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小组”参与临床科研教育模式培养医学生的沟通能力*

2014-03-06 19:34蒋红樱白彝华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年1期
关键词:兴趣小组医患医学生

蒋红樱 黄 旭 白彝华

1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内科,云南省昆明市 650101; 2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教学部

随着医学模式转变、疾病谱变化、环境因素改变及病因复杂化,医学生的科研素质显得越来越重要。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由于受传统教育体制的限制,除研究生外,绝大多数医学生很难得到规范的科研训练。另外,多数医疗纠纷并不是因医疗技术引发的,而是由于医患沟通不充分导致患者或其家属对医院、医务人员不满意引起的。这表明加强对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已势在必行。为此本研究运用“兴趣小组”教学模式探讨以参与肾内科临床科研的形式来培养医学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选择在昆明医科大学高年级的医学生12名,对他们进行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等肾脏专业知识以及与患者交流技巧的培训。对照组:随机抽取其中的6名学生,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实验组:其余的6名医学生成立“兴趣小组”,参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内科的临床科研课题“心理干预社会支持对慢性透析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研究”。让实验组学生在查阅文献、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以未知的问题为基础进行学习、探讨,通过自行设计问卷、分析调查结果、提出见解、撰写论文等形式进行训练。

1.2 方法 (1)实习结束时两组同学进行内科知识统一的书面考核,试卷中的最后一题为简答题“实习过程中是否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2)通过参与疑难病例讨论以及教学查房形式考核两组医学生汇报病史和分析病情的能力。(3)考核医学生查阅文献的能力,问卷调查的数量。同时考察他们处理数据的能力。最后考查学生能否以论文形式总结学习收获。

2 结果与分析

2.1 归纳分析能力 两组同学内科知识闭卷考试的专业知识部分成绩无明显差异。两组同学在回答简答题时有明显的差异,实验组回答了实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包括患者的诊治程序和教学安排欠妥当的地方等),同时至少能提出3种以上解决问题的办法。对照组同学中仅2位回答了发现的问题,但未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2.2 临床诊断能力 在进行疑难病例讨论以及教学查房时,实验组同学能够提前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在讨论过程中能够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相关依据,提出较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意见,具有较强的临床逻辑思维能力。对照组同学仅能根据教科书提出不完整的诊断和治疗意见。

2.3 综合素质能力 实验组同学通过查阅文献,做出Hamilton焦虑量表和Hamilton抑郁量表调查问卷表。在透析医生统一指导的条件下,先对患者进行解释。所有量表测评员均由实验组学生担任,并经统一培训。指导语严格按照量表要求进行,然后由患者完成问卷,个别文化程度低的患者均在测评员的讲解下进行。并将Hamilton焦虑量表和Hamilton抑郁量表装订为一份,发放100份,回收95份,有效问卷92份,有效率为96.84%。

2.4 肾内科基本知识的掌握 实验组医学生能通过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其检查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能相对准确地对慢性肾功能不全做出诊断,并能提出相对合理的治疗方案,与对照组同学相比掌握得较好。对于一些不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如: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各自的优缺点、适应证、禁忌证、具体的操作方法都有基本的了解。

2.5 科研能力 实验组同学通过参与临床科研课题,学会了查阅文献,并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撰写论文。

2.6 沟通能力 进入临床时,对两组学生都进行了专业知识以及与患者交流技巧的培训。在与患者交往过程中,对照组50%的医学生面对患者时显得无所适从,存在不敢细致、大胆地询问病史和查体,部分患者对实习医生表现出怀疑、挑剔、不满、轻视和不信任等情绪。实验组的医学生采用Hamilton焦虑量表和Hamilton抑郁量表,调查了在我科的慢性肾衰、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患者1年随访过程中的焦虑和抑郁状态的变化,发现肾衰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生率较高,其中透析患者更高。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在各时间段的心理状态有一定的变化。所以在面对患者时充满了同情心和爱心,都能设身

3 讨论

3.1 医患沟通能力和医德品质的培养 医科大学的学生前期的基础医学理论学习阶段课程繁多,时间紧张,与临床阶段的衔接欠紧凑,学生缺乏感性认识,习惯死记硬背,在随后的临床实习中缺乏独立思考和积极的实践能力及应对能力。随着法制的健全和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医患关系正逐步走向平等,患者有自主权、隐私权,他们有权拒绝接受实习生的问诊、检体及操作,只有在患者知情同意的基础上,才能进行示教、观摩[1]。对此,几乎所有的学生和老师都感到无所适从,临床实习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国内相关的调查研究显示,影响医学生与患者沟通的最主要因素为缺乏沟通技巧的培训,之后依次为临床经验不足、患者对医学生信任不足、工作任务繁忙、语言沟通障碍等[2]。这表明加强对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已势在必行。要达到医学教育的目的,必须重视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其素质和能力,使临床医学生逐步适应新型医疗模式的要求,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医生[3]。

