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流行病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2014-03-26 12:06赵秀荣毛淑芳张凤英高玉峰米术斌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流行病学循证医学

赵秀荣,毛淑芳,张凤英,高玉峰,米术斌

(承德医学院预防医学教研室,河北承德 067000)

《临床流行病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赵秀荣,毛淑芳,张凤英,高玉峰,米术斌

(承德医学院预防医学教研室,河北承德 067000)

临床流行病学;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形成性评价

临床流行病学是在临床医学领域内,引入了现代流行病学和统计学等有关理论,创新了临床科研的严格设计、测量和评价的临床科研方法学,从病患的个体诊治扩大到相应患病群体的研究,探讨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的规律,力求研究结果的真实性,获得的结论有充分的科学依据[1]。随着医学模式、人类疾病谱、健康观的转变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循证医学的兴起,使临床流行病学在临床医学中的主导作用越来越明显。本文是针对临床流行病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改革的初步思考,并对实践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1 改革教学内容

自2009年开始,我校在2006级临床医学、麻醉、影像本科专业开设了临床流行病学课程,并在教学内容方面进行了改革,以适应具有综合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1.1 调整理论和实习内容 临床流行病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科研的基本原则、方法、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疾病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的研究与评价,临床决策等内容,共计32学时,最初设计的是理论26学时、实习6学时。根据课程特点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需要,我们调整了理论和实习内容,调整后理论20学时、实习12学时,在实习中增加了临床研究方案的设计、科研基本原则、数据统计分析的错误辨析,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的研究及评价的案例分析,临床决策树的绘制等综合性、设计性实习内容,增加了学生实践的机会。

1.2 融合循证医学的思维 循证医学实践对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的科研选题、设计具有深远影响。我们在临床流行病学教学中自始至终贯穿循证医学的思维,将临床流行病学的教学重点从传播临床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方法转变为教会学生如何在医疗实践中运用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结果,寻求证据、评价证据。在新的教学计划中,已将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融合为一门课程,这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循证思维和综合能力。

2 改革教学方法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采用传统的授课方法外,还根据具体的授课内容,灵活多样的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

2.1 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 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PBL)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实施中以案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是一种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的启发式教学。在教学中,关于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方面的内容采用了PBL教学法,该方法能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发言,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协作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2]。

2.2 研究性教学 研究性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3]。研究性教学的形式多样,我们主要采用两种方式。①基于项目的学习。如在临床科研方法部分的学习,鼓励学生进行科研活动,申报大学生科研项目,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设计研究方案、实施研究、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最后撰科研论文。这种形式将教与学相结合,能让学生自主的进行知识的整合与建构,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科研能力。②基于科研实践过程的学习。如在研究方案设计部分,先让学生选择感兴趣又可行的主题,然后从中选定一项或两项,学生根据主题分小组查阅文献、进行设计、收集数据并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基于科研实践过程的学习”与“基于项目的学习”的区别在于全班学生均需参加。基于科研实践过程的学习让全体学生经历一次科研过程,从而将书本知识与科研实践过程相结合,也了解了科学研究过程各个环节的要求。这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3 案例式教学法 在临床医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研究方案分析、临床资料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疾病病因与危险因素、诊断、治疗、疾病预后研究设计与评价中采用了案例式教学。授课时教师首先给出案例,学生通过查阅、阅读和分析文献,解决案例中的问题,最后教师做出点评和评价。在实践中发现,该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检索和评价文献的能力[4]。

2.4 三明治教学法 三明治教学法是将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并相互促进的一种教学方法[5]。在科研原则、统计分析内容的学习中,教师将理论内容用案例引出后,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加强学生间、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然后对本部分理论知识进一步提炼、总结、升华,再进行下一知识模块的学习。通过这种方式,培养了学生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5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针对临床流行病学的课程特点,采用了多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形式。例如在课堂上设置问题、有计划地进行课堂小测验等。对于学生已经有一定基础的研究方法部分的内容,采用学生自学方式,再配以案例的分析实习,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个别答疑或在全班重点讲解。数据分析部分的内容采取师生角色互换的方式,学生讲解、教师听课,然后教师点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师生间进行广泛的交流,从而改善教学效果。

2.6 网络辅助教学法 由于学时的限制,仅凭课堂教学往往不能满足学生对临床科研知识的需求。为此,我们为学生提供相关网址,供学生课下学习,方便学生获取更多的临床科研方面的知识,这种方式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习惯。

3 改革考核方式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形成性评价,在期末采用多种形式进行终结性评价。

3.1 注重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获取更多有关教学的信息,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学习态度、表现等进行的系统评价。我们主要通过批改实习报告、测验、课堂提问、课堂授课观察、问卷调查、学生讨论记录、电子邮件、教师课程中心互动等形式,获取教学有关的反馈信息。教师通过反馈信息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依据;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可从中获得成就感,从而增强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3.2 改革终结性考试 根据教育部和学校的有关要求,我们积极探索考试方式的改革,反对以死记硬背为主的闭卷考试形式,增加了科研设计的错误辨析、研究方案选择、统计数据分析辨析、科研文献的评价等开卷考试形式,使考试更加贴近临床实践和科研。

总之,在临床流行病学课程教学中,我们既注重基础知识的讲授,也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我们在授课过程中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成效明显。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我们仍需不断进行改革和探索,为培养适应新世纪要求的医学人才而努力。

[1]王家良,王滨有.临床流行病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8.

[2]孙宝志.实用医学教育学[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97-99.

[3]李丽琼,李海燕.研究性学习在妇产科教学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3):106-107.

[4]梁瑞峰,袁福胜,白建英,等.案例教学法在卫生学教学中的应用和评价[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1):107-108.

[5]黄亚玲,马建辉,彭义香,等.Sandwich教学法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J].医学与社会,2008,21(3):55-56.

G642.0

C

1004-6879(2014)06-0541-02

2013-12-21)

猜你喜欢
流行病学循证医学
羊细菌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措施
鹅副黏病毒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控
猪李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医学的进步
新型冠状病毒及其流行病学特征认识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医学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