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医药大学医务室2009-2013年大学生门诊用药分析

2014-02-25 02:35林新文夏桂秋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年22期
关键词:医务室中医药大学不合理

林新文 夏桂秋

1 湖南省药品审评认证与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湖南省长沙市 410007; 2 湖南中医药大学医务室

湖南中医药大学医务室承担着教职工及学生的预防、保健和医疗工作。医务室门诊用药的情况往往反映着学院教职工及学生的健康状况。本文回顾了2009-2013近5年来湖南中医药大学医务室学生用药情况,从而为掌握该院学生用药信息,促进合理用药,减少药品浪费,降低医疗费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用药情况的分析 原始数据与资料来源于湖南中医药大学医务室药品库微机管理系统中的有效数据。统计2009-2013近5年来每年销售的药品品种、数量等信息。药品命名均遵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使用的名称,非药典收载药品名称采用通用名。根据药品联合应用的情况分析近5年来该院全部门诊处方。

1.2 不合理用药问题分析 同样分析近5年来湖南中医药大学医务室的全部门诊处方,根据药品说明书、公开发表的国内外文献及公开出版的医学书籍,对处方中不合理用药进行审核。不合理用药审核内容包括药物配伍、给药方式、用药时间、给药剂量等四方面,用药是否对症不在本审核范围。

1.3 药物不良反应 收集2009-2013近5年来该院门诊药物不良反应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原患疾病状况、用药情况及临床表现。因果关系判断标准采用卫生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因果关系判断标准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Visual Foxpro 6.0软件进行数据库整理,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统计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和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用药结果 近5年来湖南中医药大学医务室门诊用药共分为5个大类:感冒类、清热解毒类、抗生素、咽喉用药和胃肠道用药。近5年来用药的品种由34种逐渐增至44种,稍有增多的趋势。而该5大类药品中,使用的百分比构成基本没有太大变化(χ2=0.420,P=1.000),详见表1。这一结果表明该院处理的疾病主要以上呼吸道感染、其他系统的轻度感染和胃肠道的慢性病为主。分析近5年来保存的处方,以3药联用为最多,其次为2药联用。药物主要以口服药为主。并且5年来用药的联用情况没有改变(χ2=1.334,P=0.451),详见表2。

表1 近5年来该院门诊用药的百分比构成〔n(%)〕

表2 近5年来该院门诊每次的处方构成〔n(%)〕

2.2 不合理用药审核 在审核的20 543张处方中,出现不合理用药处方1 024张,占全部审核处方的5.0%,其中给药时间及间隔不合理的571张;给药剂量不合理的326张;联合用药不当96张;药物使用方式不当31张。详见表3。并且2009-2013年来不合理用药处方有逐年减少的趋势。

表3 近5年来该院门诊不合理用药情况

2.3 药物不良反应 近5年来该院门诊登记在案的药物不良反应共51例。依据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价标准,肯定7例(13.7%);很 可 能18例(35.3%);可 能20例(39.2%);可能无关6例(11.8%)。引发药物不良反应药物种类为抗感染药29例(56.9%),中药制剂7例(13.7%),解热镇痛抗炎药5例(9.8%),抗变态反应药2例(3.9%),其他8例(15.7%)。

3 讨论

本文分析结果基本反映了目前该大学校医院的用药特征和倾向。从用药结果看,该大学门诊患者用药主要集中在感冒(发热、咳嗽)、呼吸道炎症(气管炎、支气管炎及肺炎)和消化系统(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等类药物。从药物使用的百分比构成上看,排在首位的为抗生素类药物。并且,近5年来构成比没有明显的变化。抗生素的滥用是目前临床中的一个通病,这会不可避免的产生细菌的耐药。在印度和巴基斯坦已经发现能够抵抗现存的任何抗生素的“超级病菌”[1]。因此应该进一步提醒临床医生,杜绝无用药指征的抗生素滥用。从联合用药的情况看,该院学生就诊中以3药联用为最多,并且近5年来没有太多的变化趋势。药物联合使用的目的在于增强疗效,降低用量,减少不良反应。但是联用的药物越多,成分就越复杂,产生相互作用的机会就越多,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也就越高。

不合理用药的情况主要有如下四种情况:给药时间、给药剂量、联合用药和使用方式的不合理。给药时间不合理主要是指不符合药代动力学规律。最典型的例子如青霉素类抗生素大部分代谢时间为1~1.5h,属时间依赖性,其杀菌效果主要取决于血与组织中药物浓度超过最低抑菌浓度的时间。因此给药原则是将时间间隔缩短,每日用药总量分2~8次给予[2]。而审核的处方中,青霉素类静脉给药几乎全都是1次/d,无法维持平衡、平稳的有效血药浓度,影响抗菌效果。第二种情况主要是给药剂量不合理。最典型的例子是阿司匹林的应用。学生应用阿司匹林均是出于解热镇痛目的,常用剂量为每次服0.3~0.6g,3次/d。而使用阿司匹林50mg,1次/d,其目的为抑制血小板功能,为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用药。不少处方误将50mg,1次/d的剂量用于解热镇痛,不合理。第三位联合用药不合理,典型的如青霉素钠与菌必治合用,2种药均为β内酰胺类药,联用可因竞争共同的靶位而拮抗,甚至诱导耐药菌株产生,不但起不到相加的治疗效果,而且还会使毒性增加,并导致交叉耐药性[3]。另外一种为使用方式不合理,常见的有长效头孢氨苄缓释片bid、tid使用。

对于药物的不良反应,本组显示抗感染药物引起的居首位。这与抗感染药物在该院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有密切关系。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的抗感染药物目前该院临床使用最多。喹诺酮类与许多抗感染药物无交叉耐药性,在临床上使用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引起的不良反应也日益增多,最典型的为左氧氟沙星。当然,有一点是要值得注意的,本组第二位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是中药制剂,尤其是中药注射剂。民间认为中医药均为天然药品,不存在毒副作用。但事实上中药制剂有效成分较为复杂,分子量大,所含生物大分子及异体蛋白等对人体可成为过敏原而致敏,这一点应该重视。

[1] Kumarasamy KK,Toleman MA,Walsh TR,et al.Emergence of a new antibiotic resistance mechanism in India,Pakistan,and the UK:a molecular,biological,and epidemiological study〔J〕.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2010,10(9):597-602.

[2] 戴自英,刘裕昆,汪复.实用抗菌药物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64-80.

[3] 贾公孚,谢惠民.药物联用禁忌手册〔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183.

猜你喜欢
医务室中医药大学不合理
山东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团队介绍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我的同学们
我院2018年抗生素不合理处方分析
ESL Learners’ Semantic Awareness of English Words,Semantic Transfer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Vocabulary Teaching in a Second Language
四(1)班的故事(二)
花溪区建立离退休干部医务室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向“不合理用药”宣战
湖北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