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田径运动精神对大学体育文化的影响

2014-03-20 08:28刘启坤徐东富
文山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田径精神大学生

刘启坤,徐东富

(文山学院 体育学院,云南 文山 663000)

试论田径运动精神对大学体育文化的影响

刘启坤,徐东富

(文山学院 体育学院,云南 文山 663000)

田径运动是一项挑战人体的速度及耐力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它蕴含的的体育精神需要运动员具有较强的耐力、意志力以及竞赛的竞技技巧。文章综合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围绕田径运动中的体育精神如何在高校体育文化中导入及融合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田径运动;体育精神;校园文化

随着现代大学生体育运动的不断发展,高校田径运动会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田径运动能够有效的展示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高校体育教育的现状,有助于为社会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高素质人才。此外,高校田径运动会,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体现出学校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推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以及素质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促进高校文化建设的繁荣发展。本文总结高校田径运动会人文底蕴缺失的因素,提出强化高校田径运动会文化底蕴建设的建议。这对于改善高校田径运动会人文内涵,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推动培育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怀有一定的意义。

1 田径运动的概念界定及特点

当前的高校田径运动会,有着较为明确的组织筹划、项目设定、参与对象以及参加目的,活动也有着模式化的发展态势[1]。尽管如此,模式化的举办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田径运动会文化建设以及人文关怀的缺失,具体表现为,有不少学生并非是处于自身意愿的参加运动会,而是应学校的要求,应付了事。因此,很难能够体会到田径运动会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基于此,本文就田径运动的基本概述和主要特点做如下论述。

1.1 田径运动概念界定

近代田径运动于19世纪末期传入我国,中文名称为田径运动、英文名称为track and field、俄文和德文则译为轻竞技。尽管世界各国有关田径运动的称谓有所差异,然而其竞技性质却具有一致性。根据国际业余田径联合会章程的规定,国际田联对田径运动的定义为:田径由径赛和田赛运动、公路跑、竞走和越野跑组成。从这个定义中,我们能够清晰的看出田径运动性质中的竞技、健身、教育功能。

1.2 高校开展田径运动的意义

1.2.1 展现学生自我风采,拓展学生人际交往关系

我国当前的田径运动会,其举办模式,有效的继承了奥运赛事,无论是开幕式还是比赛过程、闭幕式,都有着鲜明的奥运特征[2]。由于高校的田径运动会的举办周期一般为一年,因此,相对于其他教学投入而言,学校需要更加集中的投入到田径运动会的举办之中。此外,田径运动会作为一项群体性的运动赛事,运动员在赛场上展示自我风采的过程,同时也是全校学生观赏的过程,这样能够有效的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促进高校文化建设的顺利开展。

1.2.2 强化师生的互动交流,促进师生感情

和高中阶段教师的教学相比较而言,大学教学则有着很大的不同。在高校教学中,教师往往按着既定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授课,课余时间和学生很少有交流、沟通,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接触时间,仅仅停留在课堂上。[3]和一般的教学活动相比较而言,田径运动会的教学则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运动会的举办过程中,往往有着多种形式的师生互动环节,这些不仅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够有效的强化教师对学生的了解,进而形成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

1.2.3 引导学生参与文体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尽管高校的田径运动会具有很大的竞争性,然而高校运动会不同于职业竞技比赛,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因而,学生参与比赛,重要的并不是能够取得怎样的名次,而是一个展示自我、磨练自我的舞台。除此之外,高校的田径运动会,和职业竞技在运动员的审核环节也存在着不小的差异。一般情况下,高校运动会的参赛者大多是自愿报名,不需要复杂的初赛、复赛等审核环节。学生参与比赛,也是一种得到认可的形式,而这种认可也远远高于学业上所取得的成绩,能够帮助参与者博得更多同学的认可与赞许。

2 田径运动的价值功能及其对高校体育文化的影响

随着素质教育、健康教育、终身教育的现代体育教育的不断发展,变革高校田径运动会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为此,不仅要合理继承传统田径运动会的合理因素,同时还应灌入“以人为本”的现代化教育理念,以最佳的途径,不断培育大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团队意识以及合作精神。

2.1 田径运动在学校体育中的育人作用

说教这种教学手段,尽管在学校教育中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然而这种作用远不及有着道德和利益冲突的实践教育所具有的教育效果[4]。由于田径比赛的大多数项目是个人项目,因此,田径比赛本身便是一个学生展示自我个性的舞台。在比赛过程中,参赛者通过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展示自我的才华,彰显自己的个性,从而享受整个比赛过程。在学生个性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教师加以引导,以帮助学生培育出快乐运动的观念,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运动心理,尤其是在学生面对外界评价时所具有的心理。这种心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校园生活,以及其身心的发展。往往,参赛学生会因在某次比赛中获得名次而博得同学的赞赏,便有着相应的成就感自豪感。但,当在比赛中表现不佳时,在面对别人的评论时,其心情将会是低迷的。除此之外,田径比赛,强调的不仅仅是参赛者个人能力的发展,同时也需要集体能力的发挥。这需要学生在训练以及比赛过程中,注重集体成员之间的配合,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由此可见,在对学生进行田径运动训练的过程中,还应重点培育学生的竞争意识、生存意识以及生存手段,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科学应对。这样的体育训练,不仅能够培育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还能够锻炼学生的竞争意识,这些为学生日后走入社会,成为有作为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2.2 田径运动能培养与提高人的审美能力

