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进化论专号》与生物进化论在中国的传播*

2014-03-26 05:38■李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4年4期
关键词:专号进化论孢子

■李 楠 姚 远

1)陕西广播电视大学,陕西省远程教育研究中心,陕西西安长安区郭杜北街41号 710119,E-mail:linan0702@163.com;

2)西北大学数学与科学史研究中心/西北大学编辑出版与传播科学研究所,陕西西安太白北路229号 710069,E-mail:xdxbyy@nwu.edu.cn

1859年11月,《物种起源》一书在英国出版,引发了广泛的社会思潮,由此创立的生物进化论为生物学科及人类文明的发展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成为人类发展史上的里程碑。19世纪下半叶,生物进化论开始通过各种媒介传入中国,迅速在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反响,它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和思想变革不仅涉及了生物学界,更深刻影响了社会学等非自然科学领域。

1915年创刊的《科学》月刊作为我国创办最早的大型综合性学术期刊,对我国生命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对生物进化论在中国的传播更是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其在1927年出版的《进化论专号》更是将生物进化论在中国的传播推向了高潮。本文旨在通过原始文献内容分析法,从期刊史和科学传播史的角度研究《科学·进化论专号》传播生物进化论的科学意义,以期进一步勾勒生物进化论在中国传播的历史脉络,揭示其深刻的社会影响。

1 《科学·进化论专号》出版背景

综合性自然科学月刊《科学》(Science)(图1),1915年1月创刊于上海,中国科学社编辑出版发行。任鸿隽(1886—1961)、杨铨等为主要负责人,出版至1959年,共出版41卷。今存于上海、南京等图书馆[1]。

图1 1915年创刊的《科学》封面

《科学》期刊旨在“以阐发科学精义及其效用为主”[2],认为“一为学之道,求真致用两方面同时并重。 本杂志专述科学,归以效实”[3],其中,效实即指“科学之效用”。《科学》自创刊起,就积极刊发生物学文章,组织多名生物学领域的专家翻译、引进国外生物进化方面的论文著作。生物进化论经由《科学》杂志进行了最为系统、全面的传播,对此,笔者前期已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在此不做过多赘述[4]。

1927年《科学》杂志在12卷5期出版《进化论专号》(图2),将生物进化论在华传播推向高潮,论文作者极高的学术素养保证传播内容准确真实性,避免了传播内容发生偏差而影响传播效果。这些论著真实的将物种进化的历程清晰的展现在世人面前,直接促成了现代生物学科的生成,推动了生物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促使了生理学、解剖学等分支学科的长足发展,诞生了一大批生物进化论研究的先驱者,这也是生物进化论在华传播的重要和更深远的意义所在。

图2 1927年12卷5期出版的《进化论专号》

2 汇集生物学家的精英作者群体

胡先骕(1894—1968),祖籍江西南昌,我国著名的植物学家和教育家。中国植物分类学的奠基人[5]。胡先骕与秉志联合创办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静生生物调查所,还创办了庐山森林植物园、云南农林植物研究所,筹建中国植物学会。在我国大规模开展野外采集和调查本国植物资源的工作。在教育上,胡先骕倡导“科学救国、学以致用;独立创建、不仰外人”的教育思想,并与钱崇澍、邹秉文合编我国第一部《高等植物学》。首次提出并创立“被子植物分类的一个多元系统”和被子植物亲缘关系系统图,被誉为中国植物分类学之父。

唐耀,1905年1月6日生于江苏省江都县(今扬州市),著名木材学家,中国木材学的开拓者之一。专著《中国木材学》为中国木材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他不断深入扩展中国木材研究领域,对中国的木材鉴定、构造、材性和用途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唐燿在静生生物调查所的4年间,发表了《华北阔叶树材的鉴定)(44种》、《华南阔叶树材之鉴定》(94种)《中国裸子植物各属木材之研究》等7篇科学论文,刊于《静生生物调查所汇刊》[6]。其中《中国经济木材的鉴定》一文的摘要发表于美国《热带木材》杂志。这篇论文直至1980年仍列入英国邱植物园N.格雷戈里(Gregory)编著的《世界木材鉴定名录》(Wood Identification)。胡先骕对此评价很高,在《中国木材学》序中写道:“唐君从1931年从事中国木材事业及木材系统解剖研究,在四年多的工作中,著论文7篇”。1933年,唐燿被选为国际木材解剖学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Wood Anatomists)的会员。

