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软件服务外包的课程体系优化设计

2014-02-18 08:18高燕刘永俊常晋义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实训软件

高燕,刘永俊,常晋义

(常熟理工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

面向软件服务外包的课程体系优化设计

高燕,刘永俊,常晋义

(常熟理工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

通过研究和分析ISCC标准和企业的实际需要,确定了软件服务外包人才的能力和素质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设计,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有机结合起来,满足软件服务外包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软件服务外包;课程体系;人才培养;ISCC

随着全球经济结构的调整,软件产业已形成国际间分工的格局,据美国《商业周刊》统计,目前全球软件产值的三分之一需要通过对外发包来完成,软件服务外包已经成为世界软件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软件服务外包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人才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而目前高等院校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培养模式等方面明显滞后于技术的变革,使得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差距较大。教育部、商务部2009年联合发布意见:高校要根据服务外包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调整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结构,扩大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规模,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

一、课程体系改革思路

课程体系是指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而设计的诸多课程相互联系而构成的整体,在整个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它不仅决定了课程教学的有效性,而且也决定着培养学生的规格,科学、合理和适用的课程设置是保证培养目标、形成办学特色的重要手段。

制订合理的课程计划,不仅要符合专业核心知识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要了解相关行业对人才工作能力的要求。而目前我国高校大多采用“学科本位”的课程体系,以专业知识为主线,注重学科体系结构和基础理论的讲授,忽视行业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得人才培养与社会脱节,无法适应产业实际发展需要。从能力上看,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大多是复合型人才,必须具备以下三种基本能力:一是熟练使用或开发软件的技能;二是一门以上外语交流能力;三是涉及行业领域的专业知识[2]。因此,课程体系建构要“以能力为主线、以需求为导向”,合理确定理论与技术的深度和广度,整合和更新教学内容,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有机结合起来。

二、软件服务外包人才能力与素质需求

“国际服务外包从业人员标准(ISCC)”是商务部、教育部委托国家服务外包人力资源研究院制订的面向服务外包产业的人力资源标准体系(如图1所示)。ISCC人才标准体系从产业发展战略和教育发展战略出发,从职位描述、知识体系、考核评估三个维度出发,明确产业用人标准,搭建教育界和产业界桥梁,将产业人才需求与能力要求传递到教育领域,确定教育育人标准[3]。

图1 ISCC人才标准体系

ISCC标准对软件外包从业人员的能力、知识及素养从基础知识、沟通技能、技术技能、管理技能、商务技能和行业知识6个方面提出了要求[4]。参考ISCC标准,我们将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分成五个方面,如图2如示。

1.基本素质。主要包括从业人员应具备的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社会科学常识以及一般逻辑能力、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2.语言及沟通能力。主要包括从业人员需要具备的语言能力(包括外语)、阅读理解能力、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沟通与谈判能力、演讲能罚等。因为服务外包产业的国际化特征,尤其强调跨文化下的沟通知识与技能要求,要了解并尊重发包国的风土人情。3.专业技术能力。是指从业人员应具有的服务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理论、软件理论、软件技术基础,以及软件分析与设计、实现、测试能力,项目管理能力、服务交付能力等。需要了解软件服务外包的过程及管理,主动遵循行业标准和规范。4.商务、管理及行业知识。商务技能是指在商务场合或商业活动(如贸易、洽谈、营销、会议、演讲等)中所应具备的技能与知识。管理能力主要包括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与决策等工作领域所需要具备的管理技术、人际能力等。服务外包项目涉及许多专业领域,如物流、金融保险、财务会计、人力资源等,从业人员应该了解项目涉及行业领域的相关特性知识和技能。5.职业素养。是指从事相应职业所应具备的个性心理品质,具体表现为职业道德、行为准则、行业规范和团队协作能力等。

图2 软件服务外包人才知识与能力要求

三、软件服务外包“三位一体”课程体系的构建

根据软件服务外包人才的能力和素质需求,可以构建软件服务外包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图3)。

该体系满足“基础宽、专业精、知识广”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求,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课程体系建构以社会需求为依据,使学生所学知识和能力能够适应社会和行业发展的需求,为学生进入职业领域发挥作用。软件服务外包行业需要“知识+能力+素养”的复合型人才,而不是只掌握软件开发技术的专门人才,需求知识具有复合性和跨学科性,使得有限的课时与大量要学习的知识形成了一对突出的矛盾。