为了培养沟通能力,美国在临床教学中应用FHM模式(Four habits model),医学生通过培训后,沟通能力能够提高[4]。笔者通过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的过程中,训练学生与患者的交流能力,培养了医学生热爱患者、理解患者、帮助患者的理念。由于沟通能力的提高,患者很愿意和同学交流。这既是医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也是医生素养和医德品质的培养过程。

3.2 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与美国医学教育比较,我国的小组讨论和辅导活动几乎为零[5]。中国学生由于从小到大都是被动、接受式的灌输教育,大多数学生在教改中难以适应转换角色和改变学习方法。疑难病例讨论过程中经常出现学生发言冷场或讨论热烈而走题等问题。主要是因为传统的方法是老师教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教师中心模式”仍然是当前主流教学模式[6]。遇到问题直接询问老师,由老师解答,所以有必要建立符合当前国情的临床实践教学模式[7]。本研究显示,实验组同学通过参与临床科研课题小组后,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解决问题的办法,由单一的询问老师转为查阅文献、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并能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教学模式过去以教师为主,现在以学生为主;过去学生是被动学习,现在是主动学习;过去是以老师讲授为主,现在以讨论为主;过去以考试为主,现在以学生的能力为主。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了学生将所学各科知识融会贯通,有益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掌握,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3 自学能力得到了提高 肾功能衰竭是肾内科常见的多发病,但是不同的病因导致的肾衰,处理方式和预后不尽相同,如果诊断错误而延误了治疗则有可能使原来可逆的肾衰变为不可逆,致使患者要终身替代治疗[8]。另外,慢性肾衰竭的诊断在教科书中的内容较多,重点不突出,医学生不易迅速作出判断。由于实验组同学反复多次对这些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为了能回答患者的问题,自己查阅相关文献和书籍。与对照组比较,90%以上的同学对肾脏专科的知识掌握较好。这样培养了学生的交流技能、信息管理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些习惯的培养和自学能力的提高将使医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获益匪浅[9]。

3.4 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 尽量提供科研机会,培养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10]。实习初期,医学生对临床充满了好奇,尽早地参与临床科研过程,可以增加学生对临床的兴趣。在参与临床科研课题的过程中,学习收集相关内容的背景资料,判断研究新信息,学会主动去思考、探索新问题,并撰写临床论文。这样使学生从普通的学习转向研究型学习。研究表明[11],医学本科生对科研活动的了解程度是影响医学本科生科研参与水平的重要因素。笔者通过让学生做问卷调查的方式,在和患者沟通的过程中参加部分的临床科研工作,通过科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去思考、探索新问题;在保证基础教学顺利进行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掌握医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思维方法和能力;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全面提高其素质和能力,使临床医学生逐步适应新型医疗模式的要求。在参与临床科研中培养医学生的整体能力,在临床中不失为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1] 马红,田淑琴,高居忠.加强医患沟通是减少医患纠纷的重要途径〔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19(11):686-687.

[2] 谢勉.医学生医患沟通问题的调查研究〔J〕.医药产业资讯,2006,3(17):297-299.

[3] 樊国康.新医改背景下实习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27(12):812,823.

[4] Stein TS,Frankel RM,Krupat E.Enhancing clinician communication skills in a large healthcare organization:a longitudinal case study〔J〕.Patient Educ Couns,2005,58(8):4-12.

[5] 冯伟华,张建鹏,杨生生,等.探索中国特色的“哈佛课程模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4,(4):30-31.

[6] 高胜利,高淑红.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方向、阻力及出路〔J〕.医学与哲学,2011,32(12):5-7.

[7] 冉素娟,李廷玉,李秋,等.当前临床教学困境与深化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2):99-100.

[8] 陈战瑞,伍巧源.肾内科临床实习教学的几点体会〔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S1):207-208.

[9] 陈鹏亮,刘韬,吴芃,等.临床带教工作初探〔J〕.华西医学,2011,26(1):117-118.

[10] 鲁华,石新兰.浅析提高医学生科研素质的必要性和具体措施〔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4,6(3):307-308.

[11] 李舍予,邹秀和,刘嘉铭,等.医学本科生科研参与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1,32(11):64-65.

猜你喜欢
兴趣小组医患医学生
艺术教育类课程与兴趣小组有效结合的策略
“五个结合”强化高职医学生数学素养培养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小学生作曲兴趣小组的探索与实践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
分级诊疗 医患各自怎么看?
医患矛盾再会诊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