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检索课研究综述

2014-02-28 12:46耿晓宁
图书馆学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信息检索检索教学内容

耿晓宁 赵 莉

(大连工业大学图书馆,辽宁 大连 116034)

近10年检索课研究综述

耿晓宁 赵 莉

(大连工业大学图书馆,辽宁 大连 116034)

利用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统计了2004~2013年间检索课研究方面的论文,归纳了论文在图情核心期刊上的发表情况,重点分析论述了检索课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信息素质教育3个主题内容。指出通过检索课提升大学生信息素质,促进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检索课的终极目标。

检索课 研究综述 信息素质 教学模式

1984年起,国家教委下发了《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指导文件,我国高校开始开设检索课,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检索课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发展与完善。随着信息环境不断变化,信息量和信息渠道大规模增加,检索课的教学目标也随之改变,期间有关检索课研究的论文不断涌现。为此,笔者对近10年来关于检索课研究的论文进行了统计,试图对这一时期同行们的研究成果加以总结分析,为文献检索课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1 文献数量统计

笔者于2013年12月20日以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为研究对象,对该数据库近10年来发表的有关检索课的全部论文和核心期刊论文进行了统计。检索条件为:检索时间范围=“2004~2013年”,检索字段=“题名或关键词”,检索词=“检索课”。检索结果数据统计过程中,为确保检索结果的准确性,去除了如“征文启事”“研讨会”等不符合检索主题的论文,具体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2004~2013年间检索课研究论文数量统计

通过表1了解到,从2004年到2013年,10年间关于检索课研究的论文总共发表了1760篇,其中核心期刊241篇,数据表明,检索课一直受到图书馆界业内人士的关注,不断推动着高校检索课的发展和大学生信息素质的提高。

2 文献统计结果分析

2.1 核心期刊论文数量分布

根据2011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图书馆学、情报学”的核心期刊目录,统计出241篇核心期刊论文中有213篇是发表在图情核心期刊上的,19种核心刊每年具体发文量见表2。由表2看出,仅《国家图书馆学刊》没有相关文献,《图书馆学研究》发文数量最多43篇;发文量超过15篇的期刊有6家,共计143篇,占全部核心论文的67%;2004年发文量最多,总计57篇,仅《大学图书馆学报》第4期就有16篇,源于《大学图书馆学报》2004年为了纪念文献检索课全面推广20周年而设了相关专题栏目,该刊特向当年在检索课开创和发展过程中做出巨大贡献的前辈和老师们约稿,请他们写了对检索课的追忆、感怀和期望。

表2 2004~2013年间检索课论文在图情核心期刊上分布情况

2.2 论文主题分布

通过对2004~2013年间发表在19种图情核心期刊上的213篇检索课研究论文的分析研究,归纳出论文所涵盖的研究主题主要有教学方法、信息素质及教学内容3方面,具体分布情况如表3所示。由表3可以看出探讨教学方法的论文数量比较多,说明近10年来对检索课教学方法的探讨已引起同行的普遍关注。

表3 2004~2013年间检索课核心期刊论文的主题分布

3 论文主要研究成果

3.1 检索课教学方法研究成果

通过对检索到的89篇核心期刊论文的研究可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提高学生的信息利用能力已成为检索课新的教学目标。很多学者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不断对检索课的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和实践,各种创新的教学手段不断被运用到教学中。

3.1.1 基于项目课程的检索课教学方法

在网络环境下检索课应强调把学生的被动学习方式变为主动学习,并通过同学间的讨论交流,共同解决、消化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和难点,提高学生信息利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此,很多学者将项目课程教学法应用于检索课教学中。项目课程法就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

杨光武和郭向勇[1]的《基于项目课程的文献检索课教学模式研究》中提出基于项目课程的课堂教学方式。将学生作为完成任务的主体,教师作为任务的监督者、辅助者,而不是示范者。小组协作是项目课程的主要学习形式,教师在课程开始时将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每个任务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由于都是以学生自学为主的开放创新型任务,并遵循了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学生通过完成渐次复杂的任务,不仅强化了专业技能、团队合作意识、沟通技巧等,还提高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信息素养。

李宝成[2]的《项目课程教学在信息检索课中的应用》中提出以项目教学开展课程教学,实现信息检索课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实现激活、应用信息为目的。只有在项目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加深对解决问题充分利用既有信息资源的意识和检索技能的记忆,为解决未来工作研究的难题打下良好的基础,才能使信息检索课更富有朝气和活力。

3.1.2 专业知识融入检索课的教学方法

张国臣[3]的《专业知识嵌入信息检索课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提出了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专业知识随着教学进程嵌入检索课中进行探索,取得了信息检索课与专业课知识互动的良好效果,培养了学生挖掘本专业知识的历史及发展前沿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达到了信息检索课培养学生知识挖掘与知识创新能力的目的。