田径运动的美,具体体现在其运动过程中的人的姿态、动作和技巧。这些美,能够有效的激发观赏者的兴致、情趣思维,映射出美的体验。举例来说,比如鲍威尔、博尔特、刘翔、盖伊等世界顶级运动员飞驰在绛红色的跑道上,以其舒展、轻捷、洒脱而富有韵律的动作,使得观赏者沉浸在无穷的美妙之中;鲍威尔在跳出那一跨世纪的一跳时,是何等的英姿飒爽、令人神往;伊辛巴耶娃以其优美、流畅、灵巧、糅合的撑杆跳,有着诗一般的深厚韵味。在观赏田径比赛的奔跑、弹跳、投掷过程中,人们能够形象的看到人的力量以及和健美巧妙结合而成的一幅幅壮丽的画面。这种美是任何优美的现代舞所不能攀比的,尽管现代舞等健美运动同样是一项展示人体肌肉线条美的运动,然而它能够体现的仅仅是一种相对静止的美,更多的是展示人体肌肉的体积、块数以及粗壮程度,不具备田径运动所具有的时空感的线条美。健美运动的美,和田径运动所具有的美,完全是两个不同层次的美。

2.3 田径运动能够娱乐身心、排解学生的身心压力

通过参加田径运动,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能够有效的得到调节,生活显得更加有乐趣。学生在参加田径比赛中所获得的满足感,能够有效的调节、放松学习所引起的神经紧张、脑力疲劳和紊乱的情绪[5]。而在参加田径活动的过程中,也能够加强和同学、老师之间的交往,不仅能够获得田径知识的增长,同时也能够有效的扩大交际范围,获得精神上的陶冶。当前大学生之所以选择田径运动,大多是由于田径运动所具有的舒缓情绪、愉悦身心的效用。学生时代所获得的体育指导与培训,对学生的校园生活乃至终身成长都有着很大的意义。

大学生在参加田径运动的过程中,切身体会大学校园文化的魅力,享有田径文化所传递出的丰富信息,进而养成积极向上、轻松舒畅的良好心态,这些能够有效帮助大学生走出沉重的学习压力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总之,大学生参加田径运动,不仅能够丰富其观赏和享受体验,同时还能够有效的调节自身的情绪,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健康的身心,不仅包括完善的机体内部器官、系统功能,同时还包含机体功能平衡身体的后动能力以及身体的整体素质。参加田径运动,不仅能够有助于大学生树立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同时还能够不断提高大学生克服困难,调节情绪、提高抗挫折能力、养成坚强的意志品质[6]。在比赛的进步、成功、失败之间,能够有效的强化大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以及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高校的田径教育事业还是我国“和谐田径”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2.4 高校田径运动是体育竞技与健身价值的统一

在当前国际社会中,竞技体育日渐成为社会文化不可或缺的环节。田径运动会,在每年的国内外综合性运动会中,有着丰富的赛事项目,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一个国家田径竞技运动水平的高低,能够代表着这个国家体育整体实力的强弱。因此,田径运动,也日渐成为为国争光的重点项目之一。从宏观的角度来说,积极参与国际社会组织的田径竞赛,不仅能够有效的强化国与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同时还能够有效的提高本国的国际名誉、国际地位。田径竞赛,以其高观赏性、高娱乐性以及良好的教育效用,逐渐成为社会各界所普及的竞技项目。

与此同时,从健身运动的角度来说,田径竞技以其较高的健身价值,在社会文化中也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一般的田径健身运动,很少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因此,通过参加田径健身运动,能够有效地提高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促进人体的健康成长、发育,提升人体抵抗外界环境的能力,促进人体力量、速度、耐力等素质的发展。目前,田径运动,在《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以及《大中小学体育合格标准》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各级各类学校的体育教学活动中得到普及。

3 田径运动精神对高校大学生的启示

田径运动,作为其他各项运动的基础,能够有效的增强人体的体质。田径运动只有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确立起其应有的地位,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事实上,我国的“校园田径文化”的传播有待提升。学校所开展的教育、学习、科研、管理以及生活等活动,集中表现为校园文化。体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教育性、健身性的特点,在促进大学生社会化、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全面发展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效用。而田径运动则是高校体育文化的核心内容,对于促进体育文化的发展,有着很大的效用。由此可见,高校田径运动能够有效的促进校园文化的传播。

