豇豆生产技术

2014-03-03 10:07徐利娟
西北园艺(综合) 2014年2期
关键词:天喷乳剂多菌灵

徐利娟

豇豆生产技术

徐利娟

1 栽培茬口

春提早栽培,早春播种定植,夏季始收。秋延迟栽培,夏秋播种定植,秋季始收。

2 品种选择

选用抗病、优质、丰产、商品性好的品种,如之豇28-2、之豇特长80、青丰豇豆等。

3 育苗

3.1 育苗设施 选用大棚、温床等育苗设施,采用营养钵、营养泥炭块、穴盘育苗。

3.2 营养土配置 用肥沃大田土6份、腐熟圈肥4份,混合过筛。1m3营养土加腐熟捣细的鸡粪15 kg、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5-15-15)3kg、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g,充分混合均匀。

3.3 种子处理

1)温汤浸种。将筛选好的种子晒1~2天,播种前用55℃温水浸烫,不断搅拌至30℃后,浸种4小时,捞出后播种。

2)药剂处理。用种子质量0.5%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预防枯萎病和炭疽病。

3.4 播种 塑料大棚早春栽培育苗播种期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秋延迟栽培多采取直播。每亩栽培面积用种量2.5~3.5kg。将营养钵和营养泥炭块摆放在苗床上,浇透水后,每钵(块)播处理好的种子2~3粒,播后覆盖2cm左右厚的营养土,覆盖地膜,保墒提温。直播多采取穴播,每穴点播2~3粒。

3.5 苗期管理 70%种子出土后,及时揭去地膜。播种至出苗的适宜温度为白天25~30℃,夜间16~18℃,最低夜温16℃;出苗后的适宜温度为白天20~25℃,夜间15~16℃,最低夜温15℃。定植前4~5天通风降温炼苗。苗期严格控制浇水,不旱不浇,一般浇1~2次,水量要小。

4 整地施基肥

一般亩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3000~4000kg、过磷酸钙40kg、硫酸钾25kg。有机肥全部撒施,深翻25~30cm,按照畦宽120~140cm做畦,磷肥及钾肥集中施畦内。

5 定植

行距60cm,穴距30cm,每穴定植2~3株。

6 田间管理

6.1 温度管理 缓苗期,白天温度保持在28~30℃,夜间不低于18℃。缓苗后至坐荚前,白天温度保持在20~25℃,夜间不低于15℃。结荚期,白天温度保持在28~30℃,夜间18~20℃。

6.2 肥水管理 采用膜下灌溉。定植后及时浇水。1周后浇缓苗水、第1花穗开花坐荚时浇1次水。主蔓上约2/3花穗开花时,再浇1次水。以后地面见干即浇水,浇水后及时放风排湿。一般隔1次水追1次肥,每亩每次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5-15-15)10~15kg。中后期可喷施叶面肥防早衰。开花结荚期可喷施5~10mg/kg萘乙酸,保花保荚。

6.3 植株调整 抽蔓后及时扎架吊蔓。将主蔓第1花序以下的侧芽及时抹去。主蔓第1花序以上各节位的侧枝留2~3片叶摘心,主蔓2m左右及时摘心。

7 病虫害防治

7.1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虫良种。及时摘除病叶、病果,拔除病株,带出地块进行无害化处理,降低病虫基数。加强苗床环境调控,培育适龄壮苗。加强养分管理,提高抗逆性。加强水分管理,严防干旱或积水。结果后期摘除基部的老叶、黄叶。实行严格的轮作制度,与非豆类作物轮作3年以上再进行栽培,有条件的地区实行水旱轮作或夏季灌水闷棚。大棚栽培采用无滴消雾膜,起垄盖地膜。放风口用防虫网封闭,夏季育苗和栽培应采用防虫网和遮阳网。

7.2 物理防治 利用杀虫灯主要诱杀甜菜夜蛾、小菜蛾、菜螟、棉铃虫、烟青虫、潜叶蝇等。一般每个大棚安装1盏杀虫灯。在棚内悬挂黄色粘虫板诱杀粉虱、蚜虫、斑潜蝇等害虫,30cm×20cm的黄板每亩放30~40块,悬挂高度与植株顶部持平或高出5~10cm。在夏季覆盖薄膜利用太阳能进行高温闷棚,杀灭棚内及土壤表层的病、虫、菌、卵等。

7.3 生物防治 保护、利用天敌防治病虫害。细菌性疫病发病初期,可用40%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2000倍液或100万单位的新植霉素粉剂3000~4000倍液喷雾防治,隔2天用1次药,用药2次。防治蚜虫、粉虱,可用0.6%苦参碱内酯加入323助剂2000倍液喷雾。防治红蜘蛛、茶黄螨,可用1.8%的阿维菌素乳油2500倍液,或用10%的浏阳霉素乳油1000~1500倍液喷雾,每7天喷1次,连续喷2次。

7.4 化学防治

1)锈病。发病初期,可用25%烯唑醇或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40%氟硅唑乳油1500倍液喷雾,每7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2)煤霉病。发病初期,可用25%的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喷雾,15~20天喷1次,连喷2~3次。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液8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47%春雷霉素王铜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每亩用药50~60kg,7~10天喷1次,连续使用2~3次。

3)炭疽病。发病初期,可用25%的嘧菌脂悬浮剂1000~1500倍液喷雾,15~20天喷1次,连喷2~3次。或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7~10天喷药1次,连喷2~3次。

4)细菌性疫病。可用53.8%氢氧化铜干悬浮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

5)根腐病。发病初期,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根。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7~1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重点喷洒植株的主茎基部。

6)豆荚螟。可用2.5%溴氰菊酯乳剂2500倍液,隔3天喷1次。或48%毒死蜱乳剂1000倍液、10%吡虫啉乳剂2500倍液,隔14天喷1次。

7)蚜虫、粉虱。可用1.5%除虫菊素水乳剂2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25%噻虫嗪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

8)潜叶蝇。可用2.5%溴氰菊酯乳剂3000倍液,或毒死蜱乳剂1000~1500倍液在成虫产卵期喷雾2~3次。

徐利娟,陕西省杨陵区农经站,邮编712100.

2014-01-24

猜你喜欢
天喷乳剂多菌灵
南苏丹1区原油破乳剂和反相破乳剂筛选评价及应用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蔬菜中多菌灵的不确定度评定
农药多菌灵降解菌的分离及其降解效能研究
浙贝母中多菌灵残留量测定及急性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啤酒中的“多菌灵”会致癌,它真的有那么毒吗?
法国珠葱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
破乳剂对化学驱采出液的作用规律
三七常见四种病虫害的防治
重质高酸原油高效破乳剂研究
杯子里的小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