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运动中目标定向与身体自尊相关研究①

2014-03-26 12:19唐振宇杨薇王海燕自明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9期
关键词:定向体育锻炼身体

唐振宇 杨薇 王海燕 自明

(1.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军事体育部 黑龙江大庆 163319; 2.大连理工大学体育教学部 辽宁大连 116024)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健康定义为“健康是指个体在生理、心理和社会各方面的健全状态[1]”。现有研究结果表明,体育锻炼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体育锻炼中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够促使学生采取有益的生活方式与锻炼机制。锻炼心理学认为,学生的体育活动与其内在的体育心理存在必然联系。运动中目标定向与大学生的体育活动内部动机、努力、学习策略、体育活动参与坚持性、运动目的均有较高的相互影响[2]。身体自尊作为个体对自己身体意向的情感性评定或对自己躯体或外表的自我评价[3],必将影响大学生依据自我判断,所做出的运动中的目标定向选择及运动项目、强度等体育行为的选择。因此,本文选取了与学生体育行为极为密切相关的运动中目标定向与身体自尊两项心理学指标进行了测量,目的在于考察普通高校大学生这两项指标的分布趋势特征及指标间的相关趋势特征,以期为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提供相应的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大学生运动中目标定向与身体自尊倾向特征,以及大学生这两项运动心理学指标间的相关趋势特征。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1.2.1.1 测量工具

本次研究所使用的《身体自我知觉量表(PSPP)》是经过徐霞等研究人员修订的适合我国大学生群体的版本,包括主量表:身体自我价值感和四个分量表:运动能力、身体状况、身体吸引力和身体素质;以及由陈坚等人修订的《运动中任务定向和自我定向问卷》,包括任务定向与自我定向两个测试维度。

1.2.1.2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被试样本为黑龙江省部分普通高校大学生男320人、女380人,研究对象限定为黑龙江省本省生源学生。问卷发放与回收在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前统一集合完成,问卷填写方式及注意事项由同一教师进行讲解,填写完毕经检查合格后现场回收。

1.2.1.3 问卷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随机抽取1个大二自然教学班级共50人(男31人、女19人),在间隔30天条件下进行重测信度检验。PSPP重测信度系数r为0.85(P<0.01);运动中目标定向量表重测信度系数r为0.79(P<0.05),重测信度系数较高,符合研究要求。

计算回收数据的克隆巴赫系数,完成对测试结果的内部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研究测试所得数据具备较为理想的内部一致性:男生组身体自尊主量表及各分量表的克隆巴赫系数介于0.64~0.70之间;女生组身体自尊主量表及各分量表的克隆巴赫系数介于0.66~0.69之间;男生组运动中目标定向各分量表克隆巴赫系数均为0.77;女生组运动中目标定向各分量表克隆巴赫系数为0.73与0.77。

1.2.2 数理统计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Excel办公统计软件对完成采集的研究数据数据的数理统计与处理。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大学生身体自尊情况调查

对学生身体自尊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见表1):男生组在主量表和各分量表的得分均高于女生组,数理统计检验表明,男、女生组在身体自我价值感、运动能力、身体状况、身体吸引力等量表的得分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这就表明男生与女生在锻炼的选择和坚持机制上存在差别,并且男生对自己身体意向的情感性评价或对自己躯体或外表的自我评价明显高于女生。这一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验证了不同年龄、性别群体身体自尊具有一定差异的现有研究成果。

表1 大学生身体自尊情况调查表

表2 大学生运动中目标定向情况调查表

表3 大学生PSPP得分与运动中目标定向相关分析统计表

2.2 大学生运动中目标定向情况调查

现有研究结果认为,自我定向占优势的个体,通常将能力定义为超越他人,其成就感来源于个体取得了更优异的表现,个体更在意社会评价;任务定向占优势的个体,其成就感建立在自身的提高与完善上,其成就感取向以自身为参照。对学生运动中目标定向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见表2),男生组的任务定向与自我定向得分均高于女生组,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差异均达到非常显著水平。

