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其对策

2014-03-25 06:36石义林张少华李卫平石庆红张绪鹏
关键词:传统医学医药校园文化

石义林 张少华 李卫平 何 振 石庆红 张绪鹏 官 鹏

(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广东 肇庆 526020)

校园文化是高校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道德文化、人文与科技文化的综合性文化。医药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既是社会发展在高校的折射,同时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对社会文化的发展有一定影响。因此,适应时代和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建设具有积极向上、健康高雅和大医精诚的医药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使师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学习和工作,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良好的医学人文素质,实现医药类高职校造就仁心仁术的人才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医药类高职校园文化的特征

1.内容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医学是兼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属性的综合性科学[1]。医学教育不仅要传授医学知识、理论和技能,还需适当介绍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伦理学和卫生法学等多门学科的理论知识。而医药类高职学制一般为三年,要想在三年内通过课程的设置来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几乎是不可能的,必须借用校园文化来完善和补充教育教学工作的不足,尽可能达到教育目的最大化。

2.时代性

医学由经验的医疗活动发展而来,随着医学技术不断提高和发展,医学模式也在发生着变化[2]。现代医学随着疾病谱、死亡谱的改变和健康新观念的形成,上世纪后半叶,医学模式已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这种转变对医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医学生具备适应新医学模式的知识结构和智力结构。为此,校园文化必须服务和服从于新的医学模式,通过专题讲座、人文景点设置和“早期接触社会、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科研”等第二课堂活动,加强学生预防医学、群体医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的教育。

3.与医院文化的融合性

医药类高职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和社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学校办学与就业市场要实现零距离对接,这就决定了医药类高职校园文化必须与医院文化对接和融合。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职业素养的培养,不能建立空中楼阁,也不能闭门造车,必须与就业岗位相结合,引进医院文化,为学生提供实践实习场所。在引进和融合过程中,学校应做到融合主动性强,融合规划明确,融合深度适度和融合节点清晰,避免出现校园文化与医院文化的割裂化、趋同化、异化和媚俗化[3]。

4.学习的实践性

医学本身是由经验的医疗活动发展而来,要使学生见多识广,具有一定的临床经验和临床思维,就要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实践动手能力。再者,学生学习的实践性,不仅指临床实习,同时还包括基础课实验、动物解剖、大体解剖、临床见习等理论课以外的学习实践。实践过程中,学生需要面对实践对象,如物或人,其中涉及医学伦理、人际沟通、职业道德培养。医学学习的目的是为将来的医学实践服务的,在医学实践学习过程中,打好基础,培养医学人文精神,对造就合格的医学人才非常重要。

二、医药类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缺乏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医学文化

中华传统医学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之所以延绵几千年,经久不衰,是因为中华传统医学是哲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融合的产物,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4]。大医精诚是传统医学行医理念和基本准则;“辨证论治、三因制宜、六经传变、四诊合参、以人为本”等是传统医学诊疗的特点。因此,在医药类高职开展中华传统医学文化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医学兴趣,提高学生人文素质,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更重要的是促使学生理解中华传统医学文化的丰富内涵,建立科学精神、道德精神和文化精神。然而,许多医药类高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重知识和技能,忽视了学生传统医学文化素质的养成。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既没有真正做好对传统医学文化的宣传,也没有根据专业建设、现在医学模式和学生特点给予创新,导致医药类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根基不深,活力不足。

2.学制短,任务重,校园文化难以系统开展

由于医学科学的综合性、医药专业强的实践性、医学生今后从事救死扶伤工作社会意义的重要性和行业准入制度的严格性,加之医药类高职学制仅只有三年(其中一年到临床实习)的实际情况,造成医药类专科专业学生比其他高职类学校学生的学业负担重的现实。他们学习的内容纷繁庞杂,需要理解记忆掌握的知识多,实践操作课比重大,三年的总学时比其他高职校的多。如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必修课程达41门,总教学时数近3100学时,学生必须在短短的学习期间通过自己刻苦努力,毕业后才能与五年制的本科生一同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达到行业准入要求。因此,师生都全身心投入到医药知识、技能的教育和学习之中,学生花大量的时间在教室、实训室和实习医院,往往无暇顾及医学人文知识的学习和培养,师生对校园文化建设显得力不从心,即使参加校园文化活动,有时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3.校园文化建设机构不健全,缺乏整体规划

