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孤独感的关系:基本心理需要的中介作用

2014-03-02 09:22甘启颖
文山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总分社交维度

甘启颖

(文山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云南 文山 663000)

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孤独感的关系:基本心理需要的中介作用

甘启颖

(文山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云南 文山 663000)

文章用手机成瘾指数量表、基本心理需要满足量表和情绪——社交孤独问卷(ESLI)测查云南省5所高校492名大学生,目的在于了解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孤独感、基本心理需要内在关系机制。结果显示,手机依赖组和非手机依赖组在基本心理需要、孤独感及各维度上的得分存在显著性,手机依赖组孤独感总分高于非手机依赖组,手机依赖组在关系需要、胜任需要、自主需要得分及基本心理需要总分都低于非手机依赖组,手机依赖与孤独感、基本心理需要存在显著相关,孤独感可以正向预测手机依赖,基本心理需要可以负向预测手机依赖;基本心理需要是孤独感对手机依赖的中介变量,中介效应值为0.114。因此,可以通过满足大学生心理需要和减少其孤独感来预防和干预大学生的手机依赖。

手机依赖;大学生;基本心理需要;孤独感

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必备品,在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会导致严重的手机依赖。手机依赖是指个体因为使用手机行为失控,导致其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1]。我国大学生手机依赖的检出率已经接近30%[2],手机依赖不仅会对大学生的身体造成危害,还会对日常生活、学习造成影响。随着智能手机功能的增多,正逐步对大学生产生不利影响,所产生的危害并不比网络小。

孤独感是形成手机依赖的重要因素,黄才炎的研究发现频繁地使用手机短信交往与孤独感存在相关[3],刘红的研究也发现孤独感能预测大学生手机依赖倾向,孤独的大学生更容易出现手机依赖综合征[4]。大量的研究都证明了孤独感与手机依赖密切相关。

基本心理需要是影响手机依赖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Katz等人认为心理需求是人们使用某一种媒介的内在驱动力,心理需求的满足会影响个体使用媒体的方式。有研究显示娱乐、放松需求和个性需求对手机依赖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5]。董海军的研究发现网络社交、手机娱乐等需求与手机依赖呈正相关,网络社交需要对手机依赖影响最大。

综上,基本心理需要和孤独感都是影响手机依赖的两个重要因素,过去大多是以单一影响因素的视角进行研究,未将两个因素综合考虑,分析他们共同作用时对手机依赖影响。本文把基本心理需、孤独感同时纳入模型中,探讨这些因素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影响,以期解释影响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内在机制。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中,笔者向云南省5所高校共发放问卷550份,回收问卷501份,有效问卷492份,问卷有效率为98.2%,其中男生231人,女生261人;文科257人,理科235人。

1.2 研究工具

1.2.1 手机成瘾指数量表(MPAI)

本文采用香港大学梁永炽研制的手机成瘾指数量表,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被国内学者广泛运用于诊断青少年和大学生的手机成瘾。量表共17个题目,包含四个维度即失控性、戒断性、逃避性、和低效性,采用五点计分制,如果被试者对其中8个条目做出肯定回答,就可以界定成手机成瘾者。

对于影视公司来说,从“卖道具”进入“卖演员”,显然多了一个挣钱渠道。从来就不缺少有虚荣心的人,尤其现在很多家庭不差钱,花点钱让孩子演个角色,极大满足了家长和孩子的虚荣心。可以预计,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以后的影视剧可能根本不以播出为目标,在制作过程中就把钱“挣够了”。可是,这种“卖演员”做法,极大地违背了行业伦理,长此以往,任其泛滥,将会造成假丑恶盛行,真善美退居一边。影视制作输出的本应是精神产品,如果长此以往这个行业不仅很难出现精品力作,而且会对社会道德造成严重腐蚀。

1.2.2 基本心理需要满足量表

本文采用Deci和Ryan编制的基本心理需要量表,量表是国内外研究者使用较多的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量表包含21个题目,自主需要、胜任需要、关系需要三个维度,问卷采用7点计分,分数越高表示需要满足程度越高。

1.2.3 情绪—社交孤独问卷(ESLI)

情绪—社交孤独问卷,问卷共30个题目,多维量表,是为区分R. S. Weiss (1973)提出的孤独四种类型所设计的,这四种类型是,情绪与社交孤独(状况),情绪与社交孤独(感受)。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6]。

1.3 施策程序和统计方法

由经过培训的研究助手担任主试,统一指导语,在公共课课堂上发放问卷,并当场收回问卷。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采用AMOS17.0进行路径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是否手机依赖组基本心理需要和孤独感比较

根据手机成瘾指数量表(MPAI)筛选手机成瘾的规定,对问卷中8个条目做出肯定回答就界定为手机依赖者,共筛选出87名学生。对比手机依赖组和非手机依赖组的基本心理需要总分及各维度和孤独感的差异发现,手机依赖组在关系需要、胜任需要、自主需要、基本心理需要总分都低于非手机依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小于0.001),手机依赖组孤独感得分高于非手机依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是否手机依赖组基本心理需要和孤独感(M±SD)

把基本心理需要、孤独感作为自变量,手机依赖作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分层回归分析,数据表明(见表2)基本心理需要和孤独感都均进入方程,对手机依赖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三个因子能解释19.6%的变异量。

表2 手机依赖与基本心理需要各因子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2.3 手机依赖与基本心理需要和孤独感的相关关系

手机依赖各维度与基本心理需要的总分和各维度、孤独感之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见表3),手机依赖总分和各维度与基本心理需要总分和各维度、孤独感之间呈现显著相关(P<0.01)。

