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时代”及其对思政课的影响和启示

2014-03-21 14:51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读图时代读图思政

白 屯

(大连民族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辽宁 大连116605)

“读图时代”的到来正在影响和改变着人类阅读和学习的传统方式。对伴随其成长的“90 后”和“00 后”青少年而言,这种影响和改变尤为显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积极迎接并面对读图时代的影响,以更加适合新一代大学生学习兴趣和习惯、学习方式和规律开展教学。

一、什么是“读图时代”

读图时代最具代表性的表述来自阿莱斯·艾尔雅维茨(Ales Erjavec)。2003 年,这位斯洛维尼亚美学家出版了《图像时代》,并在书中介绍了当代艺术和文化的“图像转向”(pictorial turn),描述了悄然萌生并快速滋长的摄影、电影、电视、广告、设计等视觉文化现象,以及其衍生出的新的审美文化趋势,认为这些现象和趋势形成了对当代人类眼球的强烈吸引和冲击,从而带动或引发了人类进入一个新的时代[1]。

读图时代的出现表现出明显的特征。

第一,科技进步推动“读图时代”的到来,人类已进入接收信息和学习知识的新时代。读图时代的到来表现了当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信息传播方式的多样化和图像化。新媒体及其丰富而强烈刺激感官的各类图像和视频资料、传统纸质媒体中更多出现的彩图,以及现代传输技术、印刷技术等的助推作用极大推动了读图时代的发展。与此同时,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图像的创作和生产形成了自动化、规模化、批量化,在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日益普及的背景下,丰富多彩、趣味横生的各类图像已成为现代人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

读图时代的到来深刻展示出科技与社会“双向的迎合”的特征和力量:科技进步和激增且内容丰富的图片信息迎合并刺激了广大读者的眼球及其求知欲,而越来越多的读者的追捧则不断迎合并激发了相关科技的进步。伴随着“大数据”的出现和文化教育的普及,人类步入了“视觉成为现实主导形式”的“图像社会”。虽然人们对以科技进步推动的“读图时代”的特征、作用、前景等尚有争论,而且片面依赖“读图”来完成学习也并不能让多数教育工作者赞同,但一个普遍的认识是,面对读图时代,传统的大学教学方式必须改变。

第二,读图时代将极大影响和改变人类的学习方式,其直接冲击的对象是“90 后”和“00 后”。20 世纪80 年代,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Alvin Toffler)就曾指出,伴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正在孕育三种文盲,即文字文化文盲、计算机文化文盲和视觉文化文盲。而后两种文盲是工业化社会,尤其是后工业社会不断制造产生的。读图时代不仅借助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扭转了人类文化的传播方式,而更重要的是为人类的学习和阅读带来了新的、不可替代的新方式:学习和阅读要有图片!这在以前科技相对欠发达时期的学习和阅读方式中则绝非必然。按照托夫勒的观点,在当今时代,“有图”,而且“读图”——读懂图、理解图,已经成为学习之必须。

毫无疑问,对读图时代最有好感的是“90 后”和“00 后”。已经成为当今大学生主体的“90后”,从小与电视、网络、卡拉OK 为伍,他们喜欢阅读那些文字不多、图片丰富、生动趣味且寓意深刻的图像读物,进而拒斥表现呆板、严肃晦涩而风趣不足的传统教科书。阿莱斯敏锐捕捉到了这一时代的变化,在其《图像时代》的开端便开诚布公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我从不阅读,只是看看图画而已,目的是要“满足自己的眼睛”。因此,面对读图时代的到来和在各类阅读媒体中步步强化的图像优势,如何引导当今大学生的有效学习和阅读成为高校思政课教材建设以及课堂教学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

第三,读图时代的到来必将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产生深刻影响。读图时代所蕴含的“图像转向”趋势意味着继西方现代哲学、文化、艺术的“语言学转向”之后的又一次整体文化转向,其途径表现为人们学习知识和提高自身能力的方式增添了“借助图像”的中介,而大众媒体广泛采用的“图说……”的方式传递各类信息正逐渐被广为认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传统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方式也必将迎来以“图像世界”为核心的新调整和新变革。

二、“读图时代”对思政课教学的影响

读图时代以其不可阻挡的冲击力全方位影响着当代高等教育,这势必对中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深刻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已经在课程的教学方式、教材和教师自身转变等方面出现。

首先,读图时代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具有直接而鲜明的作用和影响。一方面,作为思政课教学中知识传授的对象,当今大学生读书和学习表现出其高度青睐图片类信息的特征,并由此而深刻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网络和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接受信息的主要渠道。调查表明,重庆市76 %的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为网络,每天上网超过1 小时的占98 %;有72 %的大学生经常使用QQ 聊天,经常使用微博和微信的分别占28 %和26 %[2]。在课堂上,他们往往表现出更加喜欢以各类视觉冲击为基本知识接受方式的教学,喜欢看到并更加情愿接受以直观、形象而生动的各种图片、视频、动画等方式展示给他们的课堂教学内容,从心理上反感传统教学中的大量文字展示、长篇的理论化表白和喋喋不休的抽象灌输。这一现象可以从这些年来中国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较为普遍采用伴以图片、视频等不同工具的PPT 课件作为辅助教学工具得到一定的说明和解释。

