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周县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麦田水肥管理技术

2014-03-09 01:09王君瑞
河北农业 2014年10期
关键词:抗寒性底肥项目区

王君瑞

曲周县承担的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项目,今年推广小麦春灌节水稳产配套技术3.73万亩。项目确定在侯村、依庄等老沙河故道沙化较重的区域实施。为实现小麦生育期由浇三水减为浇两水,亩节水50方的目标,并确保小麦产量下降低,确定以下水肥管理技术方案。

一、秸秆还田

项目区全部采取玉米联合收获—秸秆还田—整地—小麦播种“一条龙”作业模式,实行全部玉米秸秆新鲜粉碎直接还田,提高秸秆的粉碎程度,增加土壤“绿水”储量,加快秸秆腐化分解。

二、足施底肥

底肥施用方法得当,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肥效,使冬前幼苗早分蘖、早发根、培育壮苗、提高小麦抗寒性,入冬后,能使茎叶生长迅速,幼穗分化完全,单位面积内形成的穗多穗大,并为春后生长打下基础。同时,底肥对小麦中期稳长、成穗和防止后期早衰也有良好作用。项目区磷、钾全部底施,氮素占全生育期总施氮量的60%。在氮、磷、钾、微肥合理使用的基础上,全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一般亩底施纯氮7—8公斤,五氧化二磷7—9公斤,缺钾麦田施氧化钾5—7公斤。

三、选种播种

小麦栽培管理提倡“七分种、三分管”。抓好播种是关键。播种质量决定着苗全、苗齐、苗匀与否,播种能调节苗龄、培育壮苗和高产群体。选品种一般把握“三抗、三适”标准。“三抗”即抗寒性、抗旱性和抗病性。抗寒性要求能耐常年越冬低温保证正常越冬不被冻死。抗旱性要求品种对干旱有较强的抵抗和耐受能力。我县麦区“十年九旱”,选用抗旱型品种对保证小麦高产稳产非常重要。抗病性即对于当地小麦常发病、多发病要有一定抵抗能力和免疫能力。“三适”即适应当地生态条件、栽培条件和产量水平。当前。项目区选择的的高产、稳产、抗逆性好的小麦品种主要有农大399、邯麦12等。项目区全部实行等行距播种,播量每亩10公斤,播种时速每小时不超过5公里。

四、冬前镇压

一般选择晴天上午无霜冻时镇压,麦田镇压1—2次即可;冬前适时开展压麦,能够踏实土壤,使麦根和土壤紧实结合,促进根系发育,确保小麦安全越冬。

五、浇冻水补氮

在地表层夜冻昼消时浇1次冻水,目的是起到稳定地温,保持土壤墒情,减少冻害,同时追施纯氮7.5公斤。玉米秸秆还田麦田补施氮肥可有效调节土壤碳氮比,避免生物争氮,增加分蘖和总茎数,提高成穗数。

六、合理运筹春一水

小麦返青期土壤水分含量以保持田间持水量的为宜,不宜过多。一般情况下。只要浇过冻水的都能达到小麦返青期对水分的要求。因此应推迟春一水到起身后期、拔节初期,在2月底至3月初浇春一水。推迟春一水的好处是有利于提升地温,促进小麦返青期早发生长;有利于蹲苗减少无效小分蘖发生,促进大蘖生长提高大蘖成穗率;控制小麦基部节间过长造成倒伏。要配合浇水每亩施尿素5—8公斤,提高分蘖成穗能力,争取动摇中的小分蘖成穗。

七、喷施叶面肥

孕穗期是小麦生长的第二个吸肥高峰期,也是小麦需肥临界期。可用1%的尿素加0.5%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进行叶面喷施,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满足孕穗期肥料供应,增加每穗小穗排数和每穗粒数,提高粒重和品质,对小麦产量的形成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猜你喜欢
抗寒性底肥项目区
合阳县节水灌溉项目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番茄“2+x”试验总结
浅谈玉米种植中底肥施用技术
锦州市松山新区玉米施肥配方遴选初报
凌河源项目区水土流失危害及策略研究
枣树抗寒性检测方法的筛选
巴梨的抗寒性试验情况初报
马铃薯普通栽培种杂交后代抗寒性分析
不同品种大花萱草抗寒性比较
华阴市农发项目顺利通过省级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