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林地套种竹荪技术

2014-03-03 21:00林翠
新疆农业科技 2014年6期
关键词:玛纳斯县玉米秆竹荪

林翠

玛纳斯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新疆昌吉 832200

新疆林地套种竹荪技术

林翠

玛纳斯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新疆昌吉 832200

原本生长在南方的竹鞭和枯竹之上的长裙竹荪,近年在新疆玛纳斯县试种成功,这在新疆尚属首次,本文对竹荪的生态生物学特性、分布范围、营养成分与功效及其林地中套种竹荪技术做了总结。

竹荪;试种;种植技术

据了解,用竹荪烹饪佳肴在我国有近千年历史,常为宫廷供作御膳,素有“雪裙仙子”、“真菌皇后”的美称,可见它的名贵程度。长期以来,竹荪处于野生状态。自70年代以来,我国福建、四川等省的科研单位进行竹荪人工引种驯化,获得成功。今年5月从福建引进,在新疆玛纳斯县试种成功,在新疆尚属首次。

1 竹荪的生物学特性

1.1 竹荪的形态特征

竹荪属于高温型菌类,为鬼笔目鬼笔科。竹荪幼担子果菌蕾呈圆球形,具三层包被,外包被薄,光滑,灰白色;中层胶质,内包被坚韧肉质。成熟时包被裂开,菌柄将菌盖顶出,柄中空,高10~15 cm,白色,外表由海绵状小孔组成;包被遣留于柄下部形成菌托;菌盖生于柄顶端呈钟形,盖表凹凸不平呈网络,下垂如裙,长达8cm以上。

1.2 竹荪分布范围

主要分布于中国的江西、福建、云南、四川、贵州、湖北、安徽、江苏、浙江、广西、海南等地,其中以福建三明、南平以及云南昭通、贵州织金、四川江安县和长宁县蜀南竹海的竹荪最为闻名。

1.3 竹荪的营养价值

竹荪菌体洁白、细嫩、爽口、食味鲜美、营养丰富,据测定干竹荪中含蛋白质19.4%、脂肪2.6%,碳水化合物总量60.4%,其中菌糖4.2%、粗纤维8.4%、灰分9.3%,对高血压、肠胃疾病具有保健作用。此外还具有补肾、清热、润肺、抗癌、降血压、降胆固醇等功效,被视为有益补作用的‘山珍’。

2 林地间套种竹荪栽培技术

2.1 整地

在播种前7~10d清理林带中间的杂草杂物,中间空地作为竹荪畦床。可顺林带开沟作畦,整地土块不可太碎,以利通气,每畦旁留50cm左右作业道。

2.2 种植竹荪的原料及配制方法

栽培竹荪的原料来源广泛,各种竹、木、碎屑,农作物秸籽,稻壳、谷壳,苇芦等野草,均可利用。根据今年在新疆玛纳斯县试种,筛选出适合新疆栽培的培养料,主要是用玉米秆和锯末,具体配制方法是:玉米秆70%+30%锯末+2%碳酸轻钙或者用60%玉米秆+30%锯末+10%稻壳+2%碳酸轻钙。堆料10 d左右,3~5d翻一次,待培养料的颜色变浓变咖啡色时即可,培养料的pH值控制在弱酸性5~6。

2.3 播种

竹荪的生育期在100d左右,根据竹荪生长特点,在新疆最佳播种期一般在4月中下旬到5月初,播种时先铺一层培养料,料厚约8cm左右,1m2播2袋菌种,菌块大小不能太碎,上面再铺一层培养料厚度8cm左右,最后覆土,要求土壤湿度要达到70%以上,覆土厚度5cm左右,最上面再盖一层麦草保湿,播种后盖好薄膜,防止雨淋。

2.4 发菌管理

菌丝萌发期最适温度在18~28℃左右,播种后15~20d,一般不需喷水,最好每天揭膜通风30 min左右,后期增加通风次数,培养料含水量保持在60%~70%。

2.5 出菇管理

播种后一般25~35d菌丝长满培养料,再经15~20d菌丝体形成菌索爬上土层。根据情况,土层干时进行喷水,在正常温度20℃以上培育10~20d左右即可长出菇蕾,在菇蕾开始分化时要喷一次重水,湿度达到90%以上,再经过培育20~28 d,菌蕾发育成熟,破蕾、抽柄、撒裙时,即可采收。

2.6 出菇期管理注意事项

竹荪在出菇期有特殊的要求,在出菇期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事项:

出菇时不能缺水,湿度最好达到90%以上,甚至在出菇时可以适当灌一次水。

由于新疆温昼夜温差比较大,在傍晚要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温,温差不能大于12℃.

[1]黄年来,林志冰,陈国良.中国食药用菌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1434-1435.

[2]曹德宾.食用菌生产技术速查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86-90.

[3]田茂琳,田久宏,家庭绿色食用菌生产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78-82.

[4]张进霞.中国食用菌品种[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52.

林翠,新疆玛纳斯县人,本科学历,农艺师,研究方向:食用菌制种及栽培技术。

2014-10-18

猜你喜欢
玛纳斯县玉米秆竹荪
收玉米
Understanding Chinese Characters:竹
菌中皇后话竹荪
“竹君”食疗菜
玉米秆小制作
——时装模特
玛纳斯县农地流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
一碗竹荪汤
玉米秆书法赏析
玉米秆书法赏析
论整体城市风貌下的居住区建筑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