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2012年中国优秀科技论文外流状况定量分析
——以农业工程领域论文为例*

2014-03-26 05:38刘丽英魏秀菊曾勰婷赵爱琴朱张俊芳秦学敏鲍洪杰郭海枫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4年4期
关键词:稿源外流科技期刊

■刘丽英 魏秀菊** 王 柳 曾勰婷 赵爱琴朱 明 张俊芳 秦学敏 鲍洪杰 郭海枫

1)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41号 100125,E-mail:liuliying35@126.com

2)《农业工程学报》编辑部,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41号 100125,E-mail:weixj06@163.com

中国科技论文的外流现象日益严重,带来的问题已经引起中国科技界、期刊界及有关政府部门的强烈反响和关注[1-7]。中国科学院院士朱作言在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大会上说:“我国科学研究现在是‘两头在外',仪器买进来、论文发出去。”如此,对中国科技发展和经济的损失是巨大的,随着研究的深入,国人逐步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然而,单就论文外流状况而言,当前,论文外流的原因分析和对策研究较多[1-4],但关于论文外流数量究竟是多少,鲜见研究报道,本文将就有关问题进行较深入的研究,旨在了解近10年来,中国论文外流的速度及数量状况。

中国是农业大国,其农业领域的科技期刊有1600多种,其中核心期刊150多种,农业科技的基础地位不容忽视。与其他学科领域一样,农业领域优秀科技论文外流严重。而对于农业科学优秀科技论文外流现状及原因分析仅停留在定性地分析[4],缺乏系统地定量分析,外流的数量、比例及特征不清楚。为研究统计方便,本文以农业科学中的农业工程领域科技期刊为论文统计期刊源,定量分析该领域科技论文外流情况,旨在为抑制优秀科技论文外流策略提供参考。

1 数据来源及检索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概念界定

选定农业科学中的农业工程专业领域,以2012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8]中收录的农业工程类期刊为国内农业工程核心期刊,共13本,其论文总和为统计年国内发表的论文;由于发表在国外期刊范围很广,难以统计完全,以SCI或EI收录国外期刊19本,其发表的论文作者单位中,只要含有中国作者的论文视为中国外流论文。两者之和为统计年发表的中国论文总数。

1.2 数据检索方法

(1)检索 EI Compendex数据库和 ISIWeb of Knowledge系列数据库,统计各期刊在2003—2012年间每年发表的中国科技论文数及其论文总数。

(2)参考2012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8],获取国内农业工程领域核心期刊,通过检索中国知网(http://www.cnki.net/)期刊数据库以及各期刊网站,统计各本核心期刊2003—2012年间每年发表的论文数。

(3)检索 EI Compendex数据库、ISI Web of Knowledge系列数据库、Springlink全文电子期刊、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以及检索到的各期刊网站,统计被EI、SCI收录的农业工程领域期刊信息:ISSN号、出版国家、影响因子、期刊刊期、发表周期等。

1.3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1)当年论文外流比例=当年发表在EI/SCI收录的国外期刊的中国论文篇数/(当年发表在国内核心科技论文篇数+当年发表在EI/SCI收录的国外期刊的中国论文篇数)×100%[5]。按照上文中的界定,统计以EICompendex数据库和ISIWeb of Knowledge数据库为检索对象,中国科技论文检索地址字段包含“China”的所有论文。按照前述的界定,以《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公布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为国内优秀科技论文的来源范围,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为主要检索对象。

2)发表周期计算[9]:每篇论文的发表周期(月)为收到稿件到正式发表间隔的时间(月),本文统计各期刊的发表周期为2013年9月之前发表的近4期每篇论文发表周期的平均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农业工程领域优秀科技论文外流情况分析