杨春[4]的《CDIO工程教育模式下的文献检索课教学探索与实践》中提及将文献检索课教学与专业课教学相结合,是CDIO工程教育模式下一种理想的检索课教育模式。该模式是专业课教师与馆员共同协作,专业课教师将专业知识介绍给学生,检索课教师则协助其确定课程所需的信息资源,如全文数据库、参考图书、特种文献及多种网站等。通过检索课与专业课教学的有机结合,不仅注重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更注重了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的整合;不仅注重了文献信息检索能力的培训,更注重了信息意识的培养。

3.1.3 通过创新考核方式提高检索课效果的教学方法

刘竟、李明娟、张晓阳[5]的《文检课考核方式研究与改革实践》提出了基于网上考试系统的三元考核法,即“平时成绩+理论考试+实习报告”,对于理论知识考试,利用网上考试系统进行考试。赵莉[6]的《基于提高大学生信息素质的检索课考核体系研究》提出了提高信息利用能力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并通过论文仿写的方式提高学生利用信息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综合信息素养。何海波[7]的《信息检索课无纸化考试探析》提出检索课实行无纸化考试方法,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研究。

此外,还有作者提出任务驱动教学法[8-9]、QQ群辅助教学法[10]、PBL教学法[11]、案例教学法[12]、以用户搜索行为为向导的教学模式[13]、基于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教学模式[14]、基于知识整合的教学模式[15]、网络远程教学模式[16-17]等。

总之,检索课的教学方法还处于不断的改革与创新中,但无论何种教学方法,都以师生间互动合作为教学活动取向,目的都是为了增加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增强情报意识,提高综合信息素养。

3.2 检索课与信息素质教育的研究

在当今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良好的信息素质成为创新型人才必备的素质。从检索到的39篇论文中,可以看出检索课已成为我国高校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形式和途径。

杨福来、郑颖佳[18]等发表的《信息素养教育与信息检索课教学改革》中强调了信息检索课不仅是信息素养教育的基础,更是实现信息素养教育的平台和手段。提出信息检索教学务必将信息素养教育贯穿于全部教学过程中,以提高信息意识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树立信息道德观念,突出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和创造性。

盛秋艳[19]在《论高校信息素质教育教学体系的建立——以哈尔滨工程大学文献检索课为例》中论述了信息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是通过对大学生信息道德的完善、信息个性的塑造、知识体系的构建和信息技能的培养,形成富于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信息素质结构,是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为出发点,教授学生对知识进行检索、分析、综合、评价、判断,以至如何生产新的知识,使之具有搜集、整理、利用与生产信息的能力。

朱晓丽[20]的《基于信息素养培养的研究生文献检索课教学研究》通过对研究生检索课的实际情况调查,发现目前研究生检索课教学中存在课程性质定位偏低,教学要求和课程培养目标不高,教学内容单一、滞后,缺乏完整、系统的信息素养教育等问题,致使检索课教学与全面信息素养的培养尚存在一定差距。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研究生检索课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培养学生懂得如何获取与利用情报这一浅层次的要求上,而应与时俱进,不断增加检索课教学的内涵与外延,并提出了基于信息素养培养目标的研究生检索课教学措施,如检索课教学共建共享与合作开发等,以此提高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刘一宁[21]的《谈国内外科学普及与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通过对比国内外公众科学素质与信息素养教育现状,分析发挥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在缩小我国“数字鸿沟”、构建和谐信息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通过检索课教学改革开展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发挥检索课在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以点带面地提高社会公众的信息素质,使科普工作与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有机联系、辩证统一、和谐发展。

3.3 检索课教学内容的研究

从检索到的25篇论文中可以了解到,近10年来检索课教学由原来的重“检索”、轻“利用”转变成目前以提高学生综合检索、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为教学目标,很多学者对此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但对于互联网资源的利用、信息的分析评价与利用的讲授占整个学时的比例还有待提高[22]。

丛玲[23]的《网络环境下文检课教学内容亟待创新》通过对以网络为依托的科研环境变化的分析,提出了检索课教学应从培养学生获取文献信息能力的单一目标,向综合利用网络资源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目标转化,并指出检索课创新教学内容的具体建议:提高学生网上获取研究课题的能力、利用网络环境进行课题研究的能力、利用网络进行科研组织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学会利用网络发表科研成果和利用网络推广与引进科研成果。

钟宇、胡芳[24]的《北京地区211重点高校文献检索课教学内容的调查与分析》以问卷形式对北京地区15所“211”重点高校检索课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查研究,认为检索课的教学内容需要更新和拓展,要适当增加互联网免费学术资源的利用、参考文献管理软件的利用、资源的评价等新内容;针对不同的授课对象,检索课的教学内容可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变化。

葛敬民[25]的《结合实践谈信息检索课内容的扩展和授课对象的转移》提出,随着网络资源的激增,大学生检索课的教学内容应该由介绍传统馆藏资源向因特网资源扩展,积极对大学生实施网络知识导航,推荐权威网站和知识站点,讲授网络工具和信息检索技巧与评价方法,这才是当代大学生最需要的。

