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教学在高校排球教学中的实验研究①

2014-03-26 12:19孙启凯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9期
关键词:研究性排球动作

孙启凯

(浙江农林大学体育军训部 杭州临安 311300)

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对于人才的培养有了更高的要求,更加迫切需要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满足不了社会发展的要求。作为高校公共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育应当顺应时代,推进高等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人才培养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质量的高低,而正确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教学质量提高的重中之重。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学生只能听和练,教师主要采用讲授式教学,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无从发挥。简单技术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在复杂技术的教学中效果就差强人意了。通过实验证明研究性教学正好弥补了这一缺憾。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图1 公共体育排球教学中实施研究性教学程序图

表1 两组学生正面双手传球在实验后测试成绩比较表

表2 两组学生打垫技术在实验后测试成绩比较表

表3 两组学生学习排球兴趣在实验后的比较表

表4 两组学生组织能力、研究能力在实验后的比较表

浙江农林大学2012级公共体育课排球选项班学生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中国期刊网等国内外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以及书籍了解当前研究状态。

1.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研究的需要设计调查问卷并做信度检验,发放问卷时向调查者说明要求并当场填写,并进行问卷效度的检验。

1.2.3 实验法

在浙江农林大学2012级排球选项班学生中,并随机分组确定一个实验班一个对照班,并对两个班进行32学时排球技术课的教学实验。根据研究性教学的特点以及学生的技术水平,确定本次实验的内容为:正面双手传球和打垫。

1.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3.0和Excel软件进行统计,对所得数据进行数理统计与分析。

2 研究性教学实验实施

对照班实施的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教师主导着课堂往往讲得多、做得多,学生对于老师有强烈的依赖性,习惯了顺手拿来,不会主动的动手、动脑解决问题,课下更不会有预习和复习,其结果就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减弱。实验班所采取的研究性教学,目的让学生主导课堂,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在课下查资料、研究课题,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发挥学生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并通过组织小组讲授的过程,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的组织和实践能力。我们发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没有削弱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反而通过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教师对课堂的控制得到了加强。这也符合教师课堂上的主导程度与学生学习主体性体现是动态平衡的关系——课堂平衡原理。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将公共体育排球教学中实施研究性教学的程序分为引导兴趣阶段、体验探索阶段、思考创新阶段(图1)。

引导兴趣阶段:教师作为研究性教学的指导者和辅助者,在教学开始时,要向学生讲解研究性教学的概念、目的以及实验的意义;要根据排球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的兴趣,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根据问题让学生了解课堂教学的过程,引导学生采用哪些方法、注意要点等解决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避免消极因素,鼓励学生积极配合。

体验探索阶段:在进行复杂技术的学习之前,教师要明确告诉学生排球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体验。学生在得到情境课题后在课下要做充分的准备、研究、查资料形成自己的理解动作,上课时让学生做然后教师纠正讲解示范。教师安排学生课前的准备活动,并要求准备活动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关联,在动作学习过程中,集中讲解时先让负责讲授小组任意一名同学进行研究成果的展示,即让学生对自己认为的示范动作进行讲解示范,让学生勇敢的学会自我探索,其他学生即兴补充讨论、交流、质疑,然后教师进行正确的示范讲解,学生对比分析,加深动作印象,最后教师进行评价总结。讲解示范模仿练习纠正错误动作学生练习。在学生技术学习中遇到困难,学习积极性下降时,教师要给学生讲解技术学习的一般规律,鼓励学生克服困难,让技术掌握较好的学生进行传授学习方法、练习方法等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再当场让同伴之间进行示范练习,互相讲出对方的优缺点,集体分析原因,自评互评相结合。

表5 两组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在实验后的比较表

思考创新阶段:学生课后要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针对课堂上自己的不足,课下尽量针对问题和不足查阅资料研究或者观看视频,分析研究之后再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小组成员之间要相互交流、探讨,在不断地学习和探索中,逐渐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3 结果与分析

