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流行语教学的规范性探究

2014-03-21 14:37
大理大学学报 2014年7期
关键词:流行语留学生汉语

熊 莉

(武汉大学留学生教育学院,武汉 430072)

目前,国内语文教学界对流行语特别是网络用语在中小学生中的使用已经有了较高程度的重视,很多专家、学者提出并呼吁要慎用流行语(特别是网络语言)。为此,学界展开了大量关于语言规范性的讨论,大多数学者的态度是“不提倡、不打压”,基本都认为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规范使用自己的语言。然而,在对外汉语教学界,这种关注程度还不够,曾见过一个性格活泼的越南男同学,交际能力很强,有很多中国朋友,有一次他这样称呼自己的老师:“美女”,老师愣了,越南学生意识到好像不对,立刻解释道:“老师,这是我刚跟中国朋友学的,他说现在中国叫女人都可以叫美女。”这不禁引起了我的思考:目前,学界对流行语的规范性还没有那么高的重视,客观的情况是留学生接触和使用的流行语还较少,但在教学和与学生交流中遇到的一些情况,让我感到应该提前反思,做好规范流行语教学的工作,以防患于未然。

一、对外汉语教学中流行语教学的必要性

(一)流行语的特点决定了其教学的必要性

流行语,也有概念称之为新词新语,表面看是一种词汇现象,实质却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方一定时期内的某些发展变化,是一个时期内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犹如社会的一面镜子〔1〕。流行语具有很强的时间性和时代性〔2〕。有些词语在某段时间流行,它就是流行语;后来可能在某段时间不流行了,就不再是流行语了。每年年末,很多机构、媒体等都会统计当年的流行语,从而反映当年的热点问题、流行事物等。所以,流行语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个现实社会问题。有人把流行语比喻成为“熟悉的陌生人”,有着俚语性质的流行语对于留学生来说有着特殊意义〔3〕。

同时,流行语主要不是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更多地是折射中国当代文化价值观的发展变化,同时也体现出了文化交流的结果。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就是要提高中国文化在国外的吸引力,这不仅包括传统文化的吸引力,更重要的是当代文化的吸引力,所以可以说,流行语是一面直观折射中国文化发展变化的镜子。留学生通过流行语的学习,可以知道现在中国发生了什么?流行什么?从而了解当今中国,融入中国文化,更好地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二)留学生的动机、需求决定了其教学的必要性

我曾于2009年至2010年在巴黎七大孔子学院工作期间对孔子学院学生做过一个关于学生动机的调查:80%以上的留学生学习汉语的目的是旅行、与中国人交流从而了解中国文化。2007年至2008年在武汉大学留学生教育学院零起点新一班和初级一班两个班的留学生中进行了关于学生需求的调查,结果表明:100%的留学生选择不喜欢老师只讲书上的内容,而是喜欢老师除了讲书上的内容外,还多讲一些生活中常用的内容。可见留学生的第一需要不是知识,而是技能——交际技能;他们更多地关注的是中国的今天发生了什么?中国人现在都在做什么?他们希望通过在课堂上的学习,能够与中国人有共同话题,能够明白中国人的交谈;能够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方式查看中国时政新闻和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特别是在海外,大部分学习汉语的留学生并不是汉语言专业,而是以汉语为工具进行历史、地理、法律、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学习、研究,加之他们又没有身在中国,所以他们更加迫切地想了解中国现在正在发生着什么,流行语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有人曾做过一个调查,遇到流行语最多的情境是: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海外学习汉语的外国学生,要了解中国必然会通过这些媒介,如果不掌握一些流行语,真是“一头雾水”。记得在巴黎孔子学院教学时,一个法国学生曾拿着一份在网上打印的中国新闻问我:“给力是什么意思?”来华留学生同样面临这个问题,曾经一名韩国学生问我“宅男”一词,我很纳闷,询问后得知,原来他听中国学生介绍了一个娱乐节目《非诚勿扰》,觉得很有意思,那里面的人常常说自己是“宅男”,他非常费解。可见,对留学生的流行语教学真是非常必要。