耿以礼(1897—1975),江苏江宁人,1926年毕业于东南大学生物系,1933年获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毕生从事植物分类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早年耿教授就接受了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1926—1927年曾翻译发表了美国柯尔特博士(Dr.J.M.Coultel)著作《植物两性之天演》(《科学》1927年12卷5期),以及《内蒙旅行》,编写了内蒙古牧草考察文稿,其中还附有多幅照片,现今仍有一定参考价值,主编著作:《中国种子植物分类检索表》一书(与其子耿伯介合编),从1948—1988年间的40年中已出版4次,其中第3版在1964年就印刷过5次,先后共发行一万多册,在国内外影响较大。先后在我国发现禾本科的川方竹、短穗竹、隐子草、三蕊草、异颖草、冠毛草等六新属和一百二十四个禾草新种。著有《中国种子植物分科检索表》《中国种子植物分类学讲义》《中国主要植物图说——禾本科》等[7]。

秉志,字农山,原姓翟佳氏,曾用名翟秉志,翟际潜,满族,清光绪十五年(1889)生于河南开封。光绪二十七年(1901)入河南高等学堂,后入京师大学堂。1909年毕业赴美康奈尔大学生物系留学,1913年获理学学士学位,1918年以昆虫解剖学论文获博士学位,后继续在Wister研究所继续从事神经解剖学研究。1920年归国,相继任东南大学、厦门大学、中央大学、复旦大学生物学教授,创建国内第一个生物学系——东南大学生物学系。1921年至1937年,创建静生生物调查所,担任主任、教授,主要从事动物学研究,是中国近代生物学的主要奠基者。1948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1965年病逝于北京。他是创建中国科学社的核心人物之一,1914年在“缘起”签名的9位发起人之一。在《科学》上发表有《生物学概论》《达尔文动植畜养论》《军事上医学之功用》《昆虫》《细胞原理之由来》《说树》《虐蚊》等。仅在《科学》1至3卷,他就发表过188页文章。

3 《科学·进化论专号》传播的生物进化论

通过原始文献查阅知1927年5月20日第12卷第5期出版的《科学·进化论专号》是对生物进化论的一个整体传播,也是一个传播进程中的高潮。《进化论专号》共刊载8篇文章,约10万余字。详见表1。

开篇登有拉马克巨幅肖像(图3)。“拉马克(Jean Jamarck),法之生物学家也,1744年生,1829年卒。著无脊椎动物一书,此实为进化学之先基,动物哲理之底稿也。动物哲理者成于1809年,其大意谓‘生物非来自天神之创造,乃自简单生物藉遗传演习二性更化而来;即人亦如是,人之嫡祖必类于猴者之一物’,拉氏说出,即招生物学家居惠爱之反对,至达尔文氏继兴,进化之说大定,遂有推拉氏为进化学说之鼻祖者”。文中肯定了拉马克的历史功绩及在生物进化论形成中的重要贡献。

图3 拉马克肖像

表1 《科学·进化论专号》传播的生物进化论

《化生说与生命之起源》是著名植物学家胡先骕发表于《科学·进化论专号》中的原创性专著论文。文中对“化生说”与“自然发生说”这两类学说进行了深入剖析,这两种说法均是为了探索生命之起源。“所谓化生说与自然发生说义虽略异而旨则同归,尽皆承认世间生物可于无中生有,或各种生物可以蜕变也”文中仔细剖析了化生说深入人心的三大原因即,第一,“在生物学未发达之先,世人不知生物与无生物有根本不同”;第二,“以哲学之求,见生命之现象有始有终,遂推论其必出于无始无终之无生物,盖即自然发生说之由来”;第三,“昔人习于轻信疏于观察,见生物界现象之奇异,不悉其理,而强为解说,遂多荒诞不经之言”[8]。以上为化生说深入人心之三大原因。

胡先骕先生以其渊博的植物学知识,细分析之原因又可分为以下几类,①“以哲学上理想,而得化生说之推论者”;②“齐东野人之传说或文人墨客之狡猾而取得世人之轻信者”;③“观察不确,实验不清,据而武断而得离奇之结论”。接下来胡先生详细梳理了生命之起源的另一个说法“自然发生说”,一种说法是地球上之生物起源于其他星球,借以某种方法传入地球。这一学说虽然在当时引起了很多大科学家的重视但忽略了一个问题即不能解释生命之如何起源,针对这一缺陷进行攻击的科学家们持有另一主张即生命起源于无机物。这一学派的科学家们在经过大量实验室工作后得出结论:“可见有机氮素化合物至少在某种状况之下,可直接由无机物由光合作用造成,不必经过生物体中之生理变化,则生命自无机物自然发生之说并非不可信也”[8]。结论得“生命起源终出于一种方式之自然发生”,“生命之自然发生为地球上必经过的一段天演历史,此现象今日仍在进行中”。胡先生的这篇重要著作向读者揭示了生命起源的真实面孔。

