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拔地区牛蒡种植技术

2014-03-06 09:59陈思进
云南农业科技 2014年5期
关键词:牛蒡开沟定苗

陈思进

(楚雄市苍岭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楚雄 675004)

中海拔地区牛蒡种植技术

陈思进

(楚雄市苍岭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楚雄 675004)

牛蒡主治咳嗽、咽喉肿痛等症。经常食用可预防糖尿病和高血压,防止人体过早衰老。牛蒡是人们喜欢吃的一种营养保健型蔬菜,效益可观,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在楚雄这个中海拔地区多为露地栽培,一般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播种,5月采收。现将笔者多年的牛蒡栽培管理经验进行总结,以供生产参考。

1 地块选择

牛蒡为深根型蔬菜(根长80~120 cm),对土壤要求比较严格,应选择在土层深厚肥沃、质地疏松、排水良好的砂壤土、壤土或河床冲积土,土层深90 cm以上的中性土壤(pH值5~7.5)中栽培。

2 整地、开沟、作墒

将翻犁好地块中的杂草、秸秆、石头、瓦块等坚硬的东西捡出,扒平,以减少杈根和歧根。按行距80 cm划线,用机器按划线垂直开沟。为防止大雨和干旱灌水造成落墒,导致牛蒡产量减产,必须在开沟后,将墒踩实,方法是用脚掌在墒面用力踩。然后作墒,墒宽40~50 cm,墒高20 cm,作好墒,等待播种。

3 种子处理

播种前将种子放入55℃温水中浸泡12~24 h后反复淘洗,除去漂浮种子和抑制发芽的物质即可播种。

4 适时播种

中海拔地区播种期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牛蒡一般直播大田,不进行育苗移栽,可以条播、撒播或穴播,以条播较好,播种量3 000 g/hm2左右。播种前在整理好的墒面中开一条5~7 cm深的小沟,在沟内结合浇底水用辛硫磷6 kg/hm2兑水浇施,防治地下害虫,水要浇透,保证出苗。待水渗下后,按株距4 cm点播,盖种土厚1.5 cm,然后覆膜,以便保水和提高地温。

5 合理密植,规范化种植

行距80 cm,间定苗株距10~15 cm,种植密度10.5万株/hm2左右。

6 科学施肥

按照重施底肥、巧施追肥的原则进行施肥。底肥施腐熟农家肥20~30 t/hm2,三元复合肥600~900 kg/ hm2(复合肥于划线后、开沟前施用)。追施三元复合肥300 kg/hm2,以及尿素120~150 kg/hm2。追肥分2次施用:第1次结合间、定苗(2~3叶期),用肥量60~75 kg/hm2兑水浇施;第2次在植株生长旺盛期结合浇水进行浇施。

7 田间管理

7.1 防止缺苗

播种后10~15 d出苗,出苗至2~3片真叶时防止高温烧苗或冻害造成缺苗。适时破膜出苗并压好膜。

7.2 间苗、定苗

分别于子叶展开及2片真叶出现后进行间苗,按10~15 cm的株距留苗,除去劣苗及过旺苗,留大小一致的苗。待幼苗长到3~4叶时进行定苗,定苗株数在10.5万株/hm2。

7.3 及时中耕、除草、培土

从出苗至封行前应中耕2~3次,前期中耕除了消灭杂草外,还可以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发育和幼苗生长。封行前的最后一次中耕应向根部培土,有利于直根的生长和膨大。

7.4 浇水

苗期和叶片生长期,根据土壤墒情和天气适当浇水。3~4片叶后,蹲苗控水。蹲苗后,植株进入旺盛生长期,叶面积大,地上部生长繁茂,肉质根迅速肥大,需水量大,要进行浇水,经常保持土壤湿润。雨天要及时排出积水,以免造成肉质根腐烂。

7.5 病虫害防治

播种时用辛硫磷6 kg/hm2兑水浇施,防治地下害虫。生长后期注意蚜虫、棉铃虫、立枯病、白粉病等病虫害的发生。

8 杈根的发生与防治对策

8.1 选择适宜的土壤

粘质土土块大,容易发生杈根。因此,应选择土层深厚的砂质土或砂壤土栽培牛蒡。

8.2 农家肥要腐熟

施用未腐熟的农家肥会引起直根的生长点受害而发生分杈。因此施用农家肥必须经过高温堆捂,并在牛蒡发芽后施在苗株旁。

8.3 化肥施用适量

施用化肥过量也会伤害直根造成分杈。

8.4 适时浇水

牛蒡幼苗期、直根发育初期土壤水分不足,也会引起分杈。所以,此时一定要浇水,保持土壤湿润疏松,减少杈根的发生。

9 采收

5月份,牛蒡植株衰老倒伏即可采收。采收时先割去叶柄,留5~10 cm,然后用锄头从一侧刨开墒子,露出牛蒡肉质根,双手握住肉质根直立往上拔即可。

2013-12-14

猜你喜欢
牛蒡开沟定苗
对小型茶树开沟和施肥一体机的有限元分析
牛蒡的储藏
玉米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
小型茶树开沟和施肥一体机的设计和仿真
玉米出苗后昨管理
牛蒡之心
关于加强玉米苗期管理主要技术指导建议
牛蒡子中牛蒡苷测定方法的优化
作物播种开沟器及划行开沟器的构造和使用介绍
应用酸水解法制备牛蒡苷元的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