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视域下推动学雷锋常态化的思考*

2014-03-12 06:05
关键词:学雷锋雷锋常态

赖 燕

(钦州学院 社会科学教育部,广西 钦州535000)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1]。党的十八大再次强调,要“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2]。这充分体现了党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力弘扬雷锋精神的高度重视。雷锋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符号,承载着社会主流道德价值取向,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不仅是时代的召唤,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底蕴所在。中国梦视域下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必须认清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把握推动学雷锋常态化的基本要求,探索有效路径,才能使学雷锋活动更富于时代感和吸引力,才能让雷锋精神成为新形势下引领文明道德风尚,托起伟大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一、中国梦视域下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

雷锋精神的生命力在于它始终放射着时代的光芒,时代的发展不断地为雷锋精神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使其日趋丰富,更加鲜活。正如胡锦涛同志曾指出的:“雷锋这个光辉的名字和他崇高的精神品格,在历史发展中始终焕发着光彩。”雷锋精神的本质内涵就在于忠诚于党和人民,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是立足本职工作、在平凡岗位上创造出非凡成绩的“螺丝钉精神”,是兢兢业业、不计得失的艰苦创业精神,归根结底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可以说,雷锋精神恰恰就是中国精神的完美体现。中国梦视域下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就体现在以中国梦为导向,自觉地传承雷锋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高尚情操,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和助人为乐的高贵品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不动摇,自觉践行道德规范,刻苦钻研,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努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可以说,赋予了更多时代内涵的雷锋精神,既充分地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鲜明地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道德的价值取向,是激励我们脚踏实地实现伟大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二、中国梦视域下推动学雷锋常态化的基本要求

(一)高度认识学雷锋活动的时代意义——从实现中国梦视角出发

新形势下,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对于激发人们思想道德建设的热情,解决道德突出问题,树立文明新风,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凝聚全民族奋发向上的力量,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梦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梦想,有“强国”也有“富民”,有期盼也有实干。而雷锋精神中关于理想信念、人生价值和社会责任的选择,在新时代里正体现着一种社会发展要求的精神实质。可见,弘扬雷锋精神与实现中国梦是高度相通的,实现中国梦需要更多“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传承雷锋精神必然有助于凝聚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展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因此,要从实现中国梦视角出发高度认识学雷锋活动的时代意义,深刻认识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具体体现,更是形成实现中国梦强大精神力量的根本保证,努力形成全社会积极学雷锋,自然而然学雷锋的浓厚氛围。

(二)学雷锋必须坚持与时俱进——融入中国梦主旋律

推进学雷锋活动常态化,首先要建立在与时俱进,常抓常新的基础上。为此,学雷锋活动必须紧跟时代步伐,融入中国梦主旋律,着眼于在解决现实问题中实现梦想,与当前的工作与活动实现有机统一。这样既可以丰富学雷锋的内容、形式和载体,又能为学雷锋活动注入新内涵,使其更贴近当前实际,更易于广大民众接受,让参与者在实践中进一步领悟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以及学雷锋可以常态化、日常化。各地应根据实际,把弘扬雷锋精神与日常工作和活动结合起来,如把学雷锋活动与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志愿者活动等结合起来,实现学雷锋活动与其他工作相互融合,协调推进。例如,广西应把学习雷锋精神与“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广大党员与群众的积极性,进一步凝聚全区人民的正能量建设美丽广西,加快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八桂儿女的“广西梦”。

(三)学雷锋要从小事做起——以“小梦”汇成“大梦”

雷锋的日记里有一句话:“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份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生命?如果你是一枚小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着生活的岗位?”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一”就是指我们力所能及的小事,雷锋正是以其亲历的点滴小事、朴素的言语以及善美的情感为我们生动形象地诠释了雷锋精神的崇高境界。雷锋精神的崇高境界就首先体现在平凡岗位、日常活动中,学雷锋就是要从身边的小事、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从小事做起,可以体现为从节约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做起;从主动给他人让座做起;从举手之劳帮助他人做起,等等。很显然,从小事做起贵在“拉下面子”敢于去做,“付出真心”甘愿去做。实现中国梦需要无数雷锋精神的践行者,众多由“小事”构筑起来的“小梦”必将汇聚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梦”。