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的一个最重要因素就是掌握了大量动植物解剖标本,正是对这些不同物种的解剖、对比、分析才使得这位科学巨匠得出物种可变的结论。东南大学(中央大学前身)理学院植物系的唐燿翻译美国芝加哥大学动物学教授Dr.H.H.Newmen的著作《比较解剖学上之天演观》也发表于这期专号中。《进化论专号》组织翻译此文,这篇文章对于国人正确理解生物进化论是十分必要的。唐燿在文中谈及“比较解剖学建筑于差等(homology)和类似(analogy)二原则上,差等示遗传性,类似示变异性”[9]。“动物界中,其构造可区分不同物种之主要构造模式,每种模式为动物界中一大支之特征,但在此共同模式上,具有无数构造上之差异,如解剖学家之能辨别动物种类,一类动物在多数小变异中仍有基本同一之构造者,盖源于远祖之公共遗传”。“脊椎动物之前肢,若人,若鲸,若马,若鸟,其构造大体皆同,而功能则极端差异”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的上肢演变成听从大脑指挥的灵便工具,并未经特化以适应特殊功能。鸟类的翅膀专为飞行所用,与人类的绝不相同。上述所举之例,用生物进化论的观点解释,即为“前肢之各种式样,虽其式样功用异,大小形状异,但具同一之基本构造,为远祖所遗传,后因适应之所需,而改易其所赋,如是遞演,盖由于变异之遗传所致,即所谓天演也”。

《进化论专号》还发表了Dr.J.M.Coulter原著Evolution of Sex in Plants by Coulter,全书共分八章,《专号》转载了前两章,中文译名为《植物两性之天演》,由我国禾本科植物分类奠基人耿以礼翻译。第一章讨论的是无性生殖,文中对两性生殖是由无性生殖演进而来的推论做了充分论证。“生殖之界说为能产生独立生活自给之新个体之意。植物之最下等者,其体仅为一细胞组成,故其个体与一细胞无别,为便利起见,可称细胞为原生质之重要组织单位,名曰原生体(protoplast)”[10],“原生体经过各种变化或方法而行分裂时,必有其极重要而作主宰之能力存在”,随后详细叙述了生殖的基本方法——细胞分裂,这是单细胞植物的生殖方式,并非多细胞植物的生殖方式,细胞分裂在多细胞植物中表现为个体生长,而非产生新个体。

“新个体在开始时,即破其母体细胞之胞膜而出,以散布与其周围之水中,名曰孢子(spore),即原生体之能独立生活而与其胞膜及母体无关者事也。虽此等原生体—孢子—并未赋有何种新能力,但能继续分裂而成一新个体。孢子生殖法是最基本的生殖法之一,无论其为一单独原生体为孢子,或为一组原生体如繁殖芽,与母体分离后,皆可发达为一完全与母体相同之构造”。文章详细论证了无性生殖之历史和过程,最后“综以上所述,无性生殖的历史可分为三期:第一期为细胞分裂,此种作用为一般细胞所共有之活动,即所有原生体之一种自然变化,一如其他任何种之功能。第二期为孢子之形成,即通常之营养细胞在某种境遇下乃产生孢子。此种现象系以境遇之变迁,细胞之活动乃暂时分化,并非永久如此。第三期为产生孢子仅限于一种特别细胞,此种特别细胞于功能上为永久之分化,始与普通营养细胞不同。同种细胞既受特化,专为产生孢子之用,同时一般细胞之产生孢子力,乃被阻止;故结果所得之孢子亦颇受特化云。此三时期乃无性生殖于有性生殖发见之前所经过,仅表明两性之发现与孢子产生之演进有关系而已”。文中最后概括总结了孢子产生之天演过程,按先后次序为“1.孢子之产生作用,行于任何活动细胞。2.孢子之产生作用行于一特别细胞或器官(孢子囊)。3.孢子大小之分化结果乃产生雄性与雌性个体。4.个体产生孢子之分化,即两种孢子发生于两种不同之个体上”[10]。

综上所述,植物自单细胞进化成多细胞个体后,孢子及无性生殖开始成为整个植物界所共有不变之生殖法之一,直至有性生殖发现前,这两种生殖法互为因果,共同完成世代交替的现象。第二章讨论有性细胞之起源,对精子之起源即性之由来进行了分析探讨。进而得出结论“1.精子系由游泳孢子而来,因后者经过多次之分裂,致其形体缩小,不复能行其功用,乃成为精子。2.精子初发见时,其形体皆系相同,故无明显两性之区分。3.精子配偶时有互相吸引之能力,可表明其生理上之异点,故两性虽不能分辨,实仍存在。4.精子之形成发现,于营养活动之终期,其时之境遇,极不适于营养作用,而利于细胞内原生体之继续分裂,以表示其体之生活将告终止。5.精子之发现所以反应不良之境遇,因植物所经过长期之生活,其所以遭遇之环境必有变迁之故”[10]。