3.1 培养爱国主义以及为国争光的献身精神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始终保持良好的生机和活力,其中最关键的便是中华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又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爱国主义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爱国主义,有着很强的凝聚力、向心力,支撑着中华民族在无数次的考验中巍然不动。[7]田径赛场上的爱国主义精神,不仅仅体现在运动员获得了冠军,更重要的是运动员为祖国的荣誉而战的言行举止。这种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言行,对于全民族而言,也是很好的教育题材,它能够引导人民,尤其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奋斗不息。

3.2 树立公平竞争以及奋发拼搏的运动精神

田径比赛的每一条跑道上,只挂着一个金牌,因此,只有坚持到最后的运动员才能获得最终的胜利。和其他类型的运动项目相比较而言,田径比赛有着严格的纪律以及强大的竞技魅力。因此,田径运动是一项最具公平性的比赛。截至目前为止,在各项体育赛事中,唯有田径运动能够将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彰显无遗。

“更高、更快、更强”,不仅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标志性语言,同时在最大程度上激励着全世界人民。在奥运会中,各个比赛项目的记录在不断的被刷新,超越梦想的拼搏精神也深深的烙在世界人民的心间,这也显现着人们不断挑战极限的征程。世界各地,有很多运动员,正是在“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的鼓舞之下,顽强拼搏,征服前人所创造的巅峰极限,并一次次的刷新奥运纪录。尤其是在观看田径赛事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想象到运动健儿们,赛场上精彩表演背后的一次次历练,不屈不饶的精神和辛酸的泪水并存。通过参与、观看田径运动,我们能不为其中所蕴含的努力、振奋、持之以恒的精神所打动?

3.3 增强个人意志力进而实现大学生的价值理想

中华民族精神,有着丰富的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涵,而自强不息精神有着不甘落后、奋发有为、积极进取、永不止息的本质性内涵。具体来说,这种精神本质体现在运动员不屈不饶的顽强对抗困境的斗争之中;体现在工作中发奋图强、乐以忘忧的不畏艰难、甘愿吃苦的斗争之中;体现在民族危难之时,仁人志士前仆后继,勇于担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斗争之中[8]。从古自今,有着太多自强不息的事例,而当前体育赛场中的田径比赛更加形象的展示着自强不息的精神面貌。发展高校的田径运动事业,能够以田径运动所蕴含的深刻民族精神内涵渲染、鼓舞大学生,培育大学生良好的精神文化素质,从而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并为自身的理想而奋斗不息。

4 结束语

田径运动,在体育运动中,有着“运动之母”的嘉誉,正所谓“得田径者,得天下”。由此可见,田径运动有着特殊的价值。这种意义,不仅体现在健身竞赛之中,同时还体现在教育等各个方面。然而,令人堪忧的是,我国目前的田径运动,发展得并不理想,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因此,有必要深入调查分析产生这种不良现象的原因,尤其是站在文化的高度审视田径运动所具有的价值。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发挥田径文化在促进社会进步以及培养人的精神品质等方面所具有的独特效用。

总而言之,我国当前,不仅需要进一步研究有关田径赛事的技术规则、裁判内容等,同时还应该不断拓展研究视野,建立健全“校园田径文化”体系,切实发挥田径运动在推动竞赛文化发展、促进高校大学生精神文化发展等方面的效用。“高校田径文化”的不断发展,将能够有的促进全社会田径事业的发展,并最终影响到现代人的生活水平、事业水平,提高人民的精神文化面貌以及生活质量,共同促进和谐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 郝玉,贺军萍.体育文化节—高校校内传统田径运动会的改革方向[J].山东体育科技,2005(3):96-96.

[2] 李骅. 大学体育教育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5(4):49-50.

[3] 郝玉,贺军萍,张弓.体育文化节—高校校内传统田径运动会的改革方向[J].山东体育科技,2005(3):97-98.

[4] 李骅.大学体育教育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5(4):49-50.

[5] 王长宏.关于传承田径运动文化的思考[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503-503.

[6] 贾天奇.论体育对学生个体人格发展的影响[J].体育文化导刊,2006(5):69-69.

[7] 许玉香.中国田径运动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思考[J].山西体育科技, 2010(2):21-22.

[8] 叶继强,郭广辉.关于田径运动作为全民健身手段的分析与改革探讨[J].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65-68.

Influence of Athletics Spirit on University Sports Culture

LIU Qi-kun, XU Dong-fu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Wenshan University, Wenshan 663000, China)

Athletics is one of sport events challenging the body’s speed and stamina. Its inherent spirit entails strong endurance, willpower and competitive skills. The paper studies how to introduce and integrate athletic spirit into university sports culture and advances suggestions based on the related literature.

Athletics; sports spirit; university culture

G82

A

1674-9200(2014)06-0057-04

(责任编辑 李世云)

2014-07-02

刘启坤 (1982-),男,云南鲁甸人,文山学院体育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与训练研究。

猜你喜欢
田径精神大学生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拿出精神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大学生之歌
如何进行高中田径教学改革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