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与改为作文锦上添花

2014-02-19 09:45朱淑琴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爬山虎评语习作

朱淑琴

评与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语文教学中不容轻视。教师的评与改不仅要从形式、结构、遣词造句等技术层面上评价学生习作的优劣,同时也要与学生进行心灵上的交流和沟通,通过师生间情感的交流、精神的引领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写作热情和写作水平。

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注意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学生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教师的讲评指引了学生作文的方向,慢慢地学生就知道该如何去赏析评价自己的文章,然后再去评价别人的文章了,真正做到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认为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自主评改

学生写完作文后的第一读者应是自己,习作初稿一般存在着一些较为明显的不足,特别是初学写作的小学生,他们在习作时尚未考虑到词语的锤炼、修辞的应用,但通过推敲,自己还是可以修改的。但教师应先教会学生使用修改符号,再从修改字、词、句入手,最后从内容是否围绕中心,谋篇布局是否得当进行修改。学生有了方法的指导,在自评自改的过程中就能得心应手了。

例如,在教学《我是大自然中的一员》的习作中,有名学生写的是《我是爬山虎》。原文中有句话是这样写的:“大名鼎鼎的爬山虎就是我,我就是大名鼎鼎的爬山虎。”经学生反复诵读后,发现这个句子犯了重复啰唆的毛病,立刻把后半句删去。还有一句是这样写的:“我双脚并用地往上爬,用我身体上的吸盘紧紧地靠在墙上,一步一步地往上爬,我还是‘绿化高手呢?”学生一诵读就发现“靠”字用得不够生动,立刻改成了“贴”。可见,只要孩子们愿意并用心去改,一定能把自己的习作改得越来越好。

2.互相评改

四人一小组或两人一小组,先通篇读,看作文是否符合要求,再一句一句认真读,找到错别字、用错的标点符号、不恰当的词语、不通顺的句子等,并用修改符号修改,最后写上评语。这样基础好的学生与基础薄弱的学生对调批改作文,写得差的学生改到好作文时,可以从中学到方法,受到启发,得到提高;写得好的同学改到写得差的作文时,也可从中得到教训。

例如,一次习作是写童话故事,一位平时写作水平较好的学生写的是《一片落叶》,他在文中写道:“我借着秋风的吹拂,飘到了湖里,在水面上随着微波飘荡。”当同桌之间互评互改时,他的同桌(平时作文水平不如他),却指出了“飘荡”这词用得不当,应换成“荡漾”。可见,学生间的互评互改能大大激发学生的潜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在评改的过程中学生们都动眼、动脑、动口,广泛吸取别人的长处,指出别人的毛病;在评改的过程中,学生们都能体验到交流的快乐,思想碰撞的火花,产生新的习作欲望。

二、呼唤心灵,情感碰撞

学生自评自改、互评互改后,教师不能就此结束,而应把学生评改完的作文本收好,再做进一步批阅,在必要的地方再次修改,写上教师的评语,评语要体现人文关怀。做人讲究一个“情”字,作文也讲究一个“情”字,教师如果总能用一颗爱心去写评语,就能与孩子进行情感的碰撞,从而激发学生巨大的写作热情。我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评语要以鼓励为主

叶圣陶先生说:“批改不宜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此意好。”学生是习作的主人,主人感到满意的,教师就没有必要把习作改得面目全非。改后的作文,要让学生有一种自己行的感觉。改得少,学生对自己就有信心,认为自己的作文能够得到老师的肯定,产生一种下次作文要写得更好让老师瞧瞧的心理,有助于激发学生作文的评与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语文教学中不容轻视。教师的评与改不仅要从形式、结构、遣词造句等技术层面上评价学生习作的优劣,同时也要与学生进行心灵上的交流和沟通,通过师生间情感的交流、精神的引领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写作热情和写作水平。

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注意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学生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教师的讲评指引了学生作文的方向,慢慢地学生就知道该如何去赏析评价自己的文章,然后再去评价别人的文章了,真正做到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认为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自主评改

