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根植于精神科临床工作的研究

2014-03-01 07:14毕见好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4年6期
关键词:心理治疗精神疾病精神科

毕见好

威海市经区医院精神科,山东 威海 264205

心理治疗根植于精神科临床工作的研究

毕见好

威海市经区医院精神科,山东 威海 264205

目的探究分析在精神科临床工作中采取心理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52例精神疾病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7例观察组和25例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心理治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进行测评。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三周、六周后,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精神疾病患者在采取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

心理治疗;抑郁症;精神科

心理治疗是一种双方互动的过程,在法律和专业环境下,运用逻辑上与该理论相关的治疗法,对另一方在部分功能不良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改善[1]。笔者对我院收治的27例精神疾病患者采取药物治疗联合心理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52例精神疾病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7例观察组和25例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9例,女18例,年龄18~66岁,平均年龄(27.5±5.4)岁,病程2个月~9年,平均病程(32.8±27.2)个月;对照组:男11例,女14例,年龄19~67岁,平均年龄(28.2±5.8)岁,病程3个月~10年,平均病程(33.2±28.3)个月。对所有患者采取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定,分数均高于18分,患者均不同程度伴有社会心理因素。排除伴有严重躯体疾病以及脑器质性疾病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病程等资料方面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治疗,每次对患者治疗前1小时采取心理治疗,住院患者每隔一天给予一次心理治疗,门诊患者每周一次心理治疗,可根据患者自身实际情况调整治疗间隔时间。心理治疗次数为5次左右,主要采用谈话方式促进患者在认知和行为上发生改变。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1.2.1 评估患者的自我多重状态。严格按照罗杰斯人本主义治疗自我理论与马科斯可能自我理论,主要将自我多重状态内容分为现实、理想、渴望成为、恐惧自我以及真实自我等五个方面状态,对患者进行自我评估和分析,立足于主程序的宏观角度对患者问题进行详细、准确了解,并将其作为治疗患者的主要依据。

1.2.2 探索患者自身感受。一般情况下,患者在现实环境中处于痛苦状态中,对此,依据查理斯提出的感受谱和感受转变等理论,主要对患者的内心、躯体之间存在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将其作为治疗理论依据,对患者的能力和需要进行探索,将患者的自身需要、能力认知图式呈现出来[2]。

1.2.3 探索患者自我需要。通过对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和查理斯的人性需要结构进行了解,能够了解到患者在需要结构满足中出现失衡和缺憾现象,将患者现实需要与人性需要完全呈现出来,并给予有效解决。另外,了解患者的冲突需要结构,探索患者需要的满足与平衡,并做好准备。主要对呈现出与子目标紧密相连的各级不同的认知子程序运行中出现的冲突进行分析。

1.2.4 分析患者能力状态。对患者出现挫折后的能力不足和需要被压抑进行分析,探索其和需要匹配的能力状态进行区分,将能力存在的不足、优势体现出来,让患者感受到在关系和角色互换过程中存在的无知。据此能够为能力发展制定与实际相符合的计划,并能够加深角色交互认识[3]。

1.2.5 探索患者的角色交互。将伯恩交互作用分析理论作为主要依据,对患者痛苦和人际冲突中进行的角色互换过程进行探索分析,以便能够满足患者需要,并解除能力发展障碍。首先告知患者要接受外部条件或者他人的不可改变性,促进患者发展自我能力,满足自我需要;另外,告知患者通过改变外部条件,实现患者的自我需要。也就是对运行较为良好的认知子程序放在关系环境中给予修正和检验。

1.2.6 转变患者的意识感知。通过将需要、感受、能力、自我联系以及角色交互等无意识感知进行转变,使其上升、发展到有意识的认知,并对患者进行积极认知和引导,与现实问题与冲突始终切合,最终促进患者的行为与认知发生改变[4]。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后,采取汉密尔顿量表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分,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3周、6周后,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对比(±s)

组别 例数 基线 治疗后1 周 治疗后3 周 治疗后6周观察组 2 7 2 2 . 5 ± 3 . 1 1 0 . 1 ± 2 . 7 1 1 . 2 ± 2 . 4 3 . 1 ± 2 . 0对照组 2 5 2 3 . 4 ± 3 . 5 1 8 . 2 ± 2 . 4 1 6 . 5 ± 3 . 3 1 1 . 2 ± 2 . 5

3 讨论

精神疾病是一种以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紊乱表现为主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主要受到社会环境、家庭、自身生理遗传以及神经生化等方面因素影响。对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治疗,主要给予心理治疗,心理治疗理论主要在治疗精神疾病患者的实践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近年来,随着精神药物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抗抑郁强迫药物、抗焦虑药物出现,在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取得较好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但为有效促进人体格健康成长,获得长期治疗效果,需要给予心理治疗。进行心理治疗时,由于人类心理世界较为广阔,对其进行心理治疗需要运用严谨的科学知识和艺术性的语言技巧[5]。心理治疗指的是心理治疗师与患者之间构建良好关系后,心理治疗师给予患者极大帮助,最大程度激发或者调动患者,有效改善其动机与潜能,促进患者人格快速成熟和发展[6]。在本组研究中,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心理治疗,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三周、六周后,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对精神疾病患者采取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治疗,能够有效增强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

[1]肖泽萍. 将心理治疗根植于精神科临床工作中[J]. 上海精神医学,2009,1(4):1753-1754.

[2]张焱. 将心理治疗根植于精神科临床工作[J]. 中国保健营养,2013,10(4):95-96.

[3]姬秋风,赵瑞云,王俊杰. 现代医学工作中某些心理问题初探[J]. 中国保健营养,2012,22(12):5346-5347.

[4]刘军,丁欣放,钱铭怡,等. 临床心理学研究生精神科见习培训效果的调查[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3,27(5):350-351.

[5]陈一心,詹明心,赵中. 从文化视角看心理治疗在儿童精神病诊疗中的作用[J]. 上海精神医学,2010(S1): 56-57.

[6]党亚梅,黄雄,徐贵云,等.心理治疗结合药物治疗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5): 618-619.

The Use of Psychotherapy in the Clinical Study of Psychiatric

BI Jianhao Psychiatric Department, District Hospital, Weihai Shandong 264205, 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treatment in psychiatric work.Methodsselected 52 patients with mental illness as clinical research object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27 cases in observation group and 25 cases in control group, gave control group patients simply drug therapy, gave observation group patients psychological treatment.ResultsBefore treatment, the scorse i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Three weeks, 6 weeks after treatment, the score in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Giving patients with mental psychological treatment can effectively reliev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Psychological treatment, Depression, Psychiatric

R749

B

1674-9308(2014)06-0021-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4.06.014

猜你喜欢
心理治疗精神疾病精神科
轻型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心理治疗有七大误区
精神科护理工作研究进展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无形”的病痛——关怀精神疾病人群
3 当我们失去健康:精神疾病
浅析壮族巫医治病中的心理治疗作用
中老年脑溢血患者采用精神护理与心理治疗干预的效果观察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精神科医院安全隐患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