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老妈妈刘秀枝

2014-03-18 01:52叶留阳
党史文汇 2014年3期
关键词:兰考县兰考丈夫

叶留阳

刘秀枝,河南省兰考县南彰镇蔡庄村人。1925年农历十月初一生于革命家庭。她的公公婆婆和丈夫都是共产党员。在共产党地下组织地委书记戴晓东、共产党员徐锡鹏(她的表哥)和公婆、丈夫的影响下,她渐渐懂得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打倒日本、保家卫国”的道理。

1942年4月14日,新婚不到一个月的她,就支持丈夫张钦礼奔赴抗日战场。那天,她给丈夫穿上亲手做的新鞋,怀里掖上烙好的玉米面饼子。临别一句话就是:“别挂心家里,别管啥时候俺等你。”从此,秀枝比谁都关心八路军的消息。

一次,白茅集阻击战中,她往脸上抹了一把锅底灰,背上玉米面饼子和黏面粘糕,就往战场上送。令她想不到的是,当她一身汗水跑到阵地找到张钦礼他们时,反被丈夫狠狠地骂了一顿:“你不要命啦,子弹可不长眼睛!”秀枝委屈的泪“唰”的一下流下来了。“人家不是结记你吗?你还吵我。”战友潘子春见状,打圆场说:“钦礼,你这是啥态度?军阀作风。”又转过头来安慰秀枝道:“弟妹,你别生气,回头我们给你出气,收拾他!”秀枝忙解开背上的包袱说:“收拾就不用了,俺没生气。快招呼大家过来吃点东西。”弟兄们也不客气,一哄而上,拿着饼子年糕吃了起来。只有张钦礼木呆呆地杵在那里,不知如何是好。秀枝瞅着啥也没有吃着的丈夫,心疼地掏出两个鸡蛋和一双鞋,往丈夫手里一放,转身跑了……

妇救会干部万瑞芝对秀枝十分赏识,常给她讲述革命道理。秀枝的眼界渐渐开阔了,她决心像丈夫一样,当一个革命者。很快,她参加了革命工作,成了妇救会的一名干部。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要革命随时都会有危险、有牺牲。钦礼和她先后投身革命后,她张庄公婆家和蔡庄娘家多次惨遭敌人毒手。1945年秋,国民党便衣队把刘秀枝的父母抓了起来,严刑拷打。他们把秀枝的父亲刘文德吊到大树上,追问张钦礼的下落。刘文德咬紧牙关说:“不知道。”便衣队就凶狠地用沾着水的皮鞭抽打他,在他的腋下点起蜡烛烧。还把秀枝母亲的头发缠到树上吊起来毒打。她的父母几次昏死过去,惨烈的情景吓傻了秀枝的三妹。

1946年,便衣队又包围了刘秀枝的公婆家。时任抗联通讯员的张先志,亲历了那惊心动魄的一幕。他在回忆录中写道:“夜里,国民党便衣队偷偷进村,包围了张钦礼的家。张钦礼不在家。他的大哥和弟弟爬到房顶上,他的父母守住地道口和敌人激战。枪声、手榴弹的爆炸声和喊杀声响成一团,弹片都飞到邻居家的东墙外边啦!我送信正好赶上。后来,在我驻城子部队救援下,他一家才幸免遇难……”

1946年秋,国民党敌二师伙同地主还乡团,在考城县大肆迫害、捕杀八路军、村干部及其家属和积极分子,手段极其残忍。八路军游击大队队长、抗战英雄王志新的母亲惨遭杀害;共产党员黄世杰一家四口被敌人活埋……我晋鲁豫第五军分区和县大队密切配合,与敌人展开了惊心动魄的生死搏斗。

一次,刘秀枝在蔡庄被敌人抓住。两个当兵的端着上了刺刀的枪紧紧跟在她的身后。秀枝想着横竖是死。与其让他们砍头,不如自己死了算了。当走到大街不远的水井旁边,她突然紧跑几步就往井里跳,却被挡住,没死成。敌人把她抓走,严刑拷打,逼她说出丈夫和八路军的下落。刘秀枝自始至终,要么是摇摇头,要么说“不知道”。穷凶极恶的敌人骂道:“你这个共匪婆,总是一个摇头三个字。我看你是不想活了,再顽固下去送你上西天。”后来,经过地下党及时营救,刘秀枝才闯过了这道鬼门关。战争年代那出生入死的往事就像印在刘秀枝的脑海中,铭心刻骨,永难忘怀。她常对孩子们说:“我没被敌人活埋,没被枪杀,多亏地下党和恁二好汉(王志新)大爷的营救啊!我的命是党给的,是同志们舍命救的。我一辈子都不能忘记党和同志们的救命之恩!”