学生写完作文后的第一读者应是自己,习作初稿一般存在着一些较为明显的不足,特别是初学写作的小学生,他们在习作时尚未考虑到词语的锤炼、修辞的应用,但通过推敲,自己还是可以修改的。但教师应先教会学生使用修改符号,再从修改字、词、句入手,最后从内容是否围绕中心,谋篇布局是否得当进行修改。学生有了方法的指导,在自评自改的过程中就能得心应手了。

例如,在教学《我是大自然中的一员》的习作中,有名学生写的是《我是爬山虎》。原文中有句话是这样写的:“大名鼎鼎的爬山虎就是我,我就是大名鼎鼎的爬山虎。”经学生反复诵读后,发现这个句子犯了重复啰唆的毛病,立刻把后半句删去。还有一句是这样写的:“我双脚并用地往上爬,用我身体上的吸盘紧紧地靠在墙上,一步一步地往上爬,我还是‘绿化高手呢?”学生一诵读就发现“靠”字用得不够生动,立刻改成了“贴”。可见,只要孩子们愿意并用心去改,一定能把自己的习作改得越来越好。

2.互相评改

四人一小组或两人一小组,先通篇读,看作文是否符合要求,再一句一句认真读,找到错别字、用错的标点符号、不恰当的词语、不通顺的句子等,并用修改符号修改,最后写上评语。这样基础好的学生与基础薄弱的学生对调批改作文,写得差的学生改到好作文时,可以从中学到方法,受到启发,得到提高;写得好的同学改到写得差的作文时,也可从中得到教训。

例如,一次习作是写童话故事,一位平时写作水平较好的学生写的是《一片落叶》,他在文中写道:“我借着秋风的吹拂,飘到了湖里,在水面上随着微波飘荡。”当同桌之间互评互改时,他的同桌(平时作文水平不如他),却指出了“飘荡”这词用得不当,应换成“荡漾”。可见,学生间的互评互改能大大激发学生的潜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在评改的过程中学生们都动眼、动脑、动口,广泛吸取别人的长处,指出别人的毛病;在评改的过程中,学生们都能体验到交流的快乐,思想碰撞的火花,产生新的习作欲望。endprint

二、呼唤心灵,情感碰撞

学生自评自改、互评互改后,教师不能就此结束,而应把学生评改完的作文本收好,再做进一步批阅,在必要的地方再次修改,写上教师的评语,评语要体现人文关怀。做人讲究一个“情”字,作文也讲究一个“情”字,教师如果总能用一颗爱心去写评语,就能与孩子进行情感的碰撞,从而激发学生巨大的写作热情。我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评语要以鼓励为主

叶圣陶先生说:“批改不宜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此意好。”学生是习作的主人,主人感到满意的,教师就没有必要把习作改得面目全非。改后的作文,要让学生有一种自己行的感觉。改得少,学生对自己就有信心,认为自己的作文能够得到老师的肯定,产生一种下次作文要写得更好让老师瞧瞧的心理,有助于激发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例如,在习作《一件令你感动的事》中有个学生文章写得枯燥无味,像是记流水账,而且字迹潦草。我这样写评语:“你的作文比以前已有进步了,能围绕中心来写,对此老师表扬你。如果你以后能做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字迹漂亮,那就更棒了。”这样的评语留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语气温和,容易和学生进行平等交流。从那以后,这名学生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作文水平也慢慢在提高。

2.评语要真诚

以往的作文教学往往重视作文技巧的评改,事实上,作文是学生感情的宣泄、心声的表露。我们应关注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心里,正确引导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让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例如,有名学生在习作《我的家庭》中写道:“爸爸、妈妈老是吵架,我总是担心他们会离婚。我很烦,上课没心思,写作业没心思,真想离开这个家。”当我看到这里时,鼻子一酸,心想:我一定要帮帮这孩子。于是,写下了这样的评语:“你是个听话、懂事的孩子,父母也许是为了一些家庭琐事而争吵,并没有你想的那么严重,你作为孩子只有努力读书,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那时他们就会因为你而高兴、自豪的,你的家会因为你的优秀而越来越和谐,越来越美好。老师也会找来你的家长聊聊。”第二天,我找来了她的家长聊了聊,他们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表示以后会改,给孩子创造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从此,这名女孩每天都挂着灿烂的笑容,学习更努力了。几句肺腑之言,既是抚慰,又是教育,像一股清新的风吹进了孩子的心田,又把一份真诚借助文字注入了孩子的情感小溪中,让它涓涓流淌。

总而言之,作文教学之路是艰难的。我们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从点滴抓起、多给学生发展的空间,多给学生人文关怀,这样的话,相信学生一定会从厌写变乐写,由被动变主动,由低效变高效。重视作文的评与改,一定会让学生的作文锦上添花。?评与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语文教学中不容轻视。教师的评与改不仅要从形式、结构、遣词造句等技术层面上评价学生习作的优劣,同时也要与学生进行心灵上的交流和沟通,通过师生间情感的交流、精神的引领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写作热情和写作水平。

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注意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学生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教师的讲评指引了学生作文的方向,慢慢地学生就知道该如何去赏析评价自己的文章,然后再去评价别人的文章了,真正做到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认为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自主评改

学生写完作文后的第一读者应是自己,习作初稿一般存在着一些较为明显的不足,特别是初学写作的小学生,他们在习作时尚未考虑到词语的锤炼、修辞的应用,但通过推敲,自己还是可以修改的。但教师应先教会学生使用修改符号,再从修改字、词、句入手,最后从内容是否围绕中心,谋篇布局是否得当进行修改。学生有了方法的指导,在自评自改的过程中就能得心应手了。

例如,在教学《我是大自然中的一员》的习作中,有名学生写的是《我是爬山虎》。原文中有句话是这样写的:“大名鼎鼎的爬山虎就是我,我就是大名鼎鼎的爬山虎。”经学生反复诵读后,发现这个句子犯了重复啰唆的毛病,立刻把后半句删去。还有一句是这样写的:“我双脚并用地往上爬,用我身体上的吸盘紧紧地靠在墙上,一步一步地往上爬,我还是‘绿化高手呢?”学生一诵读就发现“靠”字用得不够生动,立刻改成了“贴”。可见,只要孩子们愿意并用心去改,一定能把自己的习作改得越来越好。

2.互相评改

四人一小组或两人一小组,先通篇读,看作文是否符合要求,再一句一句认真读,找到错别字、用错的标点符号、不恰当的词语、不通顺的句子等,并用修改符号修改,最后写上评语。这样基础好的学生与基础薄弱的学生对调批改作文,写得差的学生改到好作文时,可以从中学到方法,受到启发,得到提高;写得好的同学改到写得差的作文时,也可从中得到教训。

例如,一次习作是写童话故事,一位平时写作水平较好的学生写的是《一片落叶》,他在文中写道:“我借着秋风的吹拂,飘到了湖里,在水面上随着微波飘荡。”当同桌之间互评互改时,他的同桌(平时作文水平不如他),却指出了“飘荡”这词用得不当,应换成“荡漾”。可见,学生间的互评互改能大大激发学生的潜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在评改的过程中学生们都动眼、动脑、动口,广泛吸取别人的长处,指出别人的毛病;在评改的过程中,学生们都能体验到交流的快乐,思想碰撞的火花,产生新的习作欲望。

二、呼唤心灵,情感碰撞

学生自评自改、互评互改后,教师不能就此结束,而应把学生评改完的作文本收好,再做进一步批阅,在必要的地方再次修改,写上教师的评语,评语要体现人文关怀。做人讲究一个“情”字,作文也讲究一个“情”字,教师如果总能用一颗爱心去写评语,就能与孩子进行情感的碰撞,从而激发学生巨大的写作热情。我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评语要以鼓励为主

叶圣陶先生说:“批改不宜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此意好。”学生是习作的主人,主人感到满意的,教师就没有必要把习作改得面目全非。改后的作文,要让学生有一种自己行的感觉。改得少,学生对自己就有信心,认为自己的作文能够得到老师的肯定,产生一种下次作文要写得更好让老师瞧瞧的心理,有助于激发学生作文的积极性。endprint

例如,在习作《一件令你感动的事》中有个学生文章写得枯燥无味,像是记流水账,而且字迹潦草。我这样写评语:“你的作文比以前已有进步了,能围绕中心来写,对此老师表扬你。如果你以后能做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字迹漂亮,那就更棒了。”这样的评语留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语气温和,容易和学生进行平等交流。从那以后,这名学生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作文水平也慢慢在提高。

2.评语要真诚

以往的作文教学往往重视作文技巧的评改,事实上,作文是学生感情的宣泄、心声的表露。我们应关注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心里,正确引导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让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例如,有名学生在习作《我的家庭》中写道:“爸爸、妈妈老是吵架,我总是担心他们会离婚。我很烦,上课没心思,写作业没心思,真想离开这个家。”当我看到这里时,鼻子一酸,心想:我一定要帮帮这孩子。于是,写下了这样的评语:“你是个听话、懂事的孩子,父母也许是为了一些家庭琐事而争吵,并没有你想的那么严重,你作为孩子只有努力读书,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那时他们就会因为你而高兴、自豪的,你的家会因为你的优秀而越来越和谐,越来越美好。老师也会找来你的家长聊聊。”第二天,我找来了她的家长聊了聊,他们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表示以后会改,给孩子创造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从此,这名女孩每天都挂着灿烂的笑容,学习更努力了。几句肺腑之言,既是抚慰,又是教育,像一股清新的风吹进了孩子的心田,又把一份真诚借助文字注入了孩子的情感小溪中,让它涓涓流淌。

总而言之,作文教学之路是艰难的。我们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从点滴抓起、多给学生发展的空间,多给学生人文关怀,这样的话,相信学生一定会从厌写变乐写,由被动变主动,由低效变高效。重视作文的评与改,一定会让学生的作文锦上添花。?积极性。

例如,在习作《一件令你感动的事》中有个学生文章写得枯燥无味,像是记流水账,而且字迹潦草。我这样写评语:“你的作文比以前已有进步了,能围绕中心来写,对此老师表扬你。如果你以后能做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字迹漂亮,那就更棒了。”这样的评语留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语气温和,容易和学生进行平等交流。从那以后,这名学生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作文水平也慢慢在提高。

2.评语要真诚

以往的作文教学往往重视作文技巧的评改,事实上,作文是学生感情的宣泄、心声的表露。我们应关注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心里,正确引导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让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例如,有名学生在习作《我的家庭》中写道:“爸爸、妈妈老是吵架,我总是担心他们会离婚。我很烦,上课没心思,写作业没心思,真想离开这个家。”当我看到这里时,鼻子一酸,心想:我一定要帮帮这孩子。于是,写下了这样的评语:“你是个听话、懂事的孩子,父母也许是为了一些家庭琐事而争吵,并没有你想的那么严重,你作为孩子只有努力读书,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那时他们就会因为你而高兴、自豪的,你的家会因为你的优秀而越来越和谐,越来越美好。老师也会找来你的家长聊聊。”第二天,我找来了她的家长聊了聊,他们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表示以后会改,给孩子创造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从此,这名女孩每天都挂着灿烂的笑容,学习更努力了。几句肺腑之言,既是抚慰,又是教育,像一股清新的风吹进了孩子的心田,又把一份真诚借助文字注入了孩子的情感小溪中,让它涓涓流淌。

总而言之,作文教学之路是艰难的。我们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从点滴抓起、多给学生发展的空间,多给学生人文关怀,这样的话,相信学生一定会从厌写变乐写,由被动变主动,由低效变高效。重视作文的评与改,一定会让学生的作文锦上添花。endprint

猜你喜欢
爬山虎评语习作
爬山虎
想当粉刷匠的爬山虎
流沙河语录及诸家评语
爬山虎
南大百岁爬山虎令人神往
作文评语探讨
如何写好作文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