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玩家入场,新格局渐成

2014-03-18 01:41王左利
中国教育网络 2014年11期
关键词:蠕虫攻击者网络空间

大玩家入场,新格局渐成

当病毒在工业控制系统中蔓延,其攻击者想要获得什么?目标何在?答案很多,捉摸不定。总之,一个国家的核电站,水坝,国家电网都可以成为它的目标。

震网(Stuxnet)的发现

在2010年之后,网络安全专家杜跃进将互联网安全威胁分成4个阶段:2001~2004 年是“蠕虫阶段”( 以蠕虫为代表的 “损人不利己”式攻击为主);2004~2007 年是 “网络犯罪阶段”( 开始大量出现趋利性的攻击); 2007~2010 年是 “网络窃密阶段”( 开始大量出现互联网窃密行为);2010 年之后进入了另外一个全新阶段,“当时我称之为网络战阶段。”从此开始,互联网安全格局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杜跃进将之成为“大时代”。所谓的大有几层意思:一是“大玩家”的登场。二是“大事件”的发生。

对于大玩家时代的到来,震网(Stuxnet)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2010年,一种名为“震网”(Stuxnet)的蠕虫病毒,侵入了伊朗工厂企业甚至进入西门子为核电站设计的工业控制软件,并可夺取对一系列核心生产设备尤其是核电设备的关键控制权。当年伊朗政府宣布,大约3万个网络终端感染“震网”。

与以往的网络攻击最为不同的是,震网攻击的目标是工业控制系统,是第一个专门定向攻击真实世界中基础(能源)设施的“蠕虫”病毒,而它又是如此巧妙,震网病毒前前后后用了很多手段——利用0-day漏洞、隐藏摆渡、长期潜伏、定时爆发……

震网病毒让整个世界为之哗然。攻击中最基本的两个要素,它是谁?它要达到什么目标?在震网这里完全不知所踪。攻击者非常谨慎地实施了这次攻击。专家分析,病毒编写者需要对工业生产过程和工业基础设施十分了解。编写代码需要很多人工作几个月甚至几年,背后需要一个非常成熟的专业团队运作,拥有巨大的资源及财政支持。这一切的潜台词是:“震网”更像是出自浩大的“政府工程”而非黑客个人行为。

大玩家入场

震网让全球为之警醒。在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工业控制系统是不可能进入病毒的。但现在,一切发生了变化,工业控制系统中的生态环境与现实网络越来越接近,由此,适合于网络的病毒同样可以在工业系统中安身立民。那么,攻击者还掌握着什么?什么时候会实施下一次攻击?这对世界各国的基础设施意味着什么?而整个领域的分析认为,震网是“大玩家”时代的开启。

“大玩家”入场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不同的动机,不同的目标 ,不同的资源 ,不同的能力 ,不同的方法 。

互联网安全专家、原国家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杜跃进分析认为,“大玩家”,代表的是国家力量,服务的是国家间的综合对抗和博弈,会综合考虑政治、外交、经济、社会、军事等各种因素。其网络安全攻击动机与过去的对手相比可能十分不同,因此他们可能选择不同的目标(对他们来说,对“有价值目标”的定义可能很不一样)、他们掌握不同的资源(用于实施网络攻击。尤其是拥有网络空间战略优势的国家)、他们可能采用不同的方法(包括利用产业优势的方法,甚至网络空间之外的方法)、具备不同的能力(整合多方面的顶级专家构建武器级的攻击能力)等。这一切会导致,“我们需要关注的保护对象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过去的安全对抗经验开始过时、我们认为不可能的一些事情变成可能。”他进而认为,大玩家的时代将远远不同于传统的网络攻击,它将是一场国家资源和力量的对抗。

震网的发现导致世界各国对网络安全的进一步加强,从而引发了网络安全整体格局的变化。“有能力的国家都在效仿震网(Stuxnet)等一系列的新型智能攻击武器开展研究,并且努力做到青出于蓝、举一反三 。”杜跃进认为,在这场格局的改变中,世界各国在动用国家资源、依靠国家力量构建自己在网络空间中的威慑和防护能力 。而信息技术发达国家会绞尽脑汁尽量利用好其自身的优势资源,强化自身的不对称战略优势。其他国家会竭力突破自身限制,寻找自己的不对称威慑能力。

APT攻击的兴起

2013年,斯诺登的爆料让大玩家的猜测更加浮出水面。“棱镜门事件最直接的意义在于,过去我们很多关于网络安全的猜测,如今得到证实了。”杜跃进说。 当斯诺登爆料之后,人们恍然间明白一件事:许多大事件是有关联的,他们可能来自同一个攻击者,可能是一个威胁中的一部分。包括美国政府提出的网络空间战略、斯诺登事件以及震网从某种层面上说都是一回事。

2013年,斯诺登的爆料让大玩家更加浮出水面。“棱镜门事件最直接的意义在于,过去我们很多关于网络安全的猜测,如今得到证实了。”

这里有必要提一下美国的网络空间安全战略。在国际上,美国首先起步,从克林顿到小布什,再到奥巴马,在近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美国已经率先形成相对完整的国家网络空间战略理论。分析美国三届总统任职期间发布的国家战略、国家安全战略、国防战略、军事战略、网络空间安全战略、网络空间军事战略、网络空间国际战略、国防部网络空间作战战略等所有与网络空间相关的文件,可以清楚地看出,美国将网络空间与海洋、空天三个领域并列为全球公共领域(global commons),通过在这三类网络空间中筹划战略发展、谋求绝对优势,保障国家安全战略意图输出途径。“当有必要时,美国将以‘对待其他任何形式的国家威胁’那样应对网络空间敌对行动”,这是美国在网络空间秉持的基本立场。

当病毒在工业控制系统中蔓延,攻击者想要获得什么?目标何在?答案很多,捉摸不定。总之,一个国家的核电站,水坝,国家电网都可以成为它的目标。

震网之后,针对工业控制系统的病毒Flame、Duqu相继被发现,安全专家肖新光在一片文章中指出“Flame、Duqu、Gauss和Stuxnet,它们既不是木马,也不是蠕虫。它们是APT(高级持续性威胁,Advanced Persistent Threat)。”

APT是什么?APT的本质是“非常有目标攻击”,换句话说,APT在选定目标上不是随机的。这个目标可能是一个特定的网络或系统、一份特定的文件、某个特定的机构或个人等。这是APT和其他威胁的最大区别。比如震网,就是一个非常定制化的病毒,“该病毒几乎是为伊朗量身打造。”

时代的变迁意味着思维的变化。相关人士指出,在木马时代的地下经济驱动中,各个国家均是地下经济体系和恶意代码的受害者。其基础规则也基于这一共同点搭建。而APT出现的最本质原因是国家和政经集团作为“大玩家”直接介入到网络攻防的游戏体系当中,而攻击的对象也变成了他国政府和其他对立的政经体系。“这一切,意味着大玩家时代需要截然不同的网络安全思路。”杜跃进说。

(本文根据综合资料整理而成,整理:王左利)

猜你喜欢
蠕虫攻击者网络空间
蠕虫状MoS2/C的制备及其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的应用
秋季谨防家禽蠕虫病
网络空间并非“乌托邦”
正面迎接批判
正面迎接批判
军地联动共治涉军舆情 打造清朗网络空间
网络空间“云作战”模型及仿真分析研究
有限次重复博弈下的网络攻击行为研究
发动机机体用蠕虫状石墨铸铁的生产工艺
论网络空间的公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