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遂良《倪宽赞》楷书教程之“多彩的捺”教学纪实与评析

2014-02-17 01:06执教者哈尔滨市延兴小学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14年6期
关键词:楷书笔画赏析

执教者:哈尔滨市延兴小学

评析者: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刘佳

褚遂良《倪宽赞》楷书教程之“多彩的捺”教学纪实与评析

执教者:哈尔滨市延兴小学李勃

评析者: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刘佳

编者按

为了贯彻《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加强我省义务教育阶段书法教育骨干教师及培训者队伍建设,提高书法教育骨干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岗位实践能力和培训者的指导能力,发挥书法教育骨干教师和培训者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头作用,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均衡发展,2014年3月中旬,黑龙江省教育学院语文教育研培部在哈尔滨举办了“2013年义务教育阶段书法教育骨干教师及培训者培训班”。本期所选的内容是小学教师为初中生所上的一节写字课,无论是教学过程还是教学内容,都为初中教师上好写字课提供了较好的参考,希望此课能够引起广大教师对初中生写字能力培养的重视。

●教学目标:

1.了解楷书捺的种类;

2.通过对不同书家的作品欣赏,了解楷书捺的形态特征;

3.了解褚遂良楷书捺的运笔方法;

4.实践感受楷书捺的运笔动作,达到初步临帖。

●教学内容:不同形态的捺:斜捺、平捺。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对褚体捺画的段落变化特点的掌握。2.对书法文化的了解。

难点:1.捺画一波三折,提按动作的把握。2.体会连贯书写的气韵内涵。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15公分米格毛边纸、字帖。

●教学对象:初中生。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上一节书法课。首先,请大家和我一起诵读一下“书法口诀”。

点中周旋运笔锋,欲右先左横无平;

欲下先上竖无直,悬针垂露两分明;

撇勿过弯如劲啄,一波三折捺始成;

钩挑顿处忽迅出,心手相应百日功。

师:在这首书法口诀中,包含哪些楷书基本笔画的书写规律呢?

生:点、横。

生:悬针竖、垂露竖。

生:撇和捺。

生:钩和提。

师:没错!那么今天我们就针对其中的“捺”进行了解和学习。(板书课题:多彩的捺。)为什么叫它“多彩的捺”呢?相信学完这节课,你们心中自有答案。下面请同学们随我一起欣赏几幅唐代书家的楷书作品,请大家仔细观察,细心体会其特点,不妨也留意一下捺画在这些作品中有何不同。

二、赏析

师:首先,我们来欣赏的是初唐欧阳询的代表作《九成宫醴泉》,同学们看到这幅字有何感受,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生:字写得很规矩。

生:我觉得他的字很方正。

师:是的,欧阳询书法严谨峻拔,法度森严,结体取纵势,气息内敛,世称“欧体”。那么他作品中的捺画又有怎样的特点呢?

生:很有劲。

生:很标准。

师:这正体现了他的法度森严,卓尔不群。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是褚遂良的《倪宽赞》局部,同学们又有怎样的感受呢?

生:我感觉他的字很飘逸。

师:你的用词十分准确。

生:他的字轻重变化很明显。

师:很好。那么你们看作品中的捺画是不是也具有粗细分明的特点呢?

生:是的。

师:褚遂良书法点画挺拔,俊逸秀雅。南宋大画家、收藏家赵孟坚评此作云:“容夷婉畅,如得道之士,世尘不能一毫撄之。”可谓是一件难得的传世墨迹。

师:接下来的这位书家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他是谁呢?

生:颜真卿。

师:没错,那么他的这件《颜勤礼碑》局部扑面而来的气息如何呢?

生:我感觉他的字充满力量。

生:我觉得他的字笔画很粗壮。

师:说得好!那么他字中的捺画是怎么样的呢?

生:捺画十分厚重,有力。

生:捺脚的地方有明显的分叉。

师:大家观察得十分仔细,很好!颜真卿作为唐楷之集大成者,他的出现一改初唐楷书的瘦健为盛唐的丰腴。其书法风格端庄宏伟,气势开张,给人一种如临正襟危坐之士的敬畏感。世称“颜体”。

师:最后,我们来欣赏的是唐·钟绍京的《灵飞经》局部,它与前面的作品有着明显的不同,你能说一说你的感受吗?