发表在被EI、SCI收录的国外农业工程领域期刊的中国论文情况如图1所示。发表在国外农业工程领域期刊的论文数和外流比例的变化趋势一致,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2008—2011年上升迅速,2012年论文外流比例呈现下降趋势。2003年,被EI和SCI收录的国外农业工程领域期刊中,外流论文数约38,当年发表的总论文数2223,论文外流比例为1.71%;2008年,外流论文数上升到294,当年发表的总论文数4124,外流比例为7.13%,外流论文数及比例分别是2003年的7.7倍和4.2倍。2012年,外流论文数约为721,当年发表的总论文数4770,外流比例为15.12%,外流论文数及比例分别是2008年的2.65倍和2.1倍。

图1 2003—2012年农业工程领域优秀论文外流情况

对比国内论文发表情况发现,2007—2011年论文外流数的上升速度高于外流比例的上升速度,这是因为国内期刊,年刊期增加、版面增加,所以发表的论文数也出现了一个快速上升的过程,如图2所示。2003年发表在国内农业工程领域核心期刊的论文为2185篇,2008年为3830篇,是2003年的1.75倍。但2006年开始,发表数量的年增长率开始下降,2009年、2011年一度出现负增长,而2008—2011年发表在国外的论文数的上升速度较快,因此外流比例持续增加。

图2 国内农业工程领域期刊发表论文情况

论文外流不仅体现在外流比例上,还表现在国外期刊中发表的中国论文数及比例,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2003—2012年发表中国论文最多的是 Bioresource Technology,共 1947篇,其次是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和Biomass&Bioenergy,分别发表265和158篇。大部分期刊中发表中国论文的篇数都呈逐渐上升趋势,如Bioresource Technology期刊2003年发表的中国论文只有7篇,2008年上升到206篇,2012年达到506篇。

发表在国外期刊的中国论文比例整体呈上升趋势(表1),以 Bioresource Technology期刊为例,其2003年刊登中国论文的比例为3.07%,2012年上升到33.31%,是2003年的10.85倍。其他表现为上升趋势的期刊还有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Applied Engineering in Agriculture,Aquacultural Engineering,Biomass&Bioenergy,Bioresource Technology,Biosystems Engineering,Irrigation Science。 此 外,International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Journal期刊2011年、2012年发表中国论文比例分别高达86.00%和57.69%,发表的中国论文数超过了其本土的论文数。2012年发表中国论文比例超过10%的期刊有10种,都是农业工程领域的优秀科技期刊,其中有7种同时被 SCI、EI收录,且影响因子较高,其中,Bioresource Technology2012年影响因子为4.750,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为 2.203,Biomass&Bioenergy为 2.975,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为2.468。这说明国内的优秀论文大都是流向国际农业工程领域的优秀期刊。

2.2 国内外期刊信息的比较

比较表2、表3可以看出,目前只有Bioresource Technology和《农业工程学报》是半月刊,也是EI收录的农业工程领域期刊中被收录论文数量最大的,分别为9503 篇(1991—2012 年)、7142 篇(1994—2012)[10]。在EI收录的期刊中,出版周期较长,发表周期也较长,因为其刊出的文章数量相对较少。如Bioresource Technology和《农业工程学报》是半月刊,其发表周期分别为4.7和6.0月,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Aquacultural Engineering,Irrigation Science分别为月刊、双月刊和季刊,其发表周期分别为9.0、11.5和23.6月。此外,对比文献[10]数据可知,国内农业工程期刊的发文量大于海外农业工程领域期刊,这可能是国内期刊发表周期短于海外期刊的原因之一。国外期刊发

表时滞长,国外农业工程期刊的平均发表周期为11.46月,国内的为7.35月,这与许多学者的观点相反[11-13]。

表1 2003—2012年被EI/SCI收录的国外农业工程领域期刊发表中国论文的数量及比例

表2 2003—2012年被EI/SCI收录的国外农业工程领域期刊情况

表3 国内农业工程领域科技核心期刊情况

2003—2012年被EI收录的国外农业工程领域期刊中有12个期刊同时被SCI收录。其中,2012年影响因子超过2.0的期刊有4种,即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 Biomass&Bioenergy,Bioresource Technology,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其影响因子分别为 2.203、2.975、4.750、2.468。而2003—2012年中国大陆核心期刊中只有《农业工程学报》等4种期刊被EI收录。2011年台湾农业工程学报(Journal of Taiwan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ISSN号0257—5744,季刊)也被 EI收录;2013年《国际农业与生物工程学报》(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IJABE)也被EICompendex收录。但目前还没有被SCI收录的中国农业工程领域期刊。期刊被国际检索数据库收录可提高期刊和论文的国际展示度,有利于提高被引频率,进一步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因此国内期刊应积极争取被国际数据库收录。

