,也不是一味地毫无原则地彼此迁就,多学科的融合交流具有一个相当复杂的概念和意义,更多时候,二者之间是既保持各自独立,又相互呼应的自由对话。设计是一个有机的过程,这种对话应该渗透到前期中期乃至后期的每一个角落与细节。如何把建筑和周围环境协调统一起来,不仅是景观设计师的问题,同样也是建筑师的任务,从而产生并非只是理论上流于形式的融合模式,而是实践中真正意义上成熟的操作系统。

5.颐和园的玉带桥与景观和谐共生

6.寄畅园的建筑与小桥流水相映成趣

7.颐和园(原清漪园)的建筑与秀美景观完美结合

猜你喜欢
花园景观建筑
景观别墅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火山塑造景观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沙子的景观
建筑的“芯”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可爱花园
夜晚的花园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