3.1 实验后成绩测试结果

选择正面双手传球及打垫技术这两项复杂技术作为测试项目,并在研究性教学过程末对学生进行随堂测试。

从表1、2中可以看出,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后在正面双手传球平均成绩分别为83.46分和75.63分,经过统计学T检验,P小于0.05,此项成绩具有显著性差异。在打垫技术考核中,实验班与对照班平均成绩分别为为86.28分和78.63分,经过T检验,P同样小于0.05,此项成绩也存在显著性差异。

3.2 实验结果分析

3.2.1 研究性教学对学生学习排球兴趣的影响

通过对学生兴趣分调查问卷结果来评价研究性教学对学生学习排球兴趣的影响,其调查结果分析如表3。

表3 显示,经过统计学T检验,实验后两组在排球兴趣上P<0.01,结果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这是因为实验班在采用研究性教学后,打破了讲授—接受的固有模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学习目标确定后,通过小组间讨论,研究解决方案,问题具体实施细节,这些环节都需要学生自己去参与,然后通过教师的点评和引导,有效的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效率。而传统的公体课排球教学,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课堂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无从发挥,教师占主导地位,单调的排球练习也让学生觉得乏味,通常练一会就有同学坐下来休息,产生厌学心理。

3.2.2 研究性教学对学生组织能力、研究能力的影响

通过学生课堂带准备活动、游戏及新内容讲授来评价学生的组织能力,通过小组学生间、师生间以及教师对教学过程中的学生研究行为的表现来评价学生的研究能力,通过统计学处理后分析结果见表4。

实验后经过统计学T检验,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组织、研究能力上P<0.05,均具有显著差异。组织能力是学生踏入工作岗位所需要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这方面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更快的得到职位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研究能力的提高主要体现在,在问题调整并确定研究方向后,每个小组根据教师所介绍的研究方法,通过图书馆、互联网查找并分析资料、讨论并利用计算机最终形成解决方案。上课时各小组选出一名成员展示研究成果,其他小组对成果进行讨论争取创新,在教师总结后又能得出新的结论。整个研究过程使得学生在加强了动手能力外,还在学习、运用知识能力上得到了培养,学生总体的研究能力也相应的得到了提高。

3.2.3 研究性教学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影响

学生相互观察动作并与之前观看过排球连贯技术的动作做比较,找出同伴动作的问题,提出自己认为产生错误动作的原因及纠正方法,教师根据学生分析给与评价,通过这种方法来体现实验对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影响。分析结果如表5。

经过统计学T检验,两组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在实验后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研究性教学中,在学生自己讲授动作的基础上,教师要教授学生如何观察并分析动作,然后提出改正动作的方法。在让学生分组练习前,再观看高水平运动员的动作录像加深印象,开始练习时要把对小组间成员的动作分析纠错作为一项任务完成,从而提高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反观传统教学模式教学中,学生只会一味模仿教师动作,虽然练习的多,但主动思考问题的少,不会思考钻研动作,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没有帮助。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在复杂技术掌握上,研究型教学更有利于运动技能的提高,体现在实验班在双手正面传球和打垫两项技术考核测试成绩上都高于对照班。经过研究性教学,实验班相对于对照班其学生对排球学习的兴趣有明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完善,学生组织、研究能力得到了提高。经过研究性教学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2 建议

以完善教学改革为目的,处理好研究性教学和传统式教学的关系,应当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综合各种教学模式,科学的吸收和借鉴。研究性教学对教师的研究能力,总结、归纳问题的能力的要求提高了,这就要求教师要有针对性的参加教师培训,学校多提供学习机会,提高自身各方面能力,思路拓宽,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对学生研究能力培养的要求。

[1]赖天德.学校体育改革热点探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2]王升.论研究性学习[J].课程·教材·教法,2002(5).

[3]许卓明.对“研究性教学”模式的认识与实践[J].河海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2:69-72.

[4]吉健礼.探究式教学模式在中学足球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教育·探索,2008,11:62-63.

[5]吴树国.浅论高校基础课中开展研究性教学的策略和方法[J].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13,2:65-66.

[6]鄢锋.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2006,6:107-110.

[7]李科峰,李仑.研究性教学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研究[J].学理论,2012(14):203-204.

猜你喜欢
研究性排球动作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案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技术教学实验对比研究
浅谈研究性学习在数列学习中的应用探究
动作描写要具体
关于“微型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初探
利用体育活动,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研究性学习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