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0例血培养病原菌耐药性分析

2014-02-25 02:35周建宁江苏省涟水县人民医院2234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年22期
关键词:西林革兰葡萄球菌

周建宁 江苏省涟水县人民医院 223400

近几年,抗生素不断更新使得临床对抗生素的依赖性越来越高,同时,随着临床抗生素的使用不规范、不合理,使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呈现多样化。新的耐药菌株的不断出现,使得细菌耐药性监测显得尤为重要,血液感染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形式,起病重,易引起全身症状,预后较差,故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尤为重要。现收集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血培养阳性病例,进行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结果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收集本院化验室2012年1月-2013年12月所有临床送检血培养结果阳性的病例,剔除同一患者相同培养结果。

1.2 试剂 血培养瓶:浙江康泰公司;细菌鉴定试剂:珠海迪尔细菌鉴定板,杭州天和微生化反应管;药敏纸片:浙江康泰公司;血平板及药敏M-H培养基:郑州安图;质控菌株:ATCC25923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2大肠埃希氏菌,ATCC27853铜绿假单胞菌。

1.3 方法 抽取患者血液5~10ml无菌注入血培养瓶中,孵育,每天混匀1次,按照《全国检验操作规范(第3版)》要求出现阳性指征接种血平板,阴性培养5d时盲种,如有细菌生长,细菌鉴定到种,按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2012版标准并结合江苏省《各种细菌必须纳入药敏实验》,选定药物纸片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做细菌药物敏感实验,结果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细菌分布 590例患者分离菌株中,革兰阳性菌449株,占76.1%,革兰阴性菌141株,占23.9%,其具体分布见表1。

表1 血培养阳性细菌分布表(%)

2.2 主要细菌耐药情况

2.2.1 革兰阳性菌耐药情况。在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比例占79.4%,耐甲氧西林的表皮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比例也分别达到75.3%和87.5%,而未发现耐万古霉素及替考拉宁葡萄球菌。革兰阳性葡萄球菌耐药情况见表2。

表2 主要革兰阳性菌耐药情况表(%)

2.2.2 主要革兰阴性菌耐药情况。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和类产碱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分别为0%、31.2%、20.8%,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也较好,对于其他抗菌药物,大肠埃希氏菌耐药率均>30%,可能与产ESBLs菌株比例较高有关。主要革兰阴性菌耐药情况见表3。

3 讨论

血培养在临床微生物检验常规工作中占有很重要的成分,特别对于诊断为败血症患者,是确定是否存在致病菌的首要方法。随着抗生素的种类越来越多,以及临床对于抗生素的应用不规范,导致现在的病原菌耐药性分布呈现地域性和多样性变化。

表3 主要革兰阴性菌耐药情况表(%)

根据此次分析,我院2012-2013年临床血液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比例为76.1%,且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比例最高,与以往许多文献报道以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为主的结果不同[1,2],有文献报道,在抗生素时代初期,血流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杆菌。近20年来革兰阳性球菌已成为主要病原菌,特别是免疫损伤人群[3]。

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CNS)的检出一直以来颇有争议,因为CNS不产生血浆凝固酶,毒力较弱,再加上CNS感染一般需要特定的侵入途径,才能引发血液感染,所以很长时间内都被认为极少为致病的病原菌,但近年有文献[4]报道CNS能产生多糖胞间黏附素等致病因子,有一定的致病能力,特别是对儿童等免疫力低下人群。在我院分离的革兰阳性球菌中,CNS仍占22.71%,虽然低于以往文献报道,但由于我院采用的单侧单瓶的培养方法,仍然不能排除污染菌的可能。对于CNS是否为污染的判定,有关文献报道[5],污染的CNS由于大部分是条件致病菌,污染的量一般较少,所以出现阳性报警的时间一般比同类病原菌长,推荐以血培养阳性报警时间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判断。总之,对于CNS的检出,应结合临床,并积极与相关人员核实可能发生污染的情况,综合分析检测结果。另一方面,通过严格标本采集过程无菌化操作,推行双侧双瓶送检,降低污染的发生率。

本次分析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79.4%,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也占到85.5%(118/138),我院在分析中,以头孢西丁代替苯唑西林做苯唑西林敏感性测定,测定结果以苯唑西林报告。从分析结果看,MRSA和MRCNS呈现多重耐药,但本次分析未发现耐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菌株。说明葡萄球菌引起的重症感染,使用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仍然有效。

在我院的分析中,血培养病原菌革兰阴性菌所占的比例为23.9%,其中多耐药大肠埃希氏菌多见,除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和阿米卡星外,耐药率都>30%,值得引起临床重视。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院血培养病原菌种类多样,且多耐药菌株比例高,应该引起临床高度重视,对于疑似血液感染患者,应该尽早进行血液培养,根据培养的结果,结合临床分析,合理选择抗生素种类,避免盲目使用抗生素,加剧细菌的耐药性。

[1] 薛峰,吕媛.Mohnarin 2009年度报告:血标本来源的细菌耐药监测〔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1,27(5):352-356.

[2] 李进,矛小波,杨丹丹.某院2010-2011年血培养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32(15):2061-2062.

[3] 顾兵,潘世扬,魏雪菲,等.南京地区2004-2007年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变迁〔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9,32(18):889-894.

[4] 侯宏,高岭,王霞,等.2009至2011年南京地区儿童血培养中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检验医学,2013,28(11):1030-1032.

[5] 关幼华,周金凤,区云枝.血培养菌株分布与阳性报警时间的意义〔J〕.检验医学,2013,28(4):263-266.

猜你喜欢
西林革兰葡萄球菌
Laser-induced fluorescence experimental spectroscopy and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of uranium monoxide
一起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的病原学分析
肿瘤医院感染患者革兰阳性菌分布与耐药性及经验性抗MRSA的研究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皮肤上皮细胞中β-防御素-2表达的影响
题西林壁
苏东坡题西林壁的故事
如何防治兔葡萄球菌病
王西林 作品欣赏
基层医院ICU与非ICU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分布与耐药性差异
2011—2013年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监测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