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州发展林下经济的思考

2014-02-16 06:22宋志勇
云南林业 2014年3期
关键词:西双版纳州林业产品

□ 宋志勇 文/图

西双版纳州发展林下经济的思考

□ 宋志勇 文/图

近年来,西双版纳州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路子和州委、州政府“生物富州”的战略决策,在积极保护森林资源的前提下,依托得天独厚的生物资源优势,将林产业放在全州六大产业之首加以培育扶持。在巩固和提升橡胶、茶叶、木材加工等产业的基础上,把发展林下种养殖、森林生态旅游、森林花卉等林下经济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又一有力措施。

一、西双版纳州林下经济概况

西双版纳州有林业用地1862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64.9%,森林覆盖率达78.3%。境内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面积为402.7万亩,植物5000多种,动物2000多种,被誉为“动植物王国”、“物种基因库”和“北回归线上的绿宝石”,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风景名胜区和联合国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发展林下经经济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 目前,西双版纳州林下经济主要有种植、养殖、森林生态旅游、非木质产品开发等产业,全州从事林下经济的企业和农户共2.4万户,经营面积10.35万公顷;有专业合作社20家、产业协会4家、龙头企业22家,从业人数达12万人。2012年全州林业总产值达116亿元,其中林下经济产值26.06亿元。

西双版纳州林下经济概况

二、存在的问题

1.原料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大部分森林资源和产业基地分布在山区,交通不便,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困难,林产品进入市场成本高,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在一定程度制约了林下经济的发展。

2.产品附加值不高。虽然有优越的森林资源,但是发展机制不活,管理水平低,科技含量不高,规模化生产水平低,生产工艺相对落后,高端产品开发与精深加工滞后,产品附加值不高。

3.缺乏市场前景预测。大部分林区地处边远山区,社会及经济发展落后,林农素质不高,对林下经济的认识有限,盲目效仿、一哄而上的现象较为普遍。对林下产品市场前景缺乏科学客观的分析,掌握生产加工及销售动态的能力较差。

4.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国家林业局、发改委等部门2007年联合发布《林业产业政策要点》,进一步明确了国家将继续对林业实行长期限、低利息的信贷扶持政策,但缺乏系统、具体和强有力的扶持措施。林下经济发展主要集中在偏远林区,林农缺乏龙头企业及合作社的带动,办理贴息贷款手续复杂,融资困难。

5.缺乏科技支撑。林下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品种选择、种养技术、林分类型、林木生长、林下小气候、土壤理化性质、环境影响等方面的研究都有待进一步深入,只有获得相关指标和量化数据,才能提出可供推广应用的技术规范。此外,企业对科技创新投入不足,具有突破性的科研成果少,自主知识产权少,产品技术含量低,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

6.产业链不健全。大多数林下产品都停留在初加工环节,产品附加值不高,不具有行业影响力。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分属不同部门管理,不能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林业专业合作社参社农户数量不多,多数是由一个企业或一个产业大户为主,没有机制为其他农户提供良种支持和生产技术指导。

西双版纳石斛种植基地

三、建议

1.搞好产业发展规划。以产业化、规模化、集团化理念抓林下经济发展,着力提高林地产出率和产品附加值;积极推进林下经济的转型升级,努力建成一批规模大、效益好、带动力强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培育和发展省、州级林下经济林业龙头企业40家,建立林业专业合作社50家。到2015年,争取全州林下经济经营面积达20万公顷,林下经济总产值达40亿元,农民从林业获得的人均收入达到5000元。

2.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形成 “高效设施林业+商品林 + 林草资源 + 养殖业 + 林草产品 + 生态旅游”循环链网。做实第一产业(种养殖业),做强第二产业(生产加工业),做活第三产业(旅游服务业)。以龙头企业带动,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形成闭合的生态经济循环系统。从一般产业向特色化、领先型产业转变,建成云南乃至全国具有热区特色的林下经济集群。

3.加快产业化进程。一是做大生产基地建设,调整生产项目,扩大规模,进行专业化、标准化管理,形成集约化生产;二是进行订单生产,用“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对农户实行企业化管理,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标准化生产。引进、研发、应用、推广新科技,实行厂、学、研结合,促进产业素质提升,提高产品附加值。4.加快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建设一批连片规模100公顷以上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立销售网络,培育龙头企业。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市场信息服务等中介服务机构,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林下经济产业化。

5.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各级政府要在林下经济发展中要做好服务,加大资金投人,规范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建立林权交易中心和林产品专业市场,开展林权抵押贷款,推进森林保险,拓宽融资渠道。把发展林下经济与农业综合开发、经济结构调整、畜牧养殖、扶贫开发、科技推广等项目有机结合起来。

6.增加科技投入。积极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大胆探索林间种养新模式;搞好技术培训,引导林农进行立体化、产业化发展。以创新为动力,以特色产品为灵魂,以科技为支撑,形成规模经济,提高产品档次,延伸产业链,逐步形成特色的生物创新生产经营体系。

7.实施品牌战略。打造特殊地域品牌,培育一批具有先进生产工艺、科学加工流程的龙头企业,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产品。整合现有品牌,构建统一的质量标准,实行一个产业一个品牌,依靠地方特有文化,对特色林产品进行包装,深化品牌内涵,注册商标,形成区域品牌,提升品牌的社会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猜你喜欢
西双版纳州林业产品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档案文献展在西双版纳开展
land produces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西双版纳州HIV/AIDS 患者病因病机临床调查分析
新产品
产品
下一个酷产品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