根据“运动参与中的任务取向氛围,有助于锻炼内部动机的提高(Lung,2007年)”的研究结果,可以认为男生组在体育运动中更倾向于任务取向氛围,那么也就是说男生组应该具有更高的锻炼内部动机。但是现有研究也提到女生组反而在体质健康测试成绩上高于男生组[4],除去因为体育选项课项目特点因素外,还可以做一种假设:那就是男生组的较高的锻炼内部动机并没有最终演变为体育锻炼行为。由于自我定向以社会为参照,因此我们可以认为男生组比女生组更在意社会评价。现有研究结果同时也认为较高的自我定向更有可能给个体带来“压力与烦恼”,进而影响个体的“积极幸福感”,继而不利于个体的体育活动参与。由于男生在体育活动中更倾向于选择对抗性项目,因此可能造成其较高的自我定向带来的“压力与烦恼”最终抵消甚至降低了其任务定向带来的较高锻炼内部动机,进而影响其体育锻炼行为。可以考虑通过教学设计控制学生的体育活动氛围,降低男生的自我定向水平或者考虑如何使男生适应较高自我定向带来的压力,并使之转化为参与体育锻炼的动力。

2.3 大学生身体自尊与运动中目标定向的相关研究

为清楚地显示大学生身体自尊与运动中目标定向间的关系,本文对大学生身体自尊和运动中目标定向数据进行了皮尔逊相关检验(见表3)。

表3 显示,男、女生组身体自尊与运动中目标定向均呈现了正相关态势,男生组任务定向与运动能力、身体状况间均达到非常显著水平,自我定向与身体吸引力间达到显著水平。女生组任务定向与身体吸引力间达到显著水平,与其他各项均达到非常显著水平;自我定向与身体自我价值感、运动能力、身体状况间达到显著水平。这种现象表明,男、女生组身体自尊与运动中目标定向间具有相互的促进作用。但是现有研究成果已经指出,女生组在主、客观身体评价上是存在偏差的,因此,女生组身体自尊与运动中目标定向间具有的相互促进作用对提高其体质与健康水平并不有利,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男生组在主量表和各分量表的得分均高于女生组,表明男、女生之间在锻炼的选择和坚持机制上存在差别,并且男生对自己身体意向的情感性评价或对自己躯体或外表的自我评价高于女生;男生组的运动中目标定向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女生组。

(2)男、女生组身体自尊与运动中目标定向均呈现了正相关态势,表明大学生群体身体自尊与运动中目标定向两项指标间存在相互的促进机制。但依据现有研究结果,女生身体自尊与运动中目标定向间所具有的相互促进机制对提高其体质与健康水平将会起到消极影响。

3.2 建议

(1)通过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锻炼指导,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身体自我认知能力。大学生对身体自我的正确认知将会对其体育锻炼动机诱发及体育锻炼行为的坚持产生重要影响。在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锻炼指导过程中,应有目的地对学生灌输正确的“身体美”审美观念,同时通过竞技对抗等手段激发学生体育锻炼心理需要,鼓励学生发展自我的运动能力与身体素质,追求自我身体价值感的实现。

(2)通过体育选项课课堂教学氛围调整,培养学生适宜的运动中的目标定向模式。不同的运动中目标定向组合模式对学生的体育活动中的目标选择、动机诱发、体育活动行为的坚持均具有重要影响。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提高课堂的任务定向氛围,引导学生形成较高的任务定向目标,注意控制自我定氛围,自我定向氛围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获得“积极的幸福感”,继而影响学生的体育学习行为。

[1]王东胜.现代健康新概念[J].江苏卫生保健,2002,3(6):112-113.

[2]马启伟,张力为.体育运动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3]刘皓明,张积家.自尊结构研究的发展趋势[J].心理科学进展,2004,12(4):567-572.

[4]唐振宇,张宇峰,李霞,等.普通高校学生主、客观身体评价关系研究[J].运动,2012,12(56):56-58.

[5]李志辉,罗平.SPSS for Windows统计分析教程(第2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定向体育锻炼身体
定向运动的迁移价值研究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中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大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我de身体
优秀定向运动员中距离定向比赛成绩比较研究
我们的身体
身体力“形”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