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发展需求视阈下的ESP写作教学探究
——基于EFL&ESP融合的视角

2014-03-13 06:09李建红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写作能力学术学习者

李建红

(湖南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南衡阳421002)

学术发展需求视阈下的ESP写作教学探究
——基于EFL&ESP融合的视角

李建红

(湖南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南衡阳421002)

面对着日益增强的英语学术写作需求,大学英语教学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该如何进一步融合、师资队伍建设该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学方法和教材建设该如何进一步提升等方面的问题也成为外语教学和专业教学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专门用途英语(ESP);学术发展;需求;写作

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机构(2010)统计,2000至2010十年中,我国科技人员共发表论文72万篇,排在世界第4位,论文共被引用423万次,平均每篇论文被引用5.87次,与世界平均值10.57次有较大差距。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日益提高,中国学生和学者的英语学术写作能力并没有伴随着其科研能力的增强而得到提高,科研成果及新的观点却较少出现在国际前沿的学术期刊杂志上。很显然,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与专业教学之间存在着一道沟壑。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即英语作为外语(English as Foreign Language,EFL)的基础英语教学,生存的空间将日渐缩小,其教学重心应向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简称ESP)转移[1]。如何提高ESP写作能力也日渐提上了大学英语教学研究日程。

一、学术发展对ESP写作能力的需求

据估计,全世界懂英语的人数2002年已达到22.36亿,超过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2]。英语的世界通用语地位由于英语的殖民和美国的强大政治、经济、文化力量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能流畅地应用英语进行学术写作也成为复合型人才的衡量标准之一。

高等学校的学生和中国的科研人员对于ESP写作的需求主要存在于以下方面:

(一)毕业论文和期刊论文的写作

笔者于2011年对某城市所在的三所本科院校的760名四年级学生做了一次调查,这些学校的毕业论文撰写时,都要求学生先做一部分的英文原著翻译,然后再开始开题报告及论文。为了完成任务,有些学生采用机器翻译,有些学生就请英语好的朋友进行翻译,但因为专业不同,做出来的东西也还是差强人意。表1中列出了学生对于论文写作的困惑及对大学英语(EFL)和ESP教学的一些看法。

鉴于目前的状况,学生倍感英语学术写作能力提高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二)科研成果的出版和国际认可

根据第二次全国科学研究与实验发展资源清查主要数据公报,2009年中国按实际工作时间计算的研发人员全时当量达到229.1万人年。而科研人员正面临着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的影响因子大的杂志上的压力[3],亦即如何用英语进行学术写作及如何使自己的写作符合英语学术文体成为大多数中国科技人员的当务之急。

表1 论文写作存在的问题及对教学的看法

2011年全国共登记科技成果44208项。根据对2011年上报的应用技术成果的评价水平进行统计,其中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成果2195项,占5.60%;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7550项,占19.25%。但是这些成果并没有迅速得到传播和推广,它意味着大量的科技人员需要切实有效地提高英语学术写作能力。究其实质,能熟练地运用英语进行科技论文写作就是一个与英语出版机构和英语“文化经纪人”进行互动的复杂过程。

(三)国际会议论文的撰写和宣读

随着科学技术与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和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的日益紧密,它们在当今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也愈加举足轻重。

影响因子很大的EI国际学术会议就要求提交的论文文字必须是英文。计算机领域有影响力的Conference on Computer Communications,Symposium on Network Syste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等也要求英语写作。澳大利亚政府机构Australian Research Council发布的会议排名几乎都有英文写作要求。

由于英语的世界通用语地位,除非有特殊说明,英语都应该是有影响的国际会议论文宣读的最合适的语言。

(四)基金项目的申请

中国学者在申请一些高级别的基金项目时,也有一些英语写作的要求。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Projects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s NSFC)、海外及香港、澳门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Joint Research Fund for O-verseas Chinese,Hong Kong and Macao Young Scholars)、日本科学技术厅科学家交流项目(Japan STA Scientist Exchange Program)等大多需要学术英语写作的技能。

二、英语学术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通常来说,ESP教学是基于目标环境需求的,也就是说,是基于学习者开始职业生涯时所需的技能和能力的。ESP课程教学应该融合各种语言技能的训练和对专门领域术语的掌握。中国学生和学者在学术英语的写作中往往存在一些问题:

(一)文化因素障碍

写作实质上是在某一特定语境中表达一个文化认可的目的,反映出一种特殊的关系和社会约定。这也意味着写作不能被分成一组认知或技术能力或一个系统的规则,学习用第二语言写作不仅仅是简单地撰写和修改[4]。

由于中国的ESP教学是在英语作为外语的语境下进行的,文化因素的障碍是困扰着大部分学习者的问题。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思维模式、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情感体验、不同的学术态度等,表现在学术写作中就会有不同的形式,这就使得我们的写作与英语期刊、杂志等的表达不太相吻合。并且我国科技人员在撰写专业文件时往往注重技术细节而忽略读者对象,忽略了针对交际对象不同的文化背景进行需求分析,写出的专业文件难以满足用户的需求,甚至有可能导致误解和造成纠纷。

(二)技能应用不当

我国的ESP教材在写作训练中多采用较为简单的结果教学法,即给出范文供学生模仿,很少讲解写作方法,而且不涉及与写作相关技能的训练。于是在撰写英语科技论文时,往往不注意被动语态、定语从句、复合长句等的应用,甚至出现语法和词汇搭配错误,严重影响了文章信息的正确传递和输出。

(三)交际修辞失误

学术论文一般以告知性的或有说服性的修辞模式撰写。告知性的文章通常就某一主题提出完整、准确的信息,而说服性的文章往往部分地将信息呈现给读者,但更主要的是说服读者你的观点在一个特定的争议性话题是有效的和合法的。