张怀涛、慎明旭[26]在《文献检索课的发展历程与发展对策》中强调,要把信息意识教育、信息知识教育、信息能力教育、信息道德与法律教育作为授课内容,同时理清与计算机教育、论文写作、科学研究方法、法律基础等关联课程的关系,既衔接又不重复;在教学中注重教材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在获取信息的同时,引导学生在信息评价与分析上下工夫。

此外,关于检索课教材内容也有作者提出自己的看法,如李健康[27]的《当前文献检索课教材普遍存在的若干问题剖析》,任静[28]的《国内外文献检索课教材的分析与思考》,论述了国内检索课教材存在内容雷同、更新速度慢、原创精品少、对信息道德及法律问题介绍少等问题,并提出印刷型教材要改进其内容体系,与计算机教材教育合并,电子型教材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要高并可资源共享,同时主管部门要加强教材编写规范性等建议。

3 结语

检索课已成为我国高校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必修课,但随着信息环境的改变和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其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信息素质教育等问题还需不断摸索与实践。此外,我国高校应高度重视检索课,并制定相应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坚持以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为检索课教学终极目标,充分发挥检索课在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中的作用。

[1]杨光武,郭向勇.基于项目课程的文献检索课教学模式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9(3):70-73,81.

[2]李宝成.项目课程教学在信息检索课中的应用[J].图书情报工作,2010(S1):75-78,107.

[3]张国臣.专业知识嵌入信息检索课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图书情报工作,2012(9):97-100.

[4]杨春.CDIO工程教育模式下的文献检索课教学探索与实践[J].图书馆建设,2010(1):107-108.

[5]刘竟,李明娟,张晓阳.文检课考核方式研究与改革实践[J].图书馆学研究,2012(13):13-15.

[6]赵莉.基于提高大学生信息素质的检索课考核体系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1(3):116-118.

[7]何海波.信息检索课无纸化考试探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3(13):67-69.

[8]王雅南.任务驱动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信息检索学习情境设计[J].图书馆学研究,2011(6):16-19.

[9]王新荣.文献检索课之任务驱动式学习的思考[J].图书馆学研究,2005(6):79-80.

[10]王永水.QQ群辅助文献检索课教学探讨[J].图书馆学研究,2013(10):16-17.

[11]吕秀云.PBL在“网络信息检索”课中的教学设计与实践[J].图书馆建设,2009(9):102-105.

[12]王敏,嵇绍春.案例教学法在文献检索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3(1):101-102.

[13]张妍妍.以用户搜索行为为导向的信息检索课实践教学设计[J].图书情报工作,2010(13):75-78.

[14]杨昌斌.基于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文献信息检索课教学[J].图书馆学研究,2011(6):7-9.

[15]温洁.基于知识整合的文献检索课教学模式构建[J].图书馆学研究,2013(3):18-20.

[16]陈晓瑜.利用Blackboard构建“信息检索课”远程教学平台开展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的实践与体会[J].图书与情报,2007(5):64-67.

[17]刁顺琦.基于Web的信息检索课网络教学探讨[J].情报杂志,2006(9):142-143.

[18]杨福来,等.信息素养教育与信息检索课教学改革[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77-180.

[19]盛秋艳,丛望,徐淑慧.论高校信息素质教育教学体系的建立——以哈尔滨工程大学文献检索课为例[J].情报科学,2008(1):42-44,81.

[20]朱晓丽.基于信息素养培养的研究生文献检索课教学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1(23):62-65.

[21]刘一宁.谈国内外科学普及与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J].图书情报工作,2009(9):138-141,148.

[22]沈艳红,郑淑娟.信息检索课教学内容改革与大学生信息利用能力培养[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3(2):76-78.

[23]丛玲.网络环境下文检课教学内容亟待创新[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7(1):92-93.

[24]钟宇,胡芳.北京地区211重点高校文献检索课教学内容的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0(23):8-11.

[25]葛敬民.结合实践谈信息检索课内容的扩展和授课对象的转移[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2(3):72-74.

[26]张怀涛,慎明旭.文献检索课的发展历程与发展对策[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3):81-85.

[27]李健康,夏旭.当前文献检索课教材普遍存在的若干问题剖析[J].图书馆杂志,2010(12):62-68.

[28]任静,等.国内外文献检索课教材的分析与思考[J].图书情报知识,2008(1):63-67.

耿晓宁女,1979年生,馆员。

赵 莉女,1965年生,研究馆员。

G257.2

2014-01-09;责编:张欣。)

猜你喜欢
信息检索检索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图书馆开设信息检索课的必要性探讨
瑞典专利数据库的检索技巧
一种基于Python的音乐检索方法的研究
网络环境下数字图书馆信息检索发展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专利检索中“语义”的表现
基于神经网络的个性化信息检索模型研究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公共图书馆信息检索服务的实践探索——以上海浦东图书馆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