战争年代的烽火硝烟和一个接着一个的血与火的考验,把刘秀枝这个连夜路都不敢走的弱女子,锻炼成了一个真正的革命战士。她习惯了艰险和失去,学会了勇敢和坚强。剿匪反霸,她夜间走路不怕敌人打黑枪;土地改革,她往台子上一站,向群众滔滔不绝地讲演。南彰老区的群众说:“那个长得很排场的女同志讲得真好,我们都愿意听她讲话。”

为适应革命形势的发展,党组织要求党员干部不但要学会打仗,懂军事,还要学会生产,懂经济;不但要懂农业,会管理农村,还要懂工业,会管理城市。为了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文化、业务素质和综合才干,兰封县和考城县多次举办干部培训班和扫盲班。此时,刘秀枝夫妇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培训的行列中。所不同的是她没有文化,只能上扫盲识字班。丈夫因有点文化底子,加上年轻、能干、爱学习,党组织觉得他是个好苗子,1950年,被选送到武汉马列主义干部学院培训了半年。

对丈夫的工作,刘秀枝都积极支持,从不拖后腿。张钦礼从武汉回来后,迅速投入到如火如荼的土地改革工作中。有一天,张钦礼在小宋乡搞访贫问苦,路上碰见一位挑着担子走路东摇西晃的农民。只见担子的一头挑着一些破烂,一头挑着一个看着有两三个月大的小孩。张钦礼认出他是自己在武汉救助过的老乡安永先。安激动地说:“我听你的话从武汉回来后,家里分了地,日子也好过了。可穷人家害不起病啊。俺孩他娘得了痨病(肺结核),家里没有钱看。孩子又没了奶水,我都快急疯了,这日子可咋过呀!”张钦礼安慰他说:“你可别泄气,咱们一起想办法。有咱共产党、有政府,决不会看着你家饿死人的。”安说:“你的话俺信。我不泄气,不泄气。”张钦礼蹲下身子,仔细看了看小孩。孩子瘦得不成样子。

这天,张钦礼一回到家,就对秀枝提到这件事。秀枝说:“我的奶水好。叫他的孩子吃我的奶吧。”钦礼高兴地打个立正,说:“秀枝同志,你的觉悟真高,我代表组织给你敬个礼。”秀枝嗔怪道:“你八成早就给人家许上愿了。”张钦礼说:“我哪敢呀!现在是新社会,讲究男女平等。不征得你的同意,我哪敢擅自做主。再说,这奶长在你身上。你如果不同意,我还不是干着急!”秀枝说:“那你还不赶快去把小孩抱来。救孩子这事耽误不得。”张钦礼撒欢似地跑了出去,嘴里不停地念叨:“这孩子有救了。”endprint

从此以后,安鱼(大名安兴才)这孩子就由秀枝喂养。秀枝还抽空照顾小鱼的娘。安永先一家那是千恩万谢,感激不尽。

光阴荏苒,一晃多少年过去了。2004年5月7日,张钦礼因病在郑州去世。他家抚养长大的安兴才一身重孝给张钦礼送终。并于2007年清明节携全家给张钦礼树立纪念碑。上书:

一九五〇年春,养父张钦礼、养母刘秀枝夫妇在小宋搞土改。访贫问苦中,发现我家靠讨饭度日。生母得结核病卧床不起。我仅三个月,无奶喂养,骨瘦如柴、奄奄一息。养母养父商定,有口饭与我们同吃,婴儿当亲生抚养。从此,刘秀枝一边工作,一边伺候我母,给我喂奶。当时,刘妈亲子战停不到半岁,也在乳养中。一母两儿,一奶双养;擦屎刮尿,移干就湿。历时八个多月。难以想象,二位老人家是如何挣扎过来的。土改结束,他们一家离开小宋时,我家已翻身做主,我也长成一岁多的健康幼儿。生母在世之日,时常提起。没有张叔叔、刘妈妈搭救,我们早已家破人亡。我本人也早已抛尸荒郊。生身养身恩同重,世代感念救命人。

说及刘秀枝乐于助人的事,在县福利院长大的刘重至今提起来还直抹眼泪。她说:1965年的一天,俺张叔(张钦礼)到南彰刘桥村访贫问苦。村里的干部告诉他,俺村老刘家有三个孤儿。最大的姐姐不到10岁,苦得小命都快保不住了。俺村里想推荐这三个孩子去县幸福院。但他仨不是烈属子女,不知道中不中。张钦礼听了,当时就答复“中”。不两天,俺张叔派了一辆吉普车,把我们接到了县社会福利院。那时候县里有条规定,不论是县里招工或是外地来招工,都要先从福利院里招。我们姐弟三人都是从福利院招工招走的。当时,兰考县城关供销社招工,是俺张叔的妻子刘秀枝负责。张钦礼对她说:“按规定你们得从福利院先招。”俺张婶二话没说,就到了福利院,让符合招工年龄的我们12个孩子站成一排,接受测试。其中合格的就有我刘重。我高兴极了,问张婶:“啥时候让我去上班啊!”张婶说:“闺女,别着急,先训练三个月。这三个月你们得学会打算盘,还要学会基本的经营方法。”三个月后,我就到城关供销社上班了。

1952年,刘秀枝调任考城县周庄乡任乡长。无论是到考城县城开会,还是在基层工作,她都是起早贪晚、背着孩子干革命。1954年兰封、考城合并为兰考县,张钦礼为兰考县第一任县长。他对秀枝说:“我这就去兰考县工作了,你和咱孩子咋办?”秀枝说:“有啥咋办的,你去哪儿俺们就去哪儿呗!”张钦礼说:“万事开头难。兰封考城两县新合并,工作忙得很,困难多的是,光县领导的家属安排就有不少难题。我想让你带个头,留在乡下工作,暂时不跟着去兰考,你看咋样?”秀枝说:“俺听你的。不过,今后你别家属家属的叫我,俺可不是跟着你白吃饭的。俺也是县妇联的干部,有俺自己的工作。”钦礼看着通情达理的妻子,连声说:“好,好!”就这样,秀枝没跟着丈夫去兰考县城,留在南彰乡加工厂任厂长。刘秀枝为了搞好工作,把5岁的儿子送到蔡庄娘家,全力以赴投入到工作中去。

这个从来没有抓过经济工作的工农干部,凭着一股子拼劲,硬是把加工厂的工作搞得很出色,被评为积极分子和优秀党员,升任南彰公社副社长。不久,组织上调她到兰考县城关供销社任副主任。时任兰考县县长的张钦礼知道此事后,劝她不要当副主任,当个门市部的营业员就行了。刘秀枝笑了笑说:“只要有个工作干就行,俺听你的。”

由于秀枝工作积极能干,1968年,上级提拔她当兰考县供销社副主任,主管人事工作。任职文件都下发了,张钦礼见到后立即给组织部门打电话,让他们取消提拔刘秀枝的决定。刘秀枝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她又生气、又伤心地对丈夫说:“上级提拔俺,是俺一滴汗珠摔八瓣干出来的,又不是沾你的光,你凭啥一次次地挡着。也不能因为你当县长,俺就永远不能进步呀!”说归说,对丈夫习惯于服从的她,还是遵从丈夫的意见,在城关供销社下属的一个门市部里领着几个营业员站了一辈子柜台。这期间,她所在的门市部年年超额完成任务。她也连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1958年秋,张钦礼因抵制浮夸风被打成右倾,受到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留党察看一年,行政降三级、交农村劳动改造的处分。后来,张钦礼赴京为民请命。周恩来总理接见并搭救了他。平反复职的张钦礼准备将补发的1264元工资作为党费捐献出来,用于救灾扶贫。此时,饿得浮肿的刘秀枝二话不说,表示同意。