2.4 基本心理需要、孤独感对手机依赖影响的模型建构

根据上述相关和回归分析,为进一步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基本心理需要、孤独感之间的关系,构建三者之间的结构方程见图1,经过对模型修正,模型的各项弥合指数良好:χ2=1514,df=592,χ2/df=2.56,NFI=0.931,IFI=0.911,CFI=0.899,RMSEA=0.079。

从图1看出,大学生影响手机依赖的路径有两条:一条孤独感对手机依赖的正向直接预测作用,效应值为0.38;另一条是大学生孤独感通过基本心理需要这个中介,间接地影响手机依赖,间接效应值是0.114;孤独感对手机成瘾的总效应值是0.463。

表3 基本心理需要、孤独感与手机依赖的相关分析结果

图1 大学生手机依赖、基本心理需要、孤独感关系模型

3 讨论与分析

3.1 手机依赖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

手机依赖组与非手机依赖组的大学生在孤独感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上都存在统计学上差异,手机依赖组大学生体验到的孤独感要比非手机依赖组强烈。从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孤独感对手机依赖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孤独感越强的大学生越容易产生手机依赖。这与国内外的研究一致,刘红等人研究发现孤独感与手机依赖倾向及其各因子之间均相关。Dana发现孤独者通过手机等媒介满足交往的需求相关[7],当前的智能手机已经不仅仅只有打电话、发短信的作用,上网、看视频、打游戏、微信新兴社交平台等为大学生们打开了一个广阔的世界,特别是那些渴望交往但又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大学生,通过手机来摆脱孤独,从而形成手机依赖。

3.2 手机依赖与基本心理需要的关系

研究发现,具有手机依赖倾向的大学生在基本心理需求总分及三个维度的得分均低于非手机依赖倾向的大学生,并且存在着统计学上的差异。这说明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基本心理需求关系紧密。国内外的研究均发现用户需求和手机依赖行为之间存在关联,特别是娱乐需求、网络社交都能预测手机依赖[8]。手机依赖与基本心理需求存在显著负相关,回归分析表明基本心理需要能有效地预测手机依赖。Donna 发现社交焦虑者和孤独者都是通过手机的功能来满足内心的需求。Deci和Rya的自我决定论里谈到基本心理需要是生命成长、健康、完满的基础。当外界环境使基本心理需要受挫,就会产生防御机制,寻求满足[9]。万晶晶等人发现网络成瘾大学生希望弥补在现实中心理需求,心理需求的缺失更容易导致形成网瘾。这说明大学生的基本心理需求在现实中满足程度越高,形成手机依赖的可能性就越小。如果能使大学生满足心理需求,能更好的预防手机依赖。

3.3 基本心理需要在孤独感与手机依赖之间的中介作用

从结构方程模型(图1)可以看出,大学生孤独感对手机依赖具有直接预测作用,并通过基本心理需要这个中介影响手机依赖。因此,干预和预防大学生手机依赖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尽可能降低大学生的孤独感水平,通过开设相关的课程,引导大学生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并鼓励大学生参与实践、加入社团活动,走向现实生活,避免沉浸在虚拟世界中。另一方面,要关注大学生心理需求,大学生正处于自我同一性形成的关键期,尽可能地帮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满足心理需求,即使手机具有各种强大的功能,也不容易形成手机依赖。

[1] 师建国.手机依赖综合征[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9(2):138-139.

[2] 唐玉 . 兰州市大学生手机依赖状况调查报告[J]. 新闻世界,2009(1): 102-104.

[3] 黄才炎,严标宾 . 大学生手机短信交往行为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3):255-257.

[4] 刘红,王洪礼.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倾向与孤独感[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1):66-69.

[5] 黄林娟,林丹华.中学生手机心理需要与手机依赖的关系[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5):35-40.

[6] 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增刊,225-247.

[7] Donna,J. &Fraser.J..Text or Talk? Sociaty, Anxiety, Loneliness,and Divergent preferenees for Cell Phone Use[J]. Cyber psycholoty and Behavior, 2007(3):424-435.

[8] 黄海军.大学生手机依赖需求的实证分析. [J].中国青年研究,2014(4):15-19.

[9] Ryan, R.M.,Deei, E.L.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M].New Tork: ploum press, 1985:332-344.

Relation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 Dependence on Mobile Phones and Loneliness: The Intermediary Role of Basic Psychological Needs

GAN Qi-ying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Wenshan University, Wenshan 663000, China)

In order to figure out the internal relation between loneliness, basic psychological needs and college students’ phone dependence, the paper surveys 492 college students in five universities in Yunnan province using mobile phone addiction index scale, basic psychological need index scale and emotion-social loneliness questionnaire and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loneliness scores of phone dependence group are higher than those of non-phone-dependence group and the scores of relation need, capacity need, independence need and basic psychological needs of the former are all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latter. Therefore, phone dependence is closely related to loneliness and basic psychological needs. Loneliness can predict phone dependence positively and basic psychological needs can predict it negatively: basic psychological needs is the intermediary variety of loneliness to phone dependence with 0.114 intermediary value. We can prevent and intervene in the phone dependence by meeting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needs and reducing their loneliness.

Dependence on mobile phones; college students; basic psychological needs; loneliness

B844.2

A

1674-9200(2014)06-0096-05

(责任编辑 杨爱民)

2014-09-03

甘启颖(1981-),女,壮族,云南文山人,文山学院教育科学院讲师,心理学硕士,主要从事基础心理学研究。

猜你喜欢
总分社交维度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社交距离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光的维度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