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开放式高职助产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14-03-19 11:43张瑞花
卫生职业教育 2014年3期
关键词:助产士开放式助产

张瑞花

(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常州 213000)

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开放式高职助产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张瑞花

(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常州 213000)

通过前期调查论证、确定培养方案、效果追踪评估、调整培养方案4个步骤,构建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开放式高职助产人才培养模式。

岗位需求;助产士;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产科服务模式由以医护人员为主体的干预产时模式向以产妇胎儿为中心、保护支持和促进分娩的产时服务模式转变[1]。因此,探索顺应时代变化的助产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一支符合医学发展和医学模式转变需要的高素质助产人才队伍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常州市唯一一所高等卫生职业技术学校,我校就高职助产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研究,构建了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开放式高职助产人才培养模式。

所谓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与医疗机构密切合作,分析和动态追踪岗位需求变化,实时调整培养方案的模式。其包括4个步骤:前期调查论证、确定培养方案、效果追踪评估、调整培养方案。

1 明确岗位需求的内涵

通过对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在职助产士、孕产妇进行调查,总结助产岗位需求:(1)岗位数量需求,即医疗机构对助产士的需求量。(2)岗位人员素质需求,即毕业生需具备的综合素质。(3)岗位再教育需求,为适应医学技术进步、医学模式转变以及满足个人发展需要而进行再教育。

岗位需求随着社会发展(尤其是地区经济发展)、政策调整、医疗技术进步、医疗模式转变而不断变化。在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体系中,只有顺应这一动态过程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助产人才的需求。

2 开放式的招生规模

根据医疗机构对助产士的需求量调整招生规模。

我校是一所以常州地区为主,面向全省招生的高等卫生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就业一般以户籍所在地的二、三级医院为主,部分选择社区卫生院或非户籍所在地的医疗机构,具有较强的地域性。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指出,科学确定护理教育的规模,尝试订单式培养模式,推进学校教学与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有效衔接。鉴于此,我校与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常州市妇幼保健医院等多家医院建立密切联系,每年4、5月份请医院相关人员根据医院发展规划及人员退休、流失情况预测5年内每年拟招聘助产士人数(仅供参考,并非医院最终招聘人数)。学校汇总后预测医疗机构对助产士的总需求量,然后结合我校往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确定招生规模。将最终就业情况与预测情况进行比对,逐步调整,寻找最合适的测算方法,使招生规模既能保证毕业生就业率,又符合本专业学科发展要求。

3 开放式的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是整个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必须在相应法律法规框架内,结合医疗机构及孕产妇对助产士的实际要求制定。同时它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健康观念的改变、医疗技术的进步及医疗模式的转变而不断修订和完善。

目前我校确定的助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素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以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掌握必备的临床助产、母婴保健基本理论知识,毕业后能在各级医疗保健机构、计生部门从事助产、母婴保健和计划生育工作。在此基础上,我校每3年还向合作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在职助产士、孕产妇征求意见和建议,组织校内外专家论证,合理修订人才培养目标。

4 开放式的教育及评价体系

目前,国内尚无具有指导意义的高职助产专业标准课程体系,为此,很多院校及专家对此做了大量研究和探索[2~4],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果。我们借鉴这些研究成果,结合护理及产科工作特点,在人才培养目标指引下,经校内外专家组讨论,初步建立了课程体系。然后就该体系的具体内容,广泛征求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及在职助产士的意见和建议,确定最终的高职助产专业课程体系,突出助产专业特点,加大了心理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的比重,强调人文关怀意识。

另外,我校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就学校与医疗机构教学资源整合、教具采购、课时安排等,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建立了融教学、实践、培训、竞赛、技能鉴定和科研于一体的助产实训基地。在教学质量评估方面,采用开放式评价体系,不仅由学校根据学生校内表现和成绩进行评估,而且对毕业5年后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让其结合工作实际,对在校学习期间的课程设置、实训教学及评价体系进行回顾,提出建议。依据评估结果,不断完善评价体系、课程设置及实训基地建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岗位需求。

5 开放式的再教育体系

医学是一门快速发展的学科,从基础理论到临床技术、医疗模式都会随着社会发展不断进步,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这一变化。我们对往届毕业生进行互动式追踪调查,了解其再教育需求,不断完善再教育体系,以更好地适应医学技术进步、医学模式转变和个人发展需要。

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保障。我校实施的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开放式高职助产人才培养模式能对岗位需求变化作出实时调整,并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完善,是一条适应高职助产人才培养的新路,值得继续探索。

[1]皮晓梅.我国产时服务模式的现状与发展[J].医学信息,2011(6):2513 -2514.

[2]程瑞峰,郑巧灵.高职助产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操作技能分级”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9):93-94.

[3]王容,凡伟.高职助产专业课程设置改革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5):123-124.

[4]李真真,魏碧蓉.本科助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2(9):198-201.

G420

A

1671-1246(2014)03-0007-02

猜你喜欢
助产士开放式助产
宫底按压助产法在产房助产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开放式数字座舱软件平台IndiGO
助产士主导镇痛分娩管理模式在产科中的应用效果
无保护会阴助产术配合分娩镇痛对促进自然分娩的积极作用
全球还需900万护士和助产士
联用气囊仿生助产技术与分娩球为产妇助产的效果
小学作文开放式教学的思考
开放式计算机实验教学自主学习平台
开放式弹簧机数控系统开发
我国助产士专业体系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