1969年,兰考建起第一个化肥厂,年产合成氨3000吨。但张钦礼每次下乡,群众都反映化肥满足不了农业生产的需要。1975年,上海支援兰考一套比较先进的化肥生产设备。当时县里财政困难,银行贷款有限,建厂实在有困难。张钦礼下决心依靠全县干部群众,自力更生兴建兰考第二化肥厂。

在这场兴建二化的战斗中,兰考县委领导每人拿出一个月的工资,支援二化建设。张钦礼和妻子卖掉家中一部缝纫机,两人都拿出两个月的工资支援二化。二化的建成,有力地支援了兰考农业生产的发展。此外,2000年,刘秀枝拿出800元钱,资助当年被丈夫救出的落水儿童张立省的儿子张锁常上大学,并向故里张庄村小学捐资助学2万元。

1976年秋天,豫东兰考段黄河防汛又迎来极为严峻的时刻。从上游来的洪峰一个接一个地奔涌而下,最小流量就达7000多立方米/秒,最大流量高达10000多立方米/秒。由于水势太大,致使黄河滩区漫滩,滩区所有村庄全部进水,并直接威胁大堤安全。

正当张钦礼他们率领防汛大军与洪水激战之际,其大儿子战停和儿媳留阳从部队结婚回来,到兰考探家。一进院,就看见院里搭了个一米多高的简易棚。

刘秀枝见千里迢迢回家的儿子儿媳,十分高兴。战停问:“俺爸嘞?”答:“你爸爸带着县上的党员干部和抗洪抢险突击队员上黄河大堤了。他们吃住都在那里,连天加夜,不着家。”留阳知道,黄河兰考段正处在险工地段上。今年的黄河防汛任务特别大,随时都可能有险情发生。就对婆婆说:“爸爸是县委书记,必须战斗在第一线。你和俺弟弟妹妹们都到开封去住吧……”秀枝打断留阳的话说:“那可不行!你爸爸说了,在黄河防汛的危急关头,我们干部家属要与兰考人民共存亡。你爸爸临上黄河大堤前还专门交代我,要经常带着孩子们到大街上走走,一天多跑几次,多和人们说话,让大家不要心慌害怕,稳定人心。”秀枝缓了口气接着说:“兰考县委、你爸他们都下死命令了。党员干部要奋战在黄河大堤防汛第一线,任何人不准擅自离开。包括家属子女,严禁以投亲靠友为由到外地躲灾,而是要与群众一起抗洪救灾。我是个党员干部,你爸爸又是县里的一把手。我是哪儿都不会去的。”

刘秀枝性情温柔,为人谦和,热心助人,人缘极好。丈夫在兰考当县长、书记,执政多年。她生育了6个孩子,丈夫竟没有一次守候在她的身边。刘秀枝说:“天天看他忙成那个样子,家里的事哪敢再分他的心哪!”兰考县干部群众耳闻目睹刘秀枝几十年的工作表现和为人处事,都发自内心佩服她。北京新华社记者陈健赞叹道:“刘秀枝是一位伟大的女性。”

1998年5月23日,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在北京召开《中华新闻报》创刊五周年座谈会,特邀张钦礼参加。刘秀枝随同前往。5月25日,穆青、冯建、周原在穆青家中亲切接见了刘秀枝夫妇。

刘秀枝这位为党的事业奋斗了一辈子的老人,很早就有一个心愿,那就是到毛主席的故居看看。2002年2月13日,她和丈夫带领全家,不远千里来到毛主席故居韶山,向毛主席像敬献花篮。上书:毛主席永远活在我们心中!(责编 孟红)endprint

猜你喜欢
兰考县兰考丈夫
我丈夫是得抑郁症了吗?
丈夫做事先斩后奏为哪般?
又访兰考
兰考县
“三清一改”靓兰考 人大代表作示范
“互联网+履职”:兰考人大代表的新行动
兰考县政协主席异地宣讲脱贫经验
兰考县
兰考交卷
我爱丈夫,胜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