2.3 论文外流原因的分析

中国农业工程领域优秀科技期刊外流的原因有4方面:

第一,科研评价政策导向作用。在中国文章是否发表在被SCI、EI收录的期刊,已经成为评价论文好坏的指标。SCI收录及其影响因子更是中国高校、研究所乃至整个科技界职称评定、科研奖励、科研项目申报、研究生毕业等的重要依据[11-14]。而2003—2012年国内农业工程领域期刊只有4个被EI收录过。国内期刊大多为中文,限制了其被SCI收录,所以目前国内农业工程领域期刊还没有被SCI收录的。因此,即使其发表周期较短,也难以在优秀稿源竞争中取得优势,论文外流已成为必然。

第二,国际高影响力期刊的吸引作用。本研究中农业工程领域国际期刊大都为英文刊,被国际知名数据库收录,其国际化程度高,即编委、作者、读者、审稿专家、编辑队伍、语言、刊物的编辑出版规范及发行等全面国际化,吸引来自世界各国的优秀稿源。国外期刊还在其网站上提前出版网络版,网络版的文章具有卷期、doi号,没有页码,可以被引用,因此,虽然国外期刊的发表周期较长,但仍吸引了大量的优秀稿源。此外,Elsevier和Springer出版集团旗下的期刊还为作者提供开放获取出版的选择,读者可以免费下载开放获取出版的论文,因此提高了论文的展示度和被引次数,但需要缴纳高额的出版费用。

第三,国内期刊发展良莠不齐,且由于语言障碍及国际化程度低,国际知名度和显示度低,参与优秀稿源竞争的能力低[11-14]。国内被EI收录过的4个期刊都为中文,中文期刊处于弱势。

第四,科研工作者追求其科研成果的国际展示度。科技期刊是科研成果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国际权威期刊是世界先进科研成果的窗口[15-16]。国内科研工作者希望其论文能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接受国际同行的检验,争取国际合作,提高其在国际科技界的影响力。因此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将其科研成果投向EI、SCI收录的国际期刊中,导致了论文外流日益严重。

3 抑制论文外流的措施建议

通过以上外流原因分析,防止国内产出的高水平科技论文外流得从多方面着手,需要不断提高国内期刊的质量、国际影响力,还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笔者提出了3条抑制优秀科技论文外流的措施,如下:

1)立足于现有基础,大力提高国内期刊国际化水平,创办国际化英文刊物。提高国内精品科技期刊的国际化程度,提高期刊质量及服务水平,创立品牌,尤其是已被EI、SCI收录的期刊,要将其办成国际知名期刊,吸引国内优秀稿源。增加国内中文期刊英文摘要长度及图表英文信息是提高国际化程度的有效措施。如《农业工程学报》自2013年加强了论文英文信息,英文摘要加长,长英文摘要需阐述研究方法、过程、结果和结论,图表的标题、表头、图中坐标名称、图例名称及图注、表注等内容均有中英文对照,实施以后提高了国际影响力,入选Top5%,即“2013年中国最具影响力学术期刊”。此外,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创建了“精品期刊顶尖论文平台——领跑者5000”,在该平台上传了其遴选出的每个精品期刊优秀论文的中英文长摘要,长英文摘要有利于国外的科研工作了解这些论文的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提高国际展示度。同时,支持已被EI、SCI收录期刊的编辑部利用自身成功的办刊经验,创办专业性强、有特色的国际化英文刊[17],吸引国内的优秀稿源,可有效地抑制论文外流。