另一方面,伴随着读图时代各类信息交换中的参与性、互动性的增加,以及受读图时代所诱发或培育出来的大量“参与式”受众的影响(有资料表明,51 %的大学生经常对感兴趣的话题跟帖发言[2]),当代大学生并不满足于课堂上知识单一方向的“被传授”,他们更加喜爱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参与到其中的某些环节中来,充分表达和展示自己。他们喜欢利用各种方式传递自己学习的感受,一旦有合适的场合他们会以“卖萌”等多种方式向同学表白自己,尽可能把自己的想法向大家展示出来。新一代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向传统思政课相对单一的理论灌输方式和仅仅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挑战。

再者,受新时期接受知识的特殊方式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往往欢迎教师与他们进行多方面的互动交流,他们不仅仅满足于课堂上与教师进行一些“比较正规”“比较严肃”的交流和互动,而且更加欢迎在课后通过飞信、QQ 聊天、电子邮件等方式与思政课教师探讨相对个性化的问题和困惑,交流他们日常生活的图片,公开他们暑期社会考察和社会实践的照片,从而显示出当代大学生渴望被认可,希望多交流的鲜明时代特色,这同样向传统思政课教学提出了新的问题。

第二,读图时代揭示了图像媒介对学生学习和接受知识的积极作用,从而将对思政课教材编写方式产生深刻影响。相对于新形势下大众的阅读方式,传统思政课教材暴露出以下问题。一是传统思政课教材缺乏对教材内容中关于“图文关系”的充分认识和研究,在实践中也没能科学、合理地处理好教材编写中“图与文”的关系。对比起来,西方发达国家高校教材编写者至少自20 世纪80 年代就开始关注图片信息对教学和教材的重要性,强调科学合理地处理和把握好教材编写中图片和文字关系之“度”[3]。他们认为,以“90后”为主要群体的当代大学生,伴随着短信、飞信、微博、微信、客户端……成长,如果阅读资料中失去了丰富的图像信息的辅佐则必然造成学生阅读兴趣的丧失。

二是传统思政课教材在内容表现形式上应合理借鉴西方大学相关教材编写方法。西方大学教材,特别是文科教材在设计与编排方面多具个性化和多样化风格,所编写的教材结构合理,便于使用。一个突出的表现是其教材设计与编排元素丰富而多样,从教材的前言或序言、目录、内容表述,到参考文献与阅读指南、附录等方面都进行了详细而精致的安排,无论是内容编排、文字表达、还是体例布局,都尽可能借助有效的视觉设计加以体现。而中国传统思政课教材编写整体感觉仍比较沉闷,没能及时跟上“读图时代”的基本要求,在教材的外观设计上表现平实,用纸和印制都不太讲究[4]。此外,西方大学教材常常借助于网站及时公布更新的内容(包括相关的图片资料),以弥补教材更新周期过长的不足。

第三,读图时代向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从学习相关知识的经历看,以“60后”和“70 后”为主体的中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群体,与“无师自通”而自动适应了读图时代的“90后”大学生不同,他们受其所经历的传统教学过程和方式的影响,在教学中并没有充分表现出对图像时代的高度敏感,他们的“图片意识”和“图片思维敏感度”也相对较弱,而与此同时,他们对“文字思维”或“文本思维”更有好感,从而导致他们对图片信息的认识和理解、对图像资料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知多显不足。

另一方面,从教学习惯方面看,许多教师往往延续了传统的以单纯讲授为基本方法的教学方式和习惯。尽管为了满足教学需要,他们大多增加了以PPT 课件为教学工具的辅助教学手段,但其中很多教师是将其视同“板书式”或“电子式”的单一媒体,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教学内容应更加迎合“90 后”大学生的口味,特别是对读图时代重要意义的认识。这一现象不仅从大学生对当前中国大学教学方式的意见中可以得到印证(据统计,目前78 %的教师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讲授法,而喜爱此类单纯讲授的学生仅为8.6 %[5]),也可以在近年来思政课教学讨论中关于PPT 课件的使用方式和方法、PPT 课件与传统板书的关系,以及如何有效地处理好课件与教学内容的关系等的讨论中表现出来[6]。

