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2014-03-20 19:04王元仁孙婧
甘肃教育 2014年4期
关键词:个性氛围语文教学

王元仁 孙婧

〔关键词〕 语文教学;高效课堂;氛围;个性;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04—0063—01

一、营造公平、民主、和谐的参与氛围

1.改变观念,创设民主、公平的课堂氛围。推进参与式教学首先要确立师生平等、生生平等的观念。在教学中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而应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师生之间在教学活动中享有平等的权利。教师不能强迫学生适应自己,而应努力研究每个学生的学习心理、原有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以使自己的教学适应学生的需要。作为参与学习的每一位学生来说,他们具有公平享受教育资源的权利,具有同等的发言权,尤其在学习活动中处于弱势的学生,教师更要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之中,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断增强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师生平等、生生平等”这种观念的树立需要教师持之以恒地去做,让公平、民主的意识进入课堂,深入每一位学生的内心,成为伴其一生的精神财富。

2.加强情感交流,创设自然和谐的课堂氛围。 参与式课堂中自然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学生高效参与并创造性地进行学习,教师应该具有很强的亲和力,这就向语文教师的综合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和蔼的教态、儒雅的风度、整洁的服饰、从容大度的举止、有神的目光、春风化雨的谈吐……而这些都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并且愿意积极配合教师,以良好的学习态度参与到学习之中,从而感受到学习的欢乐。

3.激发学习兴趣,创设乐学的课堂氛围。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想方设法激发学习兴趣。引人入胜的启发导入,扣人心弦的悬念设置,发人深思的巧妙提问,短小精悍的故事趣谈及形式多样的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学,都能激发出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创设出乐学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乐于参与。

4.搭建展示学习成果的平台,创设自信的课堂氛围。农村学生的家庭教育以传统的伦理道德为主,如为人要憨厚老实、谦逊质朴、吃苦耐劳、温顺中和等,对孩子的个性教育、赏识教育重视不够,学生在犯错误或有失误时,更多的是来自家长的批评、指责、呵斥,因而也造成了学生自信心、自我表现意识不强的后果。所以当学生在参与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激励学生积极思维,形成强烈的学习初因,创造自信的课堂教学氛围,促使学生敢于、乐于参与到学习当中。

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勇于创新的精神,形成学习个性

1.巧设悬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学中,教师倘能不断设疑,启发学生质疑,特别是“于不疑处有疑”,则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而且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在设疑、质疑的过程中,教师不能越俎代庖,而要积极引导。问题较多,可以分类归纳,逐个解决。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相互解决。例如,学习《孔乙己》时,就可以让学生围绕“为什么一个人活在世上,别人连他的姓名也没有记住”的问题进行讨论,从而弄清主人公个人悲剧的深刻含义和当时的社会现实。

2.积极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合作学习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凡属个人钻研不能理解的问题到小组里进行讨论;小组里也不能解决的问题拿到全班去讨论。农村初中相对来说班额较小,一般在50人左右,可根据教学需求,将学生固定分为4-6人的小组,并在每个小组中设置组长、记录员、发言代表、音量控制员、资料整理员等角色,而这些角色并不是固定在某一人身上的,可随机变化。还可采用随机分组的办法,分成教学需要的小组。课堂上,教师主要是活动的组织者,还要注意对学生进行点拨和导向。事实告诉我们,合作学习的确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式。它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深化学生的认识;通过群体交流,还能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小组竞赛等活动,也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3.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学习个性。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的心理素质、爱好、习惯等各不相同情况,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一个能保证个人按照自己的理解能力进行独立学习的教学环境。例如,教学《桃花源记》时,就可以抓住一个“美”字作为突破口,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描绘桃花源的景色,讲述自己脑海中的世外桃源:或用文字叙述,或用图画描绘,或用喜欢的音乐表达……而文中描写的景色美,生活环境美,人们的生活美,虚幻神奇的美,都是学生创作的素材。这就是注意到生生差别而进行的大胆有效的尝试。

编辑:刘於诚endprint

猜你喜欢
个性氛围语文教学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