生:他的字比前面的字小。

师:嗯,对了,因为这是小楷作品。我们当中的一些同学平时也临过小楷,应该在用笔和结体上有所感悟。

生:这幅字的字形有些扁。

生:我觉得他的字写得自然、潇洒。

师:大家评价得十分到位。钟绍京的小楷《灵飞经》规矩中不乏宕逸之态,用笔一波三折,灵动自然,是学习小楷的良好范本。那么,其中的捺画又有怎样的不同呢?

生:捺脚很锋利。

生:有的捺没有捺脚。

师:没错,有的捺锋芒毕露,而有的温润雅致。正是由于书家在点画形态与结体趋势上表现得不同,才形成了各家风格迥异的书法作品。为了让大家更清晰直观地了解捺画的特点,老师把作品中带有捺画的字,集中起来。通过对比,同学们能否进一步说说它们的特点呢?

生:“及”的捺很细,但很有劲。

师:对,纤而不弱。

生:“令”字的捺脚比其他的长,更飘逸。

生:“文”字的捺起笔细,捺脚处很粗重。

…………

三、认识笔画外形及运笔特点,针对范字讲、评、练

师:我们可以将以上的捺分为哪两种捺呢?(用多媒体呈现斜捺和平捺。)

生:斜捺倾斜角度大,呈斜势。

生:平捺倾斜角度小,呈平势。

师:接下来,我们就以“文”字为例,来练习一下斜捺的写法。(教师投影仪示范讲解。)空中蓄势落笔,向右下顿笔,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写侧点,逆锋入笔右行,自然回锋写横,撇在点的下方起笔,中锋运笔,略有弧度,空中运笔,向右下写捺,自然铺毫,至捺脚处,顿笔转锋,向右渐行渐收,完成捺脚。大家是否注意到,褚字中撇捺具有怎样的对比关系呢?

生:撇细捺粗。

师:没错。请大家临写两个“文”。(学生临写,教师巡视指导。)口令员正姿: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师:我们看这位同学写的“文”,你觉得如何?

生:写得挺工整的,但笔画粗细都一样了。

生:捺脚处好像又接了一块儿似的。

师:嗯,这是因为大家对捺的用笔掌握得还不熟练。(教师再次示范。)请同学们再写两个。看来大家对斜捺的书写已有了些体悟,我们暂时停一下,来看看平捺的写法。(幻灯片出示“之”。)大家觉得这个字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生:应该写得比较扁。

师:还有吗?(幻灯出示提示词。)

生:注意笔断意连,左窄右宽。

生:平捺的一波三折。

师:很好。下面我来范写一下“之”字,请大家注意看。(切换投影仪。说明:平捺“之”字的捺,此捺角度比斜捺平一点,仍要注意一波三折,之字捺画灵动而有力。注意笔画间的笔断意连的自然之态,不可故作分割状。)请同学们自主观察后各写两个字,写后同桌互评。推荐优质作品。(学生自主临写,并自由讨论。)

师:请同学们看这位同学的“之”字,虽然看起来很统一,但似乎有些别扭,谁能发现其中的问题呢?(选择一位同学的习作。)

生:他在书写中没有注意到左窄右宽的特点。

师:好的,那么再看看这位同学的呢?(选择另一位同学的习作。)

生:之字的捺写得过于平了,没有体现出一波三折。

师:看来大家的判断力都很强,那么谁能在他字的基础上作简单的纠正呢?(一名学生上前,在投影仪上纠正笔画。)

师:这回看起来是不是舒服多了?十分感谢,相信刚才的那位同学也看懂了。请你把作品拿回去,再写两个“之”,找找感觉。大家也一起来写两个“之”。(学生临写,教师巡视,选出两幅小组内推荐习作,贴于黑板一侧。)

四、总结书写规律

师:看得出,大部分同学已初步掌握了捺的写法,可喜的是,还有一部分同学能够完成得如此精彩,真的很棒。那么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书写捺画的规律如何?(幻灯片出示带有捺画的范字。)

生:1.都有捺脚;2.捺脚处都很粗重;3.都是由细到粗;4.最尾端都是尖的。(出锋。)

师:同学们观察得都非常到位,那么现在老师把大家的分析综合一下,得出了书写捺画时所要注意的几点:(板书。)

①“一波三折”,笔势起伏变化较多;

②提按幅度大;

③捺脚的高度、方向、长度。

五、指导学生临写字帖中带有捺画的字

(学生在毛边纸上书写斜捺3遍,教师评析,并配以红色圆圈标注。)

师:请同学们再认真对照字帖,改进自己书写中的不足,将剩下的格子写完。写完后,用圈圆圈的方法评一评你的同桌写得怎么样。(学生热烈讨论。)

师:你觉得你同桌写得如何?有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呢?