目前,大多数高职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既没有成立组织机构,也没有指定专门负责人,而是依据学校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各自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开展相应的工作。如,校园的物质文化主要由后勤处和基建办负责;校园的行为文化由教务处、学生处、团委等部门负责;校园的精神文化由党办、校办、团委、教务处等部门负责;校园的制度文化由学校的各部门负责,校园文化建设真可谓是“九龙治水”。因为组织机构不健全,缺乏科学系统的整体规划,很难使校园文化建设紧紧围绕学校的发展战略和实际情况开展,容易造成各自为政,资源浪费,常常出现活动内容和时间安排上的重复或空白,不易形成校园文化特质。

4.医院文化未有机融入校园文化之中

医药类高职是以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培养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在办学过程中,学校必须主动适应和服务区域、医药行业和社会发展方式转变和行业结构调整的要求,依托区域医院构建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和合作发展的办学体制与机制。医药类高职的办学定位、办学机制和培养目标决定了在人才培养只能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之路。而有机融入医院文化是学校和医院深度合作的基础。尽管学校都采取各种措施积极主动地将医院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之中,但还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缺乏对医院文化共性和个性、整体和局部的研究,对医院文化理解不深入不全面;二是缺乏顶层设计,引进方向不明,只是需要什么引进什么,没有再塑造和凝练过程;三是缺乏引进机制策略,往往是被动地接受,而不是主动地选择;四是创新和与时俱进精神不够,不能随着社会经济和卫生行业的发展而变化,存在一劳永逸的思想;五是融合节点不全面,侧重于师资培养、专业建设、课程开发等节点,而在理念、管理和服务等方面较少。

5.缺乏区域文化和区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区域文化是指由于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不同,经过长期的历史过程,导致文化背景产生差异,从而形成了明显与地理位置有关的文化特征;区域文化具有很强的区域性、传统性和独特性。每一所高校所在的地方一定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而这种文化和资源又对区域内各行各业及生活带来深刻的影响。作为医药类高职,人才培养不可避免的受到区域文化和资源的影响,它孕育和滋养医药高职办学特色。然而,不少学校不重视区域文化的挖掘和区域资源的利用,只重视借鉴国内外其他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经验,这样就使得校园文化建设没有地方色彩,不能彰显校园文化个性,难以形成有别于其他学校的特色文化。

三、推动医药类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措施

1.弘扬中华传统医学,彰显医药类高职特色校园文化

上个世纪末,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聚会巴黎,发表了著名的《巴黎宣言》:人类要想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寻找孔子的思想和智慧。可见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教育思想对世界的深刻影响。而中华传统医学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与其有着天然的一致性。医药类高职教育是学生成长和今后从事医疗工作的关键时期,用中华传统医学文化构建校园文化可以弘扬我国传统医学精髓,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树立大医精诚风范,丰富学校人文教育,有助于今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长期以来,我校始终将传统医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训室和教室的走廊介绍我国古代医学家,如华佗、扁鹊、孙思邈、李时珍等,制作名言格句于校园醒目位置;建有天然药物陈列室、人体解剖标本陈列室、浸渍标本陈列室、中药房等;成立了武术协会、推拿协会、针灸协会和中草药协会等学生社团;定期举办与医学有关的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和技能大赛等。

2.深化教学改革,整合课程体系,开发隐性课程

医药类高职除学制与医药本科院校不同外,人才培养类型、目标和规格也是不同的。医药类高职应走出作为本科压缩饼干的窘境,准确定位,办出特色。几年来,我校不断探索教育教学改革,根据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构建训练项目的实践课程;整合专业基础课,减少专业基础课课程门数和课时,将相关知识融入专业课的教学之中,理论知识做到适度、够用,强化专业核心技能和人文知识的学习。同时,根据医药类高职的特点,积极开发隐性课程,如改造老校区环境、加强校园绿化、保持校园洁净、悬挂医学生誓词、布置名医和科学家画像、命名校园道路、设立反映学校办学历史的石碑等;在教学楼、实训楼、图书馆、学生宿舍、食堂等场所张贴校训、医德信条和文明礼貌用语等;在宣传窗展示学校风光和学生风采,介绍专业和医疗工作的新进展新技术,宣传学校名医名师等。打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举办一年一次的专业技能大赛、医学知识大赛和医学礼仪课的汇报表演,组织国际护士节的授帽仪式和歌颂护士的文艺演出等。充分发挥隐性课程对学生的潜移默化作用,强化学生自我教育意识,增强学生责任感和使命感。

