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

2014-03-20 18:58汪凯明
甘肃教育 2014年4期
关键词:语言表达能力积累语感

汪凯明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语言表达能力;积累;语感;规律;

习作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04—0043—01

小学生怀着好奇的心理认识大千世界,从幼儿期的言语习得,到上小学后系统地学习语言文字,他们从阅读儿歌、童谣、古诗,到阅读简短的一段话及较长篇幅的故事,文本都是其学习语言的重要依托。那么,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呢?

一、积累字词,鼓励积极发言,勇于表达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汉语拼音时,既要鼓励学生清晰、准确、宏亮的发声,还要注重训练学生的拼读和朗读能力。从初学识字起,教师就要鼓励学生观察字形,辨析字义,通过编字谜等方法,使学生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完成组词和造句等训练,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组词和造句的训练可以从学生感性的模仿开始,也可以是教师做简单的分析和引导,重点是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养成积极表达的习惯。随着学生词句积累数量的逐渐增多,学生的表达能力会逐渐提升。

二、理解词句,体会文章大意,形成语感

1.入情入境地读书和动情地朗读是感悟文章的重要手段。指导朗读是理解词句和领会情感的关键,教师可以通过指名读、自由读、范读和领读等形式,帮助学生感知文本,使学生融入情境、融入文本。阅读中的情境创设,有助于学生进入文本和意境当中,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词句,体会文章大意。入情入境的读书,是体悟文章的要素,教师要通过多种渠道,引领小学生感知文本,进入情境,理解词句,形成语感。

2.领会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文章的主旨,是理解文章深意的关键。在阅读中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文章的主旨,对消化、理解阅读材料,形成语感有着重要的作用。在阅读中借助教师的引领、点拨,在深入理解和领会阅读材料的基础上,配合教师的讲解、感染、补充和激励,能够使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思索,能够帮助学生领悟文章的主旨。学生在阅读时对文本进行深彻的感悟,深入探究作者的表达意图,能够体会到课文的主旨,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品德。

三、语句训练,掌握语言规律,规范表达

1.词句训练是语言表达能力提升的重要环节。阅读教学中,多种形式的词句练习,对提升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词句的驾驭能力、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阅读理解中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词句训练,能够使学生逐渐掌握语言的特点和规律,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的言语表达越来越合乎规范。

2.回归文本、理解文本是掌握和理解重点词语的关键。文本是学生理解的介质,回归文本、理解文本,是掌握和理解重点词语的关键。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领会表达的意图和效果,领悟表达的潜在规律。然而,只有多读自悟,结合上下文的具体语境,通过对比借鉴和深入分析的方法,才能领悟到表达的潜在规律。所以,人们在表达时,只有选择恰当的词语组词造句,选择最具表达效果的句式、修辞,才能达到表情达意的目的,才能实现说得准确,说得具体。

四、理清思路,开展习作训练,奠定基础

1.领悟作者的构思和表达方法,提高写作能力。在阅读中要明白情理,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理清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叙事多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进行;介绍景物则多是按照参观、游览的顺序进行。在阅读中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体会作者的构思和表达方法,并将这些方法应用到写作中,能够做到叙事合乎情理,说明、议论合乎逻辑,尊重客观事实,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

2.在习作中提高书面表达能力。随着词句积累的日渐丰富、语言表达的规范和组词造句能力的提升,教师应鼓励学生在理解文本、体悟情感的基础上,拓展思路,开展各种习作训练。习作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立意新颖、巧妙构思,积极锤炼语言,努力做到表达得生动、具体,提高自身的文字表达能力。

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贯穿于学生对文本的感知中,贯穿于学生识字和词句的积累中,贯穿于学生的阅读及词句训练中。教师只有转变教育观念,从整体角度上探索语言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充分挖掘潜能,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才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编辑:马德佳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言表达能力积累语感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堂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探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培养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素材的积累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