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构建卫生系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意义

2014-03-08 09:06郭宁GUONing
医院管理论坛 2014年12期
关键词:医患医务人员医学

□郭宁GUO Ning

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化的新特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那么何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它是由(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1])24个字构成。因此、在目前多元化社会思潮和多元化价值观念的形势下,卫生系统只有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避免被非主流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所误导,才能保障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始终保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发展方向,保障社会稳定。

卫生系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和谐、平等、公正、敬业、法制、诚信、友善”这十六个字是卫生系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关键点。随着患者健康意识、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的日益增强,既往非常朴实单纯的医患关系发生了变化,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关系已成为我国突出的社会问题。医患对立,成为冲突、矛盾的集合体,已成为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不和谐的医患关系严重影响了医务人员职业安全感[2]。医患关系在本质上应当是信任合作关系,而不是商业交易关系,更不是敌对关系。但现实中,患者维权意识增强与医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是造成医患之间缺乏足够信任的主要诱因。

1. 患方因素

1.1 对医疗活动不了解且期望值高,缺乏医学知识,轻视对疾病的认知与主动参与。

1.2 错误地把求医问药与商业买卖相提并论。

1.3 有支出了金钱就有健康的错觉。当落得“人财两空”之时,便出现了通过暴力手段“维权”的行为,严重干扰了医院的正常医疗工作秩序。

2. 医方因素

2.1 医学界普遍存在忽视健康教育的传播与医学人文关怀,只专注于疾病本身,不重视人文医学和医患沟通。

2.2 忽视疾病的主体是“病人”,造成医患双方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使情感医学成为小白鼠医学,造成作为疾病主体“人”的患者倍感失落,出现情感真空,必然产生医患矛盾。

2.3 部分医务人员在诊治中墨守成规和过度治疗也是造成患方的不信任的重要成因。

2.4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在各种经济利益面前,个别医务人员经不住诱惑,放弃信仰,放弃原则,存在拜金主义。诸多因素导致患方对医疗界强烈不满,直指医疗卫生行业存在“医德失范、医德迷茫”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医学教育中人文精神的衰微。目前,卫生系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刻不容缓,其重要意义就在于为推动医患和谐,改善当前紧张的医患关系,必将对维护社会稳定产生积极的作用。

卫生系统核心价值观的构建要素

1. 培育医务人员的敬业精神是关键。医生的职业精神是医生在职业活动中应具有的医学科学精神与医学人文精神的统一[3]。

1.1 医生应该是人道主义者。医疗活动不应是单纯地诊治疾病,而是通过预防或治疗疾病来增进人们的健康。医疗活动关注的是在病痛中挣扎的、最需要关怀和帮助的人,所给予的应是渗透着人文精神的身心治疗。因此,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科学技术奋斗的主要目标,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科学成果能造福人类,而不致成为祸害[4]。

1.2 医生不能过度依赖仪器设备。过度依赖仪器设备会导致两种结果:一是唯技术论,即不把患者当“人”,只看作疾病的载体,造成对患者的心理和体验不关心;二是趋利行为,即只把患者看作消费的主体乱开处方,滥用检查,诱导患方医疗消费。

1.3 要理解病人的心理与诉求。医疗行为本身具有高度的探索性、风险性和不确定性,有许多与其他行业不同的特有规律,所以,要摆正“正义”与“利益”的关系。医疗活动的原则首先在于不伤害病人,这种不伤害应该在感情上同情、爱护;在交流中让病患感受到尊重、坦诚;在诊治中尽心尽力。美国医生特鲁多的墓碑上的名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他生动地表达了医生的职业操守和医疗活动的局限性。

1.4 对生命的敬畏,是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的根本。既然选择了医学,就意味选择了责任、义务和奉献。而这样的信念责任,是对人的尊重,也是培育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目的之所在。诚然,医师职业精神的培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全社会、卫生系统的共同努力。

2. 提高沟通技巧,推广健康教育,促进信息共享,加强诚信建设。

2.1 提高沟通技巧,以患者为中心、建立相互信任的医患关系。现代医学是以病人为中心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虽然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检查、诊断、治疗疾病的手段多了,但是,医生是人而不是“神”,医疗技术再发展、再先进也不可能包医百病,医护人员再努力、再尽心也有力不从心之处。医患双方是基于维护生命权、健康权结成的“利益共同体”,医者做出正确的诊断,尽最大可能治愈疾病或恢复功能、或减轻痛苦、或予以安慰才是医患双方的共同任务。因此,医生在接诊后要先了解患者心理需求,要重视对患者的心理指导和心理治疗;在诊断、治疗过程中应严谨周密、规范操作,以患者为中心,建立相互信任的医患关系,用爱与尊重解除患者的病痛。医师更应当理直气壮地在全社会正确宣传医疗活动的特殊属性,引导包括患者在内的所有人尊重医疗活动的客观规律。