(四)学雷锋要注重持久化——汇聚实现中国梦的持久正能量

“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3]新形势下如何把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传承下去,汇聚实现中国梦的持久正能量显得尤为重要。学习雷锋,重在行动,贵在坚持。“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这是毛泽东对雷锋的高度赞扬。“当代雷锋”郭明义说:“只要去做,人人都是雷锋。”传承雷锋精神关键要做到“常”和“长”两字,也就是常态化和长期抓,要滴水穿石,持之以恒,体现成效,才能解决“雷锋同志没户口,三月来了四月走”的突出问题,避免“一阵风”、“串亲戚”的形式主义学雷锋倾向。因此,应把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贯穿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与活动计划中,纳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统一部署,纳入思想道德建设的总体安排,纳入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重要课题,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学雷锋活动深入持久,形成常态化,让学雷锋活动持续迸发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

三、中国梦视域下推动学雷锋常态化的有效路径

(一)以中国梦为引领,创新学雷锋活动载体

推动学雷锋常态化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以中国梦为引领,创新学雷锋活动的载体,拓展活动的内容,突出活动的特色,才能提升学雷锋活动的吸引力、影响力和感召力,更好地发挥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

1.丰富活动载体,发挥好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和公益活动的作用。可通过以各级单位为载体开展学雷锋活动,如学校学雷锋、街道学雷锋、乡村学雷锋、车队学雷锋等载体,开展丰富多样的学雷锋志愿者服务活动。通过志愿服务、社会救助、社会互助等公益活动,充分发挥好各项活动的实践作用,推动学雷锋常态化。

2.加强相关的物质载体。应当多建立雷锋式先进人物展览馆或纪念馆,为人们学习先进人物、开展中国梦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提供场所,使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在这种生动有趣的展览和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还可以通过挂雷锋像,用雷锋等先进人物的名字为街道、公园、学校、建筑物命名等方式,使学雷锋活动变得鲜活起来,让雷锋等先进人物不仅有了“户口”,而且是“常住户口”,使他们真正“活”在人民当中。

3.把学雷锋与学习身边典型、学习道德楷模结合起来。长期以来,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各行各业涌现出的雷锋式先进人物数不胜数,这些先进典型人物就是雷锋精神的传承者、践行者。他们用自身的行为丰富和发展着雷锋精神的现代意蕴,实现了雷锋精神的时代化。中国梦视域下学习雷锋应当与学习身边典型、学习道德楷模结合起来,使雷锋形象更具体生动、更亲切感人,从而激发人们学雷锋的热情与积极性,让学雷锋常态化深入人心。

4.把学雷锋活动与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个人的梦三位一体的梦,也即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梦。中国梦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人民的梦,必须牢牢依靠全国各族人民的奋力拼搏来实现。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雷锋精神就是中国精神的代表和体现”[4],新形势下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必将进一步凝聚中华民族的意志和力量。把学雷锋活动与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结合起来,有助于鼓励民众自觉践行雷锋精神,进一步深化学雷锋活动。

5.把学雷锋活动与践行十八大精神结合起来。十八大报告在关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篇章中强调,要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推动学雷锋常态化本身就是践行十八大精神,因此,学雷锋活动应与践行十八大精神结合起来。例如,把学雷锋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引导公民从个人的价值追求上提高从善的道德素质;把学雷锋活动与生态文明教育相结合,激励公民为建设美丽中国、美丽家乡而努力;把学雷锋活动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结合起来,鼓舞公民弘扬艰苦奋斗精神为实现宏伟目标而奋斗;把雷锋精神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突出为民服务的宗旨、勤俭节约的作风,使雷锋精神得到进一步的升华而更加凝练和精粹,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凝聚磅礴的正能量。

