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行间覆膜高产栽培技术

2014-02-17 19:38曹红伟徐志国
现代农业研究 2014年1期
关键词:栽培技术大豆

曹红伟 徐志国

摘 要:该技术以地膜为载体,以机械化覆膜为核心,良种良法配套,农艺农机相结合的一种栽培模式。其特点是抗旱、保温、保墒、增产、增效及防霜冻。

关键词:大豆;行间估摸;栽培技术

1 选地整地

大豆种植应坚持合理轮作,在东北可与玉米、小麦等轮作,整地以深松为原则,东北大豆主产区采用深松旋耕机进行深松耙茬、增强土壤通透性与抗旱耐涝能力,一般耕翻深度20 cm左右;垄作大豆整地要与起垄相结合,做到垄体垄沟深松。

2 选用良种

首先要根据当地积温或无霜期,选用适宜的熟期类型的品种,保证品种在正常年份能充分成熟,又不浪费有效光热资源。由于品种生育日数、成熟期和活动积温年际间变化大,因此以当地主栽品种作参照是十分必要的,凡与主栽品种熟期相近的就不会有大的问题。

大豆行间覆膜选用品种时,千万要注意不能选用成熟期晚的品种,因为覆膜并不能使大豆品种提早成熟,可选用当地中熟品种作为行间覆膜选用的品种。另外大豆行间覆膜要选用主茎发达、中短分枝、茎秆直立、单株生产力高、秆强抗倒伏的品种。目前,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可选择黑农41、黑农43、垦丰九、绥农14等品种;西部地区可选择垦鉴豆25、垦鉴豆26、垦鉴豆27、黑河27等品种;内蒙古地区可采用合丰40、内豆4号、北疆1号、蒙豆9号等品种;吉林地区可采用长农13、吉育47等品种;辽宁可采用铁丰29、辽豆11、铁丰31等品种。

3 地膜选择

大豆行间覆膜,膜选用厚度为0.01 mm,选宽度为60~70 cm的地膜,应尽量选择拉力较强的膜,以便于机械起膜作业。大豆平作行间覆膜要改变以前膜的宽度为80 cm*60 cm,这样能使田间分布更为均匀,有利提高产量。

4 起垄覆膜

用小行40 cm、大行70 cm的划行器划行,首先在地边划一边线,沿边线35 cm处划小行边线,然后一小一大间隔划完全田。用步犁起垄时,步犁来回沿小垄的划线向中间翻耕起小垄,将起垄时的犁臂落土用手耙刮至大行中间形成大垄面,或机械直接起垄。地下害虫为害严重的地块,起垄前先喷施40 %辛硫磷乳油7.5 kg/hm2加细沙土450 kg拌成的毒土处理土壤,然后起垄,用宽120 cm的地膜全地面覆膜,杂草危害严重的地块,可在起垄后先用50 %乙草胺乳油1200~1500倍液全地面喷雾,然后覆膜。沿边线开深5 cm左右的浅沟,地膜展开后,靠边线的一边在浅沟内,用土压实,另一边在大垄中间,沿地膜每隔1 m左右,用铁锨从膜边下取土原地固定,并每隔2~3 m横压土腰带。覆完第1幅膜后,将第2幅膜的一边与第1幅膜在大垄中间相接从下一大垄垄侧取土压实,依次类推铺完全田。

5 适期播种

大豆应根据当时温度、土壤墒情来确定播种期。一般当耕层土壤日子均温度达8~10度时,为适宜播种期。种植密度根据土壤肥力高低和年降水量确定:肥力高宜稀,肥力低宜密;降水量多宜稀.降水量少宜密;分枝多的晚熟品种宜稀,植株收敛分枝较少的早熟品种宜密。其中分枝较多的品种如金张掖系列等适宜稀植,株距15~20 cm,保苗9.15万~12.00万株/hm2,分枝较少的品种如中黄35大豆等适宜密植,单株种植时株距12~15 cm,保苗12万~15万株/hm2,双株种植时株距18~20 cm,保苗18.0万-19.5万株/hm2:手播或机播进行等距精量点播,一般需种量60~90kg/hm2。用点播器破膜播种,播种深度3~4 cm。土壤黏重、墒情好、种粒较小的浅播;墒情差、质地轻、种粒大的深播。播后用细沙或腐熟牲畜圈粪、草木灰等疏松物封住播种孔,并在地头覆膜播备用苗.用于移栽补苗。

6 田间管理

幼苗期的主攻目标是保证苗全、苗匀、苗壮.促进发根壮苗,早分枝,早开花,多开花;壮苗的特点是根系发达、茎杆粗壮,节间短,叶片肥厚浓绿。大豆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播种后遇降水时,要破除播种孔覆盖的土进行引苗,即在大豆子叶破土前压碎板结,把幼苗从膜孔引出。大豆2~3片真叶展开时间苗。去掉弱苗;3~4片真叶展开时定苗。保留健壮、整齐一致的幼苗:大豆生长较弱时,开花前用点播器在2株中间打孔进行根际追肥,追施45~60 kg/hm2或在初花期用尿素10 kg/hm2加磷酸二氢钾1.5 kg/hm2对水500 kg叶面喷施;根据缺素情况可以喷施0.03 %~0.05 %的钼酸铵水溶液:

7 病虫害防治

防治霜霉病。用25 %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5 %拌种;田间发病时可用25 %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600 kg/hm2喷雾。枯萎病发病时全株枯萎,首先应拔除病株,并喷洒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保护健株不受侵染,重点喷植株根部。蚜虫是大豆病毒的主要传播者,防治上,可喷洒20 %病毒A500倍液或1.5 %植病灵800~1000倍液。细菌性斑点病于发病初期喷农用链霉素3000~4000倍液加0.06 %DT杀菌剂防治。蚜虫点片发生并有3 %的大豆卷叶时。用40 %乐果乳油800倍液,或40 %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50 g抗蚜威可湿性粉刺150 g/hm2对水600~750 kg喷雾防治。防治食心虫,用5 %甲拌磷颗粒剂11.25~15.00 kg/hm2拌细土10 kg,于8月10日前后撤在田间,每4垄撤1垄。根蛆可用40 %乐果乳油按种子量的0.7 %(加水适量)拌种防治幼虫;成虫发生盛期可用80 %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喷药量600 kg/hm2。黑绒金龟子发生时可用2.5 %敌百虫粉剂30 kg/hm2在田间喷洒防治。endprint

猜你喜欢
栽培技术大豆
注意防治大豆点蜂缘蝽
大豆带状种植技术如何提升我国大豆产量
从大豆种植面积增长看我国粮食安全
巴西大豆播种顺利
大豆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用大豆“炸沉”军舰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