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武:快乐是什么

2014-03-05 02:33宋武
今日教育·幼教金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西南大学幼儿园

女,西南大学实验幼儿园园长,中学高级教师,重庆市中小学教学名师,重庆市科研骨干教师,西南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曾获得中央教科所优秀实验工作者,重庆市教研先进个人,西南大学优秀教师,西南大学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先后主持、主研、参研国家级、市区级科研项目十余项,在《学前教育研究》《早期教育》《幼儿教育》等刊物上发表论文、经验文章六十余篇,获得国家级、市区级奖励三十余项。

2013年的10月,西南大学校园里已经一副浓烈的金秋模样。坐落在这里的西南大学实验幼儿园,沉浸在秋日的静美之中。这段时间,全园的孩子都在开展以秋天为主题的游戏活动。小班的《红叶黄叶飘飘》,中班的《秋天的花花衣》,大班的《神奇的植物王国》,孩子们欢声笑语,现场热闹非凡。活动过程中,一个身影悄然出现,她用相机记录下精彩瞬间,用眼睛捕捉如花笑颜。这个人就是宋武,西南大学实验幼儿园的园长。

从大学教师到孩子王

1993年,宋武从乐山师范专科学校调入西南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工作,走出象牙塔来到幼儿园,从大学教师变成孩子王。“开始的时候,我感到自己从山顶跌了下来,有难以适应的痛苦。”宋武回忆起这一段时满怀感慨,“面对整天哭闹的孩子,吃喝拉撒睡的具体工作,加上社会对学前教育的不重视,幼儿教师社会地位不高,一时间我感到迷茫、失落、甚至觉得这份工作有些耻辱。”

1994年的秋季,刚开学不久宋武就因为保护一名孩子扭伤了脚,那段时间幼儿园人手紧张,她放弃了在家休息,每天忍痛带伤上班。国庆返园后,宋武的脚伤基本好了,在入园接待的时候,之前最喜欢哭的轩轩,这天反倒很安静,她用稚嫩的小手摸了摸宋武的腿,关心地问了一句,“宋老师,你好了没?”听到这句话时宋武感到心里一暖眼眶顿时湿润了。之前的辛苦、委屈、失落瞬间化为乌有,孩子纯纯的关爱让她对幼教事业有了新的理解,血液中注入新的动力。从那天起,宋武励志要做一个好教师,她给自己定了一个学习计划,每天学习两小时,用两年的时间自学完学前专业本科的所有课程,再用两年的时间选学学前专业研究生专业的部分课程。每天晚上两小时的学习习惯一直保持至今,现在她站在西南大学学前教育硕士生导师的讲台上,那份自信与淡定源于她的努力和付出。

时间一晃20年,宋武从一名普通教师逐渐成长为骨干教师、教学名师。20年间让她投入最多,付出最多的就是现在西南大学实验幼儿园的特色课程——快乐课程。宋武说:“快乐课程,构建了快乐生存、快乐交往、快乐求知三大目标,根据幼儿不同年龄阶段将总目标进行分解,形成不同的主题目标,主题目标即每一个活动的操作目标。每一个领域、每一个阶段的目标都是以孩子的认知为起点,最终落实到情感和行为技能上。”

秋天系列活动,就是西南大学实验幼儿园的快乐课程中“快乐求知”领域的运用。在这个活动中,小班幼儿通过观察学会了感知秋天的美;中班孩子尝试用多种形式表达对秋天的情感;大班孩子则学会了主动探索秋天的景物和美感。小班中班大班,课程的外延不断扩展,课程的内涵在不断加深,循环往复,层层深化。这就是宋武要求教师们在课程中逐渐细化目标、分解目标的收效。

快乐是什么

如果说秋天系列是快乐课程的表现形式,那么宋武会告诉你,人才是快乐课程的起点。1996年,西南大学实验幼儿园接待了来自美国的教育访问团,当时宋武作为骨干教师,在大班组织了音乐活动《麻雀歌》,活动中宋武让孩子们创编歌词,在宋武的引导下孩子们开动脑筋,积极参与,创编了小猫、小狗、小鸟等歌词,虽说现场气氛热烈可孩子们的想象始终停留在常见动物上,没有达到宋武的教学预期,后来外国友人参与进来,和宋武一起引导孩子发散思维,最后创编出了青蛙歌、乌龟歌等等,孩子们模仿青蛙、乌龟的形态在地上爬来爬去,玩得特别开心,宋武和孩子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快乐。这件事引发了宋武对当时幼儿园课程的初步思考——教育让我很快乐,但快乐究竟是什么?

2003年夏天,一场非典让热闹的幼儿园提前安静了下来,整个6月,宋武组织教师们在一起深入学习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给教师们理清思路的过程中,1996年那个场景反复在宋武脑海中播放。渐渐地,快乐是什么在宋武脑海中清晰起来:快乐是目的, 幼儿教育应是以孩子的快乐为目的,是一种实然存在,也是一种应然追求;快乐是过程,教育应该是让孩子、老师、家长都感到快乐的过程;快乐是手段,幼儿教育应为孩子创设有利于他们发现快乐的环境,提供各种各样快乐的教育活动。

基于快乐是什么的思考,宋武开始了对课程资源的开发。西南大学实验幼儿园坐落在缙云山森林公园脚下,为快乐课程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在大班主题活动《神奇的植物王国》中,宋武带孩子们游览西南大学校园和缙云山,给他们讲解各种珍贵的树木、花草,让他们捡树叶、采花果,在与植物捉迷藏的游戏中发现植物的秘密,感受自然的乐趣,萌生出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爱慕之情。

探索快乐在路上

通过不断摸索,经过十年努力,快乐课程的内容体系逐渐构筑起来,内容以主题的形式呈现,分为纵横两坐标,纵向以各个主题为基准,将多种情景下的幼儿经验融为一体,以有计划的预成主题活动为主,灵活的生成主题活动为辅,不断丰富和完善原有的主题体系;而横向则具体围绕“快乐生存、快乐求知、快乐交往”的三级目标展开,二者交叉组合。

在课程内容的实施过程中,宋武根据不同教龄、不同职称、不同能力的教师,提出不同的教育教学计划制定要求。对于年轻教师,基本要求是活动之前要进行认真的预成,在活动中能目的明确、环节清楚地实施已经预成的文本计划;对于有经验的教师,可以没有预成的文本计划,而是强调活动过程的反思与启示,强调过程中如何从与幼儿的对话和互动中生成文本;介于两者之间的教师则要求在考虑教育活动方案时,多设计几种假设,以便在实施过程中能够根据活动中幼儿的兴趣、师幼的互动需要等有所应对,当发现孩子感兴趣且有价值的问题时,鼓励教师大胆打破原来的计划,及时调整、修正、改变预成计划,生成新的活动。

探索快乐课程的十年,也是宋武逐步成熟走向成功的十年。宋武说:“课程开发是一个漫长艰辛的过程,充满挑战,对此我从未退缩,也不迷茫,向快乐出发,就是我和我的教师团队共同的方向。”endprint

猜你喜欢
西南大学幼儿园
“潮”就这么说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Country Driving
爱“上”幼儿园
一路向西南——然乌湖、米堆冰川
西南丝绸之路及其对西南经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