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资源平台建设案例分享

2014-03-18 01:41
中国教育网络 2014年11期
关键词:精品课程教学资源中心

数字化资源平台建设案例分享

数字化资源平台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资源管理和组织模式, 不仅能够促进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利用,还具有改善教育现状的许多优点。目前我国教育的发展趋向于网络化、数字化、自主化,由计算机网络引领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成为了信息化教育发展不可或缺的角色。近年来,各高校也开展了系列精品课程与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果。本刊收集整理了部分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及共享优秀案例,希望为各校的数字化资源平台建设提供借鉴参考。

武汉大学课程中心

学校搭建了功能齐全的网络教学和资源建设平台,即武汉大学课程中心。目前,学校课程中心平台除了具有教师自主建立课程主页、开展网络互动教学的主要功能外,还可以展示学校本科人才培养计划以及各级各类教学信息与成果,教学管理人员则可以审核发布课程网站、统计分析和评估课程网站应用情况。

为建设丰富优质的课程资源,围绕课程中心平台,学校建设了6间高清自动录播教室和1间高清视频公开课演播厅。自动录播教室提供随堂录制教师授课视频的功能,视频公开课演播厅则为更高要求的教师授课录像提供技术条件。为规范和指导教师利用课程中心平台进行课程网站建设和教学应用,参照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技术要求,制订了课程中心网站建设标准,分为课程网站内容要求、网络互动教学活动形式及分级要求。利用课程中心平台,将学校以前建设的各级精品课程进行了整合和集中展示,共有122门精品课程网站,其中国家精品课程网站71门。借助录播教室完成了学校71门国家精品课程的全程录像任务,而使用视频公开课演播厅则录制完成了12门精品视频公开课。

充分利用学校每年一度的院系本科教学状态评估工作,督促各学院完成专业课程上网。

在各种政策激励、培训、奖励等措施推动下,课程中心平台已建成课程主页近1400个,基本覆盖了学校本科专业的主干课程。课程中心平台自建成以来,目前访问人次已达2300多万次。“高等数学”一个课程网站的访问人次达27.9万次。

(武汉大学教育技术研究中心)

华南农业大学移动应用创新

“i华农”是华南农业大学为全校师生打造的移动校园应用平台,该平台为用户提供了一个随时随地了解校园动态及获取信息的窗口,同时还是一款将上网认证、即时通讯及消息中心进行融合的软件,并为酷爱软件开发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实践平台,即微哨开放平台。现已全面覆盖Android、iPhone、PC三大终端。借助学生的开发力量,可以把大量的数字化资源迁移到移动化学习终端上,学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不再受时空的限制。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现已开发并不断完善中的App有:《网络教学平台》、《课程表校历》、《我的邮箱》、《我的图书馆》、《OA协同办公室系统》、《Sam自助服务》、《网络故障申报》、《红满堂二手市场》等等。待移动应用的开发生态环境建立运行起来,将会有一大批利于教学的App上线服务广大师生。

另外,学校还尝试MOOC教学建设,为大规模教学积累经验。学校食品学院蒋爱民教授成为华南农业大学第一个上线MOOC的课程(畜产食品工艺学,http://mooc. chaoxing.com/course/437425.html)负责人,其MOOC课程整合多种社交网络工具和多种形式的数字化资源,形成多元化的学习工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突破传统课程时间、空间的限制,依托互联网世界各地的学习者在家即可学到;突破传统课程人数限制,能够满足大规模课程学习者学习。

(华南农业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大连理工大学

学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了精品课程网站、网上学习中心、教学成果网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网上教学资源,并与麻省理工学院合作建设I-Lab远程实验室、与早稻田大学合作CCDL远程在线互动教学项目,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需求。2013年,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资源,学校的19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全部转型为国家级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7门国家级视频公开课程全部上线。国家和辽宁省精品开放课程资源和其他在线资源全部用于本科教学中,有效地促进了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大连理工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天使之城”学习空间

2013年学院建立“天使之城”学习空间,“天使之城”学习空间由管理机构空间、教师个人空间、学生个人空间、培训学员个人空间、课程学习空间等有机构成。教学科研管理部门和各教学部门建设管理机构空间,展示专业发展、教学科研、内涵建设和质量工程建设等方面最新成果;校内教师和医院企业一线兼职教师建立教师个人空间和课程学习空间,依托空间技术准备和实施网络空间教学和实景教学,进行作业布置批阅和课程考核,并共享个人最新教学资源和教学建设成果;学生和培训学员建立学生和培训学员个人空间,依托空间技术进入教师个人空间开展自主学习和跟帖作业,在各自空间提交课程作业,分享学习成果,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记录专业学习历程。目前,学校正组织全校老师进行资源建设,并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加强学习空间的使用,“天使之城”学习空间各子空间通过互动交流系统进行有机整合,并集成网络教学、网络答疑、考试考评、视频播放、资源整合等功能,真正成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与学互动信息平台。

(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启动了信息化资源、信息化教研专项建设项目。教育技术中心技术人员深入课程,制定信息化应用框架,优化教学设计,协助解决资源、平台和工具等方面具体的技术问题。

1.实现自主学习课程《信息检索》。全校任选课程,实现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采用过程控制,学习过程自动记录,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学完之后参与考试,自动给出成绩。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一直采用平台实施网络自主学习。2012年两个学期总共有超过7000名学生通过本平台实现自主学习并获取了学分。

2.基于题库的新型教学应用《经管数学》。课程获得2009年国家级精品课程,并获得2012年的第十六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精品资源共享课一等奖和十二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课程建立了完善的题库,由于在线测试采用随机出题策略,每个学生打开试卷内容都不一样,有效防止高职院校学生作业抄袭的问题。支持成绩自动汇总。2012年下半年,该课程的平时成绩采用网络课程平台提供的成绩报表。

3.师生共建课程网站模式《物流地理》。从2004年开始建设,采用师生合建课程的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已经在线注册学习的有36个班级,1170人。课程网站上面论坛帖子超过10000篇,博客栏目文章接近10000篇,资源库接近3000条记录。该课程参加2012年广东省教育软件评审,获得网络课程二等奖。

4.基于资源教学《生物化学》。生物化学是省级教学名师王晓利老师主讲课程,课程长期用于辅助教学。随着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时间缩短,为了保证教学质量,王老师通过网络辅助教学,让学生可以把学习带到课外。该课程从2007年开始建设,不仅是国家级精品课程,还获得2009年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网络课程二等奖。还利用资源库平台建设7个资源子库,整理了大量资源,建设了完善的题库,学生课后通过在线测试巩固知识。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技术与信息中心)

猜你喜欢
精品课程教学资源中心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党校精品课程建设研究
——以南宁市委党校精品课程建设为例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高校精品课程教学录像制作技术的研究
高职院校网络精品课程的建设与管理探索
北上广操心“副中心”
基于VMware的教学资源服务器虚拟化设计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