3.加强领导,建立机制,统筹规划,整体推进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标记和灵魂,也是学校赖以延续发展的根基和血脉。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和系统的工程,必须统筹规划、系统设计、整体推进、分步实施、全员参与。我校制定了《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组织机构、建设目标、建设原则和主要措施等,将校园文化建设情况纳入各部门和相关人员年度考核内容之一。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始终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要求全体教师既是学生的服务者,同时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作用。通过建设一支稳定的承载校园文化的教师队伍,校园文化得以传承、凝练和发展,才能不断锻造学生。

4.将医院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之中,培养学生职业素质

医药类高职校园文化是一种使命文化,它的目的和动力是一种使命感,目标是培育人、塑造人;医院文化是一种责任文化,它的目的和动力是一种责任感,侧重于实践性,更重视服务质量和结果[5]。两种文化存在一定差异性。作为医药类高职一定要将医院文化有机融入校园文化之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职业素质,使学生毕业后很快适应岗位要求。我校从学生跨进校门开始就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开学典礼上举行医学生宣誓,树立献身医学的崇高理想;专业教育周,组织学生参观附属医院,培养学生兴趣,初步建立职业意识;寒暑假要求学生到家乡医院开展准见习工作,使其熟悉所学专业今后从事工作岗位的工作流程和规范;建设仿真实训室,实现专业教学与医院岗位“零距离”对接;将医院有关科室的工作要求张贴在相关专业教室和实训室内,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职业规范;聘请医院专家及行业人员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编写校本教材、承担实践课教学,邀请他们担任专业技能大赛评委和技能考核教师,及时将医疗卫生行业的新进展、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要求融入人才培养和教学过程之中;积极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志愿者等活动,让学生早接触临床,早接触社会,使他们更深切地体会职业精神;学校和医院互相配合,做好学生一年实习期的人文素质和医德医风教育,使其熟悉医院环境、经营与管理模式等。所以,将医院文化有机融入到校园文化中,是提升医药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必由之路。

5.发掘区域文化和区域自然资源,丰富校园文化内涵

我校地处广东省肇庆市。肇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岭南文化、广府文化的发源地和兴盛地之一,文化底蕴深厚,岭南气息浓郁。珠江主干流西江穿境而过,北回归线横贯其中。悠久的历史,丰富的自然资源,造就了肇庆是一座人杰地灵的城市。古往今来,肇庆孕育了许多名人志士。我校充分利用区域文化和自然资源,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建立了五个基地,即:职业道德与廉政教育基地(市包公祠)、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和广宁县上林三十二烈士纪念馆)、医德医风与法制教育基地(市中级人民法院、市第一人民医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市博物馆、七星岩、鼎湖山)和中药材实训基地。定期组织行业专家、优秀医务工作者、南丁格尔奖获得者、名老中医、优秀毕业生等到学校作关于职业素质、职业道德等主题的报告会,融校园文化建设、专业教育、德育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于一体。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永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需要全体师生员工坚持不懈地培育。校园文化建设要做到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内容与目标相结合、专业与职业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充满活力和富有特色的医药类高职校园文化。

[1] 郑木明,等.医学人文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4—16.

[2] 祝娇娇,等.结合医学教育特点,培养医学生人文精神[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52—155.

[3] 李良,等.对高职院校校企文化融合的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2(29):36-37.

[4] 陈川.用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构建校园文化精神.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7(4):142 -144.

[5] 王英姿.卫生高职校园文化与医院文化对接路径的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11):859-860.

猜你喜欢
传统医学医药校园文化
成功也会上瘾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MINORITY REPORT
中等收入国家传统医药使用情况调查
传统医药类非遗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医药下一个十年 创新为王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