生:她写得“更”字很像。

师:嗯,临帖比较到位。

生:我同桌写的“走之”非常好,捺画也做到了一波三折,我觉得要是捺脚写得再厚重些就更好了。

师:看来你们对捺的书写都有了一定的认识,非常不错。

六、认识反捺,延伸铺垫

师:其实啊,除了我们刚刚学习的斜捺与平捺,还有一种捺也是书法作品常见的,是什么?(幻灯出示例字。)

生:反捺。

师:没错,下节课我们会继续学习反捺的写法。

七、书法小常识

师:在本课的最后,我们来认识一下另外一种风格的楷书,魏碑体楷书。(幻灯切换。)哪位同学愿意为大家读一下什么是魏碑体楷书?(学生朗读。)

师:请同学们看一下,这就是典型的魏碑楷书。(魏碑楷书图片略。)你觉得它与我们前面看到的唐楷有何区别啊?

生:有较多模糊的地方。

师:是的,因为石碑和崖壁受到长年的风吹日晒,风化比较严重。

生:这些字的起笔、收笔处有好多棱角。

师:没错,刀刻斧凿之感十分强烈,这也形成了魏碑体楷书独有的艺术风格。

八、总结本课

师:楷书是我们中国书法艺术中璀璨的明珠。希望大家能够在课余时间,坚持练习书法,增进对书法方面的了解,做一名正真儒雅自信的现代中国人!

●教学评析

由李勃老师执教的“多彩的捺”一课,从赏析名家作品入手,结合讲、评、练三个教学环节,总结提炼褚遂良作品中笔画“捺”的书写规律,并进行实践教学,无疑对初中的书法教学起到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观课例,李老师很好地实现了赏写与讲评结合,点燃了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与热情。

一、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多贴赏析。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中对初中阶段的软笔书法教学的目标与内容有明确要求,要求学生“了解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书法作品。学习从笔画、结构、章法以及内涵等方面的欣赏书法作品,初步感受书法之美,尝试与他人交流欣赏的心得体会”。那么如何将对名家名作的赏析与初中学生的习字练习相结合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李老师在对四位名家名帖中笔画“捺”的比较赏析过程中,同时解决了学生对名家名作的了解,以及作品赏析语言的学习,学会了书法作品的比较赏析方法,将学习欣赏经典书家作品的知识性学习提高到书法赏析智慧的高度,可谓是一举多得。

二、教师范写与学生仿写相结合突破教学重难点。教师的范写是书法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教师将范写与讲解相结合,有效地突破了重难点。在初中书法教学中,已不仅仅局限在单一笔画的学习,而是要将笔画的不同形态、不同位置放在字的整体结构中甚至是篇章中去学习。教师边写边讲能够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笔画在整个字结构中的作用。笔画粗细长短的变化,位置的高低,笔画间的笔断意连无不体现了书法的精妙。加之与学生的仿写练习相结合,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笔画在整个作品中的作用,从而体会书法之美。

三、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总结书写规律。书法课堂中的习字评价可谓是课堂中的二次教学。书法教学是实践学习,光学不练或是光练不评都是不可取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践练习结合教师和同学之间的评价,调整笔法和字的结构形态进行个性化学习,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非常难得的是,李老师能在在评价中逐步引导学生总结出书写规律并加以提炼和实践,达到了举一反三的学习目的,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书法小常识环节的设计是对课堂教学知识的迁移和延展,也是本节课的一个小亮点。当然,即使是一节好课也有值得注意的地方,建议让学生自己进行修改和调整,并进行前后比较会更有所得,同时也会激发学生书写的成就感。

E-mail:lili79928@163.com

笠编辑/李莉

猜你喜欢
楷书笔画赏析
楷书的教与学
笔画相同 长短各异
——识记“己”“已”“巳”
有趣的一笔画
杜甫《寄韩谏议》(楷书)
楷书的笔势
找不同
楷书
一笔画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