4 与《民铎·进化论号》之对比

创刊于1916年的《民铎》与创刊于1915年的《科学》分别出版了进化论专号,将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在华传播过程推向了高潮,二者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既相同又不同。

首先,从其传播者来看,《民铎》是1916年由留日学生创办于东京的一份大型综合性学术期刊,1922年出版《民铎·进化论号》,它的出版使进化论的传播呈现出理论化、集中化的传播态势;而综合性科学技术月刊《科学》,由位于美国康奈尔大学的中国科学社于1914年6月开始筹备和编辑,1915年1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印刷出版,《科学·进化论专号》是1927年出版的一份专号,从这两份专号的出版时代背景来看,两者都根植在创刊于五四运动时期的综合性学术期刊,诞生于西学传播的历史洪流中。

其次,从其传播内容来看,作为近代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思潮——进化论的传播不但催生了现代生物科学的构建也奠定了中国政治运动的基础,《民铎·进化论号》是进化论学说在中国传播的集中体现,作者严谨专业的学术背景保证了传播过程的真实性,专号中发表的多篇国人原创论文,从社会、生物学角度对进化论进行剖析,《民铎·进化论号》中发表的文章已呈现出持续性研究,如,陈兼善在《专号》上发表了多篇进化论的文章,已显示出该研究的延续性;《科学·进化论专号》则是对国外进化论研究学术论文的翻译,翻译者是国内生物学领域的专家,保证了文章内容的真实可靠性。与《民铎·进化论号》不同的是,《科学》专号深入进化论的进化机制,探讨了进化在解剖学上的证据,遗传与进化的关系等深刻问题。

这些专业的学术论文,使期刊传播的专业性大大提高,相比于同时期的科技期刊,这两份专号在学术研究方面更加自由、集中,其作者群体大都具有留学背景,他们直接学习进化论及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具有深厚的学术背景,他们或自己办刊或与期刊主编们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专业背景和学术影响力使得稿件具备学术上的权威优势与可信度,使读者触摸到了当时世界科学前沿,为传播生物进化论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武器。这些作者群体直接从进化论的源头获取最前沿的专业知识,改变了期刊文章作者的组成结构,极大促进了生物进化论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5 结论

《科学》月刊作为五四运动前后传播生物进化论的代表性期刊,自创刊之日起,一直致力于生物学知识的传播,并从未间断对生物进化论知识的传播。其中,《进化论专号》的出版无疑是其中的集大成者,专号中传播内容的真实性、专业性、前沿性是在其之前的期刊中所未曾见到的。专号所登载的文章虽然数量不多,但作者及翻译者均为前沿学者,对生物进化论的传播已经从早期简单的新闻报道转变成探讨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创立证据方面的研究论文,并具有相当的研究深度。这些原创性论文,将物种进化的历程清晰的展现在世人面前,直接促成了现代生物学科的生成,推动了生物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对进化论在华传播起到了重要和更深远的影响。传播者的学术权威性保证了生物进化论在中国传播的科学性,这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传播过程中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有利于我国知识分子对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正确理解和消化吸收。

针对当时以研究进化论为热点,进化论在我国传播进程中的社会化,国人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为口头禅的社会现实,专号的出版有着极为重要的科学意义和深刻的社会影响。

1 姚远,王睿,姚树峰.中国近代科技期刊源流.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8:158

2 任鸿隽.中国科学社社史简述.中国科技史料,1983,(1):2

3 编者,例言.科学,1915,1(1):1

4 李楠,姚远.《科学》与生物进化论在中国的传播.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40(1):162-166

5 生物学界的老祖宗——胡先骕.中国林业新闻网(来源:光明网)[引用日期2013-01-02]

6 唐燿.中国木材的研究.静生生物调查所汇报,1932-1935,1-5卷

7 耿宽裕,耿宽平,耿宽瑞.我国禾本科植物分类的奠基人——耿以礼.钟山风雨,2002,(6): 23-26

8 胡先骕.化生说与生命之起源.科学,1927, 12(5):571-583

9 H.H.Newmen著,唐燿译.比较解剖学上之天演观.科学,1927,12(5):584-587

10 J.M.Coulter著,耿以礼译.植物两性之天演.科学,1927,12(5):588-591

猜你喜欢
专号进化论孢子
生物进化论与文学自然主义
美育史料·“八·一三专号”
归乡喜若狂——进化论诞生背后的故事
论五四时期的期刊专号*
达尔文与进化论
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23例临床分析
Y1—Y6“爵”式造型进化论
卷首语
制作孢子印
无所不在的小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