三、面对读图时代,进一步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的讲话中谈到,宣传思想工作要把握好“时、度、效,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要让群众“爱听爱看”。这一论述为新时期思政课改革和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首先,紧密结合读图时代的特征和新时期大学生学习的新方式,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心理学家罗伯特·伍德乌斯(R. S. Woodworth)说,人有眼睛要看,有耳朵要听,缺乏来自见闻的激励,人就会无聊。读图时代丰富的图像信息为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供了条件,成为激活课堂、接近同学重要的工具。将教学所及的图片图像与文字有机结合,不仅是克服长期应试教育所导致的学生普遍厌学的有效方式(有研究称,目前大约70 %的中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厌学心理[7]),更是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生动化思政课的课堂教学其实是迎合和满足了大学生学习的基本需求:对思政课教学内容强调新颖,希望教师能以时代性的语言和方式展示课堂教学内容。希望包括大量生动的图片资料和有声的视频资料,以及图表、名人介绍、重点事实介绍、概念多重分析等伴随着他们的学习。而读图时代所强调的理论简练有效、内容表现形象、直观、生动和以“归纳式”的课堂表述方式——破除了传统教学过程“系统性”和“整体性”固定模式的藩篱,则极大地迎合了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口味,提高了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其次,紧密结合读图时代的新特征,进一步让思政课的教材编写生动化。一是要深入把握“90后”大学生的学习和阅读的特点。“90 后”大学生具有特殊的成长环境,互联网、优渥的家庭、全球化——造就了“90 后”文化背景的多元化,他们可以自由穿梭于东方与西方、主流与非主流、现代与后现代之间,他们更善于利用新技术,也更加具有独特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此,应当加强思政课教材建设的对策研究,密切关注教材内容的表达方式,以图文并貌、生动幽默、色彩丰富的表现手法,以及尽可能列举出贴近学生学习、生活,贴近社会,贴近实际的例子,多样地展示课程内容,从而吸引学生自觉自愿地去阅读思政课教材。

二是强化“以人为本”的情感化教材编写思路,强化“为人”、“为学生”的理念,让学生感受到手中的教材不仅可读,而且可亲、可爱、可想。“情感”(Emotion)或“人文关怀”(humanistic care)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教材,特别是文科教材建设中具有明显的体现,其历史学、经济学、法律、道德、哲学等课程教材往往非常重视课程的感情属性及其向教学的渗透。D. Harper 结合其对各类图片所富含的种种功能的认识和研究提出,图片不仅由于其带来了丰富的信息而表现出巨大的利用价值,而且还以其特殊的表现形式唤起了人的记忆和情感[8]。反观中国传统思政课教材,大多暴露出情感教育厥如的特征,这当然可以从前苏联时期的教材中找到源头。宣传者认为,理论是关键的,从而排斥了宣传教育应当关注从情感上如何触动人、打动人的基本规律[9]。

第三,紧密结合读图时代的特征,积极引导思政课教师主动适应时代对思政课教学的新要求。一是引导思政课教师对教学内容表达方式的多形式、多层次的认识和研究。“多形式”即思政课教学内容表达的多种方式,比如仅用内容的传输媒介就可以分为思政课教材的纸质版形式(如传统的思政课教材)、以PPT 课件为代表的多媒体形式、以网络电子书为传播方式的网络形式等等。而“多层次”则根据不同教学对象的实际需求,从纵向将理论划分为不同的层次,让不同的接受者获得不同的、然而是最符合他们需求的思想理论教育。

二是在深入了解“90 后”大学生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思政课教师“生动化”其教学。一方面要引导教师加强对“90 后”大学生的认识和了解,尤其是深入了解他们特殊的成长环境和家庭经济背景,他们的基本价值观、交往方式、生活方式、日常行为习惯等内容。另一方面要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内容,特别是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并规范教学程式,合理安排教学。他们关注个人成长,对成功的人士、当代青年企业家、社会名流和明星有超出前人的关注度。针对这一特点,加大对其“成长教育”,在学习思政课相关知识的同时,更多地以生动而贴近的方式向其传授学习做人的知识和道理,引导其态度的转变和行动的自觉,从而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1]阿莱斯.艾尔雅维茨.图像时代[M].胡菊兰,张云鹏,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1 -9.

[2]赵为粮. 思政教育如何用好新媒体[N]. 光明日报,2013 -10 -16(11).

[3]PJ BRODY. Research on pictures in instructional texts:The need for a broadened perspective[J]. ECTJ,1981 Springer:93 -100.

[4]周嘉硕,杨玲. 中外大学教材差异研究[J].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7(4):122 -125.

[5]姚晓丹.大学课堂,缘何吸引力不够?[N].光明日报,2013 -11 -13(10).

[6]万玉凤,柯进,粟晓丽. 让思政课真正地“动”起来[N].中国教育报,2012 -11 -12(5).

[7]郭秀英,喻兴波. 中学生厌学原因及对策分析[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2):43 -44.

[8]DOUGLAS HARPER. Talking about pictures:a case for photo elicitation[J].Visual Studies,2002,17(1):13 -27.

[9]兰德尔.彼特沃克. 弯曲的脊梁——纳粹德国与民主德国时期的宣传活动[M].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2:63.

猜你喜欢
读图时代读图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读图时代”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
读图
读图时代城市画报发展策略探析
读图
读图
“读图时代”视觉传播的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