在我国的ESP教学中,存在的突出的问题是学习者不熟悉英语的用法,即如何使用句子来完成不同的交际行为。我国科技人员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比较困难,一个重要原因是不了解英语和汉语在修辞模式上的差异,在用外语作文时往往是先写出符合汉语修辞模式的文章,再逐句翻译成英语,这必然导致英语修辞结构上的混乱[5],造成论文的语言质量不高。

三、英语学术写作问题的对策

现代高等工程教育必须涵盖培养具有竞争力的专业人才的能力获取。这些能力通常分为两大类:专业能力和社交能力。工科学习者外语课程的主要目标之一即为培养其学术写作能力,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其在全球化英语环境下的社交能力。针对我国ESP写作中常见的问题,笔者拟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解决方案:

(一)教学理念

ESP教学是大学英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延伸和拓展,更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环节。ESP写作教学应该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系统、科学地对其进行定位。针对不同专业学科、不同层次的人才、不同目标环境,培养学习者的实用写作技能。制定针对性和专业性较强的教学大纲,完善课程设置,拟定评价标准,在EFL语境下将EGP和ESP教学紧密衔接,达到夯实基础,拓展专业,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二)师资队伍

在中国,英语是作为外语进行教学的。Jarvis总结了ESP教师应该具备的10项一般能力[6]:分析专门用途英语和情景、评估教材以及相关的资料、评估学生的成绩、确定学习能力目标、设计和解释工作计划、规划教学和学习策略、规划个人辅导内容、编写教材、组织教学和评估教学目的。但是,目前国内的ESP师资要么是大学英语教师兼任,要么是英语稍好的专业老师担任,两者之间分工但不合作。加强ESP教师的培训已是迫在眉睫的事情。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选送有潜力的教师去国外进修学习,或者请有经验的国内外专家或相关机构对教师培训,条件稍次的学校可以开展校际、院系际EGP及ESP教师的合作交流,扬长避短,凸显优势,提高ESP教学水平。任课老师还必须自己在ESP学术写作方面经验丰富,方能有的放矢地指导学习者。

(三)教学材料

我国英语教育界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关注ESP教学,在20世纪80年代曾出现过一股科技英语学习热。近10年来,各大外语教学出版社针对不同专业陆续发行了许多ESP教材,如外研社的《学术英语理工》、《学术英语医学》、《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等,外教社的《新世纪医学英语教程生物医学》、《理工职场英语》等。但是各专业和个人对ESP教学的需求不同,在统一的教材和针对特定的ESP需求的教材之间,在真实材料和非真实材料的教学材料之间,教师和学习者都面临着困难的选择。

如何解决该问题?ESP教学均应因人、因时、因地、因需而异,尤其是写作。最好的教材应该是教师根据学习者的不同需求从国外原版和国内相关专业的诸多教材中选取最合适的材料,进行汇集,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模式和方法

培养学术写作能力其实也涉及到诸如规划、起草和修改能力。White and Arndt的写作过程归纳为[7]:起草、构架、思索、集中、审视、评价,各环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ESP写作中首先要注意预想阅读的人群,其次要考虑将自己的观点尽可能清晰明了,再次要符合某种预定的要求或标准。

图1 A model of process writing(White and Arndt,1991)

在ESP写作教学中,可以把案例教学法、任务教学法、基于内容和策略的教学法等引人到教案或课堂教学中。如何写好标题、如何写好摘要和正文、如何使文章的体裁、格式等符合受者或杂志的标准或要求,都可以案例来说明。学习者应完成何种任务、达到何种标准、熟悉何种材料等均可应用任务和内容教学法,运用何种途径学习实践可应用策略教学法。

此外,在通讯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今,基于web环境的ESP网络教学资源库和语料库应该尽快筹建或完善。机助语言学习,即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CALL)已成为ESP写作教学必不可少的途径。网络环境能使学习者随时、随地、随心地得到写作的启迪,达到更佳的学习效果。

结语

ESP写作是中国学者走出国门、迈向世界,让世界其他国家了解中国、向世界传播中国科技文化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环节,也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表现形式之一。ESP写作教学的成功与否关系重大。在发现问题过程中,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改变教学模式,改良教学体系,改编教学材料,改善师资队伍,从而达到在EFL环境下ESP教学的最佳效果。

[1]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2):22-28.

[2]Crystal,David.English as a Global Language[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London,2003.

[3]Qiu,J.Publish or perish in China[J].Nature,2010:463.

[4]Hyland,K.Second Language Writing.Cambridge Uni versity Press,2009.

[5]胡曙中.英汉修辞比较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6]Javis,J.Two Core Skills for ESP Teachers[J].The ESP Journal,1983.

[7]White,R.and V.Arndt.Process writing[M].London: Longman:1991.

Exploration on the ESP Writing Teaching in the Academic Development Needs Settings: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EFL&ESP

LI Jian-hong
(Foreign Languages Department,Hun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engyang,Hunan 421002)

In the face of the increasing requirements and needs for academic writing in English,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specified subjects teaching have to further discuss and probe into a lot of problems such as how to integrate College English and ESP teaching,how to enhance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faculties,how to improve teaching methods,and how to update the teaching materials.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ESP);academic development;needs;writing

H319

:A

:1674-831X(2014)04-0058-03

[责任编辑:胡伟]

2014-01-12

湖南省教育厅2011年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项目“全球化视野下的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研究”

李建红(1968-),女,湖南益阳人,湖南工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语言文化和外语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写作能力学术学习者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如何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理论思考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