(二)以中国梦为引领,增强雷锋精神的文化渗透力和影响力

中国梦视域下推进学雷锋常态化,需要我们把学雷锋活动作为突出的文化品牌来推进,不断增强雷锋精神的文化渗透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1.把学习雷锋精神与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雷锋精神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包括诚信仁爱、乐善好施、公而忘私、忧国忧民等等。文化是民族的“根”与“魂”,将雷锋精神和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必然更易于让广大人民接纳与付诸实践。例如,孔子“事思敬”、“执事敬”、“修己以敬”的思想主张,正与雷锋的“钉子精神”所相通;“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与雷锋的“螺丝钉精神”是根本一致的;“百善孝为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突显的是中华民族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雷锋精神也体现了对这一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弘扬。

2.不断提高雷锋形象的亲和力。要结合新时代的“活雷锋”,发挥好党员干部和先进模范人物的带头示范作用,塑造充满时代感的,生动、鲜活的雷锋形象,提升雷锋精神的现实感和可学感,拉近雷锋与广大老百姓的距离,使人们感觉雷锋精神就在身边,只要自己愿意,都可以像雷锋一样踏踏实实地做实事,用行动托起自己的梦想。

3.大力提升雷锋精神的传播力度。要多层次、多方面地创设不同的平台和载体,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大力提升雷锋精神的传播力度。例如,在影视节目和文艺作品中渗透雷锋精神,通过讲雷锋故事、读雷锋日记、唱学雷锋歌、编演学雷锋文艺节目、主题演讲、诗歌朗诵、发红色短讯、出墙报、摆展板、街头宣传、媒体报道、理论研讨等多种形式,营造学习雷锋的浓厚氛围。当前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好互联网的传播作用,结合中国梦的宣传教育,不断增强雷锋精神的传播力。

(三)以中国梦为引领,建立长效机制

推动学雷锋常态化,使学习雷锋成为时代潮流,凝聚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必须建立长效机制。

1.建立和完善学雷锋活动的领导机制。相关部门要树立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以中国梦为引领把学雷锋活动作为重要的工作来推进,加强统筹协调,加强工作指导,加强督促检查,形成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的有力机制,为有效地开展学雷锋活动、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提供强有力的领导保证。

2.建立健全学雷锋活动的宣传教育机制。要把学雷锋活动作为推进社会文明进步的一项重要任务,融入中国梦主旋律,体现在各领域建设的过程中。对于各行各业雷锋式模范人物以及平凡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善行义举,要大力宣传,用他们的高尚品格和崇高精神感召人、激励人,形成强大的舆论磁场,从而在全社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使学雷锋活动保持常态化态势。

3.建立和完善学雷锋活动的践行机制。应把学雷锋活动的要求和标准纳入相关政策和制度体系建设,纳入铸就中国梦的激励机制建设,充分调动广大民众积极参与的热情,并建立相应的社会网络体系,坚持面向社会、依靠群众与服务群众,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学雷锋活动,使活动深入各行各业与千家万户,开创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新局面。

4.建立健全学雷锋活动的考评机制。首先,应把学雷锋活动作为考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以及干部能力素质建设的一项重要指标,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和安排;其次,把推进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情况纳入各级主要领导干部的考评体系、尤其是纳入业绩考核范围;再次,把学雷锋活动纳入创建各类文明单位的测评体系;最后,把学习雷锋活动纳入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质量评价体系,纳入各类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大力加强以学雷锋为重要载体的校园文化建设,使学雷锋成为校园的一项经常性工作,一项常态化活动。

[1]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1-10-26(1).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光明日报,2012-11-18(1).

[3]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EB/OL].(2012-03-02)[2012-12-02].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2 - 03/02/c _111596410.htm.

[4]邢云文 .雷锋精神是“中国精神”的代表和体现[EB/OL].(2013-04-16)[2012-12-20].http://cpc.people.com.cn/n/2013/0416/c164113-21153004.html.

猜你喜欢
学雷锋雷锋常态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
写给雷锋
学雷锋,他们一直在路上
学雷锋 知感恩
他们二十四年学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