(三)大纲、教材的滞后性要求在教学上进行必要的补充

汤志祥〔4〕曾对《汉语水平词汇和汉字等级大纲》〔5〕中的流行语进行了一个数据统计,已经收入的新词语都是80年代的,新词语总量只有11个,它们分别为:大包大揽、倒爷、搞活、空调、立交桥、连续剧、面包车、拼搏、评估、评审、万元户,仅占总数的0.124 7%。这11个新词语都划定为丁级词。这份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权威纲领性文件中只有很少的流行语,结果必然是导致教材编写、课堂教学、HSK考试等方面都“先天不足”。虽然有些汉语教材也注意加入一些流行语的内容,特别是一些阅读教材,但是由于教材的稳定性和滞后性,有些新出现的流行语很难进入教材。

李红印〔6〕谈到,对外汉语教材和大纲中不重视和关注网络新词语,导致教材相对落后。汉语教学大纲中量微,汉语教材中没有,有些汉语老师就不讲,最后的结果是留学生根本没有机会学习流行语〔7〕。性格活泼、交际能力强的外国学生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与中国人的交流获得一些,不过有时可能就一知半解,或者学习到了一些并不是那么全面、那么规范的用法,并没有获得规范性的指导。所以,“我们必须将汉语新词语的教学安排到我们的教学中去,它是当前对外汉语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8〕。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对流行语数量范围的规范

20世纪80年代,本体研究学界开始重视“新词语”“流行语”等的教学与研究,而国际汉语教学界相对滞后。尽管如此,一些教师和学者都已经意识到了对外汉语教学汇总流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于是一些学校专门开设了选修课,还有些学校开设的报刊阅读课也达到了一定的效果。除了开设这样专门的课型教授流行语外,还可以通过常规课型在课堂上穿插流行语的教学;而且也许后者才是更重要或者说更广泛的形式。这就要把握好教授流行语的数量和范围,明确哪些应该教、哪些可以教、哪些不必教、哪些最好不教。我认为有几个原则:稳定性强、使用频率高、使用范围广、常用于日常生活交际的流行语应该教;与教授内容有关、与学生情况有关,即使使用频率不高、使用范围不广的流行语也可以教;稳定性不强、一次性用法的流行语可以不教;消极意义、低俗的流行语最好不教。这是几条大的原则,要把握好这几个原则才能做好流行语教学的规范性。每年“中国语言文字网”都会根据语料库调查统计公布每年的流行词,每年基本上都有几百上千个,这些词都反映了这一年中国的一些变化、发生的一些事情、中国人关注的一些焦点等。该教哪些、不教哪些,就要教师心中有数,把握好上述几个原则。

首先,如果流行语经过一定的时间检验,基本进入到了一般词汇的范畴,那就是应该教的部分。其次,那些稳定性还不强,使用范围也不广的词,比如上文提到的“宅”“给力”,都是近一两年的热词,现在还无法判断它们是否会经过时间的检验进入一般词汇中,基本属于一次性用法的词,但由于外国学生遇到了这样的词,与其有关就可以教授;此外,与教授内容有关的,根据留学生的汉语水平以及对课外文化知识的渴求程度可以教授。比如我在教授口语课时,由于那个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求知欲望强烈、交际能力极强,所以我在教学中常常给他们补充一些流行语,他们对此非常喜欢,兴趣极高。当时所选用的教材是路志英编著的《发展汉语:中级汉语口语(上)》〔9〕。以第十二课《我看婚姻与爱情》为例,由于课文中出现一些对婚姻、爱情的观点,我就给他们补充了“裸婚”“闪婚”“房奴”“车奴”等一些流行语,他们觉得非常有用,因为现在中国人对爱情、婚姻的一些观点跟他们有相似之处,他们可以用这些词表达他们国家人们的看法,所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再次,稳定性不强、一次性用法的流行语可以不教,比如刚才提到每年公布的成百上千的流行语,除了一些被人们常常提起外,其他如“表情帝、淡定哥、高姐、月光退休族、杯具门”等,只是一时出现,可能昙花一现,学生可能根本不会接触到,中国人有的可能也弄不清楚,这样的就可以不教授给学生了。最后,对于那些低俗词语、否定消极意义的流行语最好不要也没必要教授,比如“小三”等。

