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地区338例患者肾结石成分分析

2014-03-10 01:35晁亮王军起孙家庆谢叔良王强刘永民
当代医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磷酸钙草酸钙泌尿外科

晁亮 王军起 孙家庆 谢叔良 王强 刘永民

肾结石作为一种常见性、多发性疾病,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分析肾结石成分对于预防、治疗该病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淮海地区338例患者肾结石样本进行成分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采集淮海经济区结石病患者,经体外碎石、皮肾镜超声碎石术、开放手术、自行排出的肾结石标本338例。

1.2 方法 采用化学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1],对样本的草酸盐、磷酸盐、碳酸盐、尿酸及尿酸盐、钙、镁、铵进行系统分析,试剂为分析纯,实验用水为二次重蒸水。将结石洗净、研碎,取少许放于烧瓶中,加5%盐酸溶液50 mL,沸水浴10 min,趁热过滤,将滤液分多管盛放,此为甲液。另取粉末少许,置于试管,加氯仿10 mL,加塞摇后于室温中放置30 min,其上层液为乙溶液,沉渣备用。

1.3 判断标准 (1)草酸钙:取甲溶液加10% NaOH溶液至中性,再加10%醋酸溶液至酸性,摇匀后有白色沉淀。(2)磷酸钙:取甲溶液1管,加浓氨水至碱性,再加浓硝酸变澄清,加入钼酸试剂,加热至60℃,有黄色沉淀。(3)尿酸:取甲溶液1管,中和后加等量2% NaCN溶液,再加尿酸试剂0.5 mL,5 min内显示蓝色。(4)碳酸钙:取结石粉末少许于试管,加入盐酸时有气泡产生。(5)铵盐:取甲溶液1管,中和至中性,加奈氏试剂1 mL,有黄色棕色沉淀。(6)钙:取甲溶液1管,中和后,加入10%醋酸少许至酸性,再加入4% (NH4)C2O4溶液2 mL,有浑浊状白色沉淀。(7)镁: 取甲溶液1管,加镁试剂3滴,再加20% NaOH溶液,有蓝色沉淀。

2 结果

2.1 临床分析 338例肾结石患者中,男263例,女175例,男女比为 3∶2。年龄 4~67岁,平均年龄 44.7岁,其中20~50岁279例,占82.6%。农村患者203例,城市患者135例,农村城市比例3∶2。

2.2 化学成分分析 肾结石成分以混合结石为主,228例,占67.5%,其中草酸钙与磷酸钙,草酸钙与尿酸钙,草酸钙、磷酸钙与尿酸盐混合结石217例,占64.2%。绝大多数结石含有草酸钙,为215例,占63.6%。单纯结石110例,占32.5%。338例肾结石成分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338例肾结石成分分析结果

3 讨论

泌尿系结石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之一,在泌尿外科住院病人中占居首位。近年来,我国泌尿系结石的发病率有增加趋势,是世界三大结石高发区之一。泌尿系结石发病年龄高峰在25~40岁之间[2],正是社会支柱人群学习和工作的黄金时段,故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较大。在没有预防性治疗的情况下,其1年、5年和10年的复发率分别为10%、35%和50%[3]。因此,对该病防治已成为泌尿外科临床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对淮海地区肾结石成分分析发现,本地区肾结石以混合性结石为主,占67.5%,其中草酸钙与磷酸钙,草酸钙与尿酸钙,草酸钙、磷酸钙与尿酸盐混合结石占64.2%。同时,在混合性结石中,绝大多数结石含有草酸钙成分,占63.6%。在单纯成分结石中,纯草酸盐结石比例最高,占17.2%,其次为碳酸钙占8.0%,磷酸钙所占比例最小占3.6%。对比混合性结石及单纯性结石发现,各种成分所占比例基本一致。

研究表明,尿石形成过程中,结石晶体的盐类呈超饱和状态、抑制晶体形成物质不足和存在核基质是3个重要因素。除了与代谢紊乱、环境因素等因素有关外,亦与生活水平提高,膳食结构改变,高蛋白食物摄人增加、喝茶、偏爱甜食及喜欢饮酒等有很大关系。现已证实,饮食中动物蛋白与含钙结石的形成有关,高蛋白饮食可增加肾结石发病率,肾结石的发生与动物蛋白、糖摄入过多和饮食纤维素过少有关[4]。另外,服用钙剂的人群不断增加,人为地增加血钙浓度,破坏了血液中各种离子电荷的平衡,为肾结石形成也提供了条件。

本组结果显示,碳酸钙在结石成分中所占比例较高,这与近来人们喜欢喝碳酸饮料有关,此现象在现代社会的年轻人中相当普遍,而且有年轻化、扩大化的趋势,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减少碳酸型饮料的摄入,能有效地避免此类结石的产生。另外,本组结果显示,磷酸镁铵结石、磷酸钙比例亦较高,尤其多见于女性肾脏鹿角形结石。磷酸镁铵结石、磷酸钙属于感染性结石,细菌分解尿素是其发生的重要因素,女性因其生理结构特殊性容易出现尿路感染,所以此类结石在女性肾结石中比例较高。预防此类结石的关键因素就是彻底治疗和有效预防尿路感染,必要时可小剂量持续口服抗生素来达到抑制尿路细菌的作用。尿酸结石所占的比例也在逐步上升,这与生活水平提高,动物类食物、海产品等高嘌呤食物比例增加有关。碱性饮食、低嘌呤食物是其预防的主要手段。本研究中,患者男女比例为3∶2,这可能是由于在现代社会中,男性社交活动多,饮酒与高蛋白饮食摄入较女性多有关。高发年龄在20~50岁之间,占82.6%,城市和农村患病率大致相同,这些均与国内文献报道相近[5]。

综上所述,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预防结石复发:(1)针对性地对本地区尿路结石进行研究、分析,为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结石复发率提供依据;(2)加强尿路结石疾病知识宣传和预防普及,限制高钙、高草酸食物,避免高动物蛋白、高糖和高嘌呤饮食,倡导健康科学的饮食结构;(3)对于结石患者要积极治疗,彻底清除结石治愈感染,定期检查;(4)积极治疗代谢疾病。

[1]叶应妩,王毓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

[2]吴阶平.泌尿外科[M].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1993:549.

[3]郭宏骞,孙则禹.含钙结石[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6,21(20):22.

[4]Leusmann DB.A classification of urinary calceli with respect to their composition and micromorphology[J].Scand J Urol,1991,25(2):141.

[5]米华,邓耀良.中国尿结石症的流行病学特征[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3,24(10):710-715.

猜你喜欢
磷酸钙草酸钙泌尿外科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稿约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稿约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稿约
草酸钙材料在石灰岩文物保护中的应用研究综述
草酸钙结石患者如何调整饮食
HPLC-ELSD法同时测定鹿角霜中碳酸钙和磷酸钙
一种高效稳定的磷酸钙转染HEK293T细胞的方法
草酸钙结石的饮食调整
草酸钙结石患者如何调整饮食
磷酸钙改善陶瓷性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