2)端正导向,鼓励全方面评价科研成果。科研成果的评价不能过于简单化的依赖SCI及其影响因子,应多角度进行评价,如选题是否有创新,研究结果是否正确及解决了提出的问题,是否得到了国内同行的认可等。国家重大科研课题的申请、职称晋升、科研奖励等评审标准若能增加对国内优秀科技期刊发表成果的权重,这对抑制稿件外流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还能促进国内期刊的发展。

3)优先网络出版,缩短发表周期,方便读者阅读。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加速对优秀科技论文的同行评审、编辑出版,提前上传网络,促进科技信息的快速传播,从而提高科技论文的被引用次数和频率,提高影响力,进一步吸引优秀稿源。

4 结论

(1)中国农业优秀科技论文外流现象日益严重。2003—2012年间发表在被EI、SCI收录的国外农业工程领域期刊的论文数量和外流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2012年外流数量及比例分别为721篇和15.12%,分别为2003年的18.9倍和8.8倍。论文外流还体现在国外农业工程期刊发表中国论文比例整体也呈上升趋势,2012年发表中国论文比例超过10%的期刊有10个,且影响因子较高。

(2)发表周期缩短不是吸引优质稿源的决定因素。国外期刊的平均发表周期为11.46月,国内的为7.35月,说明发表周期不是影响论文外流的原因。尽管国内期刊论文发表时滞短,中国作者还是选择将论文投到影响较大的国外期刊,可见,期刊质量及影响力是影响论文外流的主要原因之一。

(3)国内科研及论文评价体系侧重于SCI及EI期刊论文也是影响论文外流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比国内外期刊信息发现,国内期刊由于语言限制,国际化程度低,2013年只有《农业工程学报》、《农业机械学报》、《台湾农业工程学报》3个期刊被EI收录。因此,目前,创办高影响力的国际化英文刊来吸引国内的优秀稿源,提高国内精品期刊的国际展示度及加速数字化出版是抑制优秀稿件外流的主要措施。

1 宋鸿.高水平学术论文外流问题应当引起重视.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5,16(5):736-739

2 侯风华,黄丽,颜峻等.高校学报防止优秀稿件外流的优势和策略.编辑学报,2010,22(S2):24-25

3 游苏宁,石朝云.我国科技期刊的内忧与外患.编辑学报,2011,23(3):189-193

4 李云霞.农业综合性学术期刊稿源外流原因分析及其对策.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5,17(12):163-165

5 吴锋,王建东.20年来中国大陆科技论文外流态势监测与评析.情报杂志,2013,32(3):66-71,92

6 魏玉芳,薛宏交,张飞飞等.国际检索系统对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的影响.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4):60-62

7 侯修洲,任胜利,刘培一.我国科技期刊现状及发展举措问卷调查.编辑学报,2012,24(1):57-59

8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2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9 袁建平,周克超.数学论文发表周期的统计分析和思考.中国科技期刊研究,1992,(4):26-30

10 王彦,田长彦.农业工程期刊被EI、SCI等权威数据库收录情况.农业工程学报,2012,28(S2):316-322

11 张绚丽.中国科技论文外流问题探析.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3(6):124-126

12 刘大乾.我国科技论文外流现象浅析.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8,19(6):1057-1058

13 刘敬义,王紫霞,向政等.科技论文稿件外流及其应对策略.编辑学报,2008,20(1):47-49

14 陶范.我国科技论文外流问题探析.编辑学报,2007,19(4):253-255

15 张满年.日本英文科技期刊的发展现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3): 337-341

16 魏秀菊,王柳,曾勰婷等.学会主办科技期刊的价值及价格探析——以美国涉农学会主办科技期刊定价为案例.编辑学报,2013,25(S2):1-4

17 孙雷心,魏秀菊,刘瑞雯等.《生物科学》的运行机制及对我国学术期刊改革发展的思考.编辑学报,2013,25(S2):29-32

猜你喜欢
稿源外流科技期刊
声明《西藏医药》征稿函通知
基于Fluent的赛车翼板外流场设计与仿真
《计算机应用》获评“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声 明
科技期刊的分类
高职内刊学报发展路径调查研究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人口外流成因及对策
新时期科技期刊稿源挖掘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