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病常用药物配伍错误分析

2014-03-26 12:06吕宏志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硫糖铝胃肠病拮抗剂

吕宏志

(阳泉市第三人民医院,山西阳泉 045000)

胃肠病常用药物配伍错误分析

吕宏志

(阳泉市第三人民医院,山西阳泉 045000)

胃肠疾病;药物疗法;药物配伍

胃肠病十分常见,治疗胃肠病的药物品种繁多,因而药物的合理应用显得十分重要。为此,通过对我院的门诊处方及部分门诊病例进行分析,发现错误的配伍十分常见。现加以分类总结,以供同道参考。

1 常见错误配伍

1.1 促动力药物的错误配伍[1.2]

1.1.1 与抗胆碱能药物配伍:处方中此类错误最多,如将西沙比利(cisapride)或吗丁啉(domperidone)与阿托品(atropine)、山莨菪碱(anisodamine)或溴化丙胺太林(probanthine)等合用,企图缓解腹胀、腹痛,其结果两种药物的作用完全抵消。因为西沙比利刺激胃肠神经系统(主要是肌间神经丛)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作用于胃肠道平滑肌上的毒蕈碱样受体产生收缩,促进胃排空,提高下食管括约肌(LES)压力,而阿托品类的抗胆碱能药物则能和乙酰胆碱及各种拟胆碱药物竞争M受体,从而阻断毒蕈碱样作用,使平滑肌松弛、延缓胃排空、减慢肠蠕动,降低LES压力。显然,这种配伍是不适当的。同理,吗丁啉是胃肠道平滑肌多巴胺受体阻滞剂,可增加胃的紧张性收缩和蠕动加快胃排空,从而对抗胆碱能药物的药理作用。因此,从药效学角度讲,这种配伍亦不合理。

1.1.2 与硝酸酯类药物配伍:临床上有时心源性胸痛与食管源性胸痛鉴别困难,有时心血管疾病与胃肠动力障碍并存,因此将西沙比利或吗丁啉等促动力药与消心痛或硝酸甘油配伍亦很常见,从药效学的角度看,这也是错误的配伍。因硝酸酯类药物降解产生一氧化氮(NO),发挥内皮衍生因子的扩张平滑肌作用,对心血管疾病有益,但NO对消化道平滑肌亦有显著的松弛作用,可使LES松弛,压力下降,增加胃食管返流,对食管源性胸痛有害,还可使胃排空延缓,肠蠕动减慢,加重胃肠动力障碍,这种药物效应的对抗足以说明这种配伍的不合理性。

1.1.3 与钙离子拮抗剂配伍:糖尿病患者可能合并高血压、冠心病、胃轻瘫,胃肠动力障碍疾病亦可能合并心血管疾病,因此,将胃肠动力药西沙比利或吗丁啉与钙离子拮抗剂硝苯地平、尼群地平异搏定等药物的配伍也很常见。硝苯地平等钙离子拮抗剂可阻遏钙离子跨膜内流,降低细胞内钙浓度,影响血管平滑肌细胞兴奋偶联过程,使平滑肌松弛、血压降低,改善冠脉供血,有利于心血管疾病。但与此同时,胃肠道平滑肌亦因此松弛,蠕动减弱,加重胃肠动力障碍影响胃排空,尤其不利于LES抗返流作用的发挥。显然,这种配伍也是不合理的。

1.2 抑酸药与胃粘膜保护剂的错误配伍[1.3]在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处方中,质子泵制剂(PPI)奥美拉唑、兰索拉唑、H2受体拮抗剂( H2RA)甲氰咪胍、雷尼替丁等与胃粘膜保护剂硫糖铝、三钾二枸橼酸铋的伍用并不少见,但是,硫糖铝需遇酸性胃液才能形成糊状物,覆盖于粘膜,以阻止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袭,利用于上皮再生和溃疡修复,此种黏附作用与胃内pH值有关,pH2-3时作用最强,pH4以上开始减弱,常规剂量的H2RA可使pH上升至4以上,而PPI可使pH上升至5以上,因而这种配伍不能使硫糖铝充分发挥其治疗作用。同样,TDB也是在胃内遇酸与溃疡或炎症组织的糖蛋白形成不溶性沉淀物,覆盖在溃疡面,防止酸和胃蛋白酶及食物的刺激,若pH4以上即影响其功效的发挥,因此,上述药物的配伍均失妥当。

1.3 制酸药与胃粘膜保护剂的错误配伍 与上述情况相似,有些医生将制酸剂如胃必治(bisuc)、乐得胃(roter)、氢氧化铝(aluminini hy—droxide)等药与硫糖铝、TDB伍用,虽然制酸剂对胃内pH的影响较H2RA、PPI小,持续时间亦较短,但若同时服用,必然影响后者药效的发挥。如能在餐前1h服用硫糖铝或TDB,餐后服用制酸剂,则可避免其不利影响。

1.4 抑酸药物不适当的联合应用[1]在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处方中,可见到PPI、H2RA或胆碱能受体拮抗剂或胃泌素受体拮抗剂联合应用的情况,处方者意在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抑酸效果,此乃徒劳之举。众所周知,胃酸分泌的生理刺激物至少有三种,即乙酰胆碱、胃泌素和组织胺,它们分别在壁细胞表面有其各自的受体。上述刺激物作用于受体后引起细胞内一系列生化反应,最终激活质子泵(H+、K+ -ATP酶)而引起酸分泌,因而可简单地认为质子泵是酸分泌的总控制阀,PPI的应用等于关闭了酸分泌的总阀门,若再加用H2RA,胆碱能受体拮抗剂或胃泌素受体拮抗剂并不能增加抑酸效果,只能增加药物的副作用,并且造成药品的浪费,增加患者经济负担。

1.5 其它 在消化性溃疡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处方中,可见到西米替丁和普萘洛尔(inderal)联用,由于前者可减少肝血流量并有较强的药酶抑制作用,可使后者代谢减慢,半衰期延长,血药浓度增高,导致作用增强,不良反应增加,应减少用药剂量和监测血药浓度。

2 讨论

对疾病的病理、生理及药物的作用机理认识肤浅是配伍错误的主要原因之一。正确处方的基础在于对疾病的深刻认识和对药物作用机理的透彻了解,因此,处方医生应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多种疾病并存使用药复杂化,而处方者对药物的相互作用、药动学与药效学特点又缺乏了解,常顾此失彼,导致错误配伍。这就要求处方者对各种药物的药效学、药动学有全面了解,并学会驾驭各种复杂矛盾,合理使用药物。

[1]陈寿坡.胃肠病临床药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90-241.

[2]候晓华.消化道动力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663-675.

[3]黄象谦.内科临床新进展[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社,1993.297-303.

R969.3

B

1004-6879(2014)06-0535-02

2014-07-01)

猜你喜欢
硫糖铝胃肠病拮抗剂
硫糖铝联合法莫替丁治疗急性胃炎治疗效果分析
5月胃肠病预防须知
硫糖铝联用黄连素治疗慢性顽固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
舒肝解郁胶囊在功能性胃肠病中的治疗价值
治疗心力衰竭新药: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及脑啡肽酶双重抑制剂LCZ696
合理选择降压药物对改善透析患者预后的意义
半夏泻心汤合平胃散治疗糖尿病性胃肠病临床观察
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治疗重症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
《胃肠病学》邮箱更改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