将课程体系设计成“平台+模块+插件”的形式,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矛盾。基础课的选择以“实用、适用、够用”为原则,打破学科界限,对课程进行重组,整合各门课程的授课内容,避免内容重复或“两不管”,尽量提高课堂效率。基础课实行“平台”教学,具有较强的通用性,为学生后续发展奠定基础。“模块”根据应用需求灵活设置,如针对不同的发包国需求,设置英语和日语两种语言供选择,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设置多个专业方向系列课程,并紧跟技术发展的需求及时调整和更新,体现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先进性。“插件”是指必不可少的商务、管理和行业知识,通过微型课、公选课、辅修专业、讲座或自主学习等多种形式涉猎,拓宽学生知识面。

2.以能力培养为主线

较强的实践能力是各软件服务外包公司所共同要求的,传统的“理论+实验”的模式不能满足需求。课程体系通过实训体系、创新体系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训体系分为概念实训、技能实训、项目实训和工程训练,分别在大一、大二、大三和大四上学期实施,分阶段、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达到“学习—实践—提高”的目的。鼓励学生课外积极参加学科竞赛、创新训练和科研项目,并作为素质拓展学分纳入培养方案,提高创新能力。

图3 软件服务外包课程体系图

传统的外语教学是应试教育,耗时费力,但学生会话能力不强,对历史文化的了解更是一知半解。因此,在加强外语读、写教育的同时,要加大口语训练,让学生至少能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备交流对话的基本能力。还要了解和尊重发包方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培养项目文档的阅读和撰写能力。

沟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该贯穿大学教育整个过程,并通过如小组讨论、团队协作、演讲发言、社团活动等各种方式进行培养。

3.以通识教育为基础

软件服务外包产业技术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快,应用面广,对人才综合能力的要求相对较高,要求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力,能够学会学习,自我更新知识体系,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识教育可以夯实知识基础,培养基本素质,为学生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通识教育课程以“必需、够用、管用”为原则设置,加强与专业学习的联系,如增加服务科学与工程的运筹学基础,强化外语、数学等工具方法课,培养交流与沟通能力、学习能力等,为专业学习奠定基础。

4.以无缝链接为目标

高校传统的体制造成教学和科研脱离生产实际,使得培养的人才缺乏实际工作技能,与企业的用人标准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要深化校企合作,利用双方的资源优势共同培养软件服务外包人才,提高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符合度。

课程体系由校企双方共同讨论制订,尤其是专业模块课程,要体现行业、企业所需的技术和技能,突出应用性。校企双方共建实训体系,前期在校内实训基地、后期到企业或园区实训基地,采用企业实际的项目案例,由企业导师和学校教师共同进行指导,让学生通过实训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了解企业的项目流程和项目规范,培养基本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再通过大四下半学期的顶岗实习,实现从毕业生到企业员工的无缝转换。

四、结语

近5年的人才培养改革获得了很多企业的认可和支持,包括IBM、微软、中软、杰普、加中等企业都积极参与该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实施过程;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领先地位,IBM、Infosys、塔塔等世界五百强软件企业以及众多国内知名软件外包企业都主动来校招聘,证明校企联合培养的毕业生获得了广大用人单位的青睐。

与传统的软件专业课程体系相比,该课程体系由校企双方共同讨论制订,联合协同实施,具有明显的优势。一是强调学科专业知识的基础性、通用性,既能满足后续发展的要求,又不过分追求体系完整。二是以实际应用为依据,灵活设置不同专业方向系列课程,既能紧跟技术发展步伐,又提高了与岗位需求的契合度。三是实践创新教育贯穿全过程,有利于培养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1]李明楚.理念与构想:IT服务科学专业的本科课程体系初探[A].全国高校软件工程专业教育年会组委会.全国高校软件工程专业教育年会2007论文集[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94-199.

[2]瞿建权.服务外包人才开发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09(5):162-165.

[3]国家服务外包人力资源研究院.国际服务人力资源标准体系(ISCC)[S].(2013-03-05).http://www.niso.edu.cn.

[4]国家服务外包人力资源研究院.软件外包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247-248.

Optim ization of the Design of Curriculum System for Software Service Outsourcing

GAO Yan, LIU Yong-jun, CHANG Jin-yi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Changshu 215500,China)

Through the study and analysis of ISCC standard and the enterprise,the ability of software service outsourcing talents and quality requirements are determined.And on the basis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optimization and in organic combination with imparting knowledge,cultivating the ability and enhancing the quality,the talent training demands of the software service outsourcing can bemet satisfactorily.

software service outsourcing;curriculum system;talent training;ISCC

G642.0

A

1008-2794(2014)06-0046-03

2013-04-10

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构建良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2011JSJG040);常熟理工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在服务外包中的定位和课程体系优化设计”(CITJGGN201145)

高燕(1968—),女,江苏常熟人,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模式识别、网络教育。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实训软件
禅宗软件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软件对对碰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即时通讯软件Whats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