2.2 医师应成为公共健康的倡导者,健康知识的传播者和公共健康危险的警示者。通过健康教育使患方真正了解其疾病的现状;通过心理调节、健康宣教、康复指导等人性化关怀拉近与患者的距离,坚决杜绝一切由于缺乏责任感而造成的拖延、差错、事故。只有患者对医疗活动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与医生形成合力,并做出对自身病情的正确评估,使医患双方在对疾病的诊疗信息都处于完全透明的情况下,真正做到“坚持患者至上,给予患者充分尊重”。

2.3 医疗信息平等共享是建立诚信的关键。诚信是指医者在诊疗过程中对患者的真诚和信诺,只有医患双方对疾病的诊疗信息完全透明,平等分享并通过有效的沟通且真诚地对待患者,才是保证医疗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疾病应该说是患者与医生共同的“敌人”,危害健康的疾病是无限的,人与人之间的个体差异又很大,疾病的突然变化随时可能发生,治疗的效果取决于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因此,在肯定医学人文精神对健康意义的同时,还要求医学人文精神成为医学工作者的一种职业理性自觉,双方的诚信建设就将实现。

3. 先进典型与宣传教育相结合是职业精神建设的催化剂。根据卫计委印发的《关于开展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典型学习的决定》通知精神,认真开展向贾永青、贾立群、胡佩兰、徐克成等先进个人和浙江省皮肤病防治研究所上柏住院部医疗队等先进群体学习的活动。

3.1 在政府的引导下,新闻媒体要充分肯定医院和广大医务工作者在保障人民的健康水平和国民经济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纠正社会部分人员对医疗工作的片面认识,宣扬医疗系统中的好人好事。

3.2 开办医疗服务专栏,增强患方主动参与疾病预防意识,开展好全社会健康促进教育。倡导医务人员成为健康生活方式的身体力行者,进一步缩小广大群众医疗信息不对称的差距。

3.3 要把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和服务方向作为目标和根本任务,努力兑现“医改惠民、公益先行”八项承诺。

3.4 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完善医德考评制度。将考评管理系统从单机版转化为网络版,并逐步在临床各个科室推广实行,实现医德考评工作网络化、实时化。继续开展问卷调查、电话回访、医患座谈会、社会监督员会议,多渠道了解收集服务对象的意见建议,积极改进措施,努力缓解医患矛盾。继续开展窗口规范化服务建设,完善满意度测评信息采集工作,做好网上病情解答和健康咨询,正确对待网上舆论,避免恶性炒作事件的不良传播。

4. 建立科学的医疗绩效评价机制和适应行业特点的人才培养、人事薪酬制度。在强调医护人员在医疗实践过程中尊重患者的同时,也要求患者及社会肯定医院及医务人员利益和价值[5]。

4.1 医务人员也是社会人,也需要工资维持生活。如果医生没有职业幸福感,损害的不仅是医务人员,更是广大患者。另一方面,由于工资报酬的不合理,也会助长一些医务人员从其他非正规渠道取得收入,即所谓的灰色收入,长此以往,会影响医院的社会形象。

4.2 在医改中要落实政府责任。要兼顾公立医院公益性与医务人员的个人积极性,制定能体现医疗工作高风险、高付出等特点,重实绩、重质量、重效率的分配制度。在平稳实施绩效工资的基础上,适当提高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合理拉开收入差距,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4.3 要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办法。依托信息化手段加强量化考核和效果考核,鼓励引入第三方考核,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总量、财政补助、医保支付等挂钩,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6],真正激发医务人员的工作满意感,提高工作业绩。

5. 加强法制建设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所在。法制建设是保障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根本,也是保障诊疗活动能够实现文明、和谐、平等、公正、诚信与友善的关键,更是保障医患双方利益的关键。如果没有有效的法制做保障,不仅不能保护医患双方利益,而且还会促使医患双方成为对立面!医院不仅不能成为治病救人之场所,而可能成为战场!因此,没有法制的保障,医患双方都将成为受害者!届时,我们不仅将面临医学的退步,而且,也将面临医学界后继乏人。所以,加强法制建设是卫生系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体现。

现实中我们需要的并不是一个出色扮演医生角色的人,而是正直诚实、有责任心、以利他主义为道德准则的真正的好医生[7]。践行卫生系统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医务人员把职业谋生手段升华为职业信仰,以职业为荣,赢得社会的尊重,让医学优良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

1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Z].2013-12-23

2 黄劼.多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初探[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1,27(2):118-121

3 李本富.试论医生的职业精神[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6,19(6)∶3-4

4 王一飞.解决医患矛盾,需要新的医学革命[N].健康报,2014-6-13

5 祝鸿程,夏媛媛.医学人文精神早期培养的思考与启示[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24(3)∶390-391

6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Z].2014-5-13

7 王卫平.医学教育中的人文回归[N].文汇报,2010-12-4(8)

猜你喜欢
医患医务人员医学
医学的进步
浅议医疗纠纷中对医务人员的法律保护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医学
提升医务人员职业幸福感
医学、生命科学类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
分级诊疗 医患各自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