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感官刺激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4-03-20 00:17张喜平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习作作文情感

写作是情感的释放,是愉悦的享受。当一篇作文完成,学生内心应充满了幸福。而事实却是:很多学生将作文当成了“头痛”学科,要么落笔无言,文字苍白;要么人云亦云,缺乏内涵。作文成了升学考试的一种工具,背背范文,照猫画虎,这样的作文岂会生动吸引人?归根结底,作文还是缺乏了“情感”二字。人类具备丰富的情感,学生之所以无感而发,是由于缺乏适宜的引导与激发。

一、触景生情,勾连回忆

观察生活,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很多时候,生活润泽了我们,而我们也在不知不觉中观察了生活,只是不自知,未及细细品味,但那些美好的回忆、感受与感悟,却深深地埋藏在脑海中,适时触动,便会源源不断地流淌出来。习作课堂上,教师费尽心力地创设情境,正是想帮助学生勾连起那些深埋的回忆,使情感迸发出来,汇于笔端,一气呵成。

创设情境的方式多种多样,依作文的不同类型而定。如写景类习作,教师或播放景观视频,或直接组织学生去郊外观赏景色,引导学生作好观察笔记。笔记的记法不仅仅白描景观,而是引导学生记下内心感受,收集情感;并适时启发学生回忆以往生活中遇到的类似景观、景象,作以对比,以激发兴趣,产生情感共鸣。当回到课堂进行习作练习时,这份“情感回忆录”便成了重要的写作素材。

在写人类习作中,观察的重要性尤为显现。学生最熟悉的人是父母,每天朝夕相处,尽管学生不在意,但学生的言行举止都带有父母的印记,那是原生家庭永恒的烙印。教师可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模仿父母的习惯动作或语言。在模仿中学生体会到了父母的艰辛,对自己满溢的爱,这些都是潜藏在记忆深处、却常常被学生忽略的回忆,也是写作中最具代表性的素材,是情感迸发的突破口。

二、推己及人,情感迁移

初中生的生活阅历尚浅,写作时常常感到文字苍白无力,或心有千言、落笔浅浅两行。特别在写人类习作中,明明设计了很多人物的特征和故事情节,可是文字的表述与想象全然不同,问题出在哪里呢?还是情感!缺少了情感的迁移。尽管习作中所写都是学生熟悉的人,但“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典故告诉我们,凭空揣测,不如亲身体会来得真实。人类的情感具有一定的共通性,这是情感迁移塑造人物的重要范畴。“情感迁移”与凭空揣测人物性格相比,具有实在的感受,是推己及人,通过迁移的方式将“情感”移植到描写的人物身上。

如学生用第三人称口吻来塑造一位为子女甘愿奉献、付出的母亲,展现母亲的光辉形象。在习作教学中,可启发学生讲述自己与母亲的生活琐事,尤以难忘的经历为主,详谈感受。进而启发学生将文中的母亲视作自己的母亲,将自己与母亲的经历迁移到塑造的人物身上,这样落笔饱含了学生的亲身体验,感情真挚、情节真实,既便于学生构思布局,又使得文章蕴含了丰富的情感。

再如学生写一次难忘的经历,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运用白描的手法,记录下活动中的人、事,甚至对话,记录下活动中的真实感受。先以座谈会的形式引导学生各抒感受,再汇集起来,行成作文,自然情真意切。

三、热点述评,言为心声

情感的前提是兴趣,兴趣的前提是好奇。学生对什么感兴趣,行文素材就偏向哪方面,学生对什么好奇,就拿什么来启发引导。尽管初中生尚未正式涉足社会,但作为社会的一员,从父母、亲友那里听来的,从网络、电视等多媒体渠道搜集来的热点新闻,同样是写作的重要素材,也是正向引导学生情感释放、品德培育的契机。

所谓“言为心声”,语言是内心情感的外化,是学生在表达看待问题的方法与角度时,表露出个人的品质与情操。尤其议论文中,学生针对某一事件所发表的看法、逻辑思维,体现了学生的个人思考、处理问题的能力。但很多时候,生硬地将一道作文题放在学生面前,学生一时之间也很难搜集理解论点收集、论据。

教师可在课堂上组织一场讨论,就某一时事热点,如近期舆论热议的“搀扶摔倒的老年人”这一事件,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无关乎对错,只要真实地表达内心看法即可。教师将这些看法汇总罗列出来,不做好坏评价,由学生自主评价、筛选,哪些看法作为论据,入选作文素材之中。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认识到自身思想觉悟、见地与他人的差距,自主品评修正,吸纳优秀、摒弃不良,将自身认识、对事件的正确态度写进作文中,也将个人情感融入到了文字之中。

心中有情,落笔才有情。心中有故事,文思才泉涌。在习作教学中,引导学生自我酝酿感情,控制感情的张弛,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手段。在习作课堂上,设置情境,勾连学生的回忆,以达到触景生情的效果,是情感激发的第一步;进而启发学生将自己的感受推己及人,换位思考,通过情感迁移手段丰富作文中人物的性格与情感。在引导选材方面,特别是议论文,由于中学生生活阅历尚浅,可尽量选取学生关心的热门话题,启发学生畅谈心声,积累写作素材。总之,通过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其做到融情入文,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张喜平 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县张棉中学 741505)endprint

猜你喜欢
习作作文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