三、对外汉语教学中强调流行语的使用场合

提高流行语教学的规范性,除了告知留学生流行语的含义、产生的文化背景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告知留学生该流行语的使用场合、使用对象,这也是在留学生词汇教学中常用的方法。遇到一个新词语,不应过多地给留学生讲解它的含义,而是更应该给留学生模拟各种适用的场合,让其在自我感知中记住典型的使用场合,这不仅会让他们记住这个流行语的意义,更重要的是能够让他们领悟正确恰当的使用环境,从而掌握正确的用法,这也就达到理想的流行语教学效果了。在具体操作上,教师可以借鉴语文教学中对中小学生如何恰当使用网络用语的方法,巧妙设计一些练习,练习是将知识转化为技能的重要手段〔10〕。比如上文“美女”一词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训练:

判断:你觉得下列说法合适吗?

①上课前,老师遇到两位学生

老师:你们好!

学生A:老师,你好!

学生B:美女,你好!

②校门口小商店,老板和顾客

老板:美女,要点儿什么?

顾客:我随便看看。

通过这两个例子的判断,让学生知道到底在什么场合可以使用“美女”一词,什么场合不行。上文中那位越南男同学之所以用错,就是不明白它的使用场合。“美女”原意是漂亮的女人,现在常用于对女性的一种称呼,一般是年轻女性,但有时也泛化,与漂亮无关,用于对别人的恭维,为的是拉近距离,口语词。学生们希望说更地道的中国话,不仅体现了对流行语表达的渴求,也恰巧说明了流行语教学的重要性。再如下例:

选词填空:

早前台湾歌手蔡依林宣传新碟时称,(A、销售的数量 B、销量)已突破15万。周杰伦随即(A、强烈谴责 B、炮轰)其唱片公司(A、居于上层的领导人物 B、高层)为了扩大影响而(A、夸大销售数字 B、作假)。日前个性特立独行的周杰伦再度放炮,主动公布自己的唱片实际预购量,并痛批台湾唱片界对销售量(A、虚夸数字 B、灌水)的恶习。

这样的选词填空练习,可以让留学生通过对比明白流行语的涵义及使用场合。通过这样一些使用场合的展示,让学生明白如何正确地使用流行语。这对于规范留学生流行语的使用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一个流行语就折射着一种现象或者一个文化价值观。提高我国软实力,让世界了解中国,流行语无疑是一个窗口。规范流行语教学,推广中国文化,这是我们每位对外汉语教师及语言研究者都应该认真思考并身体力行的。

〔1〕王晶.浅议对外汉语视野下的流行语教学〔J〕.科技资讯,2009(22):229.

〔2〕王芳.对外汉语课堂中网络流行语的渗透〔J〕.语文学刊,2013(5):55-58.

〔3〕朱晓蓓.汉语流行语与对外汉语教学〔J〕.甘肃教育,2013(23):63.

〔4〕汤志祥.汉语新词语和对外汉语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2):10-18.

〔5〕国家汉语水平考试委员会办公室考试中心.汉语水平词汇和汉字等级大纲〔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1-3.

〔6〕李红印.《汉语水平词汇和汉字等级大纲》收“语”分析〔J〕.语言文字应用,2005(4):73-79.

〔7〕李蓓.汉语作为外语教学中的新词新语教学〔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16(3):150-152.

〔8〕亢世勇.新词语大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99.

〔9〕路志英.发展汉语:中级汉语口语:上〔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5.

〔10〕刘少华,张传立,张如梅.对外汉语初级精读课教材练习的设计探讨〔J〕.大理学院学报,2011,10(11):97-100.

猜你喜欢
流行语留学生汉语
学汉语
流行语大盘点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看古人如何玩转流行语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大学流行语考察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巧借 流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