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HS与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4-02-25 02:35谢春龙江苏省灌云县人民医院骨科2222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年22期
关键词:髓内股骨颈螺钉

谢春龙 江苏省灌云县人民医院骨科 222200

股骨粗隆间骨折主要是指发生于股骨颈基底部至小粗隆以上的骨折,是老年患者的常见骨折之一,且发病率在逐年增加。该骨折由于患者多高龄、骨折创伤较重、骨折后失血量大,导致治疗手术相对较大、死亡率较高。粗隆间骨折如仅考虑骨折愈合,行牵引治疗即可,但由于保守治疗合并症较多,如褥疮、尿路感染、关节挛缩、肺炎及血栓等,对于可耐受手术的患者而言,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已成为首选方法[1]。目前常用的手术方法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及动力髋螺钉(DHS)。现随机抽取50例采用两种术式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各自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08年5月-2013年4月在我科行手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共50例,PFNA组25例,男9例,女16例,年龄70~90岁,平均年龄78.6岁;DHS组25例,男11例,女14例,平均年龄77.8岁。骨折按AO分型:A1型20例,A2型16例,A3型14例。两组性别、年龄、骨折类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1.2.1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完善术前常规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均给予胫骨结节牵引,并于伤后1周内完成手术治疗。

1.2.2 PFNA组:麻醉成功后患者取仰卧位于牵引床,C形臂透视机透视正侧位见骨折端复位良好,术野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单。取右股骨大粗隆外上方切口约4cm,逐层切开分离至大粗隆尖偏内侧约0.5cm,开口器开口,置入导针,C形臂透视机透视正侧位见导针在骨髓腔内,采用髓腔锉依次扩髓至型号后,置入适当型号股骨近端髓内钉主钉,瞄准器瞄准股骨颈轴向偏股骨矩方向,切口、套筒工具钻孔,打入螺旋刀片达满意位置后将螺旋刀片锁定,瞄准器瞄准远端锁钉方向,切口、套筒工具钻孔,旋入远端锁钉一枚,加压拧紧,拧入髓内钉尾钉。逐层闭合伤口。

1.2.3 DHS组:麻醉成功后患者取仰卧位于牵引床,C形臂透视机透视正侧位见骨折端复位良好,术野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单。取大腿上段外侧切口约12cm,切开皮肤、皮下及筋膜,切开部分股外侧肌近端大粗隆止点,暴露骨折处,牵引复位后,定位器定位,维持颈干角和前倾角,沿股骨颈中下方钻入导引克氏针临时固定骨折端,以适当长度鹅头螺钉沿导引克氏针钻入股骨颈,适当长度钢板、螺钉固定,6.5拉力螺钉加固骨折端,透视检查对位良好,依次缝合股外侧肌近端大粗隆止点、阔筋膜、切口。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两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利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对比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比较见表1。表1显示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PFNA组均优于DHS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股骨粗隆间骨折各项手术观察指标对比

表1 两组股骨粗隆间骨折各项手术观察指标对比

组别 手术时间(min) 切口长度(cm) 术中出血量(ml) 术后引流量(ml) 骨折愈合时间(周)PFNA 96.4±29.563 5 5.12±0.881 3 110.4±19.035 1 73.6±1.738 2 13.04±1.813 8 DHS 98.8±35.918 9 15.6±1.354 0 298.8±76.937 2 156.4±12.543 3 16.12±1.877 9 t 0.258 0 32.434 8 11.885 4 26.070 9 5.898 5 P>0.05 <0.001 <0.001 <0.01 <0.01

2.2 两组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定 采用Harris方法分为:优≥90分,良80~89分,中70~79分,差<70分[2]。表2显示DFNA组优良率达88.0%,DHS组优良率达64.0%,两组疗效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

表2 两组术后6个月随访髋关节恢复情况

2.3 并发症 PFNA组无1例出现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及髋内翻及股骨头坏死,DHS组出现1例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2例。两组均无内固定物折断。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患者的常见骨折之一,因患者多为高龄,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骨折患者常需要长期卧床,出现褥疮、尿路感染、关节挛缩、肺炎及血栓等多种并发症,最终导致患者死亡。早期可靠固定能减少因长期卧床产生的并发症,明显改善髋关节功能[3]。与DHS相比,PFNA为髓内固定,术后24h即可负重,患者卧床时间较少,在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髋关节恢复上均优于DHS。综上所述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微创、固定可靠,早期功能锻炼,减少术后并发症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1] 荣国威,王承武.骨折〔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08.

[2] 奚江明,曾健聪,赵崇伟,等.DHS与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比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18):2924-2926.

[3] 李光辉,夏仁云.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风险及 疗 效〔J〕.中 国 矫 形 外 科 杂 志,2005,13(20):1538-1539.

猜你喜欢
髓内股骨颈螺钉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侵彻弹体尾部联结螺钉失效的影响因素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椎弓根螺钉设计与其生物力学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小儿股骨颈血源性骨髓炎误诊1例
椎体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单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段椎体骨折的远期疗